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估计血浆容量状态和左心房内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裕 姚欢 +1 位作者 毛玲珠 沈海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 分析估计血浆容量状态(ePVs)和左心房内径(LAD)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9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 目的 分析估计血浆容量状态(ePVs)和左心房内径(LAD)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9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资料、实验室指标、ePVs和LAD,采用二元Logisit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PVs和LAD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随访期间有43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28.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CE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ePVs、LAD显著大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ePVs和LAD是影响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ePVs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0.764~0.905),最佳截断值为4.73 mL/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07%和78.50%;LAD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722(95%CI:0.643~0.802),最佳截断值为36.89 mm,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7%和42.99%。结论 ePVs和LAD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个月内MACE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ePVs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浆容量状态 左心房内径 主要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测的血浆容量状态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晶晶 胡辽平 +3 位作者 浦越 耿立国 张颖 魏钟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5-903,共9页
目的:评估血浆容量状态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9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以心衰为主要诊断的患者1448例,使用Duarte公式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计算得出估测血浆容量状态... 目的:评估血浆容量状态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9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以心衰为主要诊断的患者1448例,使用Duarte公式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计算得出估测血浆容量状态(ePVS)结果,根据中位数分为ePVS低值组和高值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两组1年、5年的心血管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评估ePVS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ePVS低值组和高值组心血管死亡率1年和5年均有统计学差异(3.4%vs 8.3%,P<0.001;8.4%vs 16.5%,P<0.001),ePVS高值组1年和5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低值组(37.1%vs 29.8%,P=0.004;66.4%vs 54.8%,P<0.001)。经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后,结果显示ePVS升高,心血管死亡(HR:1.085,95%CI:1.004~1.172,P=0.039)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HR:1.0516,95%CI:1.013~1.092,P=0.009)发生率增加。结论:随着ePVS升高,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增加,ePVS是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容量状态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心力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应激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俊 吕玲春 +1 位作者 沈珈谊 韦铁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TTS)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室数据库(MIMIC-Ⅲ数据库)诊断为T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生存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TTS)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室数据库(MIMIC-Ⅲ数据库)诊断为T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生存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挖掘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前向回归分析确定住院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从MIMIC-Ⅲ数据库中共提取TTS患者56例,其中男6例,女50例,平均年龄64.2岁。住院期间死亡6例(10.7%)。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OR:15.83,95%CI:1.68~149.17,P=0.016)、红细胞比容(OR:0.05,95%CI:0.01~0.42,P=0.006)、血红蛋白(OR:0.08,95%CI:0.02~0.42,P=0.003)、估算血浆容量状态(OR:3.46,95%CI:1.61~7.46,P=0.002)及乳酸脱氢酶(OR:1.31,95%CI:1.10~1.56,P=0.002)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预测因子;多因素逐步前向回归分析确认估算血浆容量状态(OR:1.49,95%CI:1.17~1.89,P=0.002)与乳酸脱氢酶(OR:1.0003,95%CI:1.0002~1.0005,P<0.001)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估算血浆容量状态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是TTS住院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住院死亡 血浆容量状态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基于MIMIC-IV数据库探究ePVS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及预测价值
4
作者 陈结莹 王安琪 高建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80-183,共4页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探究估计血浆容量状态(ePVS)对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筛选出5882名因脓毒症入住ICU的患者数据。数据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探究估计血浆容量状态(ePVS)对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筛选出5882名因脓毒症入住ICU的患者数据。数据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数据包括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是否使用呼吸机、白细胞计数、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II(SAPS I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结局指标等资料。以院内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 通过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的队列,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ePVS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5882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脓毒症院内死亡231例, 非院内死亡5651例。 通过PSM后的脓毒症院内死亡89例, 非院内死亡89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院非院内死亡组ePVS明显低于院内死亡组。ePVS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733,敏感度为0.584, 特异度为0.854。结论 ePVS是ICU脓毒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估计血浆容量状态 预后影响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