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基因上游序列HMGI结合区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明 邱劲 +5 位作者 石建茹 斯琴 李素敏 沈传陆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转录结构因子高迁移率蛋白I(HMGI)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上游序列的结合并初步鉴定HMGI的结合序列。方法:应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EMSA)观察重组人HMGI蛋白与PDGF-B基因上游-1758/+43bp片段的结合,并逐步确定与其结... 目的:观察转录结构因子高迁移率蛋白I(HMGI)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上游序列的结合并初步鉴定HMGI的结合序列。方法:应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EMSA)观察重组人HMGI蛋白与PDGF-B基因上游-1758/+43bp片段的结合,并逐步确定与其结合的AT富含序列。结果:重组人HMGI蛋白能较特异地与PDGF-B链基因上游-1758/+43bp片段结合,分离到的两个HMGI结合片段,-1393/-1181bp和-190/+43bp,均含有AT富含序列TTTATAAA(-1333/-1326bp,-1314/-1307bp和-30/23bp)。HMGI能与含TT-TATAAA的合成寡核苷酸结合,并能促进转录因子NF-κB与拼接于旁侧的PDGF-B基因的切应力反应元件结合。结论:HMGI在体外能与PDGF-B链基因上游的TTTATAAA序列结合,可能参与PDGF-B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基因 血小板生长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礼 董继红 +2 位作者 于淼 尹洪超 佘铭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 验证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经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m LDL)刺激后激活细胞核因子κB(NF κB)的现象可否同样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内出现并促进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 (PDGF B)的表达 ,以及年龄对NF κB PDGF B信号传导... 目的 验证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经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m LDL)刺激后激活细胞核因子κB(NF κB)的现象可否同样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内出现并促进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 (PDGF B)的表达 ,以及年龄对NF κB PDGF 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胃饲高胆固醇乳剂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法 ]明确主动脉内皮细胞NF κB激活后发生核转位的情况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内皮细胞PDGF BmRNA的表达 ,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SP法 )观察内皮细胞合成PDGF B链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胃饲高胆固醇乳剂 6周后 ,2个月龄大鼠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主动脉内皮细胞NF κB核转位的比例明显增加 ,PDGF BmRNA的表达也增多。 10个月龄对照组Wistar大鼠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PDGF BmRNA ,摄入高胆固醇乳剂 16周后 ,内皮细胞表达PDGF BmRNA明显增多。较之摄入胆固醇同时期的 2个月龄大鼠 ,NF κB的核转位及内皮细胞PDGF B链的合成均增多(0 4 6 1± 0 0 75比 0 35 0± 0 0 94 ;0 2 30± 0 0 4 0比 0 185± 0 0 37)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0 1)。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能激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NF κ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大鼠 主动脉 内皮细胞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 基因表达 细胞核因子Kb
原文传递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反义寡核苷酸体内抑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广明 杨树源 刘杰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表达对裸鼠移植脑膜瘤的影响。方法 首先建立脑膜瘤裸鼠移植模型 ,观察转染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阻断裸鼠移植脑膜瘤表达PDGFB链 ,导致细胞增殖活... 目的 探讨阻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表达对裸鼠移植脑膜瘤的影响。方法 首先建立脑膜瘤裸鼠移植模型 ,观察转染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PDGFB链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阻断裸鼠移植脑膜瘤表达PDGFB链 ,导致细胞增殖活性减弱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抑瘤作用 脑膜瘤 裸鼠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 反义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B链基因转录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建茹 吴其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55-156,180,共3页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是机体内主要的促分裂剂和趋化剂之一 ,PDGF是一个二聚体家族 ,至少由四种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物组成。最近 ,PDGF B链的基因转录调控日益受到重视 ,一些顺式调控元件和相应的反式作用因子已被证实。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基因转录调控 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沈令广 黄庆功 +4 位作者 李俭银 徐鹏 王丹云 王宗明 杨长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NSCLC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8例正常肺组织中PDGF-B表达及MVD。结果 NSCLC组织中PDGF-...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NSCLC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8例正常肺组织中PDGF-B表达及MVD。结果 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为58.5%,MVD值为(34.66±8.9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DGF-B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MVD值与癌组织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或P<0.01);NSCLC组织中,PDGF-B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8,P<0.05)。