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彦辉 赵秀欣 +1 位作者 孙支堂 马斌武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CI)患者血浆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 ,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 ,对 4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 (MGP)CD6 2P的表达量进行检测 (以平均荧光强...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CI)患者血浆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 ,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 ,对 4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 (MGP)CD6 2P的表达量进行检测 (以平均荧光强度MFI来表示 )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 72h内和第 7天的CD6 2PMFI,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病人组 72h内CD6 2P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脑梗死患者第 7天CD6 2P的表达量较第 3天为低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别 (P >0 .0 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 ,CD6 2P表达量多 (r =0 .35,P <0 .0 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 ,血小板被激活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的表达上调 ,可作为CI发生的预测指标 ;C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p选择 血小板糖蛋白cd62p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血素诱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分析
2
作者 王妍 凤梓涵 +4 位作者 王亚茹 李世青 陈鑫 王景林 袁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然后制备天然表达的VVH毒素,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评价胞外和胞内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VVH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分析VVH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的免疫激活作用。结果VVH是创伤弧菌培养上清中引起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天然VVH可诱导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表达量的增加、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复合体(PNC)的形成、血小板微囊泡的释放。其激活机制可能与VVH成孔依赖性的Ca^(2+)-钙调素(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引起血小板α-颗粒物的释放和血小板的级联激活。在创伤弧菌灌胃感染的酒精性肝病(ALD)小鼠模型中,VVH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VVH是机体内激活血小板的重要分子,其诱导机体血小板活化可能与致病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溶血(VVH) 血小板 p-选择(cd62p) 酒精性肝病(A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CD44对狼疮性肾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研究
3
作者 邢莹莹 胡斌 张爱荣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预测狼疮性肾炎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5例狼疮性肾炎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儿童125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CD62P、CD44水平检测并比较... 目的:探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预测狼疮性肾炎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5例狼疮性肾炎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儿童125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CD62P、CD44水平检测并比较。随访研究组至治疗后1年,根据研究组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84)与预后不良组(n=39)。比较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外周血CD62P、CD44水平,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不同指标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CD62P、CD44水平为[257(2.23,3.06)]%、[36.12(31.85,42.21)]%,对照组分别为[0.07(0.05,0.08)]%、[4.39(3.87,4.72)]%,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1.71%;预后不良组基础外周血CD62P、CD44水平分别为[3.45(2.62,4.28)]%、[44.48(38.84,49.50)]%,预后良好组分别为[2.50(2.04,2.63)]%、[34.37(30.97,37.86)]%,预后不良组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且预后不良组随访结束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狼疮性肾炎活动性评分、治疗不依从、基础外周血CD62P、CD44水平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基础外周血CD62P、CD44水平联合预测狼疮性肾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00%和0.959,均高于单独预测和SLE-DAI评分、狼疮性肾炎活动性评分(P<0.01)。结论:狼疮性肾炎患儿外周血CD62P、CD44水平升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二者联合可预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p选择(cd62p) 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 狼疮性肾炎 儿童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62p及GpⅡb/Ⅲa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静懿 李培成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 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 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 (27. ...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 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冠心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 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 (27. 6±14. 0)% ]与PAC 1[ (31. 8±16. 7)% ]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1±1. 5)%, (7. 0±1. 8)%,P均<0. 01]。结论 CD62p和PAC 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全血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功能可用于冠心病的监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干预的效果和预测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cd62p Ⅱb/Ⅲa 流式细胞术(FCM) 全血流式细胞术 pAC-1 三色荧光标记 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功能 临床意义 GpⅡb p选择 技术检测 治疗干预 百分率 正常人 对照组 并发症 阳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翟利琴 卢振霞 +2 位作者 孙步彤 毕林涛 高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1000-1001,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cd62p 血小板糖蛋白 临床意义 大血管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选择家族 血小板表面 研究发现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和溶酶体膜糖蛋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华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 lpha-granu lar m em brane prote in,CD 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 e in tact m em brane prote in,CD 63)的水平,探讨其与颅脑外伤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颅脑... 目的: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 lpha-granu lar m em brane prote in,CD 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 e in tact m em brane prote in,CD 63)的水平,探讨其与颅脑外伤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A组(轻型)、B组(中型)、C组(重型),在外伤后12 h、1 d、3 d、5 d、7 d测定CD 62p、CD 63,并设对照组。结果:B组和C组外伤后CD 62p、CD 63测定值与A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外伤后的CD 62p测定值与B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升高,P<0.05。