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5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宏亮 余叶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血管病变 并发症 脂代谢紊乱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金明 钱家庆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CAS 1999年第5期265-27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特征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积累、局部炎症免疫反应及动脉壁内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下降。这些病理生理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特征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积累、局部炎症免疫反应及动脉壁内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下降。这些病理生理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粥样斑块脆性的增加及临床症状的发生(如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些改变中血管内皮细胞起着关键性作用。内皮细胞通过NO合成来影响血管紧张度,AS及其他常见的危险性因素都能造成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从而加剧心肌缺血。此外,功能异常的内皮细胞还可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而有利于白细胞粘附于内皮表面并进一步移至内膜下层。斑块内炎性细胞及激活的SMC可产生降解酶,削弱AS病变的纤维帽,使其容易破裂。一些研究发现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可逆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减少心肌缺血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本综述将讨论内皮细胞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SMC增殖及炎症发展方面与AS的关系,以及这些改变对临床症状的影响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血管舒缩功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rTMS联合盐酸美金刚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翠翠 朱应超 李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02—2023-02收治的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02—2023-02收治的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美金刚与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HF-rTMS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内皮细胞功能[内皮素(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0.080,P=0.521、0.936),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所提高,研究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755,P<0.001;t=6.224,P<0.001)。治疗前,2组ET1、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0.344,P=0.817、0.732),治疗后2组水平均有所降低,研究组ET1、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781,P<0.001;t=2.400,P=0.019)。研究组2例(5.89%)患者在HF-rTMS治疗后出现头晕症状,后调整刺激强度症状消失。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经HF-rTMS联合盐酸美金刚与尼莫地平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内皮细胞功能均得以改善,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盐酸美金刚 尼莫地平 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AH1/ADMA促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4
作者 陈素雅 陈慧丽 +2 位作者 彭锦鸿 李年生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DDAH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AH1、LC3-I和LC3-II蛋白表达;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与LC3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结果高糖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48 h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活性氧产生,促进细胞凋亡;高糖下调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减少Mitotracker与LC3共定位,抑制线粒体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或CQ加重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自噬激动剂RAPA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凋亡。高糖下调HUVECs DDAH1蛋白表达,增加ADMA水平。DDAH1 siRNA抑制线粒体自噬,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而DDAH1过表达则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结论高糖诱发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与其抑制DDAH1表达,增加ADMA水平,降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循环生物标志物预测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牛敬荣 李春民 《免疫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明确糖尿病患者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潜在预警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组明确诊断为CLI和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需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足部手术的患者共102名。检测其... 目的明确糖尿病患者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潜在预警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组明确诊断为CLI和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需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足部手术的患者共102名。检测其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IFN-α、IFN-γ、IL-2、IL-4、IL-6、IL-8、IL-10、IL-18等18种细胞免疫因子及炎症因子。结果sICAM-1和内皮素-1的循环血清水平与DFU愈后负相关;PAI-1和内皮素1水平则与需要重建新生血管相关;血栓调节蛋白和sCD40L的循环血清水平与新发病变及其复发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循环血清免疫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可用于糖尿病患者CLI新发病变或复发的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重症下肢缺血 糖尿病足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玉红 马凌葵 武桂云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核心蛋白多糖(DCN)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VO患者58例(研究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核心蛋白多糖(DCN)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VO患者58例(研究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根据RVO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1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RV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血清ICAM-1、SCUBE-1、DCN对RVO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反应性充血指数、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与反应性充血指数及一氧化氮呈负相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视网膜静脉总干部位阻塞的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清ICAM-1、SCUBE-1、DCN、合并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部位为RV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ICAM-1、SCUBE-1、DCN以及三者联合预测RVO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793、0.802、0.933,且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均P<0.05)。结论:RVO患者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和预后有关,且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 核心蛋白多糖 血管内皮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扮演了主要角色? 被引量:9
7
作者 余叶蓉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年第3期203-204,208,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高游离脂肪酸血症 胰岛素抵抗状态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的研究 普通人群 组成成分 血管 缺血性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和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赵鹏 王聪聪 王晨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47-4955,共9页
背景:运动康复是心肌梗死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与修复有关,而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和... 背景:运动康复是心肌梗死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与修复有关,而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选择2022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脏康复治疗12周,运动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脏康复+12周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72 h,检测患者心肺适能、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水平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2)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72 h,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提取内皮组细胞,检测内皮组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1)干预结束后72 h,运动组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分级、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峰值摄氧量、最大功率、递增负荷试验完成时间、峰值运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平均心率和平均主观疲劳感觉评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外周血内皮组细胞数量多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2)干预结束后72 h,运动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增殖、黏附与迁移能力均高于干预前、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规律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并增强其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进而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情、心功能和心肺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有氧运动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功能 心肺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9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型癥瘕”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金艳 赵进喜 +4 位作者 黄为钧 罗文轩 王世东 苏冠旬 傅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5-1348,共4页
