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裂解液改善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
1
作者 王玲 王爽 +2 位作者 刘颖 程凤 项良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星形胶质瘤细胞SVGp12中使用不同浓度H_(2)O_(2)(100μmol/L、400μmol/L、1 000μmol/L、2 000μmol/L)孵育,CCK-8检测OD值,选取细胞抑制率约50%的H_(2)O_(2)浓... 目的 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星形胶质瘤细胞SVGp12中使用不同浓度H_(2)O_(2)(100μmol/L、400μmol/L、1 000μmol/L、2 000μmol/L)孵育,CCK-8检测OD值,选取细胞抑制率约50%的H_(2)O_(2)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使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血小板裂解液与培养基体积比分别为1∶10、1∶40、1∶80、1∶160、1∶320)孵育细胞24 h,测定OD值,根据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血小板裂解液浓度。将SVGp12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无特殊处理)、模型组(加入1 000μmol/L H_(2)O_(2)孵育3 h)、治疗组(加入1 000μmol/L H_(2)O_(2)孵育3 h后,加入体积比为1∶80的血小板裂解液处理),采用线粒体活性染色、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 1 000μmol/L H_(2)O_(2)孵育细胞3 h后,细胞抑制率为48%,OD值显著降低(P<0.01),证实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成功建立。经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处理后细胞OD值及细胞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选取细胞存活率为20%的血小板裂解液浓度(体积比1∶80)进行后续实验。血小板裂解液能改善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治疗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较正常组减少,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较模型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线粒体膜通透性较正常组增加,治疗组线粒体膜通透性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裂解液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增强细胞线粒体活性,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线粒体活性 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在炎症调节及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天琦 刘春香 +1 位作者 孟令旗 张怡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sPL)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组织修复及炎症调节等功能,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研究显示,sPL具有良好的炎症调节作用,在骨及软骨损伤疾病中,采用sPL或将其与其他生物材料联合应用均具有良...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sPL)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组织修复及炎症调节等功能,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研究显示,sPL具有良好的炎症调节作用,在骨及软骨损伤疾病中,采用sPL或将其与其他生物材料联合应用均具有良好的再生修复效果。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骨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该文对sPL在炎症调节及骨组织再生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 生长因子 再生修复 炎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凝胶治疗高原难愈性创面一例
3
作者 赵琴 王海莹 +2 位作者 王辉 张进进 邢颜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8-1412,共5页
高原难愈性创面受低氧、强紫外线、高寒等不利条件影响,细胞功能损伤严重,再上皮化受阻,创面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常规清创引流、功能性敷料等多种传统治疗手段疗效差,患者不仅住院时间长,还可能因创面长期不愈合而导致其他并发症。本... 高原难愈性创面受低氧、强紫外线、高寒等不利条件影响,细胞功能损伤严重,再上皮化受阻,创面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常规清创引流、功能性敷料等多种传统治疗手段疗效差,患者不仅住院时间长,还可能因创面长期不愈合而导致其他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长达2个月未愈合的高原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血小板裂解液凝胶治疗2次后,创面完全愈合。该治疗方式为高原难愈性创面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患者 难愈性创面 血小板裂解液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玲 金红旭 +2 位作者 刘颖 陈哲远 项良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66-570,共5页
目的验证血小板裂解液(PL)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治疗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大鼠暴露脊髓后不予砸击;损伤组大鼠暴露脊髓后以20 g自制打击器砝码从5 cm高度垂直落下砸击脊髓,持续5... 目的验证血小板裂解液(PL)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治疗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大鼠暴露脊髓后不予砸击;损伤组大鼠暴露脊髓后以20 g自制打击器砝码从5 cm高度垂直落下砸击脊髓,持续5 s,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给予腹腔注射PL 2 mL,每日1次,连续19 d。采用脚印分析(BBB)评分及斜坡实验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于第7天分别取大鼠脊髓进行HE染色及电镜扫描,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术后第3、7、14天,3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BB评分高于损伤组(P<0.05)。治疗组、损伤组在术后第7、14天斜坡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细胞肿胀改善,小胶质细胞吞噬现象减少;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星形胶质细胞胞质水肿及细胞膜局部破损均减轻,线粒体肿胀、变性等减轻。结论PL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减轻脊髓损伤后病理改变,对于大鼠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小板裂解液 脚印分析 斜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炎症损伤修复和纤维软骨向透明软骨转化
5
作者 刘春香 张天琦 +2 位作者 孟令旗 隋福革 张怡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55-56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super-activated platelet lysate,sPL)对软骨细胞增殖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通过外周血制备sPL。使用RTCA S16系统检测sPL对C28/I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10 ng/m L人白介素-1β(human interleukin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super-activated platelet lysate,sPL)对软骨细胞增殖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通过外周血制备sPL。使用RTCA S16系统检测sPL对C28/I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10 ng/m L人白介素-1β(human interleukin 1β,h IL-1β)诱导C28/I2细胞炎症损伤及凋亡,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sPL对C28/I2细胞凋亡修复的作用。利用RT-qPCR和ELISA方法检测sPL对C28/I2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RT-qPCR、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sPL修复后软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结果5%sPL及10%sPL可促进C28/I2细胞增殖,且10%sPL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更强。