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弋南 张燕林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674-677,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体内的水平... 目的:观察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体内的水平,探讨血清 ICAM-1、AOPP 在 DK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cd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UAER200μg/min)20例(显性组),所有患者被诊断有DKD在3年以内(含3年),近3个月无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排除急慢性感染、各类肾炎、尿路感染、肾血管疾病,停用影响血小板药物如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1周,抽血时,血压控制在135/85 mm Hg以下。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内分泌代谢病,无心、肝、肾、脑病史。UAER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各组中 ICAM-1、AOPP 的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 ICAM-1、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组 ICAM-1、AOPP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 ICAM-1、AOPP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ICAM-1与AOPP呈正相关(r=0.770,P〈0.01),血清ICAM-1、AOPP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05、0.811,P〈0.01)。结论血清 ICAM1、AOPP 可成为 DKD 的早期预测因子,与 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KD,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DKD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1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和中 潘生英 +1 位作者 臧志忠 樊小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disease,SAO)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AO患者160例(SAO组),根据影像学检查有无...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disease,SAO)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l(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AO患者160例(SAO组),根据影像学检查有无白质疏松分为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ILI组75例)和缺血性白质疏松组(ILA组8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SAO组与对照组血清ICAM-1、ET-1水平,并进一步比较ILI组与ILA组的差异。结果 SAO组血清ICAM-1、ET-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55±44.04)ng/Lvs(275.34±37.03)ng/L,(74.12±13.20)ng/L vs(59.94±14.69)ng/L,P<0.01]。与ILI组比较,ILA组年龄偏大,ICAM 1、ET-1水平及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ICAM-1、ET-1与SAO显著相关,尤其与ILA关系更为密切。ILA及ILI代表了2种不同类型的S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脑缺血 脑血管造影术 黏附分子1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常晖 陈月梨 +3 位作者 宫洪涛 任景莉 常乐军 顾腾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随访6个月内是否发生VD分为V...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随访6个月内是否发生VD分为VD组和非V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sICAM-1、VILIP-1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析血清sICAM-1、VILIP-1水平与MMSE相关性,评估血清sICAM-1、VILIP-1水平对VD预测价值。结果 VD组血清sICAM-1、VILIP-1水平高于非VD组,MMSE评分低于非VD组(P<0.05);血清sICAM-1、VILIP-1水平与MMSE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ICAM-1、VILIP-1水平对VD预测及联合预测的AUC值依次为0.721、0.892、0.919。结论 血清sICAM-1、VILI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发生VD密切相关,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预防VD的发生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视锥蛋白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4
作者 万腾 吴晓凡 李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术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荣新 方源 宋卫平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9例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作为再灌注损伤组,纳入同期单独脓... 目的分析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9例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作为再灌注损伤组,纳入同期单独脓毒症患者44例为脓毒症组。按肠黏膜损伤程度的不同将再灌注损伤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13例)、中度损伤组(29例)及重度损伤组(17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再分为预后良好组(47例)和预后不良组(1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预测价值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再灌注损伤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均高于单独脓毒症组,GLP⁃1水平低于单独脓毒症(P<0.05)。治疗前轻、中、重度损伤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依次升高,GLP⁃1水平依次降低(P<0.05)。治疗后,3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重度损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同期轻、中度损伤组;3组患者GLP⁃1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重度损伤组GLP⁃1水平均低于同期轻、中度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FABP、D⁃Lac、ICAM⁃1、IMA水平与AGI等级均呈正相关,GLP⁃1水平与AGI等级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GLP⁃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FABP、D⁃Lac、ICAM⁃1、IMA、GLP⁃1联合对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均高于该5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I⁃FABP、D⁃Lac、ICAM⁃1、IMA、GLP⁃1水平均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联合预测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缺血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细胞黏附因子⁃1 相关性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荣坤 许月光 +3 位作者 刘景峰 毕振云 金李双 李宝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51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51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MoCA评分<26分,n=72)与B组(MoCA评分≥26分,n=7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ICAM-1、Lp-PLA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ICAM-1、Lp-PLA2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IS患者发生PSC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CAM-1、Lp-PLA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B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比例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ICAM-1、Lp-PLA2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AM-1、Lp-PLA2均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44、0.5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灶部位为枕叶和丘脑、ICAM-1、Lp-PLA2均为AIS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CAM-1与Lp-PLA2联合检测对PSCI的预测价值高于ICAM-1、Lp-PLA2单独预测。结论血清ICAM-1、Lp-PLA2均为AIS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PS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黏附分子-1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赵腾飞 王莲 +2 位作者 刘远锋 潘非非 陈洁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状态不同分为急性发作组(34例)和非急性发作组(38例)。2组患儿均采血检测NLR、IL-1β、ICAM-1,并比较2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结果急性发作组NLR、IL-1β、ICAM-1水平分别为(5.47±1.08)、(215.63±25.63)ng/L、(33.42±3.69)μg/L,高于非急性发作组的(4.13±0.69)、(142.52±15.42)ng/L、(20.36±2.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IL-1β、ICAM-1为影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ROC曲线显示,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5、0.749、0.742、0.968,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NLR、IL-1β、ICAM-1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价值较高,利于早期评估患儿病情,完善针对性治疗,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期 细胞介素-1Β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宋金辉 余丹华 +1 位作者 周金丽 施婵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SAH并发CVS患者7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MMP-9、Hcy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抵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注速(VICA-Vm)和大脑中动脉平均注速(MCA-V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SAH并发CVS患者疗效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可降低MMP-9、Hcy和s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治疗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组织微小RNA-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特征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9
