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增生的时相特征
1
作者 刘乃奎 岑链珍 +4 位作者 赵民清 王雪清 唐朝枢 苏静怡 任晓燕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7-338,I027,T001,共4页
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时相变化。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VSMC在术后24小时就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合成DNA;DNA复制高峰是在术后48~72小时,10天之后主要是细... 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时相变化。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VSMC在术后24小时就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合成DNA;DNA复制高峰是在术后48~72小时,10天之后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基质堆积,提示细胞的大量复制是在内皮损伤后的早期阶段,这可能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增生 内皮损伤 时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及对血管平滑肌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6 位作者 周骐 宋耀明 李爱民 晋军 于学军 覃军 赵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主动脉内皮、平滑肌和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共培养将内皮/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下室、平滑肌细胞接种于上室模拟血管内皮修复...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主动脉内皮、平滑肌和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共培养将内皮/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下室、平滑肌细胞接种于上室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分别用3H TdR掺入和Westernblot检测紫杉醇(1,10,100nmol/L)干预20min后第10天平滑肌DNA合成和PCNA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紫杉醇干预内皮共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vWF和Flk1蛋白表达。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组平滑肌细胞3H TdR掺入和PCNA蛋白光密度相对值均高于融合内皮组(n=6,P<0.05),低于对数内皮组(n=6,P<0.05)。共培养前骨髓基质干细胞不表达vWF和Flk1蛋白,与紫杉醇干预内皮共培养10天时vWF染色阴性,但部分骨髓基质干细胞开始表达Flk1蛋白。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能部分抑制紫杉醇引起的平滑肌细胞延迟增生,与紫杉醇干预内皮共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向内皮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种植 血管平滑肌增生 紫杉醇 ^3H-TDR掺入 体外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PCNA蛋白表达 Flk-1 Western BLOT检测 细胞接种 主动脉内皮 细胞共培养 DNA合成 细胞化学法 vWF 修复过程 血管内皮 免疫荧光
原文传递
雌激素抑制去势雌兔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增生
3
作者 冯力 张远慧 +5 位作者 吴赛珠 翁昌鸿 刘伊丽 袁勇 张榕华 林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8-478,共1页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双侧卵巢切除或绝经期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较术前及绝经期前明显增加。本实验采用切除雌兔双侧卵巢,造成雌激素锐减状态(去势),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血管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一、...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双侧卵巢切除或绝经期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较术前及绝经期前明显增加。本实验采用切除雌兔双侧卵巢,造成雌激素锐减状态(去势),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血管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模型制作及分组: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血管平滑肌增生 雌激素 冠心病 预防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yc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郭琳琳 董果雄 +1 位作者 张社华 王国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myc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myc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myc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myc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my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TRA可通过抑制C-myc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热损伤所致的兔耳中央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5
作者 赵爱明 屈波 +1 位作者 陈北阳 李迎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索建立热刺激动脉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动物模型。 方法 兔耳中央动脉中间2cm处被热水(4 3±0 .5 )℃刺激,每天一次,每次3h ,共做3次。分别于造模后3d、1周、2周、4周时取材,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及图象分析仪进行形... 目的 探索建立热刺激动脉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动物模型。 方法 兔耳中央动脉中间2cm处被热水(4 3±0 .5 )℃刺激,每天一次,每次3h ,共做3次。分别于造模后3d、1周、2周、4周时取材,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及图象分析仪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 中膜成分增生并突入血管腔内,造成管腔变狭。造模4周时管腔面积与造模3d时、造模7d时相比明显缩小(2 .5 8±0 .3 5 )mm2 /10 0比(3 .2 5±0 .5 9)mm2 /10 0、(3 .14±0 .2 4)mm2 /10 0 ,P <0 .0 5。造模4周时中膜厚度及平滑肌细胞层数与造模3d时、造模7d时相比明显增加(10 0 .5±15 .5 ) μm比(69.2±16.1) μm、(71.4±16.3 ) μm ,P <0 .0 5 ;(11.6±0 .8)层比(7.2±1.1)层、(6.5±1.7)层,P <0 .0 5。 结论 血管外热刺激可以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该模型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兔耳中央动脉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介导^(60)Coγ射线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制
6
作者 贾光宏 陈冬庆 郭衍坤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60 Coγ射线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 ,测定3 H TdR掺入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活性。结果 1 4、2 8Gy60 Coγ射线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同时MAPK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60 Coγ射线抑制平滑肌... 目的研究60 Coγ射线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 ,测定3 H TdR掺入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活性。结果 1 4、2 8Gy60 Coγ射线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同时MAPK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60 Coγ射线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降低MAPK活性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钴60γ射线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c-fos、bcl-2蛋白表达影响
