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孔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分析人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根 唐宝军 +2 位作者 王栩 赵利霞 林金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41-1547,共7页
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人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高灵敏度微孑L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为标记酶,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螺旋-(1,2-二氧杂环丁烷-3,2′-金刚烷)... 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人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高灵敏度微孑L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为标记酶,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螺旋-(1,2-二氧杂环丁烷-3,2′-金刚烷)(4-methoxy-4-(3″-phosphate-phenyl)-spiro-(1,2-dioxetane-3,2′-adamantane),AMPPD)-ALP高灵敏的化学发光反应为检测体系,通过检测发光强度对人血清中f-PSA进行定量。对几种物理化学参数如温育时间、免疫反应步骤以及检测时间等进行了优化,采用了一步双抗体夹心法,37%恒温静置温育2h,洗涤后加入50μL AMPPD,30~80min内检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5~20μg/L,相关系数大于0.998;检出限可达0.01μd/L,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C.V.)均小于7%;回收率在88%~108%之间。对人体血清中共存的6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50、CA125、CA15-3、CA242、CEA和AFP的偶联反应进行考察,特异性良好。为了验证该方法用于商业试剂盒的可行性,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d,5d,7d的稳定性考察,其线性相关系数仍均大于0.9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对98例实际血样进行测定,并与进口试剂盒(Monobind.USA)作临床比对,相关性良好。这些结果均表明,该分析体系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商业化试剂盒的开发,在临床分析人血清中f-PsA的辅助诊断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列腺炎对血PSA及游离PSA百分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尉 胡卫列 +1 位作者 杨菁华 张利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游离PSA百分率(freetototalPSAra-tio,F-PSAR)的变化。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诊断为急性前列腺的患者19例,在患者发病初始、发病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及第3个月分别抽... 目的:探讨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游离PSA百分率(freetototalPSAra-tio,F-PSAR)的变化。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诊断为急性前列腺的患者19例,在患者发病初始、发病后第3天、第10天、第1个月及第3个月分别抽血查PSA、F-PSAR及C反应蛋白(CRP),分析上述指标的衍变。结果:急性前列腺炎经治疗后,CRP在发病后第10天回复到正常水平;PSA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高峰,发病后第1个月逐渐下降至正常;F-PSAR在发病后第10天达到低谷,发病后第3个月渐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急性前列腺炎对PSA及F-PSAR的影响可迁延1~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PSA百分率 急性前列腺 C反应蛋白(CRP)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抽血 F-PSAR 发病后 ratio 患者 治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淑芬 王剑 《疾病控制杂志》 2002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 生物学标记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胡敏华 陈燕 +1 位作者 黄建英 练智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和总PSA(T PSA)及F PSA/T PSA比值 (F/T比值 )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 4 5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血清F PSA和T PSA水平 ,并...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和总PSA(T PSA)及F PSA/T PSA比值 (F/T比值 )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 4 5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血清F PSA和T PSA水平 ,并计算F/T比值。结果 :BPH与PCa组患者T PSA、F PSA值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F/T比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在PCa的诊断灰区 (T PSA值4 .0~ 10 .0 μg/L)中 ,F PSA及F/T比值能有效区分BPH与PCa(P <0 .0 5 ) ,单独以T PSA或F PSA作为PCa的诊断指标 ,其敏感度虽高 (88.89% ,84 .4 4 % ) ,但其特异性较低 (仅为 5 3.33% ,5 6 .6 7% ) ,而以F/T比值作为PCa的诊断指标 ,在保持较高敏感度的同时 ,其特异性也可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F PSA及F/T比值的引入 ,使PSA作为PCa的诊断指标更为有效 ,尤其在PCa的诊断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 诊断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5
作者 曹颖平 陈卫闽 +1 位作者 罗心绮 张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百分比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法对 1 35例前列腺癌和 1 1 7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的血清总PSA、游离PSA及游离 /总前列腺抗原百分比 (F/T百分比 )进行比较。结果 当...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百分比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法对 1 35例前列腺癌和 1 1 7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的血清总PSA、游离PSA及游离 /总前列腺抗原百分比 (F/T百分比 )进行比较。结果 当包含所有患者时 ,前列腺癌组和BPH患者的血清总PSA和F/T百分比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但当总PSA在 4 .0 - 1 0 .0ng/ml区间时 ,两组患者血清的总PSA无显著差异 ,而前列腺癌患者组的血清F/T百分比却明显低于BPH组 (P <0 .0 1 )。通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析表明 ,当总PSA在 4 .0 -1 0 .0ng/ml区间时 ,在相同敏感性的情况下 ,F/T百分比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总PSA。结论 当血清总PSA在 4 .0 - 1 0 .0ng/ml区间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 鉴别诊断 微粒子酶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王世松 王江涛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9期954-955,共2页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标,血清PSA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以其敏感、特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PSA属器官特异性抗原,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 价值 应用 诊断 血清PSA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比值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7