作者 张列祥 王协峰 +6 位作者 何裕超 蔡畅 付宪华 李猛 徐进 姜宁 陈宏璘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患者手术后1年检查未出现复发病灶(非复发组),对比两组第一次手术后病灶组织标本中的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差异,并分析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水平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Ⅲ级患者占比、低分化患者占比、非全切手术方式患者占比、肿瘤浸润率均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术后放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542-3p表达降低、VCAM-1蛋白阳性表达、手术范围非全切是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预测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4(95%CI:0.690~0.877)、0.725(95%CI:0.621~0.829)。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表达与肿瘤手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用于临床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542-3p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遗传学的细胞黏附分子1介导睡眠剥夺诱发焦虑样行为的基因-表型关联网络分析
10
作者 潘水晶 顾兆禧 +3 位作者 易鹏程 王浩帆 杨春华 米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目的探讨杏仁核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参与急性睡眠剥夺诱导焦虑情绪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急性睡眠剥夺组(PCPA组),PCPA组小鼠连续2 d在8∶00~9∶00 amip给予PCPA(300 mg∙... 目的探讨杏仁核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参与急性睡眠剥夺诱导焦虑情绪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急性睡眠剥夺组(PCPA组),PCPA组小鼠连续2 d在8∶00~9∶00 amip给予PCPA(300 mg∙kg^(-1)悬浊液),对照组小鼠ip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翻正反射实验检测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ADM1在小鼠杏仁核中的表达水平;利用GeneNetwork数据库进行小鼠杏仁核Cadm1基因-基因表达关联分析,筛选关键候选调控基因,并构建Cadm1-焦虑行为表型网络;qPCR实验检测关键候选调控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CPA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1),提示PCPA诱导急性睡眠剥夺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旷场实验中,PCPA组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PCPA组小鼠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和在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CPA组小鼠杏仁核CAD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基于基因-行为学关联网络分析表明,Cadm1与25个焦虑样行为相关基因显著相关。Cadm1共表达基因富集分析表明,Cadm1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相关(P=4.31e-09),经基因-表型相关联分析筛选获得关键候选基因为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ap1)(r=0.705,P=1.09e-08)、肌醇1,4,5-三磷酸受体1(Itpr1)(r=-0.751,P=3.34e-10)、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δ亚基(Gabrd)(r=-0.836,P=3.93e-14)、γ-氨基丁酸受体β1亚基(Gabrb1)(r=0.732,P=1.50e-09)和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Adra2a)(r=0.759,P=1.73e-10)。qPCR结果显示,Cadm1可能的关键调控基因Hap1,Gabrb1和Adra2a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Itpr1和Gabrd 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导致杏仁核中Cadm1表达水平下调,并通过影响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Hap1,Gabrb1,Adra2a,Itpr1和Gabrd基因表达,诱导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急性睡眠剥夺 细胞黏附分子1(CADM1) 系统遗传学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肌酸激酶同工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研究
11
作者 贺兰 王健 杜燕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89-1692,1698,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HIE患儿125例为HIE组,另选择健康新生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HIE患儿125例为HIE组,另选择健康新生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CAM-1、CK-MB、IGF-1水平。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HIE患儿分为轻、中、重度组,分析HIE患儿血清sICAM-1、CK-MB、IGF-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随访结果将HIE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HI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HIE组血清sICAM-1、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HIE患儿血清sICAM-1、CK-MB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IGF-1水平则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病情重度占比、血清sICAM-1和CK-M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开始治疗日龄晚于预后良好组,Apgar评分和血清IGF-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HIE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开始治疗日龄>3 d、疾病重度、高水平sICAM-1和CK-MB、低水平IGF-1(均P<0.05)。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开始治疗日龄与血清sICAM-1、CK-MB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GF-1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sICAM-1、CK-MB水平升高,IGF-1水平下降。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sICAM-1、CK-MB水平呈正相关,与IGF-1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肌酸激酶同工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预后 影响因素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12
作者 张世芳 马海燕 刘晓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64-3368,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SCH患者作为SCH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SCH患者作为SCH组,另选取同期60例产前检查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SCH组和对照组血清ICAM-1、CTRP9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SCH组又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CAM-1、CTRP9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CAM-1、CTRP9对妊娠期SCH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SCH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CTR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妊娠不良组血清ICAM-1水平高于妊娠良好组,CTRP9水平低于妊娠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AM-1水平与TSH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5),CTRP9水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9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CTRP9预测SCH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95%CI:0.769~0.927)、0.835(95%CI:0.763~0.908),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22(95%CI:0.874~0.971),大于二者单独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AM-1水平升高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CTRP9水平升高是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SCH患者血清ICAM-1水平升高,CTRP9水平降低,与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可能是不良妊娠结局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细胞黏附分子-1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李雁翔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50例。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次)进行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次)进行治疗。比较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血清ICAM-1和CD62P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AM-1和CD62P指标均下降,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大剂量组IL-6、hs-CRP和TNF-ɑ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ICAM-1、CD62P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炎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4
