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艳红 邱红 +3 位作者 门光国 毛壬萍 王晓珺 吕勤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PN支持治疗超过14 d的VLBWI/EL... 目的探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PN支持治疗超过14 d的VLBWI/ELBWI 14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患儿有无发生PNAC,分为PNAC组56例和非PNAC组91例。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支持情况、住院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生后不同时间患儿血生化指标和APRI。结果PNAC组患儿PN使用时间、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脂肪乳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PNAC组,住院期间败血症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高于非PN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NAC组患儿出生后60 d或出院前ALT高于非PNAC组,生后30、60 d或出院前AST、TBil、DBil、TBA均高于非PNAC组,生后14、30、60 d或出院前APRI均高于非PN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LBWI/ELBWI发生PNAC时APRI在出生后14 d即有明显升高,APRI可作为VLBWI/ELBWI发生PNAC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胆汁淤积 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与纤维化-4指数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曹杰 李嘉浚 +5 位作者 徐叶 陈茂培 罗剑锋 任正刚 杨欣荣 陈荣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肝癌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APRI、FIB-4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APRI、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RI、FIB-4、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DFS(HR=1.518,95%CI 1.024~2.252,P=0.038)、OS(HR=2.301,95%CI 1.270~4.167,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ROC(time-ROC)结果显示,APRI、FIB-4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D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55~0.596,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OS的AUC为0.600~0.679。结论基于血液生化检测的肝硬化指标APRI与FIB-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氨基转移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纤维化-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可作为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预后指标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子剑 张剑华 +2 位作者 潘群雄 王聪仁 费洪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6-322,共7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PRI组(APRI<1.30,237例)和高APRI组(APRI≥1.3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PRI组(APRI<1.30,237例)和高APRI组(APRI≥1.30,151例),比较2组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高APRI组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5.5%和2.6%,低APRI组为71.2%和30.0%,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白蛋白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脉管癌栓、APRI、TACE次数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比较显示,APRI较其他临床预后因素有更大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APRI可作为判断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氨基转移 血小板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昭光 任辉 +2 位作者 张佳斌 李志杰 王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I≥1.6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预后。结果:术前APRI值同术前AST、PLT、HBsAg阳性率、肝脏纤维化、门脉癌栓密切相关。低APRI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50%)显著高于高APRI组(31%)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PRI值、肿瘤最大横径、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肿瘤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APRI值同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小板 氨基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占卿 陆伟 +1 位作者 杨丽芳 史连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171例患者进行肝穿刺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检查。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BPC)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171例患者进行肝穿刺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检查。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BPC)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AST和APRI在G1与G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0.002),在G2与G3、G3与G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926和0.551、0.926和0.805);BPC在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464、0.388、0.218)。AST和APRI在S0与S1、S1与S2、S2与S3、S3与S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03和0.747、0.378和0.265、0.714和0.256、0.916和1.000);BPC在S2与S3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在S0与S1、S1与S2、S3与S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670、0.815、0.180)。AST和APRI预测G2~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71(95%CI分别为0.67~0.86和0.61~0.8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4.0U/L和0.84;当AST≥74.0U/L和APRI≥0.84时,其预测G2~4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1%和54%、83%和83%、95%和94%、37%和27%、65%和59%、44%和36%。BPC预测S3~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31(95%CI为0.23~0.39),最佳截断值为141.50×109/L;当BPC≤141.50×109/L时,其预测S3~4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82%、55%、66%、74%、69%、37%。结论APRI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显著的炎症活动(G2~4)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不优于AST;APRI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显著的肝纤维化(S2~4)或严重肝纤维化(S3~4)或肝硬化(S4)无预测价值,而BPC对乙型肝炎相关性严重的肝纤维化(S3~4)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无创模型 氨基转移 血小板计数 病理分级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4指数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HBV患者治疗后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康晓征 赵勇 +3 位作者 蒋善珍 郑微 任春梅 陈锦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评价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并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后记录其基线资料并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不良预后组及预后良好组,单因... 