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白细胞比值在感染判定和血栓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燕 王全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变化及PLT/WBC比值对术后感染判定及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脾切除患者115例,依据病因分为肝硬化组、创伤组、血液组,观察3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变化及PLT/WBC比值对术后感染判定及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脾切除患者115例,依据病因分为肝硬化组、创伤组、血液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PLT、WBC及PLT/WBC比值变化规律,用以鉴别术后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几率。结果术后PLT/WBC比值在第7天逐渐≥20,对18例PLT/WBC比值<20的患者进一步查到感染灶或诊断脓毒血症;PLT升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但不呈正比,而血栓形成与门静脉、脾静脉压力呈正相关。结论 PLT/WBC比值对脾切除术后感染鉴别及在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感染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孟冉 张晨钰 +2 位作者 杜岑 都健 敖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2-496,507,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代谢内科的T2DM患者440例,并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120例...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代谢内科的T2DM患者440例,并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120例)和T2DM合并NAFLD组(320例);将T2DM合并NAFLD组根据NAFLD纤维化评分(NFS)分为T2DM+F0(除外肝纤维化亚组NFS<-1.455,120例),T2DM+F1(可疑肝纤维化亚组-1.455≤NFS<0.676,120例),T2DM+F2(肝纤维化亚组NFS≥0.676,80例)3个亚组,其中,F0表示无肝纤维化,F1表示可疑肝纤维化,F2表示肝纤维化。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根据外周血化验结果计算PW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等数值,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PWR与T2DM患者NAFLD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WR在预测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MHR(OR=0.757,95%CI:1.272~3.571;P=0.004)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PWR与T2DM合并NAFLD肝纤维化进展呈负相关(OR=-0.893,95%CI:0.266~0.632;P<0.001)。PWR可较好地预测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最佳截断值为28.61,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83.3%。结论PWR可作为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预测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
3
作者 龙洁 刘睿 +2 位作者 陈欢 雷盼 朱长亮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分析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明确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与AKI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住院期间发... 目的分析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明确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与AKI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住院期间发生AKI的患者作为AKI组,同期术后肾功能正常或未达到AKI标准的患者作为非AKI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围手术期药物使用情况、手术相关信息、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指标;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术后PWR对术后AKI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420例患者,其中72例在住院期间发生AKI,348例未发生AKI。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比例更高,围手术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甘露醇、万古霉素比例更高,使用羟乙基淀粉比例更低,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中输血量更大,术前白蛋白(Alb)、血钠、血氯水平更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Alb比值、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更高,术后白细胞计数(WBC)、BUN、SCr、BUN/Alb比值、血钾、血磷更高,血小板计数(PLT)、PWR、Alb更低。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手术期使用羟乙基淀粉〔优势比(OR)=8.595,95%可信区间(95%CI)为4.112~17.964,P<0.001〕、受伤至手术时间延长(OR=1.084,95%CI为1.034~1.137,P=0.001)、术中输血量增加(OR=1.001,95%CI为1.000~1.002,P=0.017)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危险因素,而术后PWR升高是保护因素(OR=0.930,95%CI为0.894~0.96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PWR预测术后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95%CI为0.615~0.754);当最佳临界值为19.34时,敏感度为63.8%,特异度为69.8%。结论术后PWR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PWR降低可辅助预测术后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术后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白细胞比值在活动性肺结核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司进枚 陈民 +1 位作者 徐小国 颜学兵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23-629,共7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latelet/white blood cell ratio,PWR)在活动性肺结核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感染科活动性...