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6期340-342,共3页
几种主要内源性血管发生因子与新生血管息息相关。异味内膜的种植、存活与病程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的支持 ,各因子可能以不同方式参与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病理生理过程 ,且相互影响 ,共同促进其发生发展。
关键词 血管发生因子 血管发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C端片段PEX的原核表达及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金萍 张光谋 +6 位作者 柯杨 林本耀 赵威 胡颖 宁涛 林仲翔 张志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C端片段PEX ,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利用RT 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 2C端片段PEX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 n PEX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 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C端片段PEX ,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利用RT 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 2C端片段PEX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 n PEX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产生PEX融合蛋白 ,包涵体蛋白用盐酸胍法变性、复性 ;生长曲线观察PEX融合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融合蛋白CBP/PEX具有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的作用 .提示PEX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在抑制血管发生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PEX融合蛋白 血管发生 抑制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对子宫腺肌病内膜微血管发生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莉 王秋伟 +2 位作者 虞斌 许培箴 刘嘉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IL-1对血管形成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IL-1,收集不同时间的培养液,采用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IL-1对血管形成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IL-1,收集不同时间的培养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8、VEGF、ENS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对IL-1作用的敏感性增高,产生较高水平的IL-8、VEGF(P<0.01)。一定浓度IL-1作用下,培养液中IL-8、VEGF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浓度IL-1作用下IL-8、VEGF的量与IL-1剂量呈依赖关系。IL-1作用下的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培养液中EN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ENS的表达与IL-1作用的时间、IL-1的浓度改变无关(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在IL-1作用下IL-8、VEGF的表达均增强,而ENS的表达无明显改变。血管发生的平衡被破坏,致使内膜血管增生活跃,这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血管发生 血管发生失衡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特异siRNA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仿血管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立智 蔡宣松 +3 位作者 钱志康 梅炯 黄煌渊 黄伟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VEGF特异siRNA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凋亡以及仿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pSilienc-er载体构建VEGF特异siRNA质粒pSilencer-VEGF siRNA,并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将细胞分为pSilencer-VEGF siRNA质粒组(试验组)和空siRNA质... 目的:探讨VEGF特异siRNA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凋亡以及仿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pSilienc-er载体构建VEGF特异siRNA质粒pSilencer-VEGF siRNA,并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将细胞分为pSilencer-VEGF siRNA质粒组(试验组)和空siRNA质粒组(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水平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后MG63细胞VEGF表达情况;MTT比色法、光镜、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FITC/PI染色和H-E染色观察质粒转染后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仿血管发生情况。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针对VEGF的siRNA重组质粒。转染pSilencer-VEGF siRNA重组质粒后的试验组培养液中及骨肉瘤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下降;转染后48、72、96h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1.67%、43.92%、35.32%,并发生了早期凋亡,凋亡率为28.27%。转染pSilencer-VEGF siRNA重组质粒的骨肉瘤细胞未见仿血管发生,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骨肉瘤细胞则有仿血管发生。结论:RNA干扰VEGF基因能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促进骨肉瘤细胞早期凋亡,干扰骨肉瘤细胞仿血管发生,为临床基因治疗骨肉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干扰RNA 骨肉瘤细胞 仿血管发生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损伤小鼠骨髓源性EPCs血管发生能力及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仁 张凯 +8 位作者 李爽 童中艺 李国华 赵战芝 林小龙 赵岳 刘峰涛 王佐 姜志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65,共9页
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Plg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 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Plg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而影响血管发生的能力.本文研究ApoA对EPCs血管发生的影响及机制.为了编码人ApoA全长cDNA序列的pSG-5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株后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免疫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ApoA蛋白;从转ApoA基因小鼠、野生型对照鼠及正常对照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经ApoA处理后移植下肢缺血实验小鼠,于移植后第3、7、14天后观察ApoA对EPCs黏附、迁移及血管发生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ApoA能显著降低EPCs的黏附、迁移能力,Matrigel胶上,EPCs血管腔样结构严重破坏,体内实验揭示,EPCs归巢至ApoA转基因小鼠缺血组织血管周围的数量及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结果表明,ApoA能损伤EPCs的黏附、迁移及归巢,最终损伤EPCs的血管发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载脂脂蛋白A 血管发生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细胞外体培养中仿血管发生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永伟 蔡宣松 +3 位作者 梅炯 程黎明 俞光荣 张世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对骨肉瘤血管产生机理进行初步的研究,观察骨肉瘤细胞是否有仿血管发生的能力。方法应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的三维培养基对骨肉瘤细胞进行培养,观察骨肉瘤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是否可形成血管样结构,并运用电镜、光镜观察这些血管样结... 目的对骨肉瘤血管产生机理进行初步的研究,观察骨肉瘤细胞是否有仿血管发生的能力。方法应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的三维培养基对骨肉瘤细胞进行培养,观察骨肉瘤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是否可形成血管样结构,并运用电镜、光镜观察这些血管样结构的形态学构成。