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 ng/m L h IL-1β显著增加C28/I2细胞的凋亡,而5%sPL和10%sPL均可显著降低凋亡率。同时,5%sPL和10%sPL显著降低C28/I2细胞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表达,且10%sPL的作用更强。在C28/I2细胞炎症损伤修复过程中,sPL能够显著提高Collagen II的表达,并降低Collagen I的表达。结论sPL在体外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减少炎症反应及软骨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纤维软骨向透明软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活化血小板裂解液 C28/I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炎症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微针负载富血小板裂解液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嘉康 郑诗凡 +4 位作者 游训仪 王红 徐莹璨 钟锐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负载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platelet-rich plasma lysate,PL)制备微针,探究PL微针在治疗糖尿病创面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CMCS作为基础材料,加入适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60(Polyvinyl... 目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负载富血小板血浆裂解液(platelet-rich plasma lysate,PL)制备微针,探究PL微针在治疗糖尿病创面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CMCS作为基础材料,加入适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60(Polyvinylpyrrolidone,PVPK-60)共同制备不同浓度的针体材料,通过考察成针率,形貌特征及力学性能等,确定最佳浓度,并考察PL微针中生长因子活性。制备糖尿病小鼠背部创面,随机分为4组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PL涂抹组使用PL涂抹,空白微针组使用不含有PL的微针,PL微针组使用含有PL的微针,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评价PL微针应用于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当PVPK60为40 mg/mL时,成针率为100%,阵列完整,针体饱满,针尖锐利。根据力学-位移曲线与砝码压变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PL微针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生长因子检测结果显示,PL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为(625±35)pg/m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含量为(18741±1287)pg/mL,制备成针后,VEGF含量为(183±2)pg/mL,PDGF-BB含量为(8049±1157)pg/mL,成针后生长因子浓度虽有所降低,但仍较好地保持了生长因子活性。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实验结果显示,PL微针组愈合较好,创面愈合率相较于前3组有差异(P<0.01)。H&E染色结果显示PL微针组可见较少的炎细胞浸润和出血点;对照组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均低于PL涂抹组与PL微针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微针组促炎因子IL-6表达下降,抗炎因子TGF-β表达上升,血管新生指标CD31表达上升,且于其他3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制备的PL微针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能较好地保持生长因子活性,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为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糖尿病创面 可溶微针 组织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s成骨分化的干预效应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会平 王志强 +3 位作者 赵亚平 陈学英 张育敏 李宝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41,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对大鼠BM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干预效应。方法成年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限。取1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PL,ELISA法测定PL中PDGF、TGF-β1、IG... 目的观察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对大鼠BM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干预效应。方法成年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限。取1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PL,ELISA法测定PL中PDGF、TGF-β1、IGF-1和VEGF含量。另取8只大鼠,采用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扩增传代BM SCs,取第4代细胞按1×104/cm2接种行成骨诱导培养。按诱导培养液的不同,实验分为3组,A、B组基础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含终浓度为5%和1%的PL,C组仅含基础诱导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诱导培养7 d,各组行ALP染色;诱导培养2、8、10 d,ALP/总蛋白含量确定ALP活性;诱导培养20 d,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并定量分析。结果PL中PDGF、TGF-β1、IGF-1和VEGF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和(70±20)pg/m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BMSCs形态逐渐发生改变,出现类成骨细胞样形态特征;A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及B、C组明显,但细胞增殖较快;20 d A组细胞仍密集生长,ECM中形成的矿物沉积显著少于B、C组。诱导培养7 d,A组细胞胞浆中有少量颗粒,ALP染色呈弱阳性;B、C组细胞胞浆中有大量棕褐色颗粒,ALP染色呈强阳性。诱导培养2、8、10 d,ALP活性定量分析示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诱导培养20 d,茜素红染色显示A、B、C组钙结节数量分别为(7.67±1.10)、(12.87±0.81)和(15.59±1.25)个;矿化结节面积分别为(161 778.70±44 550.80)、(337 349.70±56 083.24)和(415 921.70±71 725.39)像素;A组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MSCs成骨诱导中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生长因子 BMSCS 细胞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裂解液替代胎牛血清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8
