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6
1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血小板减少 免疫 半抗原 药物依赖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4
2
作者 冉昌丽 郭静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T细胞亚群功能与凋亡异常、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有关。而最新研究表明,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的过度...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T细胞亚群功能与凋亡异常、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有关。而最新研究表明,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的过度表达在ITP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不清。抑制其过度表达从而治疗ITP,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活化因子 增殖诱导配体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德龙 孙雪峰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1期625-627,共3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1,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诱导的一种严重的免疫介...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1,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诱导的一种严重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常常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抗PF4/H抗体的阳性率、危险因素及其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对促进临床医生相关知识更新、提高HIT诊断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血栓栓塞疾病 低分子肝素 尿毒症患者 免疫介导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监测
4
作者 周建辉 彭镜 +2 位作者 李倩 魏思思 伍雯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复杂先心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先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通过严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HIT所致的栓塞性皮肤损...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复杂先心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先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通过严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HIT所致的栓塞性皮肤损伤情况,监测阿加曲班用药效果等综合治疗,3例痊愈,1例死亡。HIT是接受肝素治疗出现的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高风险人群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栓塞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5
作者 王吉阳 陈作观 +6 位作者 刁永鹏 吴志远 李鹏 谭树平 兰勇 李大军 李拥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患者,男性,66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7年4月11日入院。查体:右下肢小腿内侧皮肤颜色淡红,右侧小腿触痛,右足背及膝下1/3感觉减弱,双下肢皮温发凉,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未及搏动。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主髂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后 诱导 肝素 小腿内侧 间歇跛行 下肢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国基 张智全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505-1505,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化学诱导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化学诱导 荧光喹诺酮类/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530-7531,共2页
关键词 利福平/副作用 紫癜 血栓血小板减少性/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延港 高清平 杨年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ILZmRNA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ITP患者23例(病例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患者22例(治疗组)及健康体检者22例...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ILZmRNA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ITP患者23例(病例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患者22例(治疗组)及健康体检者22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ILZ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FN-γ、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对照组GILZ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IFN-γ表达明显升高(P〈0.01),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GILZmRNA、IFN-γ、IL-10表达差异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上调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ILZmRNA表达;GILZmRNA表达上调可明显抑制Th1细胞因子分泌,增强Th2细胞因子分泌,纠正ITP患者血清中Th1/Th2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及树突状细胞分泌APRIL、BAFF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振海 庄兰 +2 位作者 李小银 李娟 罗绍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分泌的增殖诱导配体(APRIL)、B细胞活化因子(BAFF)特点,进一步明确ITP的发病机制。方法:研究16例初诊(初诊组)、14例治疗后获得有效(显效或良... 目的:通过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分泌的增殖诱导配体(APRIL)、B细胞活化因子(BAFF)特点,进一步明确ITP的发病机制。方法:研究16例初诊(初诊组)、14例治疗后获得有效(显效或良效,有效组)的ITP患者,14例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及MoDC经LPS活化后的上清APRIL、BAFF,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活化后MoDC的BAFF、APRIL表达。结果:血清及DC培养上清APRIL、BAFF水平、MoDC的APRIL、BAFFmRNA表达量初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除MoDC的BAFF mRNA与血小板计数之间,血清APRIL与MoDC的APRIL mRNA表达量之间无相关关系外,其余ITP患者血清、MoDC培养上清APRIL、BAFF、MoDC的APRIL、BAFF mRNA表达量之间分别有正相关关系,而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有负相关关系,对照组各参数之间除上清APRIL、BAFF分别与MoDC的APRIL、BAFF mRNA表达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外其余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DC分泌的APRIL、BAFF与ITP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DC可能通过分泌APRIL、BAFF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树突状细胞 增殖诱导配体 B细胞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AFF和APRIL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晔 潘湘涛 +3 位作者 王金湖 程旭 李蓉 严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目的研究B细胞激活因子(BAFF)和增生诱导配体(APRIL)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27例ITP患者的血清BAFF和APRIL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ITP组的血清BAFF和APRIL分别为3.92... 目的研究B细胞激活因子(BAFF)和增生诱导配体(APRIL)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27例ITP患者的血清BAFF和APRIL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ITP组的血清BAFF和APRIL分别为3.92±1.88μg/ml和(34.12±30.52)μ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0±0.52μg/ml和17.97±4.96μg/ml(分别为P<0.05和P<0.01);②ITP组血清BAFF和APRIL水平相关分析为r=0.5019,t=2.9028,P<0.01;而对照组r=-0.2170,P>0.05。