结果电镜、光镜下观察到骨肉瘤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凝胶的三维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骨肉瘤细胞体外能够自身形成血管样结构,具有仿血管发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仿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三维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血管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革 柯细松 +2 位作者 冯涛 周兰 曾昭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克隆人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hRS) ,在E .coli中融合表达 ,并测定其抗血管活性。方法 :用RT PCR法从中国人胎盘组织中扩增hRS基因 ,重组入pGEM 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hRS ,表达融合蛋白GST hRS。融合蛋白经... 目的 :克隆人血管发生抑制因子restin(hRS) ,在E .coli中融合表达 ,并测定其抗血管活性。方法 :用RT PCR法从中国人胎盘组织中扩增hRS基因 ,重组入pGEM 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 hRS ,表达融合蛋白GST hRS。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及凝血酶切后 ,采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检测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结果 :RT PCR产物为 5 64bp ,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胶原XV(COL15A1)的C端序列一致 ,但在 2 1位 (TCT→TCG)引起丝氨酸的同义突变 ,82位 (ACA→TCA)引起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诱导表达的人GST hRS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后 ,分子量为 2 0kD ,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结论 :hRS的成功克隆、表达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生抑制因子 RESTIN 融合表达 血管生成活性 胎盘组织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脑血管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永红 王新陆 胡怀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51-354,372,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血管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amura等方法制造大鼠MCAO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MCAO模型组、假手术组。药物组于造模成功后6 d按体...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血管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amura等方法制造大鼠MCAO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MCAO模型组、假手术组。药物组于造模成功后6 d按体重10 g/kg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二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NS,1次/d,共2周。观察模型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药物组大鼠脑内VEGF、bFGF、PDGF表达明显增强,微血管密度增高。结论复健片可显著增加MCAO模型大鼠脑内VEGF、bFGF、PDGF的表达,提示其促进血管发生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发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发生的关联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琼 李向培 +3 位作者 钱龙 厉小梅 王晓秋 胡闻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7年第1期43-47,131,共6页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滑膜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骨关节炎(OA)和1例外伤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的 OPN 及 VEGF.计数...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滑膜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骨关节炎(OA)和1例外伤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的 OPN 及 VEGF.计数 OPN、VEGF 阳性细胞数及血管数目,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 滑膜衬里层和下层 OPN 阳性细胞数与滑膜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0.837,P=0.019;r=0.946,P=0.010)。OA 滑膜衬里层和下层 OPN 阳性细胞数与血管数量无相关性(r=0.872,P=0.054;r=0.154,P=0.805)。RA 滑膜下层 VEGF 阳性细胞数和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982,P=0.010)。RA 滑膜衬里层及下层 OPN 阳性细胞数和相应滑膜层 VEGF 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821,P=0.023;r=0.964,P=0.010);OA 滑膜衬里层及下层 OPN阳性细胞数和相应滑膜层 VEGF 阳性细胞数无相关性(r=0.700,P=0.188;r=0.500,P=0.391)。结论 OPN 在RA 的滑膜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OPN 和 VEGF 可能协同作用参与 RA 滑膜血管翳生成及软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桥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子宫中的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秀荔 李瑞梅 张彦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7期31-34,共4页
足够的营养和子宫中丰富的血液循环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通过血管舒张和新的血管发育,子宫脉管系统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血管发... 足够的营养和子宫中丰富的血液循环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通过血管舒张和新的血管发育,子宫脉管系统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血管发生的调节。文章主要介绍了妊娠早期子宫和胎盘中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APJ系统与血管发生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慧颖 游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Apelin/APJ系统是一种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在人与动物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Apelin/APJ系统可影响哺乳动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血管发生是指在已有血管的基础上依赖于内皮细胞,以出芽方式增殖、迁... Apelin/APJ系统是一种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在人与动物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Apelin/APJ系统可影响哺乳动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血管发生是指在已有血管的基础上依赖于内皮细胞,以出芽方式增殖、迁移并相互联结形成血管内膜腔,最终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发生在血管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Apelin在血管发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APJ G蛋白偶联受体 血管发生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环氧合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龚书榕 陈文榜 +1 位作者 施作霖 陈梓甫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研究Ⅱ型环氧合酶(Cox -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并研究它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从而探讨Cox- 2在膀胱肿瘤血管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 目的:研究Ⅱ型环氧合酶(Cox -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并研究它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从而探讨Cox- 2在膀胱肿瘤血管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 2、VEGF及MVD在94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2例膀胱良性病变和5例膀胱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 2的表达随着膀胱癌分级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在膀胱癌中,Cox 2 表达与VEGF表达( r=0.716, P=0.000)关系十分密切,与MVD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 r=0.458,P=0.000)。