作者 许茹 夏文杰 +5 位作者 戎霞 叶欣 邵媛 王敏 罗广平 付涌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96-1400,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血小板裂解液(human platelet lysates,HPL)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机采血小板反复冻融获得HP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MSCs,分别用10%胎牛血清(feotal ... 目的探讨人血小板裂解液(human platelet lysates,HPL)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机采血小板反复冻融获得HP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MSCs,分别用10%胎牛血清(feotal calf serum,FCS)和LD-DMEM添加不同浓度的HPL进行培养,以确定最佳HPL浓度。分离6株人源MSCs,从原代开始分别用添加胎牛血清和最佳HPL浓度的LD-DMEM进行培养,对两种培养体系下6株不同来源的MSCs的增殖能力,表面标记表达量以及细胞周期进行研究,并利用t-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研究发现HPL中含有MSCs生长所必需的4种生长因子,PDGF-AB(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分别为:(0.53±0.06)ng/ml,(37.5±4.31)pg/ml,(0.15±0.06)mg/ml,(5150±463)pg/ml。适合MSCs增殖的最佳HPL浓度为7.5%。两种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区别,均为长梭形。8代以前,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培养条件下的MSCs均表达CD105,CD106以及粘附分子CD29和CD44,不表达CD34,CD45,且其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培养体系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FCS培养的MSCs其G0-G1期占(96.97±0.95)%,7.5%的HPL培养的MSCs其G0-G1期占(94.58±1.56)%,两种培养条件下不同周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适合MSCs增殖的最佳HPL浓度为7.5%,HPL可以替代胎牛血清体外培养扩增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 增殖 表面标记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宋会平 王志强 +5 位作者 赵亚平 陈学英 张育敏 康悦 张康蓉 李宝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4031-4034,共4页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独立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1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只。方法:取2只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传代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裂解液。取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血小板裂解液至终浓度为1%和5%作为条件培养基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测定血小板裂解液中生长因子含量。CASY细胞分析仪计数活细胞。双缩脲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与生长状况。结果:①血小板裂解液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70±20)ng/L。②自培养第3天开始,条件培养基组活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且含5%血小板裂解液的条件培养基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于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比基础培养基组提前约1d,细胞总数在第4,9天时达基础培养基组的近3倍。③培养1周后条件培养基组每106个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多为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具有丝裂原功效,可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该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 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静 勾向博 +2 位作者 张文丽 李琪佳 王志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0-1077,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的作用,探讨二者对大鼠BMSCs生长增殖的...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的作用,探讨二者对大鼠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取20只4周龄SD大鼠,采用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扩增传代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另取30只12周龄SD大鼠心内采血,梯度离心法获得PRP,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PL。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进行实验,根据培养基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普通完全培养基组(A组)、1%PRP条件培养基组(B组)、1%PL条件培养基组(C组)、5%PRP条件培养基组(D组)、5%PL条件培养基组(E组)、10%PRP条件培养基组(F组)及10%PL条件培养基组(G组)。MTT检测BMSCs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SC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周期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检测CyclinD1和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48、72h时,1%、5%、10%PRP与1%、5%、10%PL条件培养基组均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相同浓度的PRP与PL对BMSCs增殖作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RP与PL均可以促进PCNA蛋白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不同浓度PRP及PL条件培养基组与普通完全培养基组比较,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S、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增殖指数(PI)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然而,相同浓度的PRP及PL对B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5%PRP与5%PL能促进CyclinD1表达上调和p27Kip1表达下调。结论不同浓度PRP与PL能够通过上调CyclinD1以及抑制p27Kip1蛋白的表达,加快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的细胞周期进程,促进BMSCs增殖,并呈现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性;BMSCs增殖过程中,相同浓度PL与PRP的促增殖效果相同,PL可能代替PRP促进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裂解液 组织工程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江涛 田少奇 +5 位作者 孙康 张积华 张莹莹 张才龙 刘世海 冯学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2年第41期7637-7641,共5页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浓缩后血小板的裂解产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血小板裂解液作为一个整体,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浓缩后血小板的裂解产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血小板裂解液作为一个整体,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实验分为以下4组:普通矿化液组,血小板裂解液组,矿化液-血小板裂解液联合诱导组,对照组。加入相应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周。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CD34(-)﹑CD45(-)、HLA-DR(-),CD44(+)﹑CD105(+)﹑CD146(+)。茜素红染色在3个诱导组中皆为阳性,染色效果未见明显差异,而对照组阴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显示3个诱导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矿化液-血小板裂解液联合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矿化液组和血小板裂解液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单纯的5%血小板裂解液可以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且联合应用矿化液时能更有效地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骨缺损 组织工程 基因工程 碱性磷酸酶 茜素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体内外增殖、矿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玉 陈博 +4 位作者 王捍国 穆云静 孔辉 刘向辉 余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3-439,452,共8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在体内外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和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增殖、矿化的干预效应,以期找到PL应用于这两种细胞的最佳方式。