结论 PDGF-B是NSCLC血管生成的正性调节因子,说明其可能在促进血管生成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对肺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生长因子b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魏东 薛志芳 +2 位作者 刘博 王耀一 郝雁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06-250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PDGF-B在50例pN0期的NSCLC患者原发灶(152枚淋巴结)及2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PDGF-B在50例pN0期的NSCLC患者原发灶(152枚淋巴结)及2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角质蛋白(CK)抗体为标志物来检测pN0期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pN0期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50例pN0期NSCLC患者中16例患者检测存在微转移;152枚淋巴结中,CK表达阳性率为18.42%(28/152);pN0期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型有关,ⅠB期和ⅡB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较高(P均<0.05)。结论以CK细胞角质蛋白抗体为标志物检测pN0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pN0期NSCLC中PDGF-B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可准确NSCLC的分期,为早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非小细胞肺癌 pN0期 淋巴结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泰复方对慢性胰腺炎所致纤维化大鼠血清MDA含量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馨馨 周景华 +1 位作者 李友林 刘华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25-82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胰泰复方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以L-精氨酸左下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个月后取血清用生化检测法测定MDA含量,取胰腺... 目的:观察中药胰泰复方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以L-精氨酸左下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个月后取血清用生化检测法测定MDA含量,取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DGF-B的含量。结果:模型组MDA、PDGF-B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MDA、PDGF-B含量低于中药对照组。结论:胰泰复方能降低胰腺组织中MDA和PDGF-B的含量,对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具有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泰复方 慢性胰腺炎 胰腺纤维化 血清丙二醛(MDA) 血小板生长因子b(PDG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谨 孟军 +3 位作者 周志刚 周喜 涂剑 涂玉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HUVEC-12内皮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mRNA表达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氨氯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预实验筛选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表达适宜的处理浓...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HUVEC-12内皮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mRNA表达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氨氯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预实验筛选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表达适宜的处理浓度(50 mg/L)与时间(24 h)。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和三个不同剂量(0.1、1.0和10.0μmol/L)氨氯地平组,用RT-PCR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mRNA的表达。结果以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HUVEC-12内皮细胞24 h。随着预处理氨氯地平浓度增加,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0.0μmol/L时作用更明显。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影响HUVEC-12内皮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mRNA的表达,氨氯地平可下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HUVEC-12内皮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小板生长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立燕 张大伟 +3 位作者 吴学君 张精勇 王瑞华 金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内膜不完整甚至缺失,平...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内膜不完整甚至缺失,平滑肌层细胞紊乱,其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正常人动脉壁结构完整,内膜光滑,内皮下无脂质沉积,平滑肌层细胞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胞浆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人动脉壁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仅在中膜有微量表达。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表达增高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小板生长因子A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波 赵久阳 王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9期506-509,共4页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dedullin,ADM)在糖尿病大鼠血、尿、肾组织中的浓度变化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ing factor beta-1,TGF-β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的变化,探...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dedullin,ADM)在糖尿病大鼠血、尿、肾组织中的浓度变化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ing factor beta-1,TGF-β1)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的变化,探讨ADM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组。检测各组8周的血尿肌酐、尿蛋白、ADM、TGF-β1与PDGF-B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氯沙坦组中的大鼠血、尿、肾组织ADM均明显增加(P<0.05),尿中ADM浓度高于血浆。氯沙坦组高于糖尿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TGF-β1与PDGF-B表达显著升高(P<0.05),氯沙坦组低于糖尿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氯沙坦可降低尿白蛋白及阻遏早期肾小球肥大。