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魏玉杰 刘惠亮 +1 位作者 何玉辉 田蕾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24只,喂以正常饲料;模型组(AS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D组...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24只,喂以正常饲料;模型组(AS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D组)32只,除高脂饮食外,同时予阿托伐他汀灌胃。分别于2、4、6、8周末随机抽取6~8只处死,采血检测血脂,取胸主动脉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CAM-1的表达。结果C组血脂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而AS组和D组血浆血脂TC、TG、LDL水平在2、4、6、8周末时与实验前及C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同期D组均明显低于AS组(均P〈0.01),高于C组(均P〈0.01)。在C组胸主动脉VCAM-1无表达,AS组随时间的延长不仅内皮细胞表达增强,且斑块内和中膜平滑肌表达逐渐增强,表达范同逐渐增大;而D组胸主动脉VCAM—1免疫反应阳性范围及程度均低于同期AS组。结论VCAM-1在胸主动脉的表达随AS病变加重而增强,其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A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楚罗湘 姜德谦 刘照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下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3组,通过比较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血脂的变化、VCAM-1分子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下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3组,通过比较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血脂的变化、VCAM-1分子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用于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主动脉上VCAM-1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内膜增厚和平滑肌增生。吡格列酮还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无明显影响。高脂饮食刺激兔主动脉VCAM-1的表达增加,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0.78±0.16vs0.42±0.11,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兔主动脉VCAM-1的表达,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干扰核转录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高脂饮食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海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26、sVCAM-1及糖脂代谢指标,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po)A、ApoB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VCAM-1均高于对照组,而miR-126低于对照组(P<0.05)。TC与妊娠期糖尿病无相关性(P>0.05);TG、LDL、ApoA、ApoB、FPG、FINS、HOMA-IR、sVCAM-1与妊娠期糖尿病正相关(P<0.05),HDL、miR-126与妊娠期糖尿病为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126、sVCAM-1及糖脂代谢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及时预测这类患者病情变化,有利于临床更好进行治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miR-126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张爽 马超凡 +3 位作者 刘智伟 刘莉莉 王宁 程宇 《医学综述》 2025年第6期753-760,共8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津市东丽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津市东丽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根据sVCAM-1处理浓度不同分为空白组(0μg/L)、低浓度处理组(10μg/L)、高浓度处理组(100μg/L),噻唑蓝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力,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将高浓度处理组HCAEC分为无NF-κB抑制剂组和NF-κB抑制剂组,分析凋亡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239±34)ng/L比(69±28)ng/L](P<0.01),sVCAM-1水平与WBC、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3,P<0.001;r=0.720,P<0.001)。不同浓度sVCAM-1处理培养24、48 h,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增殖活力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低于低浓度处理组[(69.4±3.7)%比(78.7±1.8)%、(25.9±5.7)%比(43.8±7.5)%](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细胞凋亡率、NF-κB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组[(62.6±4.1)%比(29.0±4.3)%、2.42±0.48比1.17±0.12](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低于低浓度处理组(34±6比76±8)(P<0.01);低浓度处理组和高浓度处理组Bax、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且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低浓度处理组(146±10比66±13、195±20比106±15)(P<0.05或P<0.01)。NF-κB抑制剂组NF-κB、Bax、caspase-3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无抑制剂组[0.38±0.04比1.02±0.14、32±6比51±8、43±7比108±19、(13±3)%比(27±5)%](P<0.01),细胞增殖活力和Bcl-2表达显著高于无抑制剂组[(94.1±1.5)%比(77.4±8.4)%、109±8比79±9](P<0.01)。结论sVCAM-1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特异性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上调NF-κB表达启动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进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损伤 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组织微小RNA-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特征与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5
作者 张列祥 王协峰 +6 位作者 何裕超 蔡畅 付宪华 李猛 徐进 姜宁 陈宏璘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微小RNA-542-3p(miR-542-3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与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1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术后复发(复发组)、48例患者手术后1年检查未出现复发病灶(非复发组),对比两组第一次手术后病灶组织标本中的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差异,并分析miR-542-3p、VCAM-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其预测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水平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V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Ⅲ级患者占比、低分化患者占比、非全切手术方式患者占比、肿瘤浸润率均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患者术后放化疗患者占比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542-3p表达降低、VCAM-1蛋白阳性表达、手术范围非全切是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预测脑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4(95%CI:0.690~0.877)、0.725(95%CI:0.621~0.829)。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iR-542-3p表达、VCAM-1蛋白表达与肿瘤手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用于临床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542-3p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3 位作者 四荣联 张贵贞 靳贵品 郝玉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而且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高于正常皮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8标本中可见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紧密连接消失或破坏。结论: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及玫瑰糠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黏附分子-1 透射电镜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ARDS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耿申 吴婷 +4 位作者 穆先敏 张晨 刘晨阳 尤强 苏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MK2)和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MVEC)内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型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5只。