方法:在矿化诱导培养体系中按一定体积比加入PL,分别作用于体内、... 目的:研究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在体内外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和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增殖、矿化的干预效应,以期找到PL应用于这两种细胞的最佳方式。方法:在矿化诱导培养体系中按一定体积比加入PL,分别作用于体内、外复合HA-TCP支架材料三维生长的SCAP和PDLSCs,扫描电镜(SEM)以及组织学观察细胞生长、分化情况。结果:体外三维培养模式下,PL能够促进SCAP和PDLSCs的增殖以及矿化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并利于在支架材料上形成完整的细胞膜片(cell sheet)样结构,以上效应对于PDLSCs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体内移植模式下,经50 mL/L、10 mL/L PL培养体系预培养的SCAP能形成包含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牙本质样基质和牙髓组织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而PDLSCs经50 mL/LPL干预后,可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样细胞,并生成牙骨质样基质、牙周膜样组织。结论:一定体积浓度比的PL能促进SCAP和PDLSCs在体内外的增殖以及成骨、成牙本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HA-TCP支架材料 成骨/成牙本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裂解液对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贞 夏文杰 +3 位作者 叶欣 罗广平 戎霞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血小板裂解液(HPL)体外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及其对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3株人骨髓来源MSCs,每株细胞在培养时平行分为2个实验组,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和含7.5%HPL的低糖... 目的探讨人血小板裂解液(HPL)体外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及其对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3株人骨髓来源MSCs,每株细胞在培养时平行分为2个实验组,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和含7.5%HPL的低糖培养基培养,均培养MSCs至第5代,分别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每组MSCs做成骨、成脂分化诱导,诱导成功后分别用茜素红、油红O对成骨和成脂分化结果染色鉴定,并进一步对成骨、成脂诱导结果做定量分析:成骨分化染色后洗脱茜素红在562nm波长下测定OD值并对每个培养孔细胞做蛋白定量,以茜素红OD值与蛋白定量值的比值作为成骨分化的定量值;成脂分化染色后用异丙醇洗脱油红O,在510nm波长下测定OD值,以之作为成脂分化的定量值。对所得的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第5代的MSCs做成骨诱导12d后,光镜下可见致密结节形成,茜素红染色及定量鉴定结果显示2种培养液培养的MSCs均能成功向成骨细胞分化,而7.5%HPL培养的MSCs成骨能力比10%FBS培养的MSCs强,定量鉴定结果分别为16.548±4.397、4.151±5.631(P<0.05)。成脂诱导12d后,细胞内有明显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SCs成功向脂肪细胞分化,但7.5%HPL培养的MSCs成脂能力与10%FBS培养的MSCs相比较弱,定量鉴定结果分别为0.239±0.030、0.497±0.105(P<0.05)。结论 HPL可以促进MSCs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快速扩增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晶 聂李平 +2 位作者 周宇 谢闻悦 李建新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3-16,F0004,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人血小板裂解液(HPL)扩增的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MMSCs)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别以含7%HPL和10%胎牛血清(FBS)的LG-DMEM培养介质扩增人AMMSCs,比较含HPL和FBS介质培养扩增的AMMSCs的形态、扩增效率、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 目的:研究人血小板裂解液(HPL)扩增的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MMSCs)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别以含7%HPL和10%胎牛血清(FBS)的LG-DMEM培养介质扩增人AMMSCs,比较含HPL和FBS介质培养扩增的AMMSCs的形态、扩增效率、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含HPL和FBS培养介质扩增的AMMSCs形态和免疫表型类似。含HPL培养介质能显著加速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扩增,扩增的AMMSCs能向成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含HPL培养介质可促进AMMSCs扩增,可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人源化、无伦理争议、临床应用障碍少的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 人羊膜 扩增 多向分化潜能 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裂解液替代胎牛血清大规模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炳尧 武晓云 吴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539-1546,共8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仍采用经典的培养基和胎牛血清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血清培养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限制了未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目的:以人血小板裂解液替代胎牛血清培养、鉴定人间充质干细胞,以期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低密度扩... 背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仍采用经典的培养基和胎牛血清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血清培养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限制了未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目的:以人血小板裂解液替代胎牛血清培养、鉴定人间充质干细胞,以期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低密度扩增人间充质干细胞。方法:人血小板裂解液通过反复冻融、离心、过滤、浓缩等方法制备。以IMDM为基础培养基,添加5%浓缩血小板裂解液作为实验组培养基;以添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为对照组培养基。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3 000/cm2的浓度进行传代培养,待细胞扩增至P5代后,进行细胞形态与直径、免疫表型、成骨成脂分化、克隆形成率等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与结论:人血小板裂解液扩增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细长,有更高的细胞累积群倍数;克隆形成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形成的克隆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者有相似的细胞表型,体外诱导分化显示两者都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但人血小板裂解液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更强。