结论:ADM与TGF-β1与血PDGF-B有相关关系,ADM与DN的发展关系密切,可能起代偿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上腺髓质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生长因子b 血小板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大鼠 肾上腺髓质素 生长因子b TGF-β1 PDGF-b 统计学差异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春露 陈建庭 +3 位作者 邓凡 唐焕章 谭小云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构建带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探讨该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效率和活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PDGF-B的cDNA,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 目的构建带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探讨该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效率和活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PDGF-B的cDNA,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进而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METB和pMETαA并进行重组子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获得了含信号肽(578 bp)和不含信号肽(340 bp)的编码PDGF-B链基因;构建了PDGF-B的酵母表达载体pMETB-PDGFB1,pMETαA-PDGFB2。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 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结论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基因 酵母 表达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眩颗粒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及核因子κB、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欣 孙洪胜 张世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清眩颗粒对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及核因子κB、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清眩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清眩颗粒... 目的探讨清眩颗粒对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及核因子κB、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清眩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清眩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银杏叶片对照组(银杏叶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外,其他各组喂食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分别灌服蒸馏水、高剂量液、低剂量液、银杏叶片液1ml/100g,连续灌胃4周。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斑块大小及核因子κB、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结果清眩颗粒高、低剂量组和银杏叶片组大鼠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清眩颗粒高、低剂量组、银杏叶片对照组粥样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分别为21.69±9.86、1.96±1.62、4.25±3.01、5.11±2.82)、胸主动脉壁核因子κB(分别为25.45±4.25、10.53±7.09、16.67±5.56、17.18±6.63,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分别为25.18±8.76、8.32±5.17、12.76±4.38、13.32±5.16,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为9.99±1.63、1.41±1.77、4.71±3.90、5.00±2.47,P<0.01)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清眩颗粒高剂量组显著低于银杏叶片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清眩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动脉壁核因子κB、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清眩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大鼠 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学 因子Κb 血小板生长因子b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嵘 黄竹英 +2 位作者 刘竞 李红卫 聂新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名肺癌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PDGF-BB的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名肺癌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PDGF-BB的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DGF-B链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PDGF-BB水平分别为(389.64±36.42)、(28.36±8.35)pg/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GF-B链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287±0.0942)、(0.2275±0.0384)灰度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PDGF-BB及PBMCs中PDGF-B链mRNA表达水平可能对肺癌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bb(PDGF-bb) 肺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B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如海 杨立勇 +1 位作者 张声 潘时中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96-496,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因子b 血小板生长因子-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亓翠玲 王丽京 +4 位作者 叶杰 郭四美 周秦 韩露 魏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分别与C57小鼠和P-选择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PDGF的浓度。结果B16细胞与C57小鼠...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分别与C57小鼠和P-选择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PDGF的浓度。结果B16细胞与C57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的血清中PDGF-AA、PDGF-AB、PDGF-BB的浓度与P-选择素敲除小鼠的血小板共培养的血清中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对B16细胞分泌PDGF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P-选择素 血小板生长因子 b1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对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刘相萍 罗文娟 +3 位作者 隋爱华 杨堃 胡丽婷 王传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6457-6461,共5页
