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六项、血小板计数联合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姚丽 李娜 孙瑾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六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 目的:探讨凝血六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在恶性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凝血六项、PLT、血栓四项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凝血六项、PLT、血栓四项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好反应组PT、APTT、tPAI-C、TM均高于差反应组,TT、INR、PLT、FIB、D-D、TAT、PIC均低于差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为TM、PIC、INR、D-D、PT、TAT、TT、FIB、APTT、tPAI-C、PLT。PT、APTT、tPAI-C、TM与预后呈正相关,PLT、PIC、D-D、TT、TAT、FIB、INR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154%,特异度为89.130%,AUC为0.960。结论:凝血六项、血小板计数、血栓四项指标的异常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肿瘤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栓四项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血栓四项联合糖类抗原三项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与溶栓后短期复发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陈晨 刘娜 +2 位作者 孙亚楠 康黎 李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0期3938-3940,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血栓四项联合糖类抗原三项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与溶栓后短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1至2023.1收治的10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相关指标,分析脑梗死患者免疫... 目的:分析免疫血栓四项联合糖类抗原三项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与溶栓后短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1至2023.1收治的10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相关指标,分析脑梗死患者免疫血栓四项及糖类抗原三项与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的关系,使用ROC评价免疫血栓四项、糖类抗原三项诊断脑梗死及预测其溶栓后短期复发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免疫血栓四项和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缺损患者免疫血栓四项和CA125水平均高于非重度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外周血TM、TAT、PIC、CA125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M、TAT、PIC联合CA125诊断脑梗死的特异度为90.67%、敏感度为54.37%、AUC为0.925;预测溶栓后短期复发的特异度为91.27%、敏感度为53.68%、AUC为0.917。结论:TM、TAT、PIC、CA125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脑梗死及预测溶栓后短期复发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免疫血栓四项 溶栓 复发
原文传递
血栓四项、凝血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孟令文 周立波 彭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2期2442-244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四项、凝血指标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四项、凝血指标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成轻度组(n=28)、中度组(n=50)和重度组(n=22);根据出院后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患者、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栓四项、凝血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IS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3组的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D-二聚体和FI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D-二聚体、FIB分别为(1.50±0.17)mg/L、(3.57±0.61)g/L,均显著高于中度组[(1.17±0.25)mg/L、(3.10±0.72)g/L]、轻度组[(0.69±0.12)mg/L、(2.75±0.56)g/L],中度组的D-二聚体、FIB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TM、TAT、PIC和t-PAI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TM、TAT、PIC和t-PAIC分别为(23.76±3.40)IU/mL、(42.80±4.33)ng/mL、(1.90±0.32)mg/L、(34.78±3.50)μg/L,均显著高于中度组[(17.50±3.27)IU/mL、(35.55±4.62)ng/mL、(1.58±0.24)mg/L、(25.51±4.12)μg/L]和轻度组[(12.61±2.34)IU/mL、(26.39±3.77)ng/mL、(1.15±0.13)mg/L、(18.44±3.13)μg/L],中度组的TM、TAT、PIC和t-PAIC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TM、TAT、PIC、t-PAIC与AIS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98、0.630、0.695、0.753、0.673、0.720,P<0.05)。相比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D-二聚体、FIB和血栓四项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FIB、血栓四项均为影响AIS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二聚体、FIB、血栓四项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是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四项 凝血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四项、脂蛋白磷脂酶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东德 胡琪 +2 位作者 邓明明 李均辉 余盛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血栓四项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急性AI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依据入院时美国国...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血栓四项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急性AI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5分组(n=50)和≥5分组(n=2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Lp-PLA2和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LpPLA2、血栓四项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IHSS评分<5分组患者PIC、TAT、TM以及Lp-PLA2水平均低于≥5分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tPA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和Lp-PLA2是AIS患者NIHSS评分≥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Lp-PLA2(r=0.578)和血栓四项中PIC(r=0.395)、TAT(r=0.403)、TM(r=0.251)均呈正相关(P<0.05),Lp-PLA2与TAT(r=0.349)、PIC(r=0.246)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栓四项中PIC、TAT、TM和LpPL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严重程度有关,Lp-PLA2与PIC、TA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四项 脂蛋白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与血栓四项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宋云青 车素侠 周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7-00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与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对疾病预后的潜...