目的评价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并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后记录其基线资料并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不良预后组及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预后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RR=1.567)和FIB-4指数(RR=1.334)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ROC曲线下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3%、70.2%。结论 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联合诊断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的常规检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FIB-4指数 氨基转移与血小板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度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FIB-4指数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健 辛克锋 +2 位作者 李劲松 吴兆进 李铭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值(S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FIB-4指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胃镜检查、测量SSM、...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值(S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FIB-4指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胃镜检查、测量SSM、检测肝功能及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病人EV程度的能力。结果 SSM、APRI及FIB-4值均随EV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程度E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EV的AUC值分别为0.859、0.753、0.795,预测重度EV的AUC值分别为0.833、0.788、0.801。结论SSM、APRI及FIB-4在预测肝硬化病人EV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诊断 肝硬化 氨基转移 血小板 超声检查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症4例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倩怡 禹铮 +3 位作者 王宇 赵新颜 欧晓娟 贾继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4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cro-AST)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macro-AST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macro-AST血症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孤立性血清AST... 目的探讨成人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cro-AST)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macro-AST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macro-AST血症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孤立性血清AST升高,且已排除各种急、慢性肝病、心脏疾病、肌肉疾病及风湿免疫病。应用聚乙二醇沉淀聚合物法测定4例患者的聚乙醇沉淀活性为89.7%-97.8%;应用冷藏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AST活性经冷藏后均明显下降(降幅为55.5%-93.1%)。经过10-36个月的规律随访,所有患者健康状况均良好。结论macro-AST血症是孤立性AST升高的少见原因,可见于健康人群,提高对该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检查及治疗,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临床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和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辛建 张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57-436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以术前LSR是否大于0.903分为低LSR组、高LSR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生存情况,同时对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选择log 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选择Cox回归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Edmondson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AFP、HBsAg、白蛋白、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肿瘤直径、CTP分级、CS分期、BCLC分期、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共有57例存活,生存率为57%,43例死亡,死亡率为43%。低LSR组和高LSR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8%(44/50)、92%(46/50),早期复发率分别为60%(30/50)、72%(36/50),中位OS分别为29.5个月、23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4.5个月、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HBsAg、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CS分期、BCLC分期、LSR≤0.903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R≤0.903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同时CS分期、BCLC分期对于肝癌的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P=0.049,P=0.004)。LSR的升高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的OS和PFS。在内部验证中,列线图C-指数为0.751(95%CI为0.685~0.818)。结论:术前LSR是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在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术前综合管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改善肝功能,以获得更好的肝癌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清丙氨基转移酶与氨基转移比值 预后 列线图 早期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许志华 曾晓聪 +2 位作者 梁广锋 陈明 韦才绿 《微创医学》 2023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ile软件,以AA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AAR组(AAR≥1.42)和低AAR组(AAR<1.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FpEF患者AAR与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AAR组患者的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房颤/房扑的比例及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AAR组,体重、BMI、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低A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AAR组HFpEF患者的生存率低于A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AR、年龄、BMI、收缩压、使用利尿剂是HFpEF患者入住ICU之日起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HFpEF患者入住ICU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AAR 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死亡率 MIMIC-III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思铭 岑红霞 +1 位作者 廖赵妹 陈剑标 《肝脏》 2021年第8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32例,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记...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32例,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记录肠外营养治疗后第1、2、3周直接胆红素(D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计算APRI值。结果肠外营养治疗后第一周PNAC组APRI显著高于非PNAC组(P<0.05),DB、AST和PLT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第二周PNAC组APRI和DB显著高于非PNAC组(P<0.01),PLT显著低于非PNAC组(P<0.05),AST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第三周PNAC组APRI、DB和AST显著高于非PNAC组(P<0.05和P<0.01),PLT显著低于非PNAC组(P<0.01)。APRI曲线下面积为0.701,截断值取0.43,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3.1%。