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怡 李晓晓 +2 位作者 杨国旺 富琦 王笑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29-2333,共5页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必要的物理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瘀丸8周,2组共随访24周。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凝血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栓栓塞(VTE)大出血发生,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43.75%,对照组为29.41%(P>0.05);8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65.63%,对照组为41.18%(P<0.05)。进一步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变化,发现4周和8周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14.81%(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观察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化瘀丸可以在必要的物理支持治疗外,进一步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缓解血瘀证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化瘀丸 中晚期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血瘀证 凝血指标 中医证候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6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淀粉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6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淀粉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凝血功能、血液流学变、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视力模糊、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蛋白尿积分分别为(3.58±1.78)、(3.25±1.65)、(3.17±1.57)、(3.80±1.27)分,观察组分别为(3.31±1.20)、(3.13±1.57)、(3.26±1.17)、(3.51±1.30)分;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模糊、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蛋白尿积分分别为(2.77±1.32)、(2.17±0.96)、(1.76±0.20)、(1.96±0.76)分,观察组分别为(1.68±0.65)、(1.09±0.82)、(0.69±0.15)、(0.73±0.22)分。治疗后,两组视力模糊、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蛋白尿积分较于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0.69±1.26)s、(29.14±3.38)s、(5.65±1.77)g/L,观察组分别为(11.09±1.23)s、(28.13±3.96)s、(5.70±1.80)g/L;治疗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2.28±1.70)s、(32.23±3.07)s、(4.46±1.23)g/L,观察组分别为(13.08±1.51)s、(36.53±3.20)s、(3.43±0.97)g/L。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于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纤维蛋白原较于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升降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分别为(6.39±0.28)mPa·s、(1.80±0.27)mPa·s、(40.02±4.86)%,观察组分别为(6.51±0.30)mPa·s、(1.86±0.23)mPa·s、(40.09±4.71)%;治疗后,对照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分别为(5.28±0.22)mPa·s、(1.31±0.21)mPa·s、(37.91±3.71)%,观察组分别为(4.08±0.25)mPa·s、(1.09±0.12)mPa·s、(30.86±3.60)%。治疗后,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较于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下降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评分较于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趋势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确切,其能够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阿司匹林 妊娠期高血压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郎健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对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采用脑仿生电刺激治疗。...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对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采用脑仿生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听阈值、耳聋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31,P<0.05),听阈值、耳聋评分、FIB、D-D、SAS及SDS低于对照组(t分别=14.13、16.45,6.54、3.68、15.82、17.83,P均<0.05),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7、-4.37,P均<0.05)。结论较单一应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在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优势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 脑仿生电刺激 听力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高凝状态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效果研究
4
作者 莫雷同 朱亨玲 +1 位作者 陈美慧 张文滔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萘莫司他(NM)在血液高凝状态合并需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重症患者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在重症医学科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需要进行CBP治疗的血液高凝状态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组及枸橼酸钠... 目的:研究甲磺酸萘莫司他(NM)在血液高凝状态合并需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重症患者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在重症医学科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需要进行CBP治疗的血液高凝状态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组及枸橼酸钠组,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CBP治疗中透析滤器工作寿命、血小板、血清肌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透析滤器及透析管路凝血事件。结果:与枸橼酸钠组相比,NM组血小板下降幅度更低小,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M组的滤器工作寿命比枸橼酸钠组明显延长,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枸橼酸钠组相比,NM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枸橼酸钠组相比有所延长,但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的重症患者在CBP治疗中使用NM抗凝,其抗凝效果更好,而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血液高凝状态 萘莫司他 连续性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5
作者 张熠 孙淼 王迪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大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大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中医证候腹胀、食欲不振、便血、大便干结、大便黏液、便溏、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咣白、胁肋胀痛、自汗、身面瘀暗、大便规律改变、疼痛、心悸心慌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经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较好,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明显缩短,术后不良症状明显减少,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胃肠功能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治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雷 胡玲 +4 位作者 刘妙玲 史鸿云 张峰 臧爱民 宋子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392-5394,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以及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Fib、D-D及PLT计数,分析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Fib、D-D水平及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为72.58%(4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无效率为8.06%(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9%(12/58)(均P<0.05)。观察组的稳定率为19.35%(12/62),与对照组的25.86%(1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ib(3.71±0.33)g/L,D-D(281.24±32.32)μg/L,PLT(300.92±19.83)×109/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3±0.48)g/L,(523.46±60.39)μg/L,(360.71±30.24)×109/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98±0.26)g/L,(396.57±49.29)μg/L,(340.78±18.26)×109/L(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可知,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Fib、D-D水平以及PLT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5,0.864,0.893;P=0.002,0.000,0.000)。