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李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72-175,共4页
探究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中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验时间为2022.2—2023.8,选入64例,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32例)施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32例)施以电化... 探究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中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验时间为2022.2—2023.8,选入64例,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32例)施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32例)施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比对组间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的检测准确性(96.88%)相比对照组(75.00%)要高(P<0.05)。实验组的乙肝表面抗体(84.38%)、乙肝e抗原(37.5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40.63%)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准确性相较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26名医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亚滨 王文良 付玉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5-955,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清标志物检测 医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 检测结果分析 高校大学生 哈尔滨地区 感染状况 科学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5期62-63,共2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患者的血清标...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有效性。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HBc Ab、HBe Ab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 HBs Ab、HBe Ag、HBs Ag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均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拥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临床检测效果更加稳定和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丘市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25例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爱华 宁霞 侯凤仙 《中国乡村医药》 2009年第12期56-56,共1页
为了防止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传播,我们结合大专院校每年度新生入学体检,于2008年9月对大专院校新生中42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标志物检测 检测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学生 章丘市 新生入学体检 大专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8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沈涌海 谢琦 +1 位作者 陈岳明 余道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肝病毒 HBV感染 乙肝病毒标志 PRES1 临床诊断 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6
作者 徐红星 陈昭华 +2 位作者 赵星 吴元健 严章娟 《苏州医学》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评价2001~2003年苏州市38家医院检验科参加苏州市临检中心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室间质控的情况。方法每年质评2次,每次发放血清标本3份,每份标本用ELISA法测定6种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mcAb流(原倍... 目的评价2001~2003年苏州市38家医院检验科参加苏州市临检中心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室间质控的情况。方法每年质评2次,每次发放血清标本3份,每份标本用ELISA法测定6种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mcAb流(原倍血清测HBcAb)、HBcAb临(血清1:30稀释后测mcAb),要求各单位按规定时间检测并回报结果,然后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HBsAg、HBsAb、HBeAg三个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除0206批次的HBsAg及0104批次的HBeAg外,符合率达93%以上,而HBeAb、mcAb流以及HBcAb临的符合率较低,最低只有50%。结论苏州市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质量较好,而HBeAb、HBcAb流、HBcAb临的检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检测 苏州市 室间质量评价 乙型肝炎病毒(HBV) 2001~2003年 HBCAB HBV血清标志 HBsAg HBeAg HBEAB HBsAb ELISA法 mcAb 检测结果 医院检验科 符合率 室间质控 临检中心 血清标本 原倍血清 统计分析 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韦平宣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755-1757,共3页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血清标志物检测 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 分子生检测 HBVDNA 全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临界值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翁志霞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6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中决定阴阳性结果的临界值(COV)问题,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HBV的五项标志物进行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或阳性。COV值按操作说明书中的计算公式计算。...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中决定阴阳性结果的临界值(COV)问题,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HBV的五项标志物进行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或阳性。COV值按操作说明书中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共检测标本370例,HBsAg阳性57例,弱阳性标本8例,占总阳性率的14.0%。HBsAb阳性187例,.弱阳性标本65例,占总阳性的34.8%。HBeAg阳性15例,弱阳性标本2例,占总阳性率的13.3%。HBeAb阳性82例,弱阳性标本14例,占总阳性率的17.1%。HBcAb阳性112例,弱阳性16例,占总阳性率的14.3%。结论弱阳性标本常出现时阴时阳的结果。建议在报告阴、阳性结果同时报告COV值和标本OD值,COV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要尽量减少COV值的波动,使用统一的具有临床意义的临界值的质控血清进行严格的室内质控。有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检测 临界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6例HBV感染者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分析
9
作者 孙慧文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7期200-200,共1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除HBcAg不易检出外,其他五项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出来。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疾病,部分病人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人群感染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血清标志物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胶体金渗滤检测板与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辉 卞文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74-74,共1页
为了满足临床快速、省时的需要,我科自2001年开展应用快速胶体金渗滤检测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本文对580例血清标本用快速胶体金渗滤检测板与ELISA法检测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并进行对比分... 为了满足临床快速、省时的需要,我科自2001年开展应用快速胶体金渗滤检测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本文对580例血清标本用快速胶体金渗滤检测板与ELISA法检测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2种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法检测 乙肝血清标志 对比分析 检测 金渗滤 胶体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标志物检测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人员1045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和防治知识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龙珠 林涛 +2 位作者 黄菊芳 费怡 朱渭萍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40-242,共3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中国约有6.9亿人感染HBV,中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2%,约有9 300万人携带HBV[1]。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开发区,...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中国约有6.9亿人感染HBV,中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2%,约有9 300万人携带HBV[1]。