7
作者 许逸洲 王宁夫 +2 位作者 李佩璋 徐海鹰 徐坚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凝血酶(T)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模型,观察17-β-雌二醇(E_2)对 T 诱导的VSMC 增生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其对 c-fos 蛋白和 bcl-2蛋白的表达有何作用,旨在认识 E_2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 D... 目的通过建立凝血酶(T)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模型,观察17-β-雌二醇(E_2)对 T 诱导的VSMC 增生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其对 c-fos 蛋白和 bcl-2蛋白的表达有何作用,旨在认识 E_2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 DNA 含量测定,细胞周期分析的方法观察 T 及 E_2对 VSMC 增生和 DNA 合成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 T 及 E_2等各处理因素作用1小时及3天后,c-fos 蛋白和 bcl-2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10^(-9)~10^(-7)M 的E_2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2u/ml T 诱导的细胞增生和 DNA 合成作用(P<0.01)。各处理因素作用1小时后,T 能显著促进 c-fos蛋白的增加。各浓度的 E_2能显著抑制 T 的促 c-fos 蛋白增加作用,作用3天后,c-fos 蛋白含量各组差异无显著性。各处理因素作用1小时后,bcl-2蛋白无显著变化,作用3天后,T 能显著促进 bcl-2蛋白的增加。各浓度的 E_2能显著抑制这种增加。上述各项指标中,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 tamoxifen(TAM)(10^(-6)M)能部分阻断10^(-7)M E_2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E_2能抑制 T 诱导的 VSMC 增生,这可能与其抑制 c-fos 蛋白和 bcl-2蛋白表达有关,且该作用至少部分通过 ER 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表达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17-Β-雌二醇 C-FOS蛋白 酶诱导 VSMC增生 雌二醇(E2) DNA合成作用 细胞周期分析 处理因素 流式细胞仪 细胞计数法 免疫印迹法 浓度依赖性 雌激素受体 分子机制 含量测定 变化情况 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钟小宁 姚龙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血管重建 肺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钾离子通道 肺动脉平滑肌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与c-myc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金华 杨镇 徐钧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3-545,共3页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与c myc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法对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静脉、12例正常血管分别进行c myc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检测。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与c myc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法对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静脉、12例正常血管分别进行c myc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检测。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PCNA蛋白表达阳性指数为 (2 9 8± 4 2 ) % ;c mycmRNA在PCNA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 (7.6 1± 1 0 4 ) %和(3 82± 0 92 ) % ,正常对照组血管中PCNA蛋白无表达、c mycmRNA表达为 (1 0 4± 0 2 1) % ,两者同时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 myc基因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起动基因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激活脾静脉壁平滑肌细胞中原癌基因 ,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改变 ,导致脾静脉血管重塑 ,使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反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C-MYC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法
原文传递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壁蛋白激酶C活性的变化
10
作者 吴金辉 米世簪 +2 位作者 郑金刚 段梅珍 刘连红 《武警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增殖关系。方法 将剥脱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于术后 7d和 14d处死取材。其血管分别做3 H -TdR参入和PKC活性测定。结果 剥脱术后 7d和 14d总...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增殖关系。方法 将剥脱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于术后 7d和 14d处死取材。其血管分别做3 H -TdR参入和PKC活性测定。结果 剥脱术后 7d和 14d总PKC活性、胞膜PKC活性和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值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PKC总活性与3 H -TdR参入呈正相关 (r =0 .75 ,P <0 .0 5 ;r =0 .6 3,P <0 .0 5 )。结论 PKC与内皮损伤后VSMC增殖有关 ,提示PKC信号途径参与胸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VSMC增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血管平滑肌增生 内皮剥脱 大鼠 胸主动脉球囊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胜超 李建文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0期7-10,共4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RNAI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防治 内皮细胞损伤 细胞信号分子 血管活性物质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胜 董建勋 +2 位作者 郝钰 路广林 王大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舒脉胶囊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培养,AngⅡ10-7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药物血清分为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 目的观察舒脉胶囊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培养,AngⅡ10-7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药物血清分为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舒脉胶囊全方组和活血化瘀拆方组的OD值比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低,并有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周期方面G0/G1期所占百分比补脾益肾拆方组比空白组和AngⅡ组低,有统计学差异;S期所占百分比空白组、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比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低,有统计学差异,且舒脉胶囊全方组S期百分比大于空白组,小于活血化瘀拆方组;G2/M期所占百分比活血化瘀拆方组、补脾益肾拆方组比空白组和AngⅡ组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脉胶囊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效应,并且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从G0/G1期向S期转化而发挥,全方作用强于活血化瘀拆方组,而补脾益肾拆方组不但没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而且还有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脉胶囊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京山 杨瑞萍 +1 位作者 魏彦茹 武继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0-523,共4页
