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肾病综合征血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亚妹 席春生 +2 位作者 甘云静 张凤萍 孟莉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87-3588,共2页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血脂为基本特征,是多种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高原地区长期慢性缺氧使机体的红细胞增多,血流量和...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血脂为基本特征,是多种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高原地区长期慢性缺氧使机体的红细胞增多,血流量和肾流量都较平原地区明显减低[2]。N S患者血液浓缩,血红细胞增多,血栓栓塞发生率极高[3]。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时的病情观察,早期的护理干预适当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栓的发生率。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高原地NS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肾病综合征 血栓并发症 高原地区 静脉血栓栓塞 红细胞增多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梅 陈娇 +1 位作者 况玉琴 张勤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2期228-230,233,共4页
目的观察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并给予乌司他丁及生理、心理干... 目的观察焦痂切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进行深静脉置管,并给予乌司他丁及生理、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焦痂切除术,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补液量,分析凝血酶原片段1+2(F_(1+2))、纤维蛋白肽(FPA)及抗凝血酶活性(AT)、蛋白C活性(PC),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5.18±1.44)d、住院时间(8.73±1.05)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补液量(2.14±0.55)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1+2(1.03±0.14)nmol/L、FPA(2.34±0.57)μg/L、TNF-α(0.14±0.06)ng/ml、IL-6(0.64±0.05)ng/ml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T活性(71.63±1.21)%、PC活性(82.31±1.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P<0.05),两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3.3%、20.0%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痂切除可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并发症,改善其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痂切除术 大面积烧伤 血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栓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3
作者 李云 郭晓华 王志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2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3437例LC术后19例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栓发病率为0.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3437例LC术后19例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栓发病率为0.49%,与手术时间、CO2气腹、体位、年龄等有关。14例浅静脉血栓病例溶栓治疗、3例股深静脉经溶栓、取栓术治愈,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2例大面积脑梗塞昏迷未能逆转。结论:LC术后血栓的发生与病人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血栓并发症 CHOLECYSTECTOMY CO2气腹 大面积脑梗塞 治疗方法 LC术后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一霖 郭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经典Ph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组涉及造血系统克隆增殖紊乱的异质性疾病,常伴有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异常增多。不同MPNs疾病亚型患者可有不同... 经典Ph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组涉及造血系统克隆增殖紊乱的异质性疾病,常伴有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异常增多。不同MPNs疾病亚型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以体质性症状(如疲劳、早饱、体重下降等)、肝脾肿大、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等常见,可发生恶性转化,进展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凝指标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韩竹明 丁永虎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2期2087-20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凝指标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64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凝指标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64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断指再植成活时间、手术前后血凝指标水平及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93.75%,断指再植成活时间分别为(9.44±1.56)d和(6.72±2.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7 d凝血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可有效加快再植成活进程,改善术后血凝指标,并有助于降低血栓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断指再植 血凝指标 血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促炎因子、脂代谢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迎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促炎因子、脂代谢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湖北省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患者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依照患者阿托伐他汀使...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促炎因子、脂代谢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湖北省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患者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依照患者阿托伐他汀使用情况进行分组,将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42例纳入A组,将未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38例纳入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促炎因子、脂代谢及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1);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入院时,且A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P<0.01);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入院时,但A组低于B组(P<0.01);A组患者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10.53%(χ^(2)=4.654,P=0.03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血清促炎因子与血脂水平,减少术后血栓并发症,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肥胖体型 阿托伐他汀 血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研究
7
作者 吴杰 廖婷婷 +1 位作者 秦雁雄 黎丽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的血液透析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的血液透析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观察组应用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于手术结束时封管并于每两周定期封管。对照组应用肝素于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肝素液封管,应用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于术后两周封管并每两周定期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通畅性指标、导管功能不良情况、因导管功能不良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情况以及用药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导管功能不良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毒副作用发生率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导管血栓并发症 透析 肝素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预防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栓并发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娜 康一生 +1 位作者 于立新 刘蕾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51-355,共5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肝素与阿加曲班对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及预防术后血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间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84例,根据随机原则将84例儿童受者分为肝素组和阿加曲班... 目的比较并分析肝素与阿加曲班对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及预防术后血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间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84例,根据随机原则将84例儿童受者分为肝素组和阿加曲班组(入组比例3:1),其中肝素组63例,阿加曲班组21例。肝素组受者术后应用肝素抗凝血治疗,阿加曲班组受者术后应用阿加曲班抗凝血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受者术后1~5d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vr)及国际标准化比(INR)的变化情况。同时每天行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移植肝形态、回声及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血流情况,以判定有无移植肝血管内血栓形成。结果两组受者在性别(x^2=0.016,P=0.900)、年龄(t=0.066,P=0.948)、体质量(t=0.035,P=0.972)、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重量比(t=0.769,P=0.444)及是否接受过Kasai手术(x2=0.800,P=0.371)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术后第1天AT-Ⅲ活性较低,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天,两组受者间APTT和I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抗凝血治疗后,术后2~5d两组受者间APTT和I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术后早期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4.76%,阿加曲班组为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在术后早期抗凝血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及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作为不依赖AT-Ⅲ活性的直接抗凝血药物在预防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栓并发症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移植 血栓并发症 阿加曲班
原文传递
预防性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及血管通路堵塞作用评价