结论:Cox- 2在膀胱癌中均为高表达,它的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并且与膀胱肿瘤新生血管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Ⅱ型环氧合酶 肿瘤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及其受体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明洙 张学武 +2 位作者 高圭永 金善姬 张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2-913,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及其受体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为构建药物筛选的在体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了长约280bp的斑马鱼血管发生素-1 cDNA部分序列,作为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测定了...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及其受体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为构建药物筛选的在体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了长约280bp的斑马鱼血管发生素-1 cDNA部分序列,作为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测定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及其相应受体flk-1和Tie-2的表达。结果从受精卵胚胎发育第12小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及其相应受体flk-1和Tie-2的表达;在受精卵胚胎发育的第16小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主要在头部和尾部胚芽表达;第24小时在眼球、视窝、中脑、后脑的腹前侧和肌节中表达,Tie2和F lk-1主要在肌间背部动脉血管、躯干新生血管芽和轴向静脉中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发生素-1及其受体在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的血管发生过程中可能相互作用,并协调血管发生过程。斑马鱼是研究胚胎发育早期微血管发生和血管发生的极佳动物模型,可用于促血管发生或抑制血管发生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管发生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中组织血管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用亿 马金忠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33-35,39,共4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很常见的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骨性关节炎病变涉及组织血管发生。OA中的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与软骨细胞功能调节、组织异常增生与灌注、骨化、关节影...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很常见的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骨性关节炎病变涉及组织血管发生。OA中的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与软骨细胞功能调节、组织异常增生与灌注、骨化、关节影像学改变等相关。血管发生、炎症、组织缺氧和力学负荷都参与OA的发病和疼痛机制。深入理解OA早期发病机制有利于实现OA治疗目标,通过控制血管发生的不同调节机制引导新的疗法,例如选择性抑制不良的血管发生。本文对近来骨关节炎中血管发生的特点和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血管发生 组织缺氧 功能调节 炎症反应 疼痛机制 发病机制 影像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L4与肿瘤血管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海涛 蔡全才 李兆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肿瘤的生长总是伴随其周围血管的发生与发展,以供给所需营养成分。一般认为血管生长越活跃,肿瘤侵袭性就越强。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下游的Notch通路组成成分DLL4,在肿瘤血管中表达量显著升高。阻滞DLL4后,血管密度明显... 肿瘤的生长总是伴随其周围血管的发生与发展,以供给所需营养成分。一般认为血管生长越活跃,肿瘤侵袭性就越强。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下游的Notch通路组成成分DLL4,在肿瘤血管中表达量显著升高。阻滞DLL4后,血管密度明显增加,但肿瘤的生长却受到抑制。因此,DLL4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like LIGAND 4 NOTCH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发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的神经和血管发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蓬勃 李捷 刘勇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成年脑内存在神经干细胞(NSC),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的NSC因微环境改变而被激活,并参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反应。同时,作为对缺血的另一种代偿反应,半暗带内的骨髓源性内皮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并... 成年脑内存在神经干细胞(NSC),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的NSC因微环境改变而被激活,并参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反应。同时,作为对缺血的另一种代偿反应,半暗带内的骨髓源性内皮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并使新生血管形成。两个过程密切相关,共同完成缺血后的脑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发生 神经发生 CNS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华 孙芳玲 +3 位作者 艾厚喜 张丽 蒋莹 王文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6期60-63,共4页
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它能够通过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血管丛重塑、促进脉管系统成熟等多个阶段来诱导血管发生。通过动态变化的Wnt信号来改善如缺血性脑损伤等与内皮细胞密切相关的神经病理状况成为了近来研... 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它能够通过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血管丛重塑、促进脉管系统成熟等多个阶段来诱导血管发生。通过动态变化的Wnt信号来改善如缺血性脑损伤等与内皮细胞密切相关的神经病理状况成为了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血管发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劲松 宋跃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9-91,共3页
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视网膜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综述了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素。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网膜内层血管的发育,由梭形细胞增殖... 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视网膜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综述了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素。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网膜内层血管的发育,由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再改建成血管,第二阶段是外层血管的发育,由已存在的内层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血管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促进血管新生的调节因子有很多,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强的促进血管新生的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生因子 视网膜血管病变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受损斑马鱼胚胎血管发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菲 黄晓慧 +3 位作者 龚其海 李铭源 董红心 石京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以损伤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淫羊藿苷对受损血管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RI)制备斑马鱼胚胎的血管损伤模型,3 h后给予不同浓度(30 100,300μM)的淫羊藿苷处理24、48 h,之后对胚胎体节间血管和肠下... 目的以损伤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淫羊藿苷对受损血管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VRI)制备斑马鱼胚胎的血管损伤模型,3 h后给予不同浓度(30 100,300μM)的淫羊藿苷处理24、48 h,之后对胚胎体节间血管和肠下静脉进行拍照并计数。结果给予VRI作用3 h后观察到受损血管数量不到10条。3个浓度的淫羊藿苷均可促进受损的斑马鱼血管发生,其促血管发生的作用在48 h时较为明显,100、300μM的淫羊藿苷组体节间血管数量分别为22条和26条左右。结论淫羊藿苷可促进受损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和肠下静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斑马鱼胚胎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血管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茂胜 罗少军 张文广 《医学综述》 2005年第12期1125-112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出生后血管生成 治疗性血管发生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