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木组合柱蠕变性能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李洪毅 徐国林 +1 位作者 陈顺超 林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4-1179,共6页
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蠕变会使木梁或木柱的变形增大,给建筑结构带来安全隐患。为改善木构件的蠕变性能,设计一种铝合金-木组合柱(aluminum wood composite columns,AWC),制作铝合金含量分别为0、2%、3%、4%的AWC,开展0.25应力比... 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蠕变会使木梁或木柱的变形增大,给建筑结构带来安全隐患。为改善木构件的蠕变性能,设计一种铝合金-木组合柱(aluminum wood composite columns,AWC),制作铝合金含量分别为0、2%、3%、4%的AWC,开展0.25应力比下柱的蠕变试验,试验持续时间30 d。获取蠕变应变-时间曲线和蠕变系数-时间曲线,分析AWC蠕变变化规律。采用Burgers模型对蠕变应变-时间曲线进行拟合,探究铝合金含量对AWC蠕变影响;从AWC材料特性和荷载传递两个方面分析铝合金对AWC蠕变抑制的原因。结果表明:与铝合金含量为0的AWC1相比,AWC2~AWC4蠕变变形呈现不同程度减小,即铝合金能有效增强木材抵抗蠕变变形能力;基于Burgers模型拟合的4条AWC蠕变应变-时间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且以此模型构建的AWC铝合金蠕变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AWC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木组合柱(AWC) 蠕变性能 BURGERS模型 蠕变系数 蠕变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0合金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蠕变应力门槛值预测
2
作者 赵翰博 张建宇 +1 位作者 刘浩 龚愉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9,共11页
在550℃高温环境下,对Ti60合金试件开展疲劳-蠕变交互试验,在疲劳应力σ_(max)=450 MPa、应力比R=0.1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蠕变应力对钛合金疲劳蠕变行为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基于Norton模型提出一种能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仅通过短时... 在550℃高温环境下,对Ti60合金试件开展疲劳-蠕变交互试验,在疲劳应力σ_(max)=450 MPa、应力比R=0.1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蠕变应力对钛合金疲劳蠕变行为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基于Norton模型提出一种能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仅通过短时间的试验来预测较长时间的蠕变应力门槛值的预测模型。将该模型预测结果与最大轴向应力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将两者预测结果均与升降法所得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表明该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疲劳蠕变试验条件下蠕变应力门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0合金 疲劳-蠕变 蠕变应力门槛值 蠕变应力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立贮固体发动机药柱变形预估方法研究
3
作者 彭湃 陈家兴 +1 位作者 樊自建 邓旷威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4-34,共11页
目的研究老化与颠振影响下长期立式贮存固体发动机药柱的蠕变特性,基于广义Kelvin模型,构建一种考虑老化和损伤因素的蠕变本构模型。方法通过开展温度与应力加速蠕变试验、高温加速老化试验以及往复拉伸损伤试验,获得老化与损伤对蠕变... 目的研究老化与颠振影响下长期立式贮存固体发动机药柱的蠕变特性,基于广义Kelvin模型,构建一种考虑老化和损伤因素的蠕变本构模型。方法通过开展温度与应力加速蠕变试验、高温加速老化试验以及往复拉伸损伤试验,获得老化与损伤对蠕变的影响规律,建立蠕变预测模型,获取模型参数,并将其嵌入有限元软件。结果利用所得蠕变本构模型计算了某型发动机立式贮存15a后药柱蠕变的应力应变,结果表明,考虑老化因素后,发动机药柱的最大等效应力增大了96.84%,最大等效应变减小了4.07%,在同时考虑老化与损伤因素后,最大等效应力增加了82.77%,最大等效应变减小了3.62%。结论对比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老化和损伤对发动机蠕变状态的影响较大。使用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固体发动机药柱的老化硬化和损伤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立式贮存 时间-温度-应力等效原理 蠕变预测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back analysis of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time-dependent rock mass surrounding mine openings using grey Verhulst model 被引量:2
4
作者 Un Chol HAN Chung Song CHOE +1 位作者 Kun Ui HONG Hyon Il 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099-3116,共18页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new method of intelligent back analysis(IBA)using grey Verhulst model(GVM)to identify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mass surrounding tunnel,and validate it via a test for a main openings o...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new method of intelligent back analysis(IBA)using grey Verhulst model(GVM)to identify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mass surrounding tunnel,and validate it via a test for a main openings of−600 m level in Coal Mine“6.13”,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The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used for back analysis are the crown settlement and sidewalls convergence monitored at the end of the openings excavation,and the final closures predicted by GVM.The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displacements and back analysis parameters was obtain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Burger-creep viscoplastic(CVISC)model of FLAC3D.Then,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rock mass surrounding tunnel by genetic algorithm(GA)with both groups of measured displacements at the end of the final excavation and closures predicted by GVM.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MAE)and standard deviation(Std)between calculated displacement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back analysis parameters and in situ ones were less than 6 and 2 mm,respectively.Therefore,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rmining design parameters and stability for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cavities,as well as mine openings and st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back analysis(IBA) grey Verhulst model(GVM) closure prediction mine openings burgercreep viscoplastic(CVISC)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冷成型钢高温蠕变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伟 张梦 +3 位作者 叶继红 姜健 刘琨 秦雅菲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5,共8页
高温蠕变会加速热轧型钢构件受火失效,而对冷成型钢构件的高温蠕变性能研究有待深入。为此,对厚1.0 mm的Q345冷成型钢进行了8个试验温度(200~700℃)下的高温蠕变试验,每个试验温度设置2~8个应力水平(应力比0.10~1.1),总计41个试验工况,... 高温蠕变会加速热轧型钢构件受火失效,而对冷成型钢构件的高温蠕变性能研究有待深入。为此,对厚1.0 mm的Q345冷成型钢进行了8个试验温度(200~700℃)下的高温蠕变试验,每个试验温度设置2~8个应力水平(应力比0.10~1.1),总计41个试验工况,最长持时240 min。得到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比下的蠕变曲线,并与已有的Q345热轧型钢高温蠕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温度及应力比下,冷成型钢蠕变发展要快于热轧型钢,在实际工程中,应区别对待热轧型钢与冷成型钢的蠕变特性。基于高温下试件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的最小应力水平,给出了Q345冷成型钢在温度400~700℃下的蠕变断裂临界应力比,其中,温度为400~500℃和700℃时,蠕变断裂临界应力比高于屈服强度折减系数;而温度为550~600℃时,蠕变断裂临界应力比低于屈服强度折减系数,Q345冷成型钢可能会在达到高温屈服强度之前发生蠕变破坏,不利于结构安全。根据复合时间强化模型和稳态蠕变速率与应力比的定量关系,分别给出Q345冷成型钢高温蠕变曲线预测模型和稳态蠕变速率预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均较为接近,适用于预测Q345冷成型钢在温度200~700℃下的蠕变和稳态蠕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冷成型钢 稳态蠕变速率 临界应力比 高温蠕变试验 高温蠕变预测模型 稳态蠕变速率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