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浆FIB D-D PLT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和抗凝治疗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留 任成山 王泽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 ,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 ,本文主要叙述高凝状态形成的因素、抗凝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 血液高凝状态 抗凝治疗 血小板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天霖 曹贵松 +1 位作者 周颖奇 胡先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 ,发展及其相应的临床监测和有效的临床干预。方法 胃癌、胰腺癌患者各 3 0例 ,随机分为 4组 ;胃癌、胰腺癌患者各设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 (LMWH )组 ,每组 15例。两个LMWH组术后... 目的 对比研究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 ,发展及其相应的临床监测和有效的临床干预。方法 胃癌、胰腺癌患者各 3 0例 ,随机分为 4组 ;胃癌、胰腺癌患者各设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 (LMWH )组 ,每组 15例。两个LMWH组术后第 1天开始预防性应用LMWH 5 0 0 0U /d× 7d。各组均于术前、术后 2周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观察血凝状态。结果  60例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前全血还原黏度 (BRV )低切、高切偏高 ,胃癌与胰腺癌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胃癌对照组BRV低切 (2 0 .3 2± 5 .42 )mPa·s ,高切 (7.96± 3 .16)mPa·s ,1例出现静脉血栓 ,占 3 .3 % ;LMWH组BRV低切 (11.42± 5 .0 3 )mPa·s ,高切 (3 .96± 3 .0 7)mPa·s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胰癌对照组BRV低切 (2 1.82± 6.17)mPa·s ,高切 (8.62± 3 .48)mPa·s ,2例出现静脉血栓 ,占 6.7% ,胰癌LMWH组BRV低切 (13 .11± 5 .17)mPa·s ,高切 (4 .96± 3 .61)mPa·s ,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 5 )。胃癌LMWH组、胰腺癌LMWH组无 1例有出血等副作用。结论 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RV明显升高 ,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 ,胰腺癌较胃癌表现更明显。术后及时进行LMWH的干预 ,可缓和血液高凝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胰腺癌 血液高凝状态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味伤科活血片对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树勇 郑臣校 +1 位作者 李绪松 林小永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究八味伤科活血片干预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血液学检查处于高凝状态的髋部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包括抬高患肢、患处外敷活血止痛膏、指导患肢... 【目的】探究八味伤科活血片干预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血液学检查处于高凝状态的髋部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包括抬高患肢、患处外敷活血止痛膏、指导患肢功能锻炼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八味伤科活血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后血浆D-二聚体(D-Di)、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等高凝指标的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1)2组病例全部完成医院内临床研究,均未发现出血增多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2)入院当天,2组病例血浆D-Di、v WF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经用药后,于术前1天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12天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浆D-Di、v WF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3)随访3个月,72例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失访11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获得随访;治疗组的DVT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味伤科活血片可明显改善髋部周围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骨折早期就能应用,使用方便,作用确切,并能降低抗凝药物用药风险;八味伤科活血片+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DVT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周围骨折 血液高凝状态 八味伤科活血片 中药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化瘀饮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支艳 魏汉林 +1 位作者 张文龙 赵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93-79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祛痰化瘀饮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降糖和冠心病常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祛痰化瘀饮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 目的观察中药祛痰化瘀饮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降糖和冠心病常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祛痰化瘀饮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完成研究65例,脱落5例。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凝血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凝血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痰化瘀饮在改善老年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高凝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血液高凝状态 祛痰化瘀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代强 周华 周建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295-429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老年肺癌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分为高凝组90例和非高凝组93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吸烟史、体力状况(ECOG)评分、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感染史、胸腔积液史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老年肺癌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分为高凝组90例和非高凝组93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吸烟史、体力状况(ECOG)评分、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感染史、胸腔积液史等临床资料及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高凝组男性比例明显低于非高凝组(P<0.05),高凝组年龄>75岁、ECOG评分≥2分、糖尿病、高血压、感染、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高凝组(P<0.05),高凝组和非高凝组吸烟比例和肺癌临床分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凝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高于非高凝组(P<0.05),高凝组白蛋白明显低于非高凝组(P<0.05),高凝组和非高凝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和血小板升高是老年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年龄>75岁和血小板升高是老年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液高凝状态 性别 年龄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小艳 许新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血液高凝状态又称血栓前状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平衡失调,从而使血液处于极易凝结的病理状态,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又被称为是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种亚临床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又称血栓前状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平衡失调,从而使血液处于极易凝结的病理状态,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又被称为是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种亚临床状态。该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可贯穿在许多疾病中,如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 动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性疾病 潜在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 病理状态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红生 陈凤娟 沈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746-2748,共3页