LPS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溶于100μL的PBS中),对照组腹腔注射PBS(5mg/kg),24 h处死全部小鼠。在LPS诱导的小鼠ARDS模型中,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分离得到的PMVEC内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ICAM-1的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MK2、磷酸化MK2、HuR以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及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LPS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0.40)vs(3.61±0.28),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LP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率较对照组高[(13.92±3.23)%vs(3.24±1.24)%,P〈0.05]。LPS刺激后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MVEC表面ICAM-1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0.05)。MK2总量无明显变化,磷酸化MK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uR mRNA及蛋白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核质转移。结论特异性阻断或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HuR的表达可使ICAM-1表达减少,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ARDS病理生理改变,可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 人抗原R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子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俞丽华 王键 +1 位作者 陈业农 胡建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中药复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息风汤组和... 目的比较3种不同中药复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息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ICAM-1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缺血半暗带ICAM-1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各治疗组再灌注各时间点缺血半暗带ICAM-1显著降低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24 h在降低ICAM-1和在升高VEGF方面均以镇肝熄风汤为优;48 h在降低ICAM-1方面以星蒌承气汤组为优,在升高VEGF方面以潜阳熄风组为优;72 h在升高VEGF方面以星蒌承气汤为优。结论 3种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ICAM-1蛋白表达,升高VEGF蛋白表达保护血管内皮对抗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益气活血方 镇肝熄风方汤 星蒌承气汤 细胞黏附分子(ICAM)-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增殖诱导配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小板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欢 陈曦 +1 位作者 刘艳春 刘庆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89-6491,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发生和发展的因子〔3〕。血清增殖诱导配体( APRI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均为此类相关蛋白,骨髓瘤患者四种蛋白血清表达升高〔4~7〕,四者对病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关注 A-PRIL、sICAM-1、TPO和VEGF在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 血小板生成素(TP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酮对糖化终产物诱导的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茂锦 邹大进 +2 位作者 叶江洪 张军 冯正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槲皮酮 糖化终产物 小鼠 血管 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基因表达 VCAM-1 EC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伟 毛艳玲 +1 位作者 朱维维 殷寒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G组),高糖+CRP组(HGC组),CRP组,高糖+RGZ组(HGR组),高糖+CRP+RGZ组(HGCR组),CRP+RGZ组(CRPR组)。采用RGZ 5.0μmol/L干预HUVECs24 h,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干预前后MCP-1、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G组、HGC组、CRP组HUVECs中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1);RGZ干预后,HGR组、HGCR组、CRPR组分别较HG组、HGC组、CRP组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RGZ通过降低HUVECs中MCP-1、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C反应蛋白质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抑制白介素-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雪静 黄秀兰 王伟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土茯苓对白介素 1 (IL 1 )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CAM 1 )表达升高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为研究对象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染色、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流... 目的 :探讨中药土茯苓对白介素 1 (IL 1 )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CAM 1 )表达升高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为研究对象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染色、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流式细胞仪等技术 ,观察IL 1对培养的HUVECICAM 1表达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的抑制作用。结果 :IL 1使HUVEC的ICAM 1的表达明显升高 ,同时含药血清组的ICAM 1的表达比空白血清组低。结论 :土茯苓含药血清能拮抗IL 1致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白介素-1 诱导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E-选择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俊垒 边红芝 胡建平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946-950,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病人血清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及与半乳甘露聚糖(GM)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C...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病人血清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及与半乳甘露聚糖(GM)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COPD病人136例,根据其是否合并IPA分为COPD合并IPA组47例,COPD未合并IPA组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VCAM-1、E-Selectin水平及GM抗原。采用Pearson法分析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与GM值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合并IP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6、VCAM-1、E-Selectin水平及GM值对COPD合并IPA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合并IPA组病人血清IL-6[(59.57±16.43)ng/L比(6.31±2.05)ng/L]、VCAM-1[(716.93±232.09)μg/L比(364.28±156.41)μg/L]、E-Selectin表达水平[(76.52±24.05)μg/L比(41.34±15.36)μg/L]及GM值[(0.92±0.19)比(0.37±0.15)]均明显高于COPD未合并IPA组(P<0.05)。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与GM值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VCAM-1、E-Selectin、GM值高水平均是COPD合并IP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E-Selectin表达水平对COPD合并IPA发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高。结论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GM值均呈正相关,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COPD合并IPA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侵袭性肺曲霉病 白介素-6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半乳甘露聚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红心 单越新 +2 位作者 侯凡凡 张训 刘志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33-34,共2页
