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徐珂 张明哲 +1 位作者 王明阳 刘颂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TS13水平,并分析其与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状况量表(EHP-30)评分的相关性。记录1年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ADAMTS13水平对EMS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EMS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随r-AFS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与EHP-30评分呈负相关(P <0.001)。低血浆ADAMTS13水平、盆腔病变位置双侧、高r-AFS分期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血浆ADAMTS13水平的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截断值13.315,敏感度0.931,特异度0.690)。结论 血浆ADAMTS13水平与EMS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是EM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M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水平 r-AFS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及抑制物检测在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玉夏 尚银涛 +3 位作者 王兴哲 王茜 温树鹏 杨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在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检测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7例获得性TTP患者的ADAMTS 13活性及抑制物,结合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在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检测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7例获得性TTP患者的ADAMTS 13活性及抑制物,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7例患者中包括男3例、女14例,中位年龄49(27-73)岁。全部患者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检测ADAMTS 13活性均降低并伴有抑制物阳性,其中16例(94.1%)ADAMTS 13活性重度降低(〈10%)。17例患者中仅5例出现"五联征",全部患者均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查乳酸脱氢酶(LDH)、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15例患者送检外周血涂片,10例发现破碎红细胞,6例〉1%。结论获得性TTP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检测ADAMTS 13活性及抑制物,方法简便、结果可靠,ADAMTS 13活性重度降低,伴有抑制物阳性可以为获得性TT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并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抗磷脂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乐 韦夙 +1 位作者 曾邕萍 李小芳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了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13)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其价值。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检测22例SLE患者、13例SLE并APS(SLE-APS)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DAMT-13水平... 目的了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13)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其价值。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检测22例SLE患者、13例SLE并APS(SLE-APS)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DAMT-13水平,并分析其与SLE-APS患者及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检验。结果 (1)SLE-APS患者的血清ADAMTS-13活性下降,且与血栓及血小板减少的表现相关。(2)SLE-APS患者的血清ADAMTS-13活性与SLE疾病活动度成反比。结论 SLE-APS的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自身抗体以及存在更严重的血栓表现及血小板减少,因此可能导致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生成增加;存在抗ADAMTS-13抗体,从而最终导致血清ADAMTS-13的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郁杰 陈方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单链糖蛋白,属于金属蛋白酶的ADAMTS亚家族(ADAMTS13),在体外、体内有较长的半生存时间。其活性主要是在vWF225kDa亚单位A2区域的Tyr842-Met843间裂解vWF,将UL-vWF转变为分子量相对小的多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单链糖蛋白,属于金属蛋白酶的ADAMTS亚家族(ADAMTS13),在体外、体内有较长的半生存时间。其活性主要是在vWF225kDa亚单位A2区域的Tyr842-Met843间裂解vWF,将UL-vWF转变为分子量相对小的多聚体形式,从而保证vWF多聚体的多态性分布,预防微血管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形成 生物学特性 临床意义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及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芳 王兆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6期519-522,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vWF-CP)裂解血浆中具有高黏附能力的超大分子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防止血小板因其引起聚集形成血栓。ADAMTS13活性异常是临床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特别是遗传性TTP和特发性TTP发病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vWF-CP)裂解血浆中具有高黏附能力的超大分子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防止血小板因其引起聚集形成血栓。ADAMTS13活性异常是临床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特别是遗传性TTP和特发性TTP发病的基础。其活性的检测在TTP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目前报道的一些用于检测ADAMTS13活性的方法有十余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yon WILLEBRAND因子 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蛋白酶活性 ADAMTS13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兆钺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11期469-472,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金属蛋白酶,具有降解超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作用。vWF-CP缺乏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主要发病机制,其原因多数为自身免疫性,少数为遗传性。多种疾病或药物...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金属蛋白酶,具有降解超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作用。vWF-CP缺乏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主要发病机制,其原因多数为自身免疫性,少数为遗传性。多种疾病或药物引起的TTP也与内皮细胞毒性或免疫反应导致vWF-CP减少有关。血浆置换补充了vWF-CP,同时清除抗该酶的自身抗体与巨大vWF因子。vWF-CP的研究成果已使我们对TTP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从经验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俊 杨家来 +5 位作者 陈剑 程立顺 杨静 孟令毅 俞凤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9-1082,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VD)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骨化三醇组(分别给予... 