作者 刘东红 张仙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3年第1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血清游离 前列腺特异抗原 比值 检测 前列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健勇 毛普德 +3 位作者 王建军 王继忠 丁晓东 张国元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血清检查 前列腺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2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及骨转移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金来 董丽 +3 位作者 潘芳芳 高峥 徐美华 沈卫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FPSA)与总(TPSA)比值(F/T)的结果及骨转移的特点。方法对412例Pca患者术前血清TPSA、FPSA含量和F/T比值及99mTC-MDPECT全身骨骼显像分为二组进行分析。结果无骨转移组为25.5%(105/412...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FPSA)与总(TPSA)比值(F/T)的结果及骨转移的特点。方法对412例Pca患者术前血清TPSA、FPSA含量和F/T比值及99mTC-MDPECT全身骨骼显像分为二组进行分析。结果无骨转移组为25.5%(105/412例);有骨转移组为74.5%(307/412)。307例Pca骨转移组患者,共有2907个转移病灶,97.5%(2834/2907)显示为"热区"病灶,2.5%显示为"冷区"病灶(73/2907)。有Pca骨转移组血清TPSA、FPSA和F/T分别是97.9±59.4μg/L,10.2±8.1μg/L和0.09±0.04;无ca骨转移组29.6%(16/54),分别是24.8±23.0μg/L,4.4±3.4μg/L和0.12±0.05;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TPSA与骨转移程度呈负相关(r=-0.487,P<0.05)。当PSA<10μg/L,骨转移率为2.6%;当PSA 10~20μg/L,为10.5%;PSA 21~50μg/L,为52.6%;PSA 51~100μg/L,为92.7%;PSA>100μg/L,为100%。F/T比值与骨转移程度呈负相关(r=-0.641,P<0.05)。F/T<0.15者,有84%的Pca患者有骨转移;F/T<0.10者,100%的患者有骨转移。结论血清F/T比值小于0.15者,必要时行ECT全身骨骼显像。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依次是盆骨、椎骨和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患者 F/T比值 骨转移 游离 全身骨骼显像 TPSA 转移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玉宏 赖建生 +6 位作者 赵国平 肖宁新 郑东升 陈虎 张艳 张慧 刘春晓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组的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有无差异,VEGF-C与PSA、前列腺体积等有无相关性等,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SA分组方法提供依据或提出新的见解。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 目的探讨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组的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有无差异,VEGF-C与PSA、前列腺体积等有无相关性等,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SA分组方法提供依据或提出新的见解。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50例,术前测定血清PSA值,根据总PSA(tPSA)及PSA比值(f/tPSA)分为5组,术后获取前列腺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全部组织中,VEGF-C阴性、弱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55.3%和27.4%。各PSA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与前列腺体积、血清总PSA及PSA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可促进前列腺组织增生,从而促进血清PSA分泌,前列腺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前列腺术后复发及恶变几率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克俭 潘芙蓉 管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175例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T-PS...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175例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 T-PSA,F-PSA,FPSA/TPSA检测PCa的敏感性分别为91.2%,80.8%,88.2%;特异性分别为55.1%,59.8%,87.9%。T-PSA在4~10ng/ml范围内,BPH组和PCa组F-PSA/T-PSA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F-PSA/T-PSA比值检测PCa在保持敏感性的同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特异性,是筛选诊断早期PCa极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 前列腺增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兰兰 曹领改 魏德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9-844,共6页
目的建立产生抗人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单克隆抗体(f-PSA m Ab)的细胞株,获得抗体后建立抗人f-P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并进行应用。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f-PSA m Ab的细胞株,将细胞株用转瓶扩大培养并将上清液采用亲... 目的建立产生抗人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单克隆抗体(f-PSA m Ab)的细胞株,获得抗体后建立抗人f-P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并进行应用。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f-PSA m Ab的细胞株,将细胞株用转瓶扩大培养并将上清液采用亲和纯化法获得抗体,ELISA测定抗体效价、特异性及表位,表面等离子共振法测抗体亲和力;建立双抗体夹心CLIA,采用标准曲线定量法对该体系进行分析性能评估,同时对426例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其中130例的总PSA水平在(4~10) ng/mL,为"诊断灰区"],评价该试剂与罗氏试剂的检测一致性。结果获得抗人f-PSA 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f-10-1、f-14-1)。用f-10-1和f-14-1建立的CLIA的检测范围为(0. 1~30) ng/mL,灵敏度为0. 05 ng/mL,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5%内,与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及结合态PSA(c-PSA)无交叉反应,该试剂与罗氏试剂相关系数达到0. 99,灰区样本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均高于90%。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f-PSA m Ab,建立了特异性定量检测人f-PSA的双抗体夹心C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前列腺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C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雷 王自正 王书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型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豪杰 盛璐 +4 位作者 陈燕忠 肖立 孙忠全 钱伟庆 朱同玉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提高对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高危前列腺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入院平均PSA值为2.14ng/mL;7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6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 目的:提高对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高危前列腺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入院平均PSA值为2.14ng/mL;7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6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小细胞癌2例;行Gleason评分者5例,均>7分;T3期以上患者占75%,5例有远处转移。对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再行化疗;对6例前列腺癌,1例行内分泌治疗加根治性放疗,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余4例均行内分泌治疗。平均随访19.5个月,8例患者中3例死亡,4例病情进展,1例病情无进展。结论:低PSA型高危前列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及监测不依赖于PSA,治疗效果不佳,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高危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及其F/T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磊 洪宝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与T-PSA比值(F-PSA/T-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经病理诊断的29例前列腺癌、5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T-PSA及F-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的T-PSA明显...