基于中医理论及当前科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中医“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糖尿病热伤气阴,病久入络后可致血脉气血阴阳亏虚,人体正气亏虚,瘕聚阶段无形可查;持续进展可致痰、热、郁、瘀痼结于... 基于中医理论及当前科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中医“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糖尿病热伤气阴,病久入络后可致血脉气血阴阳亏虚,人体正气亏虚,瘕聚阶段无形可查;持续进展可致痰、热、郁、瘀痼结于络脉形成癥积而有形可征。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称之为“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其中正气亏虚是瘕聚发生的基础,痰热郁瘀是癥积形成的关键,这与微血管在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展至结构改变,最终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相一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结构改变可视为正气亏虚及痰热郁瘀的微观体现,共同诠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型癥瘕”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此认识可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方向,为临床和科研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微型癥瘕 络脉病变 孙络—微血管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CYFRA21-1、CA50、SCC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刘彦良 《医师在线》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50(CA50)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50(CA50)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0例),偶数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并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50,P=0.014<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YFRA21-1、CA50、SC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ACT-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并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力学生物学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
12
作者 汪洋 黄俊玚 +8 位作者 石雯 董铸峰 邹航 向小青 杨淼龙 刘志峰 李晓彤 王贵学 尹铁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77,共1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标志物表达;体外梯度硬度增加培养板培养ECs后免疫印迹检测功能与表型标志物表达。此外,衰老VSMCs经Flexcell-4000T 10%幅度、1 Hz加载12 h后收取上清,超高速离心获取外泌体并进行力学响应micro RNA(mi RN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的mi RNAs模拟物处理ECs并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衰老血管高表达合成型标志物,低表达收缩型标志物;硬度增加导致ECs功能失调、高表达间充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筛选出的上下调力学响应mi RNA:mi R-107-3p、mi R-743b-5p的靶基因预测与验证表明二者可分别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α-SMA。结论衰老VSMCs可通过力学响应mi RNA和硬度增加的力学生物学方式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增加衰老血管疾病易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功能 力学生物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外泌体 血管疾病 功能失调 间充质 合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功能障碍
13
作者 刘晨 成姣 +2 位作者 刘烨 孙慧 韦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内皮细胞衰老越来越被认为是血管功能障碍和年龄相关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涉及多方面因素,且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功能障碍相互影响。该综述概括了内皮细胞衰老的表型改变特点,就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舒缩功能... 内皮细胞衰老越来越被认为是血管功能障碍和年龄相关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涉及多方面因素,且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功能障碍相互影响。该综述概括了内皮细胞衰老的表型改变特点,就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屏障功能受损、血管炎症等多种血管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为延缓人体血管衰老、改善血管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内皮细胞 血管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改善乳腺癌手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流变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静 黄元坤 周志兵 《西部医学》 2013年第6期910-912,915,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乳腺癌手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流变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观察组)50例静脉给予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乳腺癌手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流变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观察组)50例静脉给予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50例,只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于第1天和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TXA2和PGI2水平和血流变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4,P<0.05);观察组临床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T-1水平、tPA水平、TXA2和PGI2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流变参数红细胞比容%(HCT%)、血浆粘度比(mPa.s)、红细胞电泳时间(s)和纤维蛋白原(g/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流变异常状态,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低分子肝素 乳腺癌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血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唐婷 路旭阳 +2 位作者 焦凯 马雅楠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9-584,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外泌体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16
作者 俞梦春 成静 王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害组(4...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害组(43例)和无肾损害组(5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孕妇血清MCP-1、VEGF水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PE孕妇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肾损害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MCP-1水平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血清VEGF水平及eGFR值低于无肾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血清MCP-1及VEGF水平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有关(P<0.05),其中血清MCP-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PE孕妇血清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值呈负相关(P<0.05);血VEGF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与eGF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CP-1及VEGF水平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有关,血清MCP-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功能损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17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及器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琳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及器官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病患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及器官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病患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促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器官功能优于对照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严重脓毒血症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 器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关联研究
19
作者 王昕 袁书芳 +1 位作者 崔博文 王大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9期8-12,共5页
目的评估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在其间的作用。方法纳入高眼压症患者(OHT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组)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30例。所有受试者年龄<65岁,... 目的评估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在其间的作用。方法纳入高眼压症患者(OHT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组)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30例。所有受试者年龄<65岁,无心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行常规体格检查、眼科检查和生化检测,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HT组和POAG组FMD、内皮祖细胞计数、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下降(P<0.05),上述各指标在OHT组和POAG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OHT组和POAG组内皮祖细胞数量与FMD(r=0.436,P=0.013)及NO(r=0.385,P=0.036)显著正相关,与基线眼压(r=0.347,P=0.041)呈负相关。结论OHT和POAG患者存在系统性内皮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有关。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以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OHT和POAG患者临床治疗的崭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降糖舒心方联合达格列净对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聪慧 沈凯 +1 位作者 虞寒芬 顾霄鹏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2期1115-1119,共5页
2型糖尿病对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显著增加慢性心衰发病率和病死率,两者易呈共病状态[1]。因此,降糖药物的选择,不仅要发挥理想的控糖效应,亦能协同治疗心功能不全、降低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2-3]。达格列净... 2型糖尿病对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显著增加慢性心衰发病率和病死率,两者易呈共病状态[1]。因此,降糖药物的选择,不仅要发挥理想的控糖效应,亦能协同治疗心功能不全、降低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2-3]。达格列净作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不依赖胰岛β细胞即可发挥作用,还具有抑制交感和醛固酮系统激活、降低肾小球囊内压等多维机制[4]。近年来,中医理论针对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出了“消渴胸痹”等病名,认为瘀血与痰浊是该病重要的两种病理因素,治疗以益气养阴、补气活血、祛痰化瘀为主[5]。血管内皮作为多功能的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器官,不仅具有调节细胞黏附、平滑肌迁移的作用,同时还有抗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效应[6]。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虽然2型糖尿病的发生、慢性心衰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内皮功能失调可促进内分泌疾病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可能是两者最终的共同通路[7-8]。基于此,本课题组拟采用降糖舒心方联合达格列净对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其具体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降糖舒心方 慢性心衰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肌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