结论PNAC早产儿APRI会显著升高,早期监控APRI有利于PNAC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翊凯 毕新宇 +3 位作者 赵宏 李智宇 赵建军 蔡建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1期1741-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AAR)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ROC曲线分析AAR预测肿瘤复发的最佳界值,根据AAR界值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AAR)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ROC曲线分析AAR预测肿瘤复发的最佳界值,根据AAR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AR组(AAR≥1)、低AAR组(AAR <1)。采用χ2检验分析AA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诊断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AAR最佳界值为1; AAR≥1跟肝硬化显著相关(P <0. 05);高AAR组的1、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AAR组; AAR≥1、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术前AAR≥1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AR≥1的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 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评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评分.同时检测AST和血小板,计算APRI.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 目的 评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评分.同时检测AST和血小板,计算APRI.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结果 APRI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28例CHB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APRI为1.391±0.109,治疗后为0.430±0.06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同时可间接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肝脏组织学疗效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氨基转移 血小板计数 氨基转移与血小板比值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联合检测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秀梅 朱冬林 陈文思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136-1138,1142,共4页
目的分析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和APRI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49例,分为肝纤维化组和无肝纤维化组;所有患者进行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小板的检测并计算后... 目的分析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和APRI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49例,分为肝纤维化组和无肝纤维化组;所有患者进行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小板的检测并计算后两者的比率指数,分析各指标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纤维化组与无肝纤维化组的APRI、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79.00%,特异度为92.10%,AUC为0.909,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和APRI能够较准确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情况,对了解肝功能状态和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临床符合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氨基转移血小板比率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值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贺小张 张明满 +1 位作者 李英存 张丽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3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等...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3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等资料,按Scheuer方案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级。结果无或轻微肝纤维化组(S0-1组)33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4组)60例,两组间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酶转氨酶(ALT)、AST/ALT、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631、0.351、0.605和0.783;APRI最佳截断点为0.945,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7和0.67。进一步将APRI作为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指标与病理诊断做相关分析,两者中度相关,APRI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483,P〈0.01)。按APRI最佳截断点分为APRI≤0.945组与APRI>0.945组,与术后6个月内存活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组生存率分别为72.73%和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APRI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APRI有望成为一个快速、无创、简便获取的参数,在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硬化 氨基转移 血小板
原文传递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在转氨酶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潘劲劲 孙秋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AST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判断转氨酶(AST和ALT)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便于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慢性HBV感染且AST、ALT均〈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349例,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目的评价AST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判断转氨酶(AST和ALT)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便于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慢性HBV感染且AST、ALT均〈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349例,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肝脏活组织检查,计算出APRI,比较不同的肝纤维化程度与APRI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PRI模型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APRI≥0.273时,患者有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641,灵敏度为48.3%,特异度为75.7%,阳性预测值为73.9%;APRI≥0.311时,患者为肝硬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76.8%,阴性预测值为93.5%。在HBVDNA为1×10^3~1×10^5拷贝/mL组中,APRI≥0.179为明显肝纤维化最优截点(P=0.00),APRI≥0.283为肝硬化最优截点(P=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PRI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性(r=0.370,P%0.01)。结论APRI可用于转氨酶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APRI≥0.273为有明显肝纤维化(纤维化分期≥S2),对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根据HBVDNA水平不同,制定相应的APRI指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氨基转移