提示人血小板裂解液可以取代胎牛血清用于临床低密度扩增人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 细胞培养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进进 王海莹 +2 位作者 黄永莉 孙晓丽 邢颜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裂解液凝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2例(Wagner分级2-4级),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清创换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小板裂解液凝胶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血小板裂解液凝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2例(Wagner分级2-4级),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清创换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小板裂解液凝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小板裂解液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迅速,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凝胶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血小板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杨 林飞跃 尹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混合血小板裂解液(pHPL)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原代培养、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临床过期的多份浓缩血小板混合,多次冻融激活后制备pHPL,分别使用胎牛血清(FBS)和pHPL加基础培养液原代培养hBMMSCs,... 目的研究混合血小板裂解液(pHPL)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原代培养、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临床过期的多份浓缩血小板混合,多次冻融激活后制备pHPL,分别使用胎牛血清(FBS)和pHPL加基础培养液原代培养hBMMSCs,比较两组中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和增殖率,并在加入经典成骨诱导液后检测两组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成骨相关基因含量和矿化结节形成,比较其成骨分化能力。结果FBS和pHPL培养组均能较好地支持hBMMSCs的原代培养,两组中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差异,但pHPL组在5、7d时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FBS组(P<0.05);在成骨诱导后,pHPL组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成骨相关基因含量也明显高于FBS组(P<0.05),两组中细胞均可以形成成熟的矿化结节。结论pHPL能够很好支持hBMMSCs的原代培养、增殖和成骨分化,且较FBS能更好地促进其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振海 姚源 +1 位作者 张振庭 徐小川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评价血小板裂解液(PL)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增殖的影响,为PL代替胎牛血清(FBS)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观察SCAP的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将SCAP分为四组,分别在培养... 目的:评价血小板裂解液(PL)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增殖的影响,为PL代替胎牛血清(FBS)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观察SCAP的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物,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将SCAP分为四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PL(2%、5%和10%)和10%FBS。培养第1、3、5、7d后用MTT检测各组SCAP的增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分析表明SCAP表达CD73、CD90和CD105呈阳性,CD14、CD34和CD45呈阴性。SCAP骨向分化呈阳性。2%PL与10%FBS组之间细胞增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L组与10%FBS组之间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SCAP的增殖方面,2%PL与10%FBS的作用相近。5%PL强于10%F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根尖乳头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血小板裂解液联合硫酸软骨素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雷 张喜明 葛新 《右江医学》 2021年第7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血小板裂解液联合硫酸软骨素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炎患者,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血小板裂解液联合硫酸软骨素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炎患者,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关节腔注射血小板裂解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及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低于试验组的95.24%(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不安定度、闭锁感、肿胀度、楼梯攀爬、蹲姿、跛行、使用支撑物及Lysholm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更高(P<0.001)。两组治疗后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水平下降,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更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升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更高(P<0.001)。结论应用关节腔注射血小板裂解液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膝关节炎患者效果更佳,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血清因子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注射 血小板裂解液 硫酸软骨素 膝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对人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吴迪 武晓云 吴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723-3728,共6页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自体或异体血小板富集物经裂解后获得的产物,不仅去除了残余的细胞结构,降低了免疫原性,而且保留了其中的多种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它可替代传统培养基中的胎牛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目的:观察血小板裂...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自体或异体血小板富集物经裂解后获得的产物,不仅去除了残余的细胞结构,降低了免疫原性,而且保留了其中的多种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它可替代传统培养基中的胎牛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目的:观察血小板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临床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方法:采集新鲜血液,经冻融获取血小板裂解液;采集健康成人骨髓和脂肪组织,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血小板裂解液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表型、分化能力、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应用血小板裂解液在体外成功地培养扩增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两种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表型、集落形成能力、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成软骨、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累积群倍数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5),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在体外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体系下更适宜进行大规模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脂肪组织 细胞 培养的 干细胞 培养 血小板裂解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