高血压主要表现是外周阻力血管张力的持续升高,导致血管舒缩活动异常,而血管舒缩活动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因此,目前学者们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高... 高血压主要表现是外周阻力血管张力的持续升高,导致血管舒缩活动异常,而血管舒缩活动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因此,目前学者们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高血压时VSMC增生,向内膜下迁移,使血管腔变窄、管壁增厚、外周阻力增高。成熟机体的VSMC呈收缩表型,具有收缩功能,如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则造成VSMC增生、肥大和向内膜下迁移等生物行为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与VSMC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凋亡有关,因此无论是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还是防治均需对VSMC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高血压 VSMC增生 收缩功能 表型转化 信号传导途径 外周阻力 舒缩活动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与卒中防治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兴洲 苏克江 高宗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95-200,共6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损伤 临床试验证据 动脉狭窄 降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667,共2页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尿酸在机体内既有有益的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抗氧化损伤作用等),同时也存在有害的方面(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研究发现高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尿酸在机体内既有有益的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抗氧化损伤作用等),同时也存在有害的方面(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对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痴呆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同时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排泄减少 神经系统疾病 高尿酸血症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嘌呤代谢紊乱 抗氧化损伤作用 血管平滑肌增生 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16
作者 王欣悦 郭晖 高立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1,共3页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在机体内既有有益作用(作为一种还原性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抗氧化、抗DNA损伤作用),也有有害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等)。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状...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在机体内既有有益作用(作为一种还原性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抗氧化、抗DNA损伤作用),也有有害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等)。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胰岛素抵抗及慢性肾病密切相关,这使人们对高尿酸血症产生了更多关注。随着全氟烷基化合物( perauorinated compounds , PFCs )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 PFCs 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PFCs中全氟辛烷磺酸( PFOS)和全氟辛酸( PFOA)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的研究做一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DNA损伤作用 血管平滑肌增生 氧化还原反应 内皮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微 黄小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216-218,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吸烟人数上升、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吸烟人数上升、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在粥样硬化斑块沉积为特征,主要侵犯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动脉,可使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同时受累,从而引起心脏和颅脑的缺血性改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辨证论治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心脑血管疾病 主要死亡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 粥样硬化斑块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健聪 顾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有效成分 中药 治疗 血管平滑肌增生 抗脂质过氧化 保护心肌细胞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玲军 张招芬 +1 位作者 陈巧红 陈存国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10期68-68,71,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原发性高血压 替米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逆转作用 AT1受体 血管平滑肌增生 逆转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维脑路通对高脂饮食兔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福津 陈端霞 +3 位作者 曹秀芝 杨堤 易立 朱文玲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为了探讨复方维脑路通(维脑路通、氯化胆碱、维生素C、叶酸)对高脂饮食的影响。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层析(HPLC)方法分析了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维脑路通组兔子脾脏DNA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高脂复方维脑路通组较高脂饮食组兔脾脏... 为了探讨复方维脑路通(维脑路通、氯化胆碱、维生素C、叶酸)对高脂饮食的影响。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层析(HPLC)方法分析了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维脑路通组兔子脾脏DNA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高脂复方维脑路通组较高脂饮食组兔脾脏DNA的甲基化水平高,而且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As)明显减轻。说明复方维脑路通可能通过保护DNA甲基化的作用而稳定基因表达调控,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维脑路通 DNA甲基化 高脂饮食 动脉粥样硬化(As)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甲基化水平 基因表达调控 氯化胆碱 维生素C 方法分析 色谱层析 高效液相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