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与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对疾病预后的潜在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了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生化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等)和血栓四项指标。结果 研究发现,血栓四项指标与某些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相关性。特别是TAT和PIC与CRP及IL-6水平呈正相关,而tPAIC和TM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血栓四项指标的异常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包括死亡和重度残疾)显著相关。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栓四项指标与生化及炎症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指标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血栓四项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这些发现强调了在急性脑出血管理中综合考虑凝血、纤溶和炎症过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血栓四项 生化指标 炎症指标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彭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83-186,共4页
对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28例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肺病组64例与肺部合并脓毒症组64例,肺病组与肺病合并... 对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28例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肺病组64例与肺部合并脓毒症组64例,肺病组与肺病合并脓毒症组的传统凝血指标PT、APTT、D-D、FDP,血栓四项 TM、TAT、PIC、t-PAIC及PCT比较。结果 肺病组与肺病合并脓毒症组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 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四项检测 急诊内科肺部疾病 疾病严重程度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四项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检测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彤 董夏昕 +6 位作者 雷娜 张雯 李雯 徐阳 王金华 王琰 张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0-102,110,共4页
目的:比较血栓四项与血栓弹力图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215例,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ICS)评分分为显性DIC组(CDICS评分≥7分)、非显性DIC组(5分≤CDICS评分<7... 目的:比较血栓四项与血栓弹力图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215例,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ICS)评分分为显性DIC组(CDICS评分≥7分)、非显性DIC组(5分≤CDICS评分<7分)以及未发生DIC的对照组(CDICS评分<5分)。比较三组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的速率(K)、弹力图最大切角(α角)、弹力图最大振幅(M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诊断效能。对两种检测方法与CDICS评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性DIC组TM、TAT、PIC、t-PAI-C、R、K、α角均高于非显性DIC组,MA低于非显性DIC组(P<0.05)。血栓四项和血栓弹力图单独检测结果虽然有效,但诊断效能低于CDICS评分。血栓四项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与CDICS评分具有弱至中等的一致性(P<0.05)。结论:在脓毒血症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中,血栓四项阳性诊断率更高,但无法快速、全面地评估凝血全貌,不可代替血栓弹力图的动态监测,临床可以将两者联合应用,进而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脓毒血症 血栓四项 血栓弹力图 一致性评价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血栓四项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莫显文 宋仁义 +5 位作者 梁棱 李炎梅 朱金月 覃远文 吴承杰 覃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70-73,82,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老年患者血栓四项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接受复杂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老年患者血栓四项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接受复杂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均在复杂PCI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的血栓四项、血小板功能,记录两组复杂PCI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个月后,两组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酶调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个月后,两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腺苷二磷酸抑制率、腺苷二磷酸诱导的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和血小板反应指数均高于用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6个月内,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ACS患者复杂PCI后抗血小板方面效果良好,可降低血小板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经皮冠脉介入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血栓四项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四项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立兵 邢乐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栓四项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0例纳入血栓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研究血栓四项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0例纳入血栓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栓四项指标,分析血栓四项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栓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和凝血调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栓四项联合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966,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98.0%,均高于单一诊断。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创伤性骨折血栓组的血栓四项水平显著上升,具备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鉴别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四项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栓四项在中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张盼 王禺 +2 位作者 李秀娥 王彩娥 刘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血栓四项在中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经检验科检验的84例确诊NS的中老年患者,男52例,女32例,年龄(55.