目的观察维生素D(VD)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骨化三醇组(分别给予骨化三醇1mg/kg、5mg/kg、25mg/kg),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及肺湿/干质量比变化,血小板计数变化,血清vWF、ADAMTS13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大鼠病态表现明显,骨化三醇组病态表现优于脓毒症组,骨化三醇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脓毒症组及骨化三醇组(1mg/kg、5mg/ks)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骨化三醇组(25mg/ks)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vWF较正常组显著增高,骨化三醇各组较正常组亦显著增高,但低于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及骨化三醇各组血清ADAMTSl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骨化三醇各组血清ADAMTS13水平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D抑制vWF表达,改善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影响脓毒症发病进程,而这一作用并不是通过提高ADAMTS13的表达实现。脓毒症发生时循环中血小板降低主要与内皮细胞损伤、vWF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 维生素D(VD)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冯金月 李来传 +3 位作者 陈红芬 郑纪红 陈京霞 史有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60-2465,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62例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8例)和无MACE组(124例)。记录两组病人的重要临床特征、GRACE评分。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法(FRETS-VWF73)分别测定两组病人急诊PCI术前外周血和冠脉内的ADAMTS13活性。四格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重要临床特征、GRACE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ADAMTS13活性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冠脉内ADAMTS13活性、GRACE评分以及联合诊断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比较,MACE组病人糖尿病史、吸烟史更多,年龄较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T)更长、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更高(P<0.05);MACE组病人GRACE评分更高[(187.26±35.50)分比(153.87±32.95)分,P<0.001],术前外周血[(59.01±4.56)%比(63.86±5.75)%]和冠脉内[(46.37±5.43)%比(54.26±5.70)%]的ADAMTS13活性更低(均P<0.001)。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与GRACE评分中等强度负相关(r=-0.40,P<0.001),而外周血ADAMTS13活性与GRAC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8,P=0.4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史和GRACE评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13,95%CI:(2.045,3.381),P=0.007;OR=1.089,95%CI:(1.033,1.147),P=0.001],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是MACE的保护性因素[OR=0.568,95%CI:(0.429,0.753),P=0.001]。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GRACE评分诊断MACE的AUC及其95%CI分别为0.833(0.735,0.932)和0.746(0.624,0.867),截断值分别为50.95%和158.50分,联合诊断的AUC为0.893(0.824,0.962)。结论 GRACE评分增高、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降低均是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病人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诊断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猪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3(ADAMTS13) 肌钙蛋白I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表达影响及维生素 D 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俊 杨家来 +4 位作者 陈剑 罗庆礼 孟令毅 俞凤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6-1040,1058,共6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like and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 in type-1 domain 13,ADAMTS13)表达的影响,以及维生素 D(vitamin D,Vit D)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 PMVEC,随机分为6组:NC 组、LPS 组(给予100μg/mL LPS)、骨化三醇(Calcitriol,Cal)组(给予100 nmol/L Cal)及LPS+Cal 1、2、3组(分别给予100μg/mL LPS 和5 nmol/L、20 nmol/L、100 nmol/L Cal),分别检测细胞裂解液中VWF、ADAMTS1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PS 组和 Cal 组 VWF、ADAMTS13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LPS 组和 LPS+ Cal 各组VWF mRNA、蛋白表达较NC组显著增高,LPS+ Cal各组VWF mRNA、蛋白表达较LPS组显著降低, LPS 组和 LPS+ Cal 各组 ADAMTS13 mRNA、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LPS+Cal 三组 ADAMTS13 mRNA、蛋白表达较 LPS 组显著增高。结论 Vit D 在生理状态下并不能改变 PMVEC 中 VWF 和ADAMTS13的表达,但在受到LPS刺激后可使已增高的VWF表达降低,已降低的ADAMTS13表达增加,在脓毒症或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病过程中,补充 Vit D 可能通过对 PMVEC中VWF、ADAMTS13表达的影响对疾病的转归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 维生素D(Vit 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姚拾秀 江淼(综述) 赵益明(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5期1995-1998,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的活性与血栓形成及出血、微血管病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浸润与转移、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ADAMTS-13活性水平对诊...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的活性与血栓形成及出血、微血管病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浸润与转移、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ADAMTS-13活性水平对诊治这些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ADAMTS-13活性的检测方法繁多,而且检测技术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酶活性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姣 邱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非免疫性血管内溶血和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和继发性血栓性微血...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非免疫性血管内溶血和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和继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目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a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 member 13,ADAMTS13)在TTP诊疗中的作用相对明确,但是否在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疗中存在同样重要的价值并不清楚,ADAMTS13作用于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ADAMTS13在DIC、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以及严重肝损伤等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中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许可作为该类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本文主要从ADAMTS13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在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与炎症反应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虎 曾勉 《新医学》 