原文传递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和Child Pugh评分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益 熊伍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与 Child Pugh评分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短、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173例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评估,随访1 a。计算每例患者入院当天的AST/ALT比值与Child Pug...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与 Child Pugh评分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短、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173例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评估,随访1 a。计算每例患者入院当天的AST/ALT比值与Child Pugh评分,以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衡量两者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分析AST/ALT比值与Child 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ST/ALT比值与 Child Pugh 评分呈显著相关( r=0 53,P<0 01)。随访3个月及1 a内分别有30例及50例患者死亡,死亡者AST/ALT比值与 Child Pugh 评分显著高于生存者(P<0 01)。依据 ROC曲线 AST/ALT比值截断值为 1 6,对患者 1 a预后判断的敏感性为55%,特异性为72%;Child Pugh 评分截断值为10,其敏感性76%,特异性 68%,联合应用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提高至85% 和76%。[结论] AST/ALT比值及Child 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联合应用可提高其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丙氨基转移比值 CHILD Pugh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以长期单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表现成人Macro-AST血症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春兰 陈茂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慢性持续性升高,若既往无肝脏、心脏相关疾病的病史,可建议考虑诊断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cro-AST)血症。该文报道1例32岁女性患者检查发现长期单一AST反复升高(89~112U/L),无其他脏器疾病。应用聚乙二醇法...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慢性持续性升高,若既往无肝脏、心脏相关疾病的病史,可建议考虑诊断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cro-AST)血症。该文报道1例32岁女性患者检查发现长期单一AST反复升高(89~112U/L),无其他脏器疾病。应用聚乙二醇法测定患者的AST活性为86.7%,诊断Macro-AST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诊断 治疗 氨基转移 聚乙二醇测定法
原文传递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9
作者 高佳 徐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2-62,共1页
男性,77岁,主因咳嗽伴纳差10余天,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1d收入我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白内障术后,入院前10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低热及恶心、呕吐、纳差,入院前6天出现皮肤黏膜黄染,未行诊治,入院前1天突然出现言语不清,... 男性,77岁,主因咳嗽伴纳差10余天,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1d收入我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白内障术后,入院前10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低热及恶心、呕吐、纳差,入院前6天出现皮肤黏膜黄染,未行诊治,入院前1天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再次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加重。查体示体温38.6℃,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双下肢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查头颅CT 未见脑出血,不除外脑梗死,急症血常规示白细胞11.43×10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5×109/L,肝功能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4 u/L,总胆红素203.6μmol/L,考虑血液病可能,转入我科重症监护室,查头颅核磁示多发脑梗死;胃管引流胃液为血性,考虑消化道出血;血常规网织红细胞11.96%,尿常规示白细胞满视野,生化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37 u/L, AST 72 u/L,总胆红素121.2μmol/L,直接胆红素48.9μmol/L,肌酐138μmol/L,尿素氮18.6 mmol/L,血氨140μmol/L,凝血功能大致正常,腹部B超示胆汁淤积,予以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输注血小板,保肝,抑酸。入院第3天请血液科及消化科会诊后考虑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行血浆置换。第4天患者行血浆置换1次,予以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第5天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后继化验回报:肿瘤全项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6.05 ng/mL,铁蛋白>2000μg/L 余正常,风湿免疫全项正常,抗心磷脂抗体及ANCA 阴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301%,CD59、CD55均阴性,Commbs实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前列腺特异抗原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管性友病因子 右侧肢体无力 抗心磷脂抗体 皮肤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联合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稳 刘通 +1 位作者 马广宇 赵文静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6期67-71,77,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transamin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联合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预测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epsis-related liver injury,SRLI)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8月~2021年1...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transamin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联合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预测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epsis-related liver injury,SRLI)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8月~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住ICU28天内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SRLI组和脓毒症非肝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SRL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PRI联合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对SRLI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共入组22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SRLI组102例,脓毒症非肝损伤组120例;SRLI组男性患者更多、体重指数更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更高,ICU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更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更多,28天病死率更高;SRLI组患者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乳酸水平上明显高于脓毒症非肝损伤组,SRL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脓毒症非肝损伤组更低(P均<0.05),SRLI组患者的APRI及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较脓毒症非肝损伤组患者更大(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APRI、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为预测SR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PRI预测SRL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95%CI:0.788~0.894),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的AUC为0.787(95%CI:0.728~0.847);而APRI联合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预测SRLI发生的AUC为0.905,当取最佳截断值0.44时,敏感度为82.4%,特异性为88.2%,优于单一指标对SRLI的诊断预测价值。结论APRI及血小板计数短期变化率可很好的预测SRLI的发生,当两者联合时,对SRLI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血小板计数 变化率 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