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开发区,有大量来沪工作的外来人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浦东新区的常住人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外来人员 血清标志物检测 知识调查 上海市浦东新区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病毒性肝炎 防治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施保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6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检出低水平复制的标本,避免漏检,可以解决隐源性肝炎HBV标志物的诊断难题;量化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对临床诊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定量检测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评估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评估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50例慢性丁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评估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50例慢性丁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谷丙转氨酶(ALT)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进行检测,并实行肝活组织检查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比较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同纤维化分期血清学指标,并分析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硬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有31例(62%)为HBeAg阴性,有19例(38%)为HBeAg阳性,两组患者CⅣ、PⅢP、LN和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S2和S≥3三组间CⅣ、PⅢP、ALT和HBV DN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和H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3的LN和HA水平最高;肝纤维化分期与CⅣ、PⅢP、LN和HA水平呈正相关,即分期越高,CⅣ、PⅢP、LN和HA水平越高(P<0.05)。结论慢性丁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与CⅣ、PⅢP、LN和HA等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且LN和HA指标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丁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纤维化标志检测 慢性丁型肝炎 肝纤维化程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杰儒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采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及鉴别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5日~12月23日在我院收治的盆腔妇科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各25例),另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 目的探讨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采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及鉴别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5日~12月23日在我院收治的盆腔妇科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各25例),另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观察检测阳性情况及生化指标含量。结果恶性肿瘤组CA153、CA125阳性率分别为52.00%、92.00%,高于良性肿瘤组(4.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AFP、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EA、AFP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CA199、CA153、CA125分别为(150.89±7.06)、(107.57±4.24)、(446.19±10.07)U/ml,良性肿瘤组分别为(44.31±3.82)、(17.15±1.38)、(52.43±5.65)U/ml,均高于对照组[(12.19±0.93)、(8.02±0.46)、(15.02±2.18)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于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 诊断 血清肿瘤标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荟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5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指标(两对半),将949例HBV感染标志物分为八...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指标(两对半),将949例HBV感染标志物分为八个组合模式。结果A组(大三阳)296例,占检测总数949例的31.2%;B组(小三阳)442例,占46.6%;C组43例,占4.5%;D组81例,占8.5%;E组51例,占5.4%;F组16例,占1.7%;G组15例,占1.6%;H组5例,占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以大(小)三阳为主(占77.8%)。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标志物出现的类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检测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血清标志物检测助力甲状腺癌疾病管理——国内首部《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16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年第1期70-70,共1页
随着血清学检测性能的不断提升,血清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但现阶段,国内不同医疗机构的甲状腺癌临床诊疗模式和疾病管理方法、尤其是在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 随着血清学检测性能的不断提升,血清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但现阶段,国内不同医疗机构的甲状腺癌临床诊疗模式和疾病管理方法、尤其是在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帮助和推进各相关临床机构及专业人员在甲状腺癌临床诊疗和长期管理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合理应用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科学辅助甲状腺癌术前、术后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检测 甲状腺癌 临床应用 疾病管理 专家 国内 解读 首部
原文传递
象山县2~5岁儿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
17
作者 杨金良 《浙江预防医学》 2010年第8期75-75,77,共2页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检测 HBV感染率 儿童 象山县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接种 感染情况 血清标本
原文传递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学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5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肿瘤分期分为Ⅰ-Ⅱ期组56例、Ⅲ-Ⅳ期组72例,对比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肿瘤分期分为Ⅰ-Ⅱ期组56例、Ⅲ-Ⅳ期组72例,对比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化疗后1年、2年复发转移者与未复发转移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Ⅰ-Ⅱ期组CEA、CA19-9、CA242水平低于Ⅲ-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年后,未复发转移者CEA、CA19-9、CA242、CA724低于复发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年后,未复发转移者CEA、CA19-9、CA242、AFP、CA724均低于复发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效果显著,可有效评估患者化疗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 结直肠癌 病情监测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世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选自48例患者中接收包括门诊检查病人,时间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上述患者均接受影像学、...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选自48例患者中接收包括门诊检查病人,时间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上述患者均接受影像学、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度以及准确性以及各病理类型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影像学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67%/79.17%和85.42%,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阳性检出率明显较腺癌和鳞癌患者高,鳞癌患者的SCC-Ag阳性检出率明显较腺癌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高;鳞癌患者的Cyfra21-1阳性检出率明显较腺癌组患者高,P<0.05;影像学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各病理类型之间阳性检出率相比较,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以及确定疾病病理分型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检测 肺癌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红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5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超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西京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和同期在该院门诊部综合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超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西京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和同期在该院门诊部综合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CIN患者作为CIN组,将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LCT.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LCT的结果.结果:CIN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CIN组患者进行CEA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进行CA125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CIN组患者进行LCT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CIN分期越高的患者其进行LCT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越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检测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