作者 高雅 罗慧娟 张李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95-97,116,共4页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的18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6例早产儿为ROP组,无视网膜病变的14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CAM-1、ANGPTL4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对ROP的诊断价值,分析ICAM-1、ANGPTL4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ROP组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CAM-1、ANGPTL4诊断RO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1、0.731,截断值分别为542.24 pg/m L、40.77μg/m L;联合诊断ROP的AUC为0.946,特异度为98.6%,高于单项诊断(77.8%、89.6%)。高表达ICAM-1、ANGPTL4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ICAM-1、ANGPTL4组(P<0.05)。结论 ROP患儿血清ICAM-1和ANGPTL4表达水平升高,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张爽 马超凡 +3 位作者 刘智伟 刘莉莉 王宁 程宇 《医学综述》 2025年第6期753-760,共8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津市东丽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津市东丽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根据sVCAM-1处理浓度不同分为空白组(0μg/L)、低浓度处理组(10μg/L)、高浓度处理组(100μg/L),噻唑蓝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力,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将高浓度处理组HCAEC分为无NF-κB抑制剂组和NF-κB抑制剂组,分析凋亡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239±34)ng/L比(69±28)ng/L](P<0.01),sVCAM-1水平与WBC、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3,P<0.001;r=0.720,P<0.001)。不同浓度sVCAM-1处理培养24、48 h,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增殖活力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低于低浓度处理组[(69.4±3.7)%比(78.7±1.8)%、(25.9±5.7)%比(43.8±7.5)%](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细胞凋亡率、NF-κB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组[(62.6±4.1)%比(29.0±4.3)%、2.42±0.48比1.17±0.12](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低于低浓度处理组(34±6比76±8)(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Bax、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组(146±10比66±13、195±20比106±15)(P<0.05或P<0.01)。NF-κB抑制剂组NF-κB、Bax、caspase-3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无抑制剂组[0.38±0.04比1.02±0.14、32±6比51±8、43±7比108±19、(13±3)%比(27±5)%](P<0.01),细胞增殖活力和Bcl-2表达显著高于无抑制剂组[(94.1±1.5)%比(77.4±8.4)%、109±8比79±9](P<0.01)。结论sVCAM-1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特异性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上调NF-κB表达启动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进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损伤 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震宇 刘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含量及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非老年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老年...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含量及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非老年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老年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老年组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老年组(均P<0.05);糖尿病老年组外周血中CRP与ICAM1含量、CRP含量与患者年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RP和ICAM1含量升高,且两者及CRP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因此检测外周血CRP和ICAM1含量可作为临床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进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炎性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翔 陆宝华 +4 位作者 袁杰 江伟廷 梁发东 钮静 曾小兵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02-2204,22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老年结直肠癌(CRC)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76例老年CRC患者(老年CRC组)及32例中青年CRC患者(中青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老年结直肠癌(CRC)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76例老年CRC患者(老年CRC组)及32例中青年CRC患者(中青年CRC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sICAM-1、CRP和IL-1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意义,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不同年龄CRC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sICAM-1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二者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中青年CRC组术后及老年CRC组术前、术后CRP水平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CRC组术前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青年CRC组术前和术后血清sICAM-1和IL-17水平与老年CR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RC患者中sICAM-1水平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在浸润深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CRP和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CRC的侵袭转移过程,在预测老年CRC患者发展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细胞黏附分子 肿瘤分期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 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思朗 陈永乐 +5 位作者 彭心昭 赵永星 谢培增 凌龙 陈晓文 戴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2,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白细胞介素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9
作者 矫树华 刘鹏亮 温艳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AP患者8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3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47例。于入院第1、3、5、7天分别采集患者血清,另选取1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P、IL-1β和ICAM-1水平,干片速率法测定血清LPS的浓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M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L-1β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126、-60.135、-364.153,P值均<0.001);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CAM-1、IL-1β、L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355、-25.728、-89.422、-415.840,P值均<0.001);各检测指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入院第1天或第3天,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呈进行性下降;与MAP患者相比,SAP患者血清中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对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酶 细胞介素1Β 黏附分子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_(1c)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2 位作者 周云 王凡涛 王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7.00%,DMCP1组,30例)和血糖控制较差组(GHbA1c≥7.00%,DMCP2组,30例);选择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时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空腹血糖(FPG)、GHbA1c及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3组PD、SBI、PLI、BOP阳性率、血清sICAM-1水平比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CP组和DMCP1组CAL比基线时亦均明显降低(P<0.05),但DMCP2组CAL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时,DMCP2组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平均降低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组和DMCP1组在整个观察期间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及血清sICAM-1的水平,并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者的牙周附着水平;该治疗还可以降低血糖控制较差者的G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周非手术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