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latelet/white blood cell ratio,PWR)在活动性肺结核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感染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9例,并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肺结核(n=78)、重症肺结核(n=41),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一般资料及PLR、PW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PLR、PWR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不同病情程度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核类型、结核灶部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结核患者吸烟占比、合并肺部感染、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于轻症肺结核患者[78.05%比44.87%,31.71%比14.10%,(32.59±5.21)mm/h比(21.87±3.10)mm/h,(0.67±0.11)ng/mL比(0.54±0.10)ng/mL,(18.59±3.87)mg/L比(15.47±2.71)mg/L,t/χ^(2)值分别为12.02、5.17、14.07、6.51、5.13,P值均<0.05];重症肺结核PLR大于轻症肺结核,PWR小于轻症肺结核[(216.28±21.79)比(178.56±15.24),(8.92±1.85)比(14.57±2.24),t值分别为11.01和13.85,P值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合并肺部感染、PLR、PWR均为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22.05、13.10、24.38、18.09,P值均<0.05);经ROC分析显示,PLR、PWR评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程度的Cut-off值为195.69、10.25,AUC值为0.801、0.843,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63。结论PLR、PWR对活动性肺结核病情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可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病情评估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血清LDH、CysC、PWR水平检测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缨 傅聪 傅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水平检测意义。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72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7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水平检测意义。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72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7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LDH、CysC、PWR及各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分析LDH、PWR、CysC与各项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特征肺癌患者LDH、CysC、PWR水平,分析肺癌患者LDH、PWR、CysC水平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LDH、CysC、PWR结合CEA、CYFRA21-1、NSE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WR低于对照组,LDH、CysC、CEA、CYFRA21-1及NSE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PWR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呈负相关(P<0.05),LDH、CysC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呈正相关(P<0.05)。病理类型方面: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LDH、CysC、PW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方面:Ⅰ~Ⅱ期患者PWR高于Ⅲ~Ⅳ期患者,LDH、CysC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WR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LDH、CysC低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肺癌患者LDH、PWR、CysC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PWR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LDH、CysC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DH、CysC、PWR联合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0,CEA、CYFRA21-1及NSE联合诊断AUC值为0.923,进一步采用LDH、CysC、PWR结合CEA、CYFRA21-1、NSE诊断AUC值最高,为0.94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06%、87.33%。结论肺癌患者PWR下降,LDH、CysC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肿瘤标志物、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辅助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进行诊断,以期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乳酸脱氢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衍生标志物在预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心恬 葛彦虎 +1 位作者 张冬妮 马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衍生标志物能否作为预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潜在标志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基线数据及... 目的探讨白细胞衍生标志物能否作为预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潜在标志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基线数据及围手术期数据,并计算术前及术后24 h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对术后1~5 d或5 d内出院的患者每天进行2次谵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POD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OD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23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83例患者发生POD(占35.32%),152例未发生POD(占64.68%)。与非谵妄组比较,谵妄组患者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更高,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更低;在围手术期资料方面,与非谵妄组比较,谵妄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围手术期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更高,出院生活评分更低;在白细胞衍生标志物方面,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NL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WR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谵妄组患者术后24 h内NLR、NLR差值及PWR差值均明显高于非谵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I评分〔优势比(OR)=1.394,95%可信区间(95%CI)为1.038~1.872,P=0.027〕、围手术期房颤(OR=3.697,95%CI为1.711~7.990,P<0.001)、体外循环时间(OR=1.008,95%CI为1.002~1.015,P=0.016)、ICU住院时间(OR=1.006,95%CI为1.002~1.010,P=0.002)、NLR差值(OR=1.029,95%CI为1.009~1.050,P=0.005)、PWR差值(OR=1.044,95%CI为1.009~1.080,P=0.013)均与POD独立相关;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POD预测模型:POD预测模型指数=-4.970+0.336×CCI评分+1.317×围手术期房颤+0.009×体外循环时间+0.006×ICU住院时间+0.030×NLR差值+0.044×PWR差值。