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 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灵活采用了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高凝状态 中医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椰慧楠 王哲 汪忠森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3-275,27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紊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二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观察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与凝血状态的关系,分析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其中D-二聚体(DD...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紊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二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观察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与凝血状态的关系,分析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其中D-二聚体(DD)阳性且未发生血栓的90例高凝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以及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在腹部皮下注射,连续使用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DD水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血栓发生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APTT时间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类型与高凝状态有关,可能为危险因素(P均<0.01)。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vs.26.7%),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vs.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且量不大,未影响治疗。结论腺癌、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更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可明显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VTE发生率,提高总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方案治疗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海燕 刘镇江 李芹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方案治疗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N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凝血... 目的探讨综合方案治疗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N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治疗后PT[(13.6±0.7)VS(12.1±0.7)]s、a PTT[(32.4±3.9)VS(27.3±4.0)]s、Fbg[(1.7±0.8)VS(2.8±1.0)]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PAC-1、CD62 P、Scr、BUN及24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方案治疗NS疗效明确,能明显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其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液高凝状态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肿瘤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机制及防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小峰 吴平平 朱华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12-316,共5页
临床中,肿瘤病人的血液系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凝状态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肿瘤本身分泌促凝因子、黏液蛋白等导致凝血系统产生的凝血酶、病人基线状态以及相关的治疗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从而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流动滞缓出现高... 临床中,肿瘤病人的血液系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凝状态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肿瘤本身分泌促凝因子、黏液蛋白等导致凝血系统产生的凝血酶、病人基线状态以及相关的治疗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从而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流动滞缓出现高凝状态。而老年病人的血液流动性更差,血管壁损伤较多,此类反应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高凝状态 晚期肿瘤 防治 血液系统 血液流动性 血管壁损伤 肿瘤病人 促凝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康裕 王左 刘黎 《中国中医急症》 2003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测定两组...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F-1)、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治疗组给药后mPAP ET-1、Fg、D-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mPAP、ET-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或桔抗缩血管活性物质,抗凝及促进血栓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肺动脉高压 血液高凝状态 低分子肝素钙 血浆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翔 周建伟 顾芳红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常规化疗方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加中药安慰剂治疗。主要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常规化疗方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加中药安慰剂治疗。主要观察两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流变、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象变化、生存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中晚期NSCLC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液高凝状态 化疗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树勇 余海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52-55,共4页
创伤骨折后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致死性的肺栓塞。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及转归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临床上可通过一些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最敏感、最有价值的指标应该是血栓弹力图。干预它的形成理论上可以预防深... 创伤骨折后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致死性的肺栓塞。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及转归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临床上可通过一些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最敏感、最有价值的指标应该是血栓弹力图。干预它的形成理论上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干预的方法各有优势及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高凝状态 创伤骨折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瘀方改善晚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凌博凡 江羽琪 +2 位作者 侯茜 施铮 金志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96-101,105,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对Ⅲ~Ⅳ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F)、炎症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接受健脾化瘀方联合肿瘤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肿瘤基础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对Ⅲ~Ⅳ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F)、炎症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接受健脾化瘀方联合肿瘤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肿瘤基础治疗,治疗时间(42±2)d。在入组第1天、第(21±2)天、第(42±2)天对受试者进行访视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①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凝血酶时间(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组织因子(T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FIB与TF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1),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434,P<0.05)。⑤FIB与IL-1β呈显著正相关(r=0.357,P<0.05),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TF的表达和炎症因子IL-1β水平来达到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方 晚期胃癌 血液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 组织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