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眶一颧弓入路切除蝶骨嵴内侧1/3巨大血管型脑膜瘤1例
1
作者 孙中书 刘之一 +1 位作者 韩杨云 尹可浩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型脑膜瘤 外科手术 治疗 经眶一颧弓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C灰度直方图分析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和血管型脑膜瘤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佳 胡春洪 王希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与血管型脑膜瘤(AM)的ADC灰度直方图参数的差异,探讨灰度直方图分析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8例SFT/HPC和21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所...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与血管型脑膜瘤(AM)的ADC灰度直方图参数的差异,探讨灰度直方图分析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8例SFT/HPC和21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MRI扫描。参考T2WI和T1增强图像,在ADC图上利用Image J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灰度直方图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SFT/HPC组的第90百分位数(ADC 90%)和峰度分别为58.80(31.80,90.08)和3.49(2.28,6.46),AM组分别为17.00(11.00,30.20)和9.35(6.49,14.56),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度鉴别SFT/HPC和A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敏感度72.2%,特异度100.0%;ADC 90%的AUC为0.87,敏感度94.4%,特异度68.4%。结论:基于肿瘤ADC灰度直方图分析可为SFT/HPC和AM的鉴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 血管型脑膜瘤 灰度直方图分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成血管型脑膜瘤CT诊断一例
3
作者 桂东川 桂东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1-451,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型脑膜瘤 CT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涛 刘显旺 +4 位作者 蒋健 周凤瑜 董文洁 张斌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结构MRI特征及T1WI增强图像直方图分析在鉴别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tM)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AtM(n=40)和AnM(n=30)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使用MaZda软件在轴位T1WI增强图像上对肿瘤进行逐层勾画并获得肿瘤强化区的直方图参数。结构MRI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的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两组间的诊断效能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结果 AtM组中肿瘤坏死的发生率(75.0%)明显高于AnM组(36.7%)(P=0.001)。AnM组中T1WI增强图像的平均值(P=0.003)和第1 (P<0.001)、第10(P=0.001)、第50百分位数(P=0.009)均大于A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优,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8(0.753~0.930)、95.00%、66.67%、82.86%、79.20%和90.90%。结论 常规MRI特征和T1WI增强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无创鉴别AnM和AtM,其中以肿瘤坏死+融合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血管脑膜 非典脑膜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5
作者 马玉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检查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4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AM患者及30例疑似HPC患者,均实施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AM与HPC的... 目的:探讨应用MRI检查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4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AM患者及30例疑似HPC患者,均实施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AM与HPC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分析2种疾病的MRI特征。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对AM检出率为94.44%,MRI检查诊断AM的灵敏度为88.89%、准确率90.00%、特异度91.67%、阴性预测值84.62%、阳性预测值94.12%,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5);MRI检查对HPC检出率为95.00%,MRI检查诊断HPC的灵敏度为90.00%、准确率90.00%、特异度90.00%、阴性预测值94.74%、阳性预测值81.82%,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AM患者的肿瘤内坏死、T_(1)增强像、T_(2)加权像、T_(1)加权像、FLARI像、瘤体最大直径检出情况与HPC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内出血、瘤周水肿与HPC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中可结合各项影像学特征对AM、HPC进行鉴别,为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血管脑膜 颅内血管周细胞 鉴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子技术可视化血管型脑膜瘤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娜 吴赞艺 +2 位作者 王行富 林元相 陈建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0-327,共8页