体外用次氯酸氧化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BSA。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s)与不同浓度的AOPP-BSA共同培养,用W estern b lotting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VCA... 体外用次氯酸氧化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BSA。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s)与不同浓度的AOPP-BSA共同培养,用W estern b lotting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用RT-PCR法检测VCAM-1 mRNA表达。结果AOPP-BSA诱导VCAM-1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同时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HUVEC s VCAM-1蛋白的表达;未经氧化修饰的BSA对HUVEC s VCAM-1表达无明显作用。认为AOPP可诱导内皮细胞VCAM-1表达,此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艳萍 石太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2-682,684,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表达的意义。方法HSP患儿58例。其中急性期30例,缓解期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浆VEGF、sVCAM-1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表达的意义。方法HSP患儿58例。其中急性期30例,缓解期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浆VEGF、sVCAM-1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HSP急性期患儿血浆VEGF、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a<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939P<0.001)。结论VEGF、sVCAM-1可能参与HSP发病过程,对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钙黏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丹 何伟锋 岳文婧 《新医学》 2017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组)和同期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组)和同期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血清N-Cadherin阳性细胞在CD138^+/CD38^+细胞中的比例以表示N-Cadherin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测定2组血清s ICAM-1和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N-Cadherin、s ICAM-1及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N-Cadherin、s ICAM-1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N-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s ICAM-1及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Cadherin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呈高表达,但与疾病分期无关,而s ICAM-1及VEGF水平的检测对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及病程进展可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钙黏素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7
作者 高雅 罗慧娟 张李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95-97,116,共4页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的18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6例早产儿为ROP组,无视网膜病变的14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CAM-1、ANGPTL4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对ROP的诊断价值,分析ICAM-1、ANGPTL4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ROP组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CAM-1、ANGPTL4诊断RO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1、0.731,截断值分别为542.24 pg/m L、40.77μg/m L;联合诊断ROP的AUC为0.946,特异度为98.6%,高于单项诊断(77.8%、89.6%)。高表达ICAM-1、ANGPTL4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ICAM-1、ANGPTL4组(P<0.05)。结论 ROP患儿血清ICAM-1和ANGPTL4表达水平升高,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肖瑞 江振友 张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2型(DV2)体外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培养人HUVEC细胞,用生长良好的2 ~3代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2、4、8、 16的DV2病毒...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2型(DV2)体外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培养人HUVEC细胞,用生长良好的2 ~3代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2、4、8、 16的DV2病毒液感染HUVEC,阴性对照组直接以RPMI 1640培养,应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测定DV2感染前和感染后 6、12、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性。另以MOI =2的DV2病毒液感染细胞,阴性对照组直接以RPMI 1640培养,于感染后6、12、 24、48、72、96 h分别收集病毒感染的HUVEC,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VCAM-1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 VCAM-1 mRNA转录水平。结果:当病毒MOI =2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2感染可以促进 HUVECs中VCAM-1 mRNA的转录,96 h内均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正常状态下HUVEC基本无VCAM-1 mRNA转录,感染12 h达到最高峰,12 ~48 h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DV2感染HUVEC后,VCAM-1蛋白表达在12 ~72 h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2感染上调HUVEC 的VCAM-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DV2感染诱发患者血管通透性升高和血浆渗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李玉红 马凌葵 武桂云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核心蛋白多糖(DCN)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VO患者58例(研究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核心蛋白多糖(DCN)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VO患者58例(研究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根据RVO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1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RV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血清ICAM-1、SCUBE-1、DCN对RVO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反应性充血指数、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与反应性充血指数及一氧化氮呈负相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视网膜静脉总干部位阻塞的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清ICAM-1、SCUBE-1、DCN、合并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部位为RV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ICAM-1、SCUBE-1、DCN以及三者联合预测RVO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793、0.802、0.933,且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更高(均P<0.05)。结论:RVO患者血清ICAM-1、SCUBE-1、DCN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和预后有关,且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细胞黏附分子-1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 核心蛋白多糖 血管内皮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酰乙醇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秦文 金鑫 +3 位作者 陈彩霞 张锋 徐鹏翔 傅瑾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油酰乙醇胺(OE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OEA(10,50,100μmol/L)或非诺贝特(10,50,100μmol/L)共同孵育10... 目的探讨油酰乙醇胺(OE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OEA(10,50,100μmol/L)或非诺贝特(10,50,100μmol/L)共同孵育10 h,再加入TNF-α共同孵育6 h,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测定VCAM-1以及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非诺贝特相比,不同浓度的OEA更加显著地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Western bolt结果显示OAE能明显增强PPAR-α蛋白的表达。结论OEA对TNF-α引起的内皮细胞受损起到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上调过PPAR-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酰乙醇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