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预后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倩洋 沈思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2071-2081,共11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相关的疾病,其拥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并与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人工智能(AI)比如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可以实现从临床及辅助检查尤其是成像学检查中提取特征数据,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相关的疾病,其拥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并与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人工智能(AI)比如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可以实现从临床及辅助检查尤其是成像学检查中提取特征数据,经过算法处理,得出可信结果。近几年AI更多地应用于医院系统的工作中,并成为临床工作及科研项目有力的帮手。本文全面综述了AI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经过血管内治疗,尤其是经过血栓切除术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临床管理和护理决策。此外,本文还批判性地评估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且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最终目标是提高AIS患者的生存率。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is a serious human health-related disease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elev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It is often linked to detrimental lifestyle behaviors, including smoking and high-fat dietary intake. The adv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ncompassing machine learning (ML) and deep learning (DL) methodologies, facilitates the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feature data derived from clinical and ancillary assessments, particularly imaging studies. These data are processed through sophisticated algorithms to yield reliable outcomes. In recent years, AI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hospital systems, emerging as a formidable tool in bo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itiat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I applications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patients following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rombectomy procedures. The objective is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and efficacy of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car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Furthermore, the study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limitations inherent in current research and identifies prospective avenue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ultimately aiming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outcomes of AI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成像组学 急性缺血性卒中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计数探测器CT双能量成像诊断脑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对比剂外渗合并脑出血1例
2
作者 李文婧 陈骥梁 赵艳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3-955,共3页
该文报道了1例光子计数探测器CT双能量成像诊断脑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对比剂外渗合并脑出血。患者女,86岁。患者突发意识障碍,MRI显示小脑蚓部、双侧颞枕叶、中脑及右侧丘脑急性梗死灶,经脑血管造影术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行光子计数... 该文报道了1例光子计数探测器CT双能量成像诊断脑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对比剂外渗合并脑出血。患者女,86岁。患者突发意识障碍,MRI显示小脑蚓部、双侧颞枕叶、中脑及右侧丘脑急性梗死灶,经脑血管造影术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行光子计数探测器CT双能量成像,显示碘对比剂外渗合并脑出血,指导临床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复查显示出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光子计数探测器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对比剂外渗 脑出血
原文传递
前循环血管取栓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项良旭 李美英 +3 位作者 凤兆海 徐竞 郑颖炜 李志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OS)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出现恶性脑水肿(MB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08—2022-05就诊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 目的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OS)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出现恶性脑水肿(MB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08—2022-05就诊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早期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分析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情况,比较恶性水肿组与非恶性水肿组基线资料及术前外周血结果,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EVT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对术前NLR、FAR及NLR联合FAR预测ALVOS患者血管再通后出现恶性水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NLR和FAR的AUC分别为0.784和0.739。NL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1%和74.36%,FA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22%和74.36%。当NLR和FAR两个指标进行联合预测时,AUC为0.816,大于NLR和FAR单独预测时的AUC,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57%和87.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卒中史的患者出现恶性水肿概率高于无卒中史者(OR=184.461,95%CI:2.565~13263.614);房颤患者出现恶性水肿率高于无房颤患者(OR=435.610,95%CI:4.181~45388.026);入院时NIHSS评分越高,患者出现恶性水肿的概率越高(OR=2.239,95%CI:1.379~7.607);NLR越大,患者出现恶性水肿的概率越大(OR=3.481,95%CI:1.264~9.585)。结论术前NLR和FAR增高可用于预测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患者取栓再通后恶性脑水肿,当两个指标联合预测时效果更佳。卒中史、房颤、高NIHSS评分、高NLR为患者出现恶性水肿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前循环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恶性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钠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后不良转归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荣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7-79,89,共4页
目的评估入院低钠血症(血钠<136 mmol/L)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再灌注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转归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5 h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6 h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根据入院... 目的评估入院低钠血症(血钠<136 mmol/L)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再灌注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转归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5 h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6 h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根据入院血钠检测,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n=23)和无低钠血症组(n=147)。观察两组患者院内结局包括有症状颅内出血和死亡率,以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功能转归不良(mRS>2)差异。结果与无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低钠血症患者年龄较大,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较高(所有P<0.05)。与无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低钠血症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时更容易出现功能预后不良(mRS>2)(P<0.05)。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与功能预后不良(OR 1.763,95%CI 1.120~2.764,P=0.014)和院内死亡率(OR 2.391,95%CI 1.231~4.678,P<0.001)相关。结论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低钠血症与再灌注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钠血症 静脉溶栓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改良Rankin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5
作者 申青仙 张赛 +2 位作者 涂悦 王振国 刘洋 《中国医药》 2020年第4期633-636,共4页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也高达20%~25%,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也高达20%~25%,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其他治疗方法也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本文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6
作者 周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66-68,共3页
脑卒中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10%,致残率为20%-25%。故此早发现早治疗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灌注、减少神经功能... 脑卒中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10%,致残率为20%-25%。故此早发现早治疗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灌注、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的关键思路。当下临床以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手术为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案,另有很多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本文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临床治疗研究做一系统综述,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