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40例效果评价
1
作者 吴源 高鹏 李海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对照组行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实验组行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比较2组患者移植效果、疼痛、生命质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近中牙龈乳头、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弧度、唇侧龈缘高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表面牙龈质地及颜色得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VAS、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2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生命质量均显著升高,但实验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例(7.5%),肺炎、感染及伤口复发各1例,实验组2例(5%)出现并发症,伤口复发及肺炎各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可显著提高修复效果、缓解疼痛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游离腓骨瓣 下颌骨 节段性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周旺 吕伟华 +3 位作者 王希乾 仝春实 武洋 彭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几年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及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适应证、围手术期信息和预后情况。结果:2...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几年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及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适应证、围手术期信息和预后情况。结果:27例腓骨瓣及32例髂骨瓣均成活,两者在一般资料、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术后6个月后)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下颌骨缺损类型和长度、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明显不同。结论:下颌角处缺损优先考虑血管化游离髂骨瓣修复,跨越中线的缺损优先考虑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Brown分类方法能够很好指导骨瓣选择的类型。缺损大于90 mm优先考虑腓骨修复,且可以同时携带皮岛修复软组织缺损,小于90 mm不伴有软组织缺损优先考虑髂骨修复,小于90 mm伴有软组织缺损携带阔筋膜张肌瓣修复。血管化游离髂骨瓣在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均能很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游离腓骨瓣 血管游离髂骨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外科 功能及外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化游离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文清 胡砚平 张文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对比供受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0例髂骨肌瓣,24例腓骨肌瓣均成活;二者在恢复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上无明显差异,在移植骨长度上,两者有明显不同。结论: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与腓骨肌瓣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但根据两种骨肌瓣的特点,对于缺损长度低于8cm,可优先考虑髂骨瓣,而缺损范围大于8cm的可选腓骨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 血管游离髂骨肌 血管游离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穆婷 马成 +3 位作者 冯浩然 王爽 何雨亮 黄旋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38-36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例需行下颌骨病变切除及重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例需行下颌骨病变切除及重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B组采用传统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记录手术时间,将术前术后三维图像重叠,分别测量下颌骨各标志点的移动距离,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28±1.17)h和(9.45±0.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组下颌颏顶点的移动距离较B组下颌颏顶点的移动距离短,A组各位置点的总体移动距离较B组各位置点的总体移动距离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位置点平均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异。结论CAD与3D打印技术在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方面,可以减少手术时间,较为理想的恢复颌面外形,获得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 血管腓骨游离移植 下颌骨缺损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