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对伴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胱抑素C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1
作者 刘瑾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对伴心力衰竭(HF)糖尿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T2DM)伴HF患者并采用随机数...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对伴心力衰竭(HF)糖尿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T2DM)伴HF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心肌重塑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Cys 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治疗T2DM伴HF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BDNF、Cys C指标水平,缓解心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力衰竭 达格列净 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胱抑素C 心肌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丙二醛、内皮素-1、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
作者 宋花花 朱荣华 施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43例、中度组50例和重度组39例。比较各组血清BDNF、MDA、ET-1、HSP-70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各组认知功能。分析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BDNF、MDA、ET-1、HSP-70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MoCA评分和MMSE评分将OSAHS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OSAH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度组血清BDNF水平以及MMSE评分、MoCA评分低于轻度组、中度组,血清MDA、ET-1、HSP-70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低学历占比、疾病程度为重度占比、体质量指数以及血清MDA、ET-1、HSP-70水平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血清MDA、ET-1、HSP-70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5)。低学历、高BMI以及高MDA、ET-1、HSP-70水平和低BDNF水平为OSAH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MDA、ET-1、HSP-70水平升高,血清BDNF水平降低。血清MDA、ET-1、HSP-70、BDNF水平与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丙二醛 内皮素-1 热休克蛋白-70 认知功能障碍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
3
作者 赵晶 钱进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 目的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1和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BDNF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IL-11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ROC曲线。结果脑梗死组高血压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亚组的年龄、糖尿病比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123,P<0.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7.438,P<0.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表达与NIHSS评分(r=-0.603,P<0.001)及脑梗死体积(r=-0.681,P<0.001)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L-11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814,P=0.009),脑梗死体积(OR=2.262,P<0.001)和NIHSS评分(OR=2.107,P=0.006)为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当IL-11应用于脑梗死的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性为91.18%,特异性为72.42%,截断值为378.47;当IL-11应用于脑梗死预后预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性为67.09%,特异性为87.93%,截断值为310.94。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711、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水平显著降低,且预后不良患者的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同时,IL-11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可能可以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IL-11 诊断 预后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中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英 洪道先 +2 位作者 郑孝振 范军朝 宋俊杰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探讨以氯胺酮为麻醉剂,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异丙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1例。异丙酚组使用异丙酚为麻醉剂进... 目的探讨以氯胺酮为麻醉剂,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异丙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1例。异丙酚组使用异丙酚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氯胺酮组使用氯胺酮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8次后的临床指标,制作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测量(HAMD),认知功能表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与汉诺塔(TOH)测验,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水平。结果两组病人进行治疗2次后血清中BDNF无明显变化;在第4次治疗后氯胺酮组BDNF的水平较异丙酚组高(P<0.05);在第8次治疗后,两组病人BDNF水平均有升高,其中氯胺酮组显著高于异丙酚组(P<0.05);氯胺酮组病人WCST评分完成分类数高于异丙酚组,异丙酚组病人总错误数高于氯胺酮组(P<0.05);TOH评分两组各项分类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病人HAMD评分值均有降低,氯胺酮组病人HAMD分值均低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在MECT中使用氯胺酮为麻醉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可提高病人血清中BDNF浓度水平,快速降低病人HAMD评分,能有效提高病人认知功能,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抑郁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戚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血清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在常...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血清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卒中后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在常规治疗(营养脑神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稳定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以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脑血管功能、血清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R、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的MMSE、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颅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快,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快;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VD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促进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提升,缓解痴呆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痴呆 奥拉西坦 丁苯酞 神经营养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双相障碍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筱颖 蒋健昌 +1 位作者 李永生 蓝燕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双相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躁狂量表(YMRS)、功能评定表(GAF)和抑郁表(MADRS),对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所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组50例,双相障碍躁狂组50例...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双相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躁狂量表(YMRS)、功能评定表(GAF)和抑郁表(MADRS),对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所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组50例,双相障碍躁狂组50例。另外还收集单纯抑郁组50例,健康体检组50例做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水平。结果⑴治疗后,单项抑郁组与正常组的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治疗后,双相障碍狂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双相障碍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能力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张丽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85-589,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麻醉,研究组应用七氟烷麻醉,全身麻醉前(T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插管3 min(T1)、插管5 min(T2)、插管10 min(T3)、缝合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颈内静脉球部(Da-jvO 2)及脑氧代谢速率(CMRO 2);分析术前、术后1 d、术后4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T1、T2、T3、T4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Da-jvO 2、血清BDNF、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CMRO 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4 d和术后7 d,研究组的简单心理状况测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认知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脑血氧供应,调控BDNF和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老年择期手术 认知功能 神经营养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红梅 张红亚 梁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111-111,共1页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了卒中后的病死率、残疾率[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国内外研...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了卒中后的病死率、残疾率[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国内外研究均证实BDNF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卒中 抑郁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茹梅 李建民 郭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40例额叶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听觉统合训练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听觉统合训练组给予...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40例额叶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听觉统合训练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听觉统合训练组给予听觉统合训练,1次/d,5次/w。