血管型脑膜瘤血管异常丰富。术前或者术中能明确诊断血管型脑膜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联合二次谐波技术、双光子激发荧光技术和光谱技术无标记地对血管型脑膜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光子技术不仅可以识别血管型脑膜... 血管型脑膜瘤血管异常丰富。术前或者术中能明确诊断血管型脑膜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联合二次谐波技术、双光子激发荧光技术和光谱技术无标记地对血管型脑膜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光子技术不仅可以识别血管型脑膜瘤的内源成分,还能可视化它的微结构,联合图像分析技术,还可以进一步自动定位血管的位置并计算血管的数量。随着光纤技术和多光子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多光子技术有望成为临床诊断血管型脑膜瘤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多光子技术 双光子激发荧光 二次谐波 血管型脑膜瘤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病理鉴别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异临 张懋植 +2 位作者 曲宝清 张辉 李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目的对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6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手术活检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瘤细胞... 目的对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6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手术活检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瘤细胞为梭形或多边形并围绕血管呈灶状或非典型的旋涡状分布,在细胞游离的一侧可见不连续的基底膜,细胞膜表面可见少量吞饮小泡及致密斑。血管瘤型脑膜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呈旋涡状分布在血管周围,其细胞突起细长并呈指状相互交织,胞质内可见中间丝,相邻胞膜之间有明显的桥粒连接,肿瘤间质内有大量血管结构。结论血管外膜细胞瘤是与中胚叶相关的恶性肿瘤,而血管瘤型脑膜瘤是来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两者的组织学来源及超微结构特点有本质的区别。电镜检查可以对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 血管脑膜 超微结构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建洪 周俊林 +1 位作者 董驰 何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为单发病灶,直径3.8~7.8cm,平均5.8cm,1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呈分叶状;...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为单发病灶,直径3.8~7.8cm,平均5.8cm,1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呈分叶状;5例呈囊实性;13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1例脑室内,1例脑实质内,边界均清晰;14例瘤组织中可见到血管流空信号;MRI平扫,瘤组织T_1WI呈基本均匀的稍低信号,T_2WI呈基本均匀的较高信号,增强后瘤组织显著明亮强化10例,显著强化5例。病理学显示瘤组织由增生丰富的厚壁、薄壁血管构成,其间有散在分布的脑膜上皮细胞。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其他亚型脑膜瘤(特别是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脑膜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于瘤巨细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显斌 刘涛 +2 位作者 唐慕湘 王珏 易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233,238,共2页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头痛近1年入院,入院查神经系统各项均正常。MRI示:增强扫描后右侧窦旁病变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边界清楚,信号均匀,病灶呈宽基底大脑镰相边,中线结构无偏移。
关键词 血管脑膜 巨细胞 厚壁血管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花 刘刚 +2 位作者 张林奎 毛旭 杨海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5期862-864,共3页
目的研究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7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以及31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MRI检查,观察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以及颅内血管周细胞瘤... 目的研究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7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以及31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MRI检查,观察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以及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以及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肿瘤内有无发生坏死、T1增强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以及FLARI像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 05)。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以及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患者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可以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的选择和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鉴别诊断 血管脑膜 颅内血管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的肿瘤纹理分析来鉴别诊断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叶 熊飞 +5 位作者 黄文才 王翅鹏 谭惠斌 沈桂萍 陈友三 吴倩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7-20,34,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MRI肿瘤纹理特征分析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患者11例与血管型脑膜瘤14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MRI增强影像资料,并比较两组病例的肿瘤区域图像纹理分析参数... 目的探讨增强MRI肿瘤纹理特征分析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患者11例与血管型脑膜瘤14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MRI增强影像资料,并比较两组病例的肿瘤区域图像纹理分析参数,包括熵值、异质性、偏度、峰度及平均值等。结果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在瘤体形态、肿瘤囊变坏死、瘤周水肿范围、脑膜附着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纹理分析中,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在熵值、异质性参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质性参数鉴别颅内血管型脑膜瘤与血管型脑膜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l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达到0.873,取截断点为0.16时,其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1.82%。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肿瘤纹理特征分析对鉴别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型脑膜瘤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颅内血管周细胞 血管型脑膜瘤 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敬华 王玉峰 陈绪珠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691-692,共2页
