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MI患者PCI术后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2D-STI参数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研究
1
作者 罗世芳 易小海 曾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27-73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二维斑点追踪(Two-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二维斑点追踪(Two-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参数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依据样本量的估算方法,选取宁都县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STE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访期间(PCI术后6 m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预后不良组2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抽取患者PCI术后空腹静脉血5 mL,以自动血液检测仪测定血常规及炎症指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连续5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四腔心及二腔心切面左心房二位动态图,并导入医学影像工作站进行2D-STI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2D-STI参数变化率与STEMI患者PCI术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梗死部位、TIMI血流分级等基线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PCI术后,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及单核细胞(Mononuclear,MON)均较预后良好组高,其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等方面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CS、RS及LS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NLR、PLR、MLR、SIRI、SII、RS及LS水平是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PLR、MLR、SIRI、SII、RS及LS与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心血管事件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 二维斑点追踪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
2
作者 喻晨 刘庆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究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0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 目的:探究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0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15分患者为A组(n=41),SLEDAI评分10~14分患者为B组(n=41),SLEDAI评分5~9分患者为C组(n=41),SLEDAI评分0~4分患者为D组(n=41),体检健康者为E组(n=41)。比较五组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之和/淋巴细胞比值(NMLR)及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的关系。结果:A组、B组、C组及D组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均显著高于E组,A组、B组及C组均显著高于D组,A组及B组均显著高于C组,A组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及D组的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均显著低于E组,A组、B组及C组均显著均低于D组,A组及B组均显著低于C组,A组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LR、PLR、NMLR、dNLR与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4(B7-H4)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及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异常,且上述指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 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梁卫明 郭琳茹 《医师在线》 2024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究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鹤山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女性筛查时均进行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 目的探究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鹤山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女性筛查时均进行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以及阴道镜检查,取疑似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将此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阴道镜检单独检出率以及二者联合检出率,分析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阴道镜检单独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000例女性单独采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的检出率为4.00%(40/1000),1000例女性单独采用阴道镜的检出率为3.40%(34/1000),二者检出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例女性采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和阴道镜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为1.8%(18/1000),明显低于采用单独使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阴道镜检出率(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联合阴道镜检筛查宫颈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而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筛查宫颈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与阴道镜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联合阴道镜检查可提高女性宫颈癌的检出率,且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 阴道镜检查 宫颈癌筛查 联合检测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姜旭 徐儒政 孙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改善疾病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出生胎龄<3... 目的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防治早产儿BPD,改善疾病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出生胎龄<32周、临床资料完整的771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对比两组患儿生后1、3、7、14、21、28 d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结果,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后1 d两组间中性粒细胞计数(N)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3 d两组间N、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14 d,两组间N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1 d,两组间NLR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CIS评分(OR=0.711,95%CI:0.623~0.812)、出生胎龄(OR=0.790,95%CI:0.665~0.938)、使用机械通气(OR=1.207,95%CI:1.120~1.271)、开始肠内营养时间(OR=2.682,95%CI:1.743~4.127)、生后72 h NLR(OR=2.687,95%CI:1.129~6.396)、生后72 h RDW(OR=1.498,95%CI:1.043~2.151)为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NCIS评分、出生胎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生后72 h的NLR、RDW的敏感度分别为0.743、0.373、0.680、0.759、0.448,特异度分别为0.889、0.852、0.876、0.696、0.935,可早期预测BPD的发生。进一步联合Logistic回归构建BPD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76,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95.1%,明显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动态监测生后早期血常规衍生炎性指标对预测BPD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生后72 h的NLR和RDW。出生胎龄、NCIS评分、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机械通气、生后72 h的NLR、RDW联合构建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B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在银屑病关节炎中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玲艳 满斯亮 +6 位作者 李宏超 张亮 苗钢 常晓丹 郭独一 刘晓 潘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在银屑病关节炎(PsA)及寻常型银屑病(PsV)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和关节外科收治的91例PsA患者设为Ps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6例PsV患者设... 目的探讨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在银屑病关节炎(PsA)及寻常型银屑病(PsV)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和关节外科收治的91例PsA患者设为Ps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6例PsV患者设为PsV组;另选取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与PsA患者性别及年龄匹配的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和与淋巴细胞比值(NM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收集其中71例经过符合PsA诊疗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的PsA患者治疗后的相应资料。比较PsA组、PsV组、健康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A患者治疗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50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指标对PsA的诊断及疗效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并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sA组中SII、NLR、NMLR、dNLR值显著高于PsV组与健康组,而LMR值显著低于PsV组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经过符合PsA诊疗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的外周型PsA患者治疗后的SII、NLR、PLR、NMLR和dNLR值均低于治疗前,RPR、LMR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MR与治疗达到ACR50存在相关性(P<0.05)。LMR对预测ACR5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95%可信区间0.525~0.782),LMR的最佳截断值为0.274,灵敏度为61.9%,特异度为65.5%。结论多种血常规相关衍生炎症指标值在PsV及PsA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并在患者治疗前后发生显著改变;低LMR值与PsA发病相关,LMR值较高的PsA患者治疗后达到ACR50的可能性较大,LMR值在Ps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 血常规衍生炎症指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NSTEMI患者临床应用的分析
6
作者 徐昊 李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支架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将2020~2022年间于我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的19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纳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组,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41名...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支架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将2020~2022年间于我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的19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纳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组,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41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药物洗脱支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小时内及术后一周血常规衍生复合炎症指标、生化指标,对各组患者进行持续随访12月,随访各组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常规衍生复合炎症指标都较植入前下降,其中生物可吸收支架组患者炎症指标较药物洗脱支架组水平更低(P 0.05)。结论: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选择生物可吸收支架能够减轻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并且其在晚期心脑血管事件方面的表现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absorbable st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 In this study, 19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20~2022 and underwent coronary bioabsorbable stent implant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bioabsorbable stent group, and 41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coronary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drug-eluting stent group. Complex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derived from blood routin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in 24 hours before surgery and one week after surgery.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continuously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o follow up on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each group. Result: The complex inflammatory indexes derived from blood routine test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implantation 1 week after surgery, and the inflammatory indexes in the bioabsorbable st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drug-eluting stent group (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opting for bioresorbable scaffolds can alleviate the body’s inflammatory stress response,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lat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s non-inferior to drug-eluting stents, thus rendering them safe and effectiv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血常规衍生复合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