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1例动态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庄严阵 陈佩琼 杨萌霓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 (AILD T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1例AILD TCL病程的不同时期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病变早期淋巴结表现为多形性细胞 (中、小淋巴细胞、嗜...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 (AILD T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1例AILD TCL病程的不同时期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病变早期淋巴结表现为多形性细胞 (中、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及组织细胞 )浸润伴分支状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明显增生而导致正常结构的部分破坏 ,细胞无明显异型。病变中期出现散在分布的胞质透明、紧密排列的免疫母细胞簇 ,细胞中度异型。病变后期 ,免疫母细胞成簇或弥漫分布 ,细胞异型性大 ,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示淋巴结内弥漫性浸润的细胞胞质表达CD3、CD4 5RO、CD4、CD8,增生的滤泡树突细胞表达CD2 1,CD2 3阳性的中心细胞稀少。结论 AILD TCL是一种发展快、预后差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 T细胞淋巴 动态分析 临床症状 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2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 Epstein-Barr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纪祥瑞 姜天福 +1 位作者 姜青梅 王宏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分析1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认为小剂量强的松可用于诊断性治疗;提出将该病分为B免疫母细胞型、T免疫母细胞型及B和T免疫母细胞混合型3个组织学亚型;认为该病预后可能与诊断早晚、治疗用药是否恰当及时有关。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病变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纪祥瑞 姜天福 +4 位作者 李玉军 赵鹏 张华 刘海静 孙显路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①目的 通过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IL)较系统的研究 ,进一步认识AIL的病变性质 ,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筛选对判定AIL病变性质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和指标。②方法 在临床病理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PCR技术、免疫组化技... ①目的 通过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IL)较系统的研究 ,进一步认识AIL的病变性质 ,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筛选对判定AIL病变性质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和指标。②方法 在临床病理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PCR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 ,对 4 4例符合AIL组织学诊断标准病例的免疫表型、基因重排、bcl 2 /IgH融合基因、EBV DNA、DNA含量、P5 3蛋白、bcl 2、c myc、EB病毒潜伏膜蛋白 (LMP 1 )、PCNA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同时选择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 2 0例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 0例作为对照。③结果4 4例AIL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呈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复杂的临床表现 ;有在某季节 (春季 )集中发病的倾向。AIL的免疫表型表现为以T细胞增生为主。在组织学上 ,AIL表现为良恶性增生兼有的特征 ,片巢状透明细胞增生的出现是诊断恶性的组织学特征。 4 4例AIL中有 1 6例 (36 .7% )为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 ,其中 1 2例为TCRγ克隆性重排 ,2例为IgH克隆性重排 ,2例为TCRγ和IgH双重排 ,其克隆性重排的检出率在AIL、NHL和反应性增生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χ2 =8.2 1 8~ 2 6 .0 36 ,P <0 .0 1 )。 4 4例AIL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1 .8% ,2 0例NHL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0 .0 % ,反应性增生者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变性质 基因重排 DNA 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申凤俊 白便川 徐大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42-42,共1页
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皮肤搔痒、淋巴结肿大及血沉增快,抗菌素治疗无效,需用强的松或COP方案化疗。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延芳 许莹 +6 位作者 段云 陈嘉林 单渊东 陈书长 赵永强 沈悌 武永吉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AILD)临床表现的分析 ,为 AIL 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5年收治的 2 3例 AILD住院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AIL D临床表现多样 ,可累及多脏器 ;确诊需淋巴结活检 ,而反应... 目的 通过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AILD)临床表现的分析 ,为 AIL 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5年收治的 2 3例 AILD住院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AIL D临床表现多样 ,可累及多脏器 ;确诊需淋巴结活检 ,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与 AIL D关系密切 ;此病预后差 ,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结论 临床考虑 AIL D时 ,多次淋巴结活检是必要的。治疗上宜采用联合化疗并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志勇 褚宏伟 +2 位作者 景新新 张杏书 葛民泽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1年第11期587-588,共2页