目的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特点,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例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其中,11例位于大脑凸面,1... 目的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特点,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例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其中,11例位于大脑凸面,13例见瘤周水肿,仅3例出现坏死、囊变。结论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正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脑膜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附17例报告)
13
作者 宋涛 贺红卫 +2 位作者 朱树干 刘仍立 朱礼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病人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SimpsonⅡ级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电凝皱缩1例。随访6个月~15年,2例复发。结论术前脑血管... 目的探讨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病人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SimpsonⅡ级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电凝皱缩1例。随访6个月~15年,2例复发。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是必要的;颞下经颧弓入路视野开阔,便于处理肿瘤基底和增生骨质;术后放射治疗可能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中窝 血管脑膜 手术入路 血管造影 围手术期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
14
作者 刘亚平 王生录 姜小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7-237,共1页
关键词 椎管内血管脑膜 病理检查 手术治疗 蛛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炜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7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患者的MRI影像特点。方法:选择12例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对其MRI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12例患者均是单发脑膜瘤,其中有8例患者位于脑镰旁(66.67%),1例患者位于桥小...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患者的MRI影像特点。方法:选择12例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对其MRI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12例患者均是单发脑膜瘤,其中有8例患者位于脑镰旁(66.67%),1例患者位于桥小脑角区(8.33%),1例患者位于侧脑室内(8.33%),2例患者位于鞍结节区(16.67%)。其中9例患者脑膜瘤和脑膜呈宽基地相连,11例患者MRI中能见到脑膜尾征。MRI平扫结果中显示,11例患者的病灶呈现较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有10例患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采用增强扫描后10例患者瘤组织呈现显著强化。仅有2例患者MRI出现囊变、坏死,9例患者可见脑膜瘤周水肿表现。病理结果显示,12例患者脑膜瘤组织是由管径粗细不等、且管壁厚薄不均匀的血管所构成,血管分化较成熟,脑膜上皮细胞呈现散在分布。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学有其特定表现,可明确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型脑膜瘤 MRI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鉴别Ⅱ级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付圣莉 任延德 +3 位作者 李向荣 马驰 张华 葛亚琼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颅内Ⅱ级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两个...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颅内Ⅱ级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两个中心共68例Ⅱ级SFT/HPC患者及41例AM患者的术前磁共振成像资料,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77)和验证组(n=32)。图像进行标准化后,利用3D slicer软件于T1WI、FLAIR及T1WI增强轴位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进行特征提取;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降维,筛选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从T1WI、FLAIR和T1WI增强序列中各提取16、13、12个影像组学特征,从多参数MRI序列中提取9个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建立,4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T1WI模型为0.98(敏感度100%,特异度92.86%);FLAIR模型为0.92(73.47%,100%),T1WI增强模型为0.89(79.59%,85.19%),多参数模型为0.99(98.04%,96.15%),在验证组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7.50%、75.00%、68.75%和90.63%。结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对Ⅱ级SFT/HPC与AM的鉴别效能优于单一序列,其中单序列中T1WI影像组学特征鉴别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外皮细胞 血管脑膜 影像组学 鉴别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玉珍 白洁 +4 位作者 白培瑞 李向荣 付圣莉 王键 任延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经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病例68例、AM患者病例41例...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ngiomatous meningioma,A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经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病例68例、AM患者病例41例。运用3D Slicer软件对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1WI增强轴位图像进行预处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及特征提取,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选择。联合T1WI、FLAIR及T1WI增强筛选多参数MRI序列的最佳特征。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6例)与测试集(33例),使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之间AUC的差异。