B组颅脑外伤患者外伤后CD 62p值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C组外伤后CD 62p值1 d、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B组外伤后CD 63值3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C组外伤后CD 63值1 d、3 d、5 d、7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CD 62p、CD 63水平与颅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CD 62p水平对病情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p选择/分析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糖蛋白类/分析 溶酶体 颅脑外伤 cd62p cd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纪文新 刘国庆 赵殿军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70例ACS患者(其中AMI35例,UAP35例)、SAP患者32例和健康成人38例的血清血小板GMP-140(可溶性P-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70例ACS患者(其中AMI35例,UAP35例)、SAP患者32例和健康成人38例的血清血小板GMP-140(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及其在血小板膜上的表达(CD62P)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法测定CD62P阳性率在AMI、UAP、SAP和正常组分别为(21.69±9.40)%、(8.41±3.02)%、(4.16±1.50)%和(3.12±1.29)%;ELISA法测定GMP-140在AMI、UAP、SAP和正常组分别(49.53±10.04)ng/ml、(24.92±7.64)ng/ml、(16.11±4.07)ng/ml和(14.96±3.82)ng/ml,ACS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高于SAP组和健康组(P均<0.01),AMI和UAP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GMP-140显著升高,P-选择素水平有助于ACS的严重程度判定,CD62P阳性表达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Α颗粒蛋白 p-选择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与早期诊断肺血栓栓塞症
8
作者 陈奕翩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4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CD62p在早期诊断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正常人群组、高危组、肺血栓栓塞症组人群的CD62p,比较3组人群中CD62p的区别。结果PTE患者CD62p高于高危人群及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人群组CD62p高... 目的探讨检测CD62p在早期诊断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正常人群组、高危组、肺血栓栓塞症组人群的CD62p,比较3组人群中CD62p的区别。结果PTE患者CD62p高于高危人群及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人群组CD62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PTE发生后CD62p水平升高,与高危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CD62p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pTE) 血小板上活化标记物p-选择(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玲 任英 罗翠花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7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以发现更加简便、可靠的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方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PS);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上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结果PTE患者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及血浆中可... 目的探讨肺栓塞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以发现更加简便、可靠的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方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PS);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上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结果PTE患者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及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高危人群及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人群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及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高于正常对照组;栓塞面积越大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及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越高,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越高;说明血小板活化在肺栓塞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结论PTE时,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增高,参与了PTE的发生、发展。通过早期监测高危人群血浆P-选择素,对于预防肺栓塞有一定帮助。P-选择素可以作血栓性疾病的导向诊断和治疗提供崭新的途径。P-选择素简单、易测,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常规检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肺栓塞 血小板表面p-选择(cd62p) 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的改变及阿斯匹林抵抗的处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雄 叶汉兰 +2 位作者 方晓江 汪志伟 冷建杭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 (CAP)的变化及对阿斯匹林抵抗的处理。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 (PAC - 1)、P -选择素 (CD6 2P)作为分子标志物 ,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 ,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CAP变化。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 (CAP)的变化及对阿斯匹林抵抗的处理。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 (PAC - 1)、P -选择素 (CD6 2P)作为分子标志物 ,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 ,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CAP变化。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PAC - 1和CD6 2P表达较低。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表达PAC - 1的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阿斯匹林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PAC - 1及CD6 2P表达呈下降趋势 (P值分别为 <0 0 0 1及 <0 0 5)。抵克力特可显著降低存在阿斯匹林抵抗现象的病人PAC - 1的表达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中PAC- 1明显增高 ,阿斯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PAC - 1及CD6 2P的表达水平。抵克力特可显著降低存在阿斯匹林抵抗现象的病人PA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活化 CAp 阿斯匹林 治疗 p-选择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郑加永 金艳慧 +2 位作者 邵建敏 许锴 张德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639-2640,2720,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花生四烯酸(AA)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条件。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分析1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别在不同浓度的AA(终浓度为0.25、0.50、1.00、2.50、5.00 g/L)体外活化不同时间(1、2... 目的:初步研究花生四烯酸(AA)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条件。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分析1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别在不同浓度的AA(终浓度为0.25、0.50、1.00、2.50、5.00 g/L)体外活化不同时间(1、2、5、10、20 min)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百分数(CD62p%)、平均荧光强度(CD62p-MFI)及其两者的乘积(CD62p%×CD62p-MFI)。结果:1%多聚甲醛(PFA)固定后血小板CD62p%的表达在45 min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同浓度AA刺激血小板2 min后,0.25、0.50、1.00、2.50 g/L浓度组的CD62p%和CD62p%×CD62p-MFI随AA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5.00 g/L浓度组CD62p%和CD62p%×CD62p-MFI反而下降(P〈0.01或P〈0.05);血小板CD62p%和CD62p%×CD62p-MFI在2.50 g/L浓度的AA分别活化1、2、5 min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10、20 min组其结果随A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或P〈0.05)。结论:AA体外活化血小板后CD62p表达的增高与AA的浓度和活化时间有关,其作用条件以2.50 g/L浓度的AA活化1~5 min为佳,且1%PFA固定血小板CD62p%表达的稳定性至少可达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活化 流式细胞术 p-选择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