背景:许多研究显示外源性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B基因的转染可促进创伤的愈合。目的: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转染和感染猫角膜内皮细胞,观察其对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 背景:许多研究显示外源性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B基因的转染可促进创伤的愈合。目的: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转染和感染猫角膜内皮细胞,观察其对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细胞基因工程研究,于2007—01/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足月幼猫,体质量250-300g,雌雄不限。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自行构建。方法:常规显微镜下撕取内皮培养法,培养出原代猫角膜内皮细胞,传2代的细胞用于实验。脂质体法将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猫角膜内皮细胞中,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采用直接感染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质粒对照组、重组质粒组、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重组腺相关病毒组。转基因24h和48h后收集细胞,Trizol试剂提取其总RNA。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转基因48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①撕取内皮法可方便获取到原代猫角膜内皮细胞。②自行设计的针对目的基因及内参基因的探针引物经扩增后电泳验证及序列测定证明特异性高。③转基因24h和48h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mRNA发现:正常对照组、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和腺相关病毒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组和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④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显示重组质粒转染和重组病毒感染均可促进细胞增殖,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和腺相关病毒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可在角膜内皮细胞中高效表达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转染 内皮细胞 角膜 聚合酶反应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过表达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诱导的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7
作者 陈俭 李传荣 +8 位作者 王瑞敏 毛幼林 黄琼 马心超 陈愿 董加建 宋爽 崔留义 赵子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在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增殖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CASMC,根据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5μg·L^(-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组、10μg·L^(-1)PDGF...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在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增殖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CASMC,根据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5μg·L^(-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组、10μg·L^(-1)PDGF-BB组、20μg·L^(-1)PDGF-BB组、20μg·L^(-1)PDGF-BB+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AdGFP)组(PDGF-BB+Ad-GFP组)、20μg·L^(-1)PDGF-BB+Ad-GFP-SR-BⅠ组(PDGF-BB+Ad-GFP-SR-BⅠ组)。采用噻唑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R-BⅠ表达,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及5、10、20μg·L^(-1)PDGF-BB组细胞中SR-BⅠ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5、0.76±0.08、0.52±0.06、0.30±0.05,5、10、20μg·L^(-1)PDGF-BB组细胞SR-BⅠ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10、20μg·L^(-1)PDGF-BB组细胞SR-BⅠ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5μg·L^(-1)PDGF-BB组(P<0.05),20μg·L^(-1)PDGF-BB组细胞SR-BⅠ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10μg·L^(-1)PDGF-BB组(P<0.05)。培养24、48、72 h时,5、10、20μg·L^(-1)PDGF-BB组及PDGF-BB+Ad-GFP组、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0、20μg·L^(-1)PDGF-BB组及PDGF-BB+Ad-GFP组、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5μg·L^(-1)PDGF-BB组(P<0.05),20μg·L^(-1)PDGF-BB组、PDGF-BB+Ad-GFP组、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10μg·L^(-1)PDGF-BB组(P<0.05); 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20μg·L^(-1)PDGF-BB组和PDGF-BB+Ad-GFP组(P<0.05); 20μg·L^(-1)PDGF-BB组与PDGF-BB+Ad-GFP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20μg·L^(-1)PDGF-BB组、PDGF-BB+Ad-GFP组及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24.2±3.6、76.6±4.2、75.2±4.8和60.6±3.6,各组细胞迁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95,P<0.01); 20μg·L^(-1)PDGF-BB组、PDGF-BB+Ad-GFP组及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DGF-BB+Ad-GFP-SR-BⅠ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20μg·L^(-1)PDGF-BB组、PDGF-BB+Ad-GFP组(P<0.05); 20μg·L^(-1)PDGF-BB组与PDGF-BB+Ad-GFP组细胞迁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BB能够促进h CASMC增殖和迁移,并减少SR-BⅠ表达,过表达SR-BⅠ能够抑制PDGFBB的作用,抑制h CASMC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I型清道夫受体 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血小板生长因子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抑制缺血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18
作者 陈邦党 陈小翠 +3 位作者 马依彤 杨毅宁 马翔 刘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6090-6098,共9页