15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的 AIL,其中6例并发干燥综合征(SS),2例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有其特点,但 AIL 的确诊有赖于淋巴结活检。对其诊断、病因和发病机理、治疗与预后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淋巴结 血管 免疫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4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惠民 杨弘 黎承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较少见、性质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佳的全身性淋巴结病.我科自1982~1993年收治AILD病人4例.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1例.年龄17~74岁,<20岁2例,>50...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较少见、性质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佳的全身性淋巴结病.我科自1982~1993年收治AILD病人4例.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1例.年龄17~74岁,<20岁2例,>50岁2例.1.2 临床表现 3例经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伴皮肤斑丘样皮疹、发热2例.1例以阵发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嘶为首发症状.病程中4例患者均有局部至广泛性轻中度浅表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无压痛.1例伴肺门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扁桃体Ⅱ肿大,少量胸腔积液.1例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肺下叶不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血管 免疫母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附5例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谨绪 贾永前 《四川医学》 CAS 199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发病较少、疾病定义及性质尚有争议的一类全身性淋巴结病。临床上以发热、全身淋巴结及肝脾长大、皮肤损害以及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为主要特征。目前采用相类似的命名还有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BL...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发病较少、疾病定义及性质尚有争议的一类全身性淋巴结病。临床上以发热、全身淋巴结及肝脾长大、皮肤损害以及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为主要特征。目前采用相类似的命名还有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BL)、淋巴肉芽肿病X(LgX)。我院1978~1989年间收治5例A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菌素A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缓解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0-90,共1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淋巴样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用环孢菌素A(Co-A)治疗此病获得长期缓解,国内未见报道。本人在用化疗药物治疗1例AILD效果不佳情况下,用Co-A治疗获得缓解,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淋巴样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用环孢菌素A(Co-A)治疗此病获得长期缓解,国内未见报道。本人在用化疗药物治疗1例AILD效果不佳情况下,用Co-A治疗获得缓解,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发热、乏力,右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余,1992年12月7日入院。患者1992年9月底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乏力,体温38.5C左右,右侧颈部可触及-1cm×1.5cm大之肿大淋巴结,曾先后两次在我院门诊以“颈淋巴结炎”用青霉素治疗,仍有发热,同时感右颈部肿大淋巴结处压痛,两个月后发现左侧颈部部可触及-2cm×1.5cm大之肿大淋巴结,故住院治疗。查体:T 37.5C,P 82次/min,R 21次/min,BP 17/10kPa。一般情况可,颜面、颈部可见散在性充血性红斑,全身皮肤广泛脱屑,颈部两侧不对称;右侧颈部肿胀。双侧胸锁乳突肌上缘可扪及3~4个大小不一之肿大淋巴结,小者1.5cm×1cm,大者4cm×5cm,边界不清,有压痛,活动度差。左侧腹股沟处可触及一直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淋巴结 血管免疫母细胞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1例
11
作者 黄德东 谢玉梅 +2 位作者 黄长形 张伟 曹义战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0-470,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血管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临床表现特点探讨(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兰香 陈卫昌 蔡衍朗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51-452,共2页
7例经淋巴结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发性浆膜腔积液、自身免疫抗体形成。 7例淋巴结活检均有三联征 ,免疫组化淋巴结活检例均有T淋巴细胞浸润 ,5例有B淋巴细... 7例经淋巴结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发性浆膜腔积液、自身免疫抗体形成。 7例淋巴结活检均有三联征 ,免疫组化淋巴结活检例均有T淋巴细胞浸润 ,5例有B淋巴细胞浸润。认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细胞可能来源T细胞 ,由于T细胞克隆增殖可刺激B细胞过度产生抗体致免疫功能紊乱。此病是淋巴瘤瘤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临床理学特征 AI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1例报告
13
作者 欧强 潘频华 +1 位作者 胡成平 谭德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淋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皮肤损害1例