9
作者 李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92-095,共4页
研究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 本文抽选54例尿毒症患者(均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展开比对分析,其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工作,其中对照组(纳入27例... 研究尿毒症患者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 本文抽选54例尿毒症患者(均于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展开比对分析,其入院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工作,其中对照组(纳入27例)所用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纳入27例)则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依从性各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管通路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工作,有助于降低血管通路堵塞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具备广泛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性血透 血栓相关并发症 血管通路堵塞 预防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患者血栓性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岩 吴秀媛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血栓并发症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小军 李安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667-669,共3页
脊柱手术后患者因活动受限等多种原因,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大部分关于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的研究只报道了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和肺栓塞(PE),很少将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也纳入血栓栓塞并发症。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手术后 低分子肝素 临床应用 脊柱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术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成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加其流行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f患者大约50%为75岁及以上者。Af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致死与致残,年长也是Af病人卒中的一个...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加其流行率和患病率也不断增加,Af患者大约50%为75岁及以上者。Af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致死与致残,年长也是Af病人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并且Af导致卒中的比例随年龄呈指数性增长。另外,Af增加医疗费用,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我国由于人口老化,Af病人亦明显增加。因此,老年人的Af不论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如何选择较有效的防治血栓栓塞策略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 老年人 防治 缺血性卒中 持续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兢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开腹脾切除术 血小板计数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
14
作者 严晓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511-513,共3页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治 致命性肺栓塞 严重并发症 非手术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15
作者 胡锦清 林东 沈建康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4期274-277,共4页
近年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尽管GDC栓塞存在诸多优点,但栓塞时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仍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文章就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 近年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尽管GDC栓塞存在诸多优点,但栓塞时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仍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文章就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预后 介入疗法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16
作者 朱江帆 史杰 《腹腔镜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26-30,共5页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近年得到广泛应用。施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建立CO<sub>2</sub>气腹及采用反向Trendelenburt体位,从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形成静脉淤滞。也有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后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淤滞 预防措施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手术后 肺栓塞 血流速度 股静脉 下肢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17
作者 朱江帆 史杰 《实用医药杂志》 1998年第2期62-65,共4页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山东济南250031)朱江帆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史杰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近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等血栓性并发症已屡见报道[1,2]。本文就... 腹腔镜手术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山东济南250031)朱江帆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史杰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近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等血栓性并发症已屡见报道[1,2]。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静脉淤滞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血流速度 股静脉 肺栓塞 手术后 下肢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医院社区一体化预防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志娟 袁蕾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2期347-349,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一体化对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共收集160例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医院社...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一体化对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共收集160例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干预模式,均干预6个月,比较2组依从性、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通过依据是否血栓并发症形成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用药、饮食、运动及血糖自我监测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FBG)、2 h FBG、Hb Alc分别改善至(6.15±1.40)mmol/L、(10.91±1.73)mmol/L、(8.14±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5%(P<0.05)。血栓组患者MPV、PDW、L-PLT、Fbg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与血小板参数改变、凝血指标异常密切相关;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显著降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栓相关并发症 医院社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高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月—2018年12月方便选取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全身麻醉诱导期,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静...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月—2018年12月方便选取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全身麻醉诱导期,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10 mg/k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失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41.30%(χ^2=15.294,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380.3±50.2)mL vs(470.6±84.5)mL,t=6.231]、总失血量[(842.1±105.2)mL vs(1014.9±265.8)mL,t=4.100]和输血量[(248.5±62.1)mL vs(411.6±123.2)mL,t=8.018]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小腿周径[(44.1±1.2)cm vs(48.0±2.1)cm,t=10.936]、髌上10 cm周径[(35.7±1.4)cm vs(40.1±2.2)cm,t=11.444]短于对照组,KSS评分[(58.8±6.3)分vs(49.8±5.1)分,t=7.53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可使患者失血量减少,加快患者机体膝关节康复进度,同时不会明显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血栓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全生炳 陈建华 鲍义章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1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期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1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期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l/kg,对照组全身麻醉诱导期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患者失血量、血栓性并发症与膝关节康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血率低于对照组[16.4%(10/61)比43.3%(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与总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91±61)ml比(481±90)ml,(500±92)ml比(587±103)ml,(361±52)ml比(456±64)ml,(232±91)ml比(404±169)ml,(862±116)ml比(1 044±18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患肢皮下瘀斑、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2组小腿周径、髌上10 cm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小腿周径、髌上10 cm周径均短于对照组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2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K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有助于减少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改善膝关节康复程度,且不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手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血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