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血栓四项在中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经检验科检验的84例确诊NS的中老年患者,男52例,女32例,年龄(55.14±6.89)岁,年龄范围46~76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将NS患者分为代偿期组与不完全代偿期组,每组42例。比较代偿期组与不完全代偿期组患者FIB、D-二聚体及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NS伴肾功能不完全代偿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比较危险因素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代偿期组患者D-二聚体[(4.13±1.11)μg/ml]及血栓四项[TAT(5.41±1.41)μg/L、PIC(0.95±0.18)μg/ml、t-PAIC(15.78±2.34)μg/L、TM(14.06±2.59)TU/ml]水平均低于不完全代偿期组[(5.23±1.17)μg/ml、(7.60±1.79)μg/L、(1.07±0.24)μg/ml、(17.01±2.45)μg/L、(17.80±3.60)T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2.727,95%CI:1.226~6.065)、TAT(OR=1.848,95%CI:1.125~3.036)、PIC(OR=1.567,95%CI:1.091~1.934)、TM(OR=1.693,95%CI:1.144~2.504)升高是NS患者出现肾功不完全代偿的危险因素(P<0.05)。四项(D-二聚体、TAT、PIC及TM)联合检测NS进展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952)高于各项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774、0.837、0.768、0.804)。结论D-二聚体、TAT、PIC及TM四项联合检测评估中老年NS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栓四项
原文传递
血栓前四项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准确性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韦秀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44-0047,共4页
探讨血栓前四项(TM、TAT、t-PAIC和PIC)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准确性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00例,检测入院时血栓前四项水平,并经CTA或MRI证实梗塞范围。以健康... 探讨血栓前四项(TM、TAT、t-PAIC和PIC)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准确性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00例,检测入院时血栓前四项水平,并经CTA或MRI证实梗塞范围。以健康体检人群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前四项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栓前四项水平与梗塞范围的相关性。随访患者一年,记录不良事件(再梗塞、出血、死亡等)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栓前四项水平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栓前四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前四项水平与梗塞范围呈正相关(r>0.5,P<0.01)。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占26.5%,其中再梗塞占15.5%,出血占7.5%,死亡占3.5%。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的血栓前四项水平均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栓前四项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血栓前四项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与梗塞范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相关。血栓前四项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 预后相关性 梗塞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四项联合T-SPOT、血小板相关检查在痰菌阴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张燕 唐庆 +1 位作者 张满姣 白克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21-0023,共3页
探讨血栓四项联合T—SPOT、血小板相关检查在痰菌阴性肺结核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入院患者100例(菌痰阴/阳性各25例及非肺结核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T—... 探讨血栓四项联合T—SPOT、血小板相关检查在痰菌阴性肺结核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入院患者100例(菌痰阴/阳性各25例及非肺结核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血小板计数(PL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菌痰阴性组的T—SPOT阳性率为80.00%高于非肺结核组(P<0.05),与菌痰阳性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痰阴性组的TAT、TM、t-PAIC、PIC以及PLT表达水平高于非肺结核组,TAT、PLT、t-PAIC及PIC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TM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对血栓四项、T—SPOT及PLT进行分析,表明血栓四项联合T—SPOT、PLT在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4.71%,特异度为94.15%。结论 血栓四项联合T—SPOT、PLT有助于鉴别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减少漏诊率与误诊率,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菌阴性肺结核 T—SPOT PLT 血栓四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新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诊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立格 李水靓 +6 位作者 李慧芸 郭素朋 李伟波 李妤蓉 李艳莹 吕洋 高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S01期0255-0256,共2页
目的 对比血栓新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课题组成员所在医院) 100 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了血栓新四项、凝血指标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同非 DIC 组相比, DIC ... 目的 对比血栓新四项、凝血指标检测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课题组成员所在医院) 100 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了血栓新四项、凝血指标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同非 DIC 组相比, DIC 组TAT 、 TM 、 PIC 、 t-PAI-C 水平更高,且凝血指标中 PLT 、 FIB 水平更低, D-D 水平更高, PT 时间更长( P<0.05 );同凝血指标诊断比较,血栓新四项诊断准确度更高( P<0.05 )。 结论 较之凝血指标而言,血栓新四项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聪 梅燕萍 +1 位作者 崔薇薇 王一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4期48-53,77,共7页