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与T-PSA比值(F-PSA/T-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经病理诊断的29例前列腺癌、5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T-PSA及F-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的T-PSA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F-PSA/T-PSA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2)T-PSA、F-PSA/T-PSA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大小分别为0.680、0.850;由ROC曲线确定的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床判断值为T-PSA>6ng/ml、F-PSA/T-PSA<0.18;据此临界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T-PSA69.0%、51.8%,F-PSA/T-PSA79.3%、72.2%。结论F-PSA/T-PSA是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特异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及其密度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明杰 曹润福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作为前列腺癌 (PC)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3 0例BPH患者和 2 8例PC患者血清PSA和PSAD。结果 PSA界限值定为 4μg/L时 ,其诊断敏感度为 93 % ...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作为前列腺癌 (PC)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3 0例BPH患者和 2 8例PC患者血清PSA和PSAD。结果 PSA界限值定为 4μg/L时 ,其诊断敏感度为 93 % ,特异度为 3 7% ,准确度为 64 % ,PSA界限值为 10 μg/L时 ,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63 % ,准确度为 76% ,用PSAD诊断PC ,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90 % ,准确度为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特异抗原 血清诊断 密度 PSA PS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前后β2-MG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业山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9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治疗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35例以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人各35例。收集样本血清并采用放射性...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治疗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35例以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人各35例。收集样本血清并采用放射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表达。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差异性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呈正相关。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1个月,3个月,4个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不断降低,但在少数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患者中升高,且各个时间段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监测依据以及作为区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依据。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Β2-微球蛋白 前列腺 表达差异性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较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聂增尧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PCa)的最具临床价值的标志物。但PSA对PCa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它只对前列腺组织特异,在前列腺良性疾病时,PSA也不同程度增高。血清中PSA(即PSA总量tPSA)是以一种α-抗胰蛋白酶结...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PCa)的最具临床价值的标志物。但PSA对PCa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它只对前列腺组织特异,在前列腺良性疾病时,PSA也不同程度增高。血清中PSA(即PSA总量tPSA)是以一种α-抗胰蛋白酶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占70%-90%,另有10%-30%的PSA未与蛋白结合,称游离PSA(fP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中游离 前列腺特异抗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参考区间的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芸 莫安妮 陈春燕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47-2849,共3页
目的调查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C28-A3文件的要求,随机抽取3 500例海南地区健康体检成年男性。按年龄分为6组,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 目的调查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C28-A3文件的要求,随机抽取3 500例海南地区健康体检成年男性。按年龄分为6组,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调查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T-PSA和F-PSA的参考区间,分析T-PSA、F-PSA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比较海南地区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差异。结果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T-PSA 18~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28~2.65)ng/m L、(0.31~6.62)ng/m L、(0.16~8.22)ng/m L;血清F-PSA分别为(0.11~0.64)ng/m L、(0.10~1.31)ng/m L、(0.06~1.76)ng/m L。血清T-PSA和F-PSA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212,P<0.001)、(r=0.106,P<0.001)。结论本课题建立了海南地区健康男性不同年龄段血清T-PSA和F-PSA的参考区间,并确定了两者与国内外一些地区参考区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地区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在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前检测的价值
20
作者 袁建林 王禾 +9 位作者 武国军 汪志伟 陈宝琦 秦荣良 汤群辉 刘贺亮 李有兰 曳风黎 邵国兴 于茂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研究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 /总PSA比值用于检测PSA水平的意义。方法 :应用 830e半导体激光仪对 7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组织内激光凝固治疗 ,用酶联免疫法于术前 1h和术后 2 4h检测患者血清总PSA和游离PSA值 ,并计算游离 /... 目的 :研究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 /总PSA比值用于检测PSA水平的意义。方法 :应用 830e半导体激光仪对 7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组织内激光凝固治疗 ,用酶联免疫法于术前 1h和术后 2 4h检测患者血清总PSA和游离PSA值 ,并计算游离 /总PSA比值。结果 :术后总PSA和游离PSA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1) ,游离 /总PSA比值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后游离 /总PSA比值比血清总PSA值的变化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激光治疗 前列腺特异抗原 总PSA 游离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