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CR)评测工作记忆,威斯康星评测系统(WCST)评测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DNF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视听感觉统合训练组WMS-CR评测中的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显著增高;WCST评测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非持续性错误数项评分优于对照组,但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血清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可改善额叶颅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认知功能,提高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训练 额叶颅损伤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记忆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强 李予春 王翠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5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2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 目的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2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真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假刺激治疗,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血清BDNF浓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及血清BDNF浓度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BDNF浓度变化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TMS可显著增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但血清BDNF水平变化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首发精神分裂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晓莉 代中全 范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DN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出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74/80)与对照组82.50%(6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及CGI、认知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此外,2组患者均未发生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BDNF水平,对患者性功能无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无抽搐电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玉玲 高志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1、BD...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1、BDNF2和BDNF3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BDNF1、BDNF2和BDNF3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BDNF水平,减轻症状疗效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虹云 郭祎 +2 位作者 张明 孙喜蓉 高利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99-199,共1页
轻度认知障碍(MCI)可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且血清BDNF水平能反映脑内水平[2]。为此本研究探讨MCI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7月至2012年7... 轻度认知障碍(MCI)可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且血清BDNF水平能反映脑内水平[2]。为此本研究探讨MCI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浦东新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194例老年MCI患者,其中47例拒绝参加,30例不符合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莹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帕金森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BDNF水平、蒙特... 目的:观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帕金森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BDNF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DNF水平(11.2±2.8)ng/ml、MOCA评分(23.3±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BDNF水平(13.6±2.5)ng/ml、MOCA评分(2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4.2±1.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5±1.3)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MOCA呈负相关(r=-0.813,P<0.05)。结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可能是引起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情严重性癫痫患者与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15
作者 金勇 艾佩莹 彭雪娜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3期30-33,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病情严重性癫痫患者与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BAF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目的 研究不同病情严重性癫痫患者与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on factor, BAFF)、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者74例作为癫痫组。按照国立癫痫严重程度评分量表(National Epilepsy Severity Scale, NHS3)分级标准,将74例癫痫患者分成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30例)和部分性发作组(44例),以4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BDNF、BAFF、GFAP的水平,分析癫痫患者BDNF、BAFF、GFAP水平与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组BDNF水平(6.35±2.26)ng/mL低于对照组,而BAFF水平(9.05±2.14)ng/mL和GFAP水平(3.43±0.57)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5、15.174、15.094,P<0.05);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中BDNF的水平与部分性发作组比较,明显降低,而BAFF水平、GFAP水平较部分性发作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与癫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r=-0.250,P=0.032);BAFF、GFAP与癫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395、0.584,P<0.05)。结论 癫痫患者的血清BDNF、BAFF和GFAP的检测结果均与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的有差异,并与患者的疾病严重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B细胞活化因子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纤维酸蛋白 疾病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娟 雷涛 +2 位作者 郭刚 骞健 韦君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7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观察癫痫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50例癫痫病人作为研究组,并根据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3... 目的观察癫痫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50例癫痫病人作为研究组,并根据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门诊体检的30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比较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及全面性发作组和部分性发作组的认知功能,应用ELISA法检测比较各组间的BDN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DNF水平和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BDNF水平和MMSE分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性发作组BDNF水平和MMSE分值均较部分性发作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BDNF水平和MMSE分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872,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变化与癫痫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关,可一定程度上作为癫痫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精神状态检查表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大春 李艳丽 +5 位作者 修梅红 王宁 杨可冰 聂鹰 卞清涛 张向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查(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Wisconsin cards sort test,WCST)评定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同时选择8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结果患者组治疗前的血清BDNF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BDNF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BDNF无显著变化(P>0.05)。以基线BDNF平均值为界分组,低BDNF组12周治疗后BDNF较基线升高(P<0.05);而高BDNF组治疗后BDNF水平较基线下降(P<0.05),其基线BDNF水平与治疗后的HAMD减分值、PANSS减分值、RBANS总分改善值、即刻记忆改善值正相关(r为0.34、0.43、0.39、0.35,P均小于0.05)。低BDNF组12周末的RBANS总分、注意、延时记忆和WCST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的成绩均提高(P<0.05),高BDNF组12周末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延时记忆成绩均提高(P<0.05),但WCST各项成绩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利培酮对BDNF有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前BDNF水平高低对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的改善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甄君 董杰 +2 位作者 王雪晴 耿建红 韩蓉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检...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价各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表达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表达,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康复 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含秋 余国汉 +5 位作者 何成添 李穗云 何柱国 张敏玲 谭艳芳 殷青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特点及其治疗变化。方法收集GA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40名,采用帕罗西汀片有效治疗量治疗12周,治... 目的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特点及其治疗变化。方法收集GA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40名,采用帕罗西汀片有效治疗量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疗效评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DNF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GAD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26.03±10.52)ng/mL]低于对照组[(43.27±10.28)ng/mL],治疗后GAD患者血清BDNF水平[(35.85±11.96)ng/mL]较治疗前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GAD显效患者[(39.43±12.35)ng/mL]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GAD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HAMA量表总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与躯体性焦虑因子分的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AD患者血清BDNF水平的变化与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变化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可能是GAD的状态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焦虑障碍 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永刚 谭云龙 +7 位作者 周东丰 曹连元 杨甫德 张向阳 邹义壮 苏建民 姚付新 崔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2-48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营养因子 抗精神病药 症状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