目的:对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即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的性能进行评价。... 目的:对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即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CNAS-GL037:2019、WS/T 492—2016、WS/T 408—2012、WS/T 402—2012等相关标准,采用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经影像学诊断有血栓形成的临床患者的血浆、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的血浆及厂家提供的质控品和校准品进行检测,从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稳定性6个方面评价该仪器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性能。结果: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M、TAT、PIC、t-PAIC的实验室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小于2%;检测TM、TAT、PIC、t-PAIC 4个项目的结果与厂商宣称值的偏倚范围为-7.04%~-2.07%;检测TM、TAT、PIC、t-PAI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200.03 TU/mL、0.50~120.00 ng/mL、0.06~40.43μg/mL、0.50~100.00 ng/mL;检测TM、TAT、t-PAIC及PIC的最大稀释倍数均为40倍,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1.02~8001.20 TU/mL、0.50~4800.00 ng/mL、0.50~4000.00 ng/mL、0.06~1617.20μg/mL;检测TM、TAT、PIC、t-PAIC 4个项目的参考区间验证均符合要求;在常温放置8 h及2~4℃静止24 h条件下检测TM、TAT、PIC、t-PAIC 4个项目的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10%以内。结论: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各项性能均与厂家宣称的一致,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ne i2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血栓四项 TM TAT PIC t-PAIC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分析
15
作者 苏建虹 胡俊琳 阙庆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栓四项和凝血七项检测在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病情变化、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MM患者100例设为MM组,以及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栓四项和凝血七项检测在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病情变化、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MM患者100例设为MM组,以及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栓四项和凝血结果,其中包括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抗凝血酶Ⅲ(AT-Ⅲ),用于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M组AT-Ⅲ检测结果减低,血栓四项和其余凝血检测结果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免疫球蛋白分型间的比较显示:轻链组TT相对较低,Fib明显升高;IgG患者TM、D-D较IgA型和轻链组相对较高,IgA及IgG型患者更易出现凝血紊乱(P<0.05)。结论对于MM患者血栓四项和凝血七项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凝血指标变化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早期的预判,从而为患者争取足够的时间来运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为患者治疗及预后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四项 凝血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艳艳 陈菲 +1 位作者 朱宏 夏茂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预测血栓前状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MM患者49例,以13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栓四项和凝血五项结果,...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预测血栓前状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MM患者49例,以13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栓四项和凝血五项结果,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除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MM患者组其他凝血五项和血栓四项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免疫球蛋白分型间的比较显示,轻链组TT降低,Fib明显升高;IgG患者TM高于IgA和轻链组。不同DS分期结果显示,Ⅱ期患者Fib降低,TM和tPAI-C升高较为明显。结论监测MM患者凝血五项和血栓四项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不同分型和分期间凝血指标变化的特点予以早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四项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秋霞 王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6期975-979,共5页
目的 比较各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栓前状态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内于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0例HDP孕妇为实验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30例(子痫... 目的 比较各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栓前状态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内于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0例HDP孕妇为实验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30例(子痫前期组),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妇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血小板(PLT)、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的差异。结果 3组孕妇年龄:对照组年龄(29.27±3.96)岁,妊娠期高血压组年龄(30.92±2.11)岁,子痫前期组年龄(28.37±4.58)岁,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入院时体质指数(BMI)比较,对照组BMI为(28.72±3.74)kg/m^(2),妊娠期高血压组BMI为(31.43±5.41)kg/m^(2),子痫前期组BMI为(30.86±4.13)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凝血四项[APTT值:对照组(27.42±1.50)s,妊娠期高血压组(26.8±1.85)s,子痫前期组(26.14±1.25)s;PT值:对照组(10.89±0.54)s,妊娠期高血压组(10.64±0.53)s,子痫前期组(10.44±0.53)s;TT值:对照组(13.827±0.80)s,妊娠期高血压组(13.376±1.93)s,子痫前期组(13.037±0.83)s;FIB值:对照组(4.49±0.33)g/L,妊娠期高血压组(4.67±0.34)g/L,子痫前期组(4.87±0.45)g/L]、PLT值[对照组(213.23±42.565)×10^(9)/L,妊娠期高血压组(183.2±28.796)×10^(9)/L,子痫前期组(157.83±44.948)×10^(9)/L]及D-二聚体[对照组(0.799±0.413)μg/ml,妊娠期高血压组(1.069±0.686)μg/ml,子痫前期组(1.461±1.282)μ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TAT[对照组(7.82±2.70)ng/ml,妊娠期高血压组(7.82±2.70)ng/ml,子痫前期组(13.16±2.81)ng/ml]、PIC值[对照组(0.72±0.32)μg/ml,妊娠期高血压组(1.15±0.66)μg/ml,子痫前期组(1.69±0.91)μ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对照组(8.10±3.02)Tu/ml,妊娠期高血压组(8.7±2.32)Tu/ml,子痫前期组(9.32±2.62)Tu/ml]、t-PAIC值[对照组(3.08±1.37)ng/ml,妊娠期高血压组(3.33±1.29)ng/ml,子痫前期组(3.82±2.57)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病情进展,3组孕妇PT、APTT、TT及PLT值越来越低,FIB、D-二聚体值越来越高;TAT和PIC值越来越高。正常妊娠晚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比较,PT、APTT、TT、D-二聚体、PLT及FIB无明显差异时,TAT及PIC已经表现出异常,故TAT及PIC值可更早地提示血液高凝及血栓前状态,对于更早发现HDP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凝血功能 血栓前状态 血栓四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