14
作者 汪晨 陈其洁 +2 位作者 邹铭西 张晶 程福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IBL-TC)是特殊类型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皮疹及高γ球蛋白血症。皮疹呈多种形态,随其发展主要为二型:丘疹结节型和红皮病型。淋巴结病理示淋巴结结构...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IBL-TC)是特殊类型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皮疹及高γ球蛋白血症。皮疹呈多种形态,随其发展主要为二型:丘疹结节型和红皮病型。淋巴结病理示淋巴结结构破坏,有异形淋巴样细胞、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样的所谓淡染细胞(palecells)浸润。免疫学示T细胞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T细胞淋巴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附5例报告)
15
作者 肖青 胡妮妮 韩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6-86,88,共2页
该文回顾性分析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资料表明 ,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 ,以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病程极不一致 ,治疗反应各异。本组 5例 ,1例仍... 该文回顾性分析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资料表明 ,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 ,以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病程极不一致 ,治疗反应各异。本组 5例 ,1例仍无病生存达 8年 ,3例 (3/ 5 )死亡 ,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 ,1例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出现溶血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其恶性程度明显比一般淋巴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淋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附11例报告)
16
作者 时培瑞 汪洪毅 刘金兰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7期303-303,共1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1974年由Ftizura等提出(Lanut,1:1070),近几年才被国内临床及病理学家所重视,少量病例也陆续被报道。现将我院1986年~199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 免疫母细胞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误诊为药物性肝炎1例
17
作者 王全楚 谢玉梅 黄长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91-,共1页
病历摘要患者,女,17岁.因全身丘疹性皮疹,伴明显皮肤瘙痒,加重伴发热、咳嗽半个月于2003年8月6日收入我院.患者曾多次在外院皮肤科门诊按"皮肤搔痒症"给予息斯敏、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无缓解.半月来,皮疹增多,出现持续高热,... 病历摘要患者,女,17岁.因全身丘疹性皮疹,伴明显皮肤瘙痒,加重伴发热、咳嗽半个月于2003年8月6日收入我院.患者曾多次在外院皮肤科门诊按"皮肤搔痒症"给予息斯敏、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无缓解.半月来,皮疹增多,出现持续高热,全身皮肤黄染、乏力、腹胀、双下肢水肿,以"重症药疹,药物性肝炎"收入我院传染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下肢水肿 中毒性肝炎 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7例分析
18
作者 朱兰香 陈卫昌 蔡衍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54-55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洒巴结 临床表现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bcl-2与P53蛋白表达
19
作者 张华 纪祥瑞 +1 位作者 姜天福 孙显路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38-240,共3页
1目的 研究 bcl- 2与 P5 3蛋白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IL )中的表达 ,探讨 AIL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变性质及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 2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PCR技术检测 bcl- 2与 P5 3蛋白表达及bcl- 2 /Ig H融合基因 ,同时选... 1目的 研究 bcl- 2与 P5 3蛋白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IL )中的表达 ,探讨 AIL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变性质及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 2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PCR技术检测 bcl- 2与 P5 3蛋白表达及bcl- 2 /Ig H融合基因 ,同时选择非霍奇金病 (NHL ) 2 0例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0例作为对比研究。 3结果  AIL病人 bcl- 2与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3.6 % (14/2 2 ) ,31.8% (7/2 2 ) ,bcl- 2 ,P5 3蛋白表达在 AIL与 NHL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AIL中 bcl- 2 /Ig H融合基因检出率为 4.6 % (1/2 2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人中也检出 bcl- 2 /Ig H融合基因 (1/10 )。 4结论  bcl- 2与 P5 3蛋白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细胞凋亡 ,均参与 AIL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 ,AIL可能为不同原因、不同性质的疾病共有的临床症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AIL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脂肪肉瘤1例
20
作者 贺欣 金普乐 刘朝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母细胞淋巴结 脂肪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