结论 ITP患者的BAFF和APRIL均高表达,可能是ITP发生机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B细胞激活因子 增生诱导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1、Th17和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维家 李志 +1 位作者 杨婷婷 王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4期1792-1793,1795,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辅助性T细胞1(Th1)和调节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与Treg细胞在ITP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辅助性T细胞1(Th1)和调节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与Treg细胞在ITP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例ITP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h1及Treg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PBMCs中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数据表明Th1、Th17和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ITP患者外周血中有不同的表达,提示Th17、Th1及Treg细胞在ITP发病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为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改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宁红 石庆之 华建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0-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ITP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Treg)、CD4+IL-17A+T细胞(Th17)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ITP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Treg)、CD4+IL-17A+T细胞(Th17)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并评价其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I、L-17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CD4+T细胞比例升高(P<0.05)、Treg/CD4+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Th17/CD4+T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Th17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ITP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ORc mRNA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eg/CD4+T细胞比例及Treg/Th17细胞比值在效佳组显著高于效差组(P<0.05),Th17/CD4+T细胞比例效佳组显著低于效差组(P<0.05)。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reg/CD4+T细胞比例、Treg/Th17细胞比值成正相关(P<0.05),而与Th17/CD4+T细胞比例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ITP患者存在Treg/Th17细胞平衡紊乱,T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调可能与ITP免疫发病机制有关,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试剂导致纯巨核细胞再障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3
作者 吴艳云 《职业与健康》 CAS 2000年第6期41-41,共1页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8岁 1970年开始从事厂中心实验室化学分析工,接触毒物有甲苯、二甲苯、纯苯、甲醇、丙醇、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氰化钾、硝酸铝、硫酸铅以及各种金属原材料等。接毒工龄26年。室内作业,手工操作,防...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8岁 1970年开始从事厂中心实验室化学分析工,接触毒物有甲苯、二甲苯、纯苯、甲醇、丙醇、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氰化钾、硝酸铝、硫酸铅以及各种金属原材料等。接毒工龄26年。室内作业,手工操作,防护条件差。 发病过程:患者于1984年开始经常出现皮下紫癜,牙龈出血,查血白细胞计数在3.7×10~9/L、血小板60 x 10~9/L,其它各项检查都正常,尚能坚持工作。1995年8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试剂 纯巨核细胞再障 血小板减少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TP方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伟 赵金桂 吕德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化学药物 VATP方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思佳 高会远 +1 位作者 张永飞 陈丽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0期1731-1733,共3页
肝素是一种最常用的药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肝素在机体中少量自然产生,其活动机制是通过抑制等离子体辅助因子及凝血酶,从而使凝血酶及X因子、IX因子失活。而在临床上,则是将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肝素应用于人体,... 肝素是一种最常用的药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肝素在机体中少量自然产生,其活动机制是通过抑制等离子体辅助因子及凝血酶,从而使凝血酶及X因子、IX因子失活。而在临床上,则是将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肝素应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减少 PCI术后 血栓栓塞疾病 诊治 IX因子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亚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5943-5944,共2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抗凝药/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化学诱导 依地酸/副作用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封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炳华 陈金华 《神经药理学报》 2000年第4期111-111,共1页
1 病例介绍 患者65岁,女性,家务。1998年6月因低热、乏力、食欲差,在我市某院诊治,化验血常规WBC:5.0×10<sup>9</sup>/L,RBC:4.55×10<sup>12</sup>/L,Hgb:137g/L,PLT:160×10<sup>9</su... 1 病例介绍 患者65岁,女性,家务。1998年6月因低热、乏力、食欲差,在我市某院诊治,化验血常规WBC:5.0×10<sup>9</sup>/L,RBC:4.55×10<sup>12</sup>/L,Hgb:137g/L,PLT:160×10<sup>9</sup>/L;ESR:40mm/第一小时;肝功能:GPT:35μ/L,GOT:30μ/L,TP:77.9G/L,ALB:47.0G/L.FBIL:7.0μmol/L,D-BIL:3.5μmol/L,A/G:1.8。胸部后前位X线未见异常。怀疑结核而予以雷米封治疗,0.3g,一日一次.一周后全身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齿龈出血,口腔血泡,并伴全身疼痛、头痛、乏力,急来我院。查体:无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血泡,胸骨无压痛,心肺征阴性.腹平软,肝脾不大,化验:血常规WBC: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原发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雷米封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剂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1例
18
作者 王际亮 唐玉蓉 鲍可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438-1438,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假减少 抗凝剂 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 化学诱导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晔洲 王红梅 丁少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4期168-170,共3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指使用肝素或肝素类似物抗凝治疗中,产生针对血小板因子4/肝素复合物的抗体,并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会致死。对HIT抗体检测有免疫学试验和功能性试验,免疫学方法有特异性差、假阳性高等...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指使用肝素或肝素类似物抗凝治疗中,产生针对血小板因子4/肝素复合物的抗体,并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会致死。对HIT抗体检测有免疫学试验和功能性试验,免疫学方法有特异性差、假阳性高等缺点;功能性试验虽特异性好,但耗时、技术要求高,并涉及放射线及需新鲜血小板而无法广泛使用。特异、敏感的HIT抗体检测方法,将实现对HIT抗体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抗体检测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二黄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伟 李文静 +3 位作者 赵田华 王文晋 侯兰芬 李素欣 《河北中医》 2018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观察枸杞二黄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枸杞... 目的观察枸杞二黄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枸杞二黄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比较2组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IL-33、TNF-α及IFN-γ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LT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33、TNF-α及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6%,对照组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重(P<0.05)。结论枸杞二黄汤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利奈唑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增加PLT,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化学诱导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