结果AM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S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T1WI、FLAIR、T1WI增强以及多参数MRI序列分别筛选出22、12、12、6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多参数MRI序列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序列模型,其中SVM模型效能最好,测试集AUC为0.99。单序列模型中,T1WI和FLAIR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T1WI增强模型。LR模型的AUC均大于0.9。结论基于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鉴别SFT与AM,多参数MRI序列模型的效能较好,其中SVM模型的效能最高,LR模型具有较好的效能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 血管脑膜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纹理分析技术在孤立性纤维瘤(SFT)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M)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宝龙 赵伟 +3 位作者 丁爽 罕迦尔别克·库锟 张浩天 王云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14-17,20,共5页
目的探究应用2D MRI直方图纹理分析对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1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7例SFT/HPC与29例AM患者的T_(1)WI增强图像,勾画病灶本身及... 目的探究应用2D MRI直方图纹理分析对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1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17例SFT/HPC与29例AM患者的T_(1)WI增强图像,勾画病灶本身及内部出血、囊变和坏死区域,并进行直方图纹理参数分析,提取病灶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异质性、峰度、偏度以及熵等纹理参数,比较SFT/HPC与AM的直方图纹理参数并筛选出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参数。结果SFT/HPC和AM的平均值、中位数及标准差三个参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标准差的鉴别诊断价值意义最大,其ROC曲线的AUC值为0.816,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581和1。对平均值、中位数及峰度进行多参数联合分析,平均值结合标准差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单个直方图纹理分析参数鉴别效能。结论使用增强扫描的T_(1)WI序列提取的磁共振直方图纹理参数,对鉴别SFT/HPC与AM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 血管外皮细胞 血管脑膜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魏文鑫 任延德 +3 位作者 付圣莉 伍晓慧 李向荣 王成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HPC与A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应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独立...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HPC与A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应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独立预测因素及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明,AM组与SFT/HPC组患者的年龄、大小、NT1WI、NT2WI、NDWI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表明AM与SFT/HPC之间血管流空、骨质破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尾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年龄、NT1WI、NT2WI及血管流空是SFT/HPC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NT1WI、NT2WI可以用来鉴别SFT/HPC与AM,鉴别阈值分别为0.7513、1.7425。结论SFT/HPC与AM的MRI征象具有重要价值,年龄、NT1WI值、NT2WI值、血管流空是SPF/HPC的独立预测因素,NT1WI值越高、年龄及NT2WI值越低的患者诊断为SPF/HPC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血管外皮细胞 血管脑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纹理分析对鉴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烁 程敬亮 +1 位作者 王程程 张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图像的纹理分析技术在颅内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4例SFT/HPC患者和20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资料。利用Image... 目的:探讨基于MR图像的纹理分析技术在颅内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4例SFT/HPC患者和20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资料。利用ImageJ软件在T2WI、对比增强T1WI(T1CE)和ADC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径层面并在瘤体实性部分勾画ROI,采用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GLCM)两种纹理分析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偏度、角二阶矩(ASM)、对比度、逆差矩、熵值及自相关等纹理参数,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SFT/HPC与AM的各项纹理参数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①直方图参数中,在T2WI、T1CE和ADC图像上SFT/HPC的最大值(MaxT2WI、MaxT1CE)、最小值(MinT2WI、MinT1CE、MinADC)、均值(MeanT2WI、MeanT1CE、MeanADC)和中位数(MedT2WI、MedT1CE、MedADC)均低于AM,在T1CE图像上的标准差(SDT1CE)大于AM,在T2WI和T1CE图像上的峰度值(KurtT2WI、KurtT1CE)和偏度值(SkeT2WI、SkeT1CE)均大于A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GLCM参数中,SFT/HPC在ADC图像上的ASM值(ASMADC)小于AM,在T2WI和T1CE图像上的对比度(ConT2WI、ConT1CE)小于AM,在ADC图像上的熵值(EntADC)大于A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WI、T1CE和ADC图像上的逆差矩值(IDMT2WI、IDMT1CE、IDMADC)及T1CE图像上的自相关值(CorT1CE)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AUC>0.7的参数中,以MinT1CE、MedT1CE和MeanT1CE的诊断效能最佳,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95.8%、90.0%)、0.964(91.7%、95.0%)和0.960(91.7%、95.0%)。结论:MRI的纹理分析可提供更多量化信息,对于术前通过MRI鉴别SFT/HPC与AM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 纤维性肿 脑膜 血管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