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血清白介素-8·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兴国 肖平 +2 位作者 陈凤华 张婧 何银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清白介素 -8(IL -8)、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 2 3例列为观察组 ,选择非呼吸道疾病的同期住院患者 3 0例为对... 目的 :观察血清白介素 -8(IL -8)、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 2 3例列为观察组 ,选择非呼吸道疾病的同期住院患者 3 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IL -8、SOD和MDA ,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急性发作期或缓解期IL -8、MDA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 ,SOD降低 ,经治疗IL -8和MDA有显著下降 ,SOD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测定血清IL -8时 ,结合SOD、MDA测定可有助于反映COPD病情或用于疗效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清白介素-8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代君 王凯 +5 位作者 韩宁林 周大勇 李雪苓 范泉 陈双萍 张宗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以及药物作用强度最佳剂量,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方法:采用内毒素注射的方法制成发热家兔模型6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组,阿斯匹林组(A组)、热毒清口服液高剂量组(B... 目的:探讨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以及药物作用强度最佳剂量,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方法:采用内毒素注射的方法制成发热家兔模型6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组,阿斯匹林组(A组)、热毒清口服液高剂量组(B组)、热毒清口服液中剂量组(C组)、热毒清口服液低剂量组(D组)、模型组(E组),正常对照组(F组)每组10只。观察家兔血清中炎性因子IL-8水平变化。结果: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模型中循环血IL-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IL-8协同参与内毒素性发热机制。B、C组IL-8水平均未见明显升高,与F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热毒清口服液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可抑制IL-8的升高,减轻炎症反应。结论:热毒清口服液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发热家兔血清中IL-8水平,参与炎性介质的调节是热毒清口服液治疗作用机制之一。热毒清口服液中剂量组为最佳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清口服液 发热模型家兔 血清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与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伟贞 陈小龙 朱金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6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8,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IL-8... 目的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6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8,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IL-8水平为1.929±1.705ng/L,治疗后1.304±1.520ng/L,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CRP治疗前56.1±32.08mg/L,治疗后7.3±2.06mg/L,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IL-8、CRP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反应,是判断有无急性感染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血清白介素-8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荣华 许健辉 +4 位作者 黄平 陈嘉馨 李永强 梁栋伟 梁伟权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患者4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8、hs-CRP,以周期体检健康者47例作为对照。结果:COPD患者治疗前IL-8水平为(1.91±1.69)ng/L,治疗后... 目的:探讨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患者4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8、hs-CRP,以周期体检健康者47例作为对照。结果:COPD患者治疗前IL-8水平为(1.91±1.69)ng/L,治疗后为(1.29±1.52)ng/L,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hs-CRP治疗前为(56.09±32.11)mg/L,治疗后为(7.29±2.05)mg/L,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IL-8、hs-CRP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血清白介素-8 高敏C反应蛋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IL-8表达量与血小板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白建蓉 闵兴明 黄远帅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与血小板糖膜蛋白(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7例(UAP)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与血小板糖膜蛋白(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7例(UAP)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0名作为健康组,分别对比三组的血清IL-8、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AP组、UAP组患者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AP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患者的gpⅡb/Ⅲa、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AP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IL-8水平与gpⅡb/Ⅲ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IL-8水平与gpⅡb/Ⅲa活性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L-8在冠心病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白介素-8 糖膜蛋白Ⅱb/Ⅲa活性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2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表达水平及与相关炎症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齐红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2(MMP-2)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孕妇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60例健康孕...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2(MMP-2)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孕妇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6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羊水MMP-1、MMP-2,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并就MMP-1、MMP-2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6及IL-8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孕妇羊水中MMP-1、M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2)实验组孕妇血清中IL-6及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3)MMP-1的表达与IL-6、IL-8表达呈正相关性(r=0.638,r=0.912,P<0.05),MMP-2的表达与IL-6、IL-8表达呈正相关性(r=0.687,r=0.881,P <0.05)。结论:MMP-1、MMP-2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呈现高表达态,且此类孕妇血清中IL-6、IL-8等炎性因子水平也高于正常孕妇,两类因子表达呈正相关性,分析其原因与炎性因子能够诱导MMP的合成和活化,进而导致胎膜早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2 血清白介素-6 血清白介素-8 未足月胎膜早破 关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曹娜 马彦华 张惠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86-189,共4页
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选取院内消化内科于2015年02月至2016年01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并随... 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选取院内消化内科于2015年02月至2016年01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并随机均等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8例患者,给96名患者都予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常规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再增加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均口服埃索美拉唑,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电子胃镜下溃疡面情况(痊愈,进步,无效)和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观察组痊愈率70.83%VS对照组60.42%,观察组进步率27.08%VS对照组22.92%,观察组无效率2.08%VS8%,并且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埃索美拉唑更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血清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低温室颤对犬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占清 李立刚 +4 位作者 陈晨 蒲国华 刘志勇 张宇 陈国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低温室颤对犬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全麻,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心尖部左心引流.实验组:不阻断升主动脉,血流降温到28℃,心包腔内注入4℃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低温室颤对犬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全麻,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心尖部左心引流.实验组:不阻断升主动脉,血流降温到28℃,心包腔内注入4℃生理盐水诱导室颤;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IL-8浓度、肺顺应性,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较体外循环条件下低温室颤对肺脏的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8的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T1时间点的IL-8浓度无明显差别,转机后均开始升高,且均在T3时间点达到高峰,并于T4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T1时间点水平.肺组织形态学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顺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肺顺应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T1时间点肺顺应性无明显差别,转机后均开始降低,且均在T3时间点达到高峰,并于T4时间点逐渐恢复,但仍然低于T1时间点水平.结论:体外循环中应用低温室颤技术可降低组织的损伤程度,对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损伤 肺顺应性 血清白介素-8 低温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形态学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马铁明 韩洋 +2 位作者 马贤德 曾晓霞 葛维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的异同。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复制组26只。采用三硝基苯甲酸/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 目的: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的异同。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复制组26只。采用三硝基苯甲酸/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3壮组、6壮组、9壮组,每组各6只。各治疗组所取穴位为"天枢""大横",艾炷直接灸法,每次分别施灸3壮(3min)、6壮(6min)、9壮(9min),共治疗14次。观察大鼠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电镜、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中Toll样受体9(TLR-9)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 65表达。结果:灸法可明显降低大鼠DAI的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光镜与电镜结果显示,灸量越大,结肠组织腺体排列越规则。模型组血清IL-8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8降低,IL-10增高,其中9壮组和6壮组的变化较3壮组更明显(均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9、NF-κB p 65大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LR-9、NF-κB p 65表达均降低,且以9壮组的变化最为明显(均P<0.05)。结论:艾灸可修复UC大鼠受损黏膜上皮,抑制血清中IL-8含量,提高血清中IL-10含量,通过抑制结肠组织中NF-κB p 65转录而下调TLR-9表达。灸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不同灸量 血清白介素-8 白介素-10 结肠组织Toll受体9 核转录因子-κB p 65
原文传递
三金片联合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爱杰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磺胺甲唑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磺胺甲唑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三金片,3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1.1%、9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寒战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腰痛消失时间、尿路刺激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白细胞(WBC)、尿红细胞(RBC)数、血WBC数及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WBC数、尿RBC数、血WBC数及血NEU%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8、CRP、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金片联合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控制细菌感染,减轻机体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片 复方磺胺甲唑片 急性肾盂肾炎 血清白介素-8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