2012年第3期205-207,F0003,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细胞合成和分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DAMTS-13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脓毒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细胞合成和分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DAMTS-13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脓毒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AD-AMTS-13与炎症反应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炎症反应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稳定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3 位作者 张敬宇 苏健 汪安友 阮长耿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得到重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栓止血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将编码ADAMTS13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ADAMTS13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 本研究旨在得到重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栓止血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将编码ADAMTS13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ADAMTS13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收集上清。利用Ni-NTA琼脂糖柱、梯度咪唑淋洗法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纯化产品纯度和免疫学活性,采用GST-His双抗夹心法测定蛋白剪切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能恒定分泌重组ADAMTS13蛋白的细胞株ADAMTS2-4,每1L培养上清可纯化得到5.8mg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DAMTS13多抗能与重组蛋白在190kDa处显单一条带,并且蛋白具有6.4U/mL的剪切活性(每毫升正常人混合血浆中ADAMTS13活性为1U)。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活性和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ADAMTS13作用机理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原文传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芳 董宁征 +2 位作者 赵益明 白霞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4-635,共2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近年发现的调节vwF分子量大小的主要蛋白酶。ADAMTS13活性缺乏临床上可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生。Moore等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近年发现的调节vwF分子量大小的主要蛋白酶。ADAMTS13活性缺乏临床上可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生。Moore等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患者ADAMTS13活性也降低,为进一步明确ADAMTS13在ITP和SLE发病中的意义,我们用新近建立的试剂盒检测了上述患者ADAMTS13及vWF的抗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 ADAMTS13 患者血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测定 试剂盒检测
原文传递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15
作者 赵善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萌 赵艺鸿 李先杰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2-540,共9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 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 间隔区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鸢尾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志 孙军鸽 +1 位作者 褚振宇 张田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92例AMI行PCI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基础组,每组各46例。基础组采用口服依...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92例AMI行PCI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基础组,每组各46例。基础组采用口服依那普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心肌酶谱指标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QT离散度(QT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鸢尾素(Irisin)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心电图指标、心肌酶谱指标及ADAMTS-13水平均较同期基础组降低,NT-proBNP及Irisin水平均较同期基础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3)。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患者PCI术后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调节血清Irisin、ADAMTS-13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功能,促使心电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鸢尾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沈飞 谢丽倩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前 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蛋白裂解酶水平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世雷 陈玉东 刘相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139-414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及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PCI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I术后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5)。PCI组vWF-cp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PCI术后低于PCI术前(P<0.05)。血浆vWF水平随冠心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vWF-cp活性水平随之降低。结论 vWF及vWF-cp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栓风险不同呈增高和减低趋势,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CI术后vWF及vWF-cp水平变化,提示介入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CUB区的稳定表达及其鉴定
20
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46-548,592,共4页
目的 该研究旨在得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中重组的CUB区蛋白,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编码CUB区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CUB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收集上... 目的 该研究旨在得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中重组的CUB区蛋白,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编码CUB区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CUB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收集上清.利用Ni-NTA琼脂糖柱,梯度咪唑淋洗法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产品纯度和免疫学活性.结果 成功获得一株能恒定分泌重组CUB区蛋白的细胞株CUB-7,每1 L培养上清可纯化剑6.0mg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His抗体能与重组蛋白在41kD处显单一条带.结论 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活性和纯度,为进一步研究CUB区在ADAMTS13中的作用机理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CUB 直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