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差值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9(95%CI为0.583~0.735),最佳临界值为16.62,敏感度为60.2%,特异度为70.4%(P<0.05);PWR差值预测POD的AUC为0.608(95%CI为0.528~0.688),最佳临界值为25.68,敏感度为51.8%,特异度为75.7%(P<0.05);POD预测模型预测POD的AUC为0.805(95%CI为0.745~0.865),最佳临界值为0.39,敏感度为74.7%,特异度为79.6%(P<0.05)。结论NLR差值和PWR差值均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POD独立相关,在预测此类患者POD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心脏瓣膜手术
原文传递
LWR、PLR、PWR动态改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祥 马龙 +7 位作者 于朝霞 张大权 权荣喜 王娟 侯芳 马晶 杨毅宁 于湘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LW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7月15日至9月7日新疆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LW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7月15日至9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分为重型和危重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入院症状、治疗方式、治疗时间、呼吸支持等基本情况;收集患者入ICU 1、3、7 d的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LWR、PLR、PWR等指标.绘制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指标对疾病分型的诊断价值.同时以是否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作为临床结局,绘制PLR预测危重型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ROC曲线,分析PLR对危重型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①基本情况:共纳入新冠肺炎患者75例,其中重型56例,危重型19例(包括包括常规治疗11例、常规+ECMO治疗8例).入院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和咳痰,72%的患者具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最常见.危重型患者患有冠心病、发热以及应用免疫疗法、激素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重型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重型患者明显延长,且危重型患者使用呼吸支持比例更高.②外周血指标对新冠肺炎分型的诊断价值:入ICU 1 d时,外周血D-二聚体、LWR对重型和危重型分型均有预测效能〔D-二聚体:AUC=0.726,95%可信区间(95%CI)为0.581~0.872,P<0.01;LWR:AUC=0.693,95%CI为0.556~0.830,P=0.01〕.入ICU 3 d时,WBC、LWR、PWR对重型和危重型分型均具有预测效能(WBC:AUC=0.838,95%CI为0.730~0.947,P<0.01;LWR:AUC=0.849,95%CI为0.747~0.950,P<0.01;PWR:AUC=0.846,95%CI为0.752~0.940,P<0.01).入ICU 7 d时,WBC、D-二聚体、LWR、PLR、PWR对重型和危重型分型均具有预测效能(WBC:AUC=0.834,95%CI为0.728~0.939;D-二聚体:AUC=0.799,95%CI为0.684~0.914,P<0.01;LWR:AUC=0.940,95%CI为0.884~0.996,P<0.01;PLR:AUC=0.718,95%CI为0.579~0.857;PWR:AUC=0.830,95%CI为0.712~0.949,P<0.01).③外周血指标对危重型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ECMO治疗组入ICU 1、3、7 d PLR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入ICU 1、3、7 d PLR的AUC依次为0.898(95%CI为0.756~1.000)、0.784(95%CI为0.576~0.992)、0.841(95%CI为0.662~1.000).入ICU 1 d PLR最佳截断值为221.1时,其预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和87.50%.结论LWR、PWR、PLR的动态改变在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诊治过程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多维度指标有机结合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炎症指标联合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牛俊丽 陈伟 刘波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357-363,共7页
目的分析系统炎症指标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4例)与死亡组(4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LF患者... 目的分析系统炎症指标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4例)与死亡组(4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L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患者确诊第1天炎性指标、MELD评分及年龄-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MELD模型对ACLF患者9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ACLF患者第1天及第7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PWR及MELD评分的动态变化对ACLF患者9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NLR、MLR和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而PWR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PWR、高M ELD评分和年龄增大为ACLF患者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年龄-PWR-MELD新模型(logistic_(年龄-PWR-MELD)=-9.505+0.111×年龄+0.233×MELD-0.140×PWR).该模型预测ACLF患者90 d内死亡的AUC高于NLR、MLR、PWR及MELD评分单独预测的AUC(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ACLF第7天的NLR、MLR、PWR及MELD评分的AUC高于确诊第1天(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NLR、PWR、MLR或MELD评分比较,年龄-PWR-MELD新模型对ACLF患者9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更高,且确诊ACLF第7天NLR、MLR、PWR和MELD评分较确诊ACLF第1天的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小板/白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