背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是一种有效的促血管生长因子,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rAAV9)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亲和力,是目前缺血性心脏疾病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目... 背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是一种有效的促血管生长因子,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rAAV9)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亲和力,是目前缺血性心脏疾病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目的:探索rAAV9介导PDGF-B基因(rAAV9-PDGF-B)体外转染乳鼠心肌细胞,抵抗缺血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分别将感染复数为1×105,1×106及1×107 MOI携带rAAV9-PDGF-B基因的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及空病毒(rAAV9-eGFP)转染乳鼠心肌细胞,逐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阳性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rAAV9载体的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鉴定PDGF-B蛋白表达情况;并于rAAV9-eGFP及rAAV9-PDGF-B(107感染复数)转染第5天时,建立体外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模型,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目,Western Blot检测Bax及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PDGF-B基因过表达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与结论:rAAV9载体可有效转染乳鼠心肌细胞,eGFP和PDGF-B蛋白可在心肌细胞中高效正确表达,其表达强度随着转染时间和转染复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第5天趋于稳定,此时各组转染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rAAV9-PDGF-B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rAAV9-eGFP组(P<0.05),且rAAV9-PDGF-B组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与rAAV9-eGFP组比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PDGF-B基因过表达可有效减轻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通过抑制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而发挥作用,为rAAV9-PDGF-B载体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腺病毒科 病毒 缺氧 细胞凋亡 组织构建 血小板生长因子b 9型腺相关病毒 基因转染 心肌细胞 缺血缺氧 转染效率 血管新生 bAX Caspase-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促进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偲 赵婷 +4 位作者 谭戈 郑雨林 张若男 吴艳 唐俊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0-1055,共6页
背景:骨骼肌损伤后,骨骼肌成肌细胞分化融合形成多核肌管和肌纤维完成肌损伤修复,但该过程修复缓慢且不完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以刺激多种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在各种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不同浓度... 背景:骨骼肌损伤后,骨骼肌成肌细胞分化融合形成多核肌管和肌纤维完成肌损伤修复,但该过程修复缓慢且不完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以刺激多种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在各种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细胞),分别给予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 0,5,10,20,40μg/L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伊马替尼处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C2C12细胞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情况;分别培养1,2,3,4,5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给予诱导分化培养4 d,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肌管的形成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肌管中肌球蛋白重链及MyoG基因的表达情况;培养48 h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化学及Western-blot均提示C2C12细胞中可检测到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半定量后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组间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 0μg/L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组C2C12细胞增殖无明显改变;③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处理组肌球蛋白重链阳性细胞数增多,计数平均每个显微镜视野下肌管形成数目提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为40μg/L时成熟肌管形成数目最多,达(27.00±0.76)个/视野,且该组中MyoG表达数量增多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质量浓度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组C2C12细胞的迁移数量均增加,其中以40μg/L组迁移数目最高达144.00±13.03(P<0.05);⑤提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能够促进C2C12细胞迁移、分化及其肌管形成,且促分化机制与其增强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从而提高分化相关基因MyoG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成肌细胞 血小板生长因子bb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细胞迁移 蛋白 肌球蛋白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6a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诱导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新宝 王炳才 +4 位作者 余江水 杨晓燕 郭榕 顾信建 李月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miR-26a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原代小鼠主动脉VSMCs,将细胞分空白对照组、anti-miR-26a、PDGF-BB+anti-miR-control组和PDGF-BB+anti-miR-26a组共4组。分... 目的探讨miR-26a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原代小鼠主动脉VSMCs,将细胞分空白对照组、anti-miR-26a、PDGF-BB+anti-miR-control组和PDGF-BB+anti-miR-26a组共4组。分别加入荧光蛋白(Ad-GFP)、anti-miR-26a、PDGF-BB+anti-miR-control和PDGFBB+anti-miR-26a,观察VSMCs的表型改变;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SM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钙调节蛋白(calpon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VSMCs中miR-26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BB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VSMCs分化标志基因α-SMC、calponin、SM-MHC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 05),诱导VSMC表型转换为合成表型; PDGF-BB处理的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P<0. 05);抑制miR-26a后,PDGF-BB对VSMCs的α-SMC、calponin、SM-MHC的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被部分抵消(P<0. 05)。结论 PDGF-BB使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miR-26a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miR-26a在PDGF-BB诱导VSMCs表型转换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6a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血小板生长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