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P300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巧俊 郭生龙 +2 位作者 向丽 余翠红 赵英贤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患者P300的变化特点,探讨P300在早期识别V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听觉Oddball程序,测定40例VCI和1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的P300,同时测定MMSE,并与影...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患者P300的变化特点,探讨P300在早期识别V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听觉Oddball程序,测定40例VCI和1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的P300,同时测定MMSE,并与影像学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结果VCI和VD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明显降低(P<0.01,P<0.001),并与MMSE的评分降低显著相关(r=-0.599,P<0.05);以病灶位于额、颞叶者P300的异常更显著;患有糖尿病者P300的异常变化更明显。结论P300波能客观的反映患者的认知机能,且较MMSE敏感,能更早地反映细微的认知障碍或智能障碍;P300测定对于早期确定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及其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有很重要的临床应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糖尿病 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影像学 危险因素 P300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孟超 张新卿 +1 位作者 孙厚亮 王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比无认知功能损害者预后差。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老龄等多种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比无认知功能损害者预后差。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老龄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emicarbazideseusitiveamineoxidase,SSAO)、微循环障碍、白质疏松等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作用。VCI的结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不同部位所引起的认知损害其功能影像学的表现也是不同的。VCI的不同阶段各有其诊断标准,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障碍 VCI 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工作记忆和计算能力的fMRI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敬华 张其梅 +2 位作者 秦觅 陈江津 余从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在执行工作记忆和计算任务时,其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信号激活脑区强度同正常人进行比较是否存在区别,明确VCI患者脑功能区信... 目的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在执行工作记忆和计算任务时,其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信号激活脑区强度同正常人进行比较是否存在区别,明确VCI患者脑功能区信号变化特点,为VCI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智能评定。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5例VCI患者和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倒背数字作业,计算能力测验,对脑激活功能区进行分析,利用SPM2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VCI患者倒背数字作业时,双侧额中回、海马及颞上回激活脑区像素值显著减少(P<0.05);在计算能力测试方面,双侧额中回、海马、颞上回以及左侧角回、缘上回激活脑区像素值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执行工作记忆和计算任务时,VCI患者存在特定激活脑区信号的减弱,通过对fMRI信号的侦测,可以为VCI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功能磁共振 工作记忆 计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肽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包纪盛 陈亚萍 +1 位作者 林志 陈燕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8-878,共1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Bowler最早提出,由脑血管疾病引起或与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VCI病程进展缓慢,病情起伏不稳,由不同部位脑组织血管损伤表现出相...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Bowler最早提出,由脑血管疾病引起或与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VCI病程进展缓慢,病情起伏不稳,由不同部位脑组织血管损伤表现出相应症状和体征。认知功能显著随增龄性减退,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VCI患者也日渐增加,对其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使之成为家庭、社会日益加重的负担。近年来,我们采用丁苯肽胶囊对高龄VCI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临床观察 治疗 血管疾病 VCI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认知疗法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建敏 董津平 +2 位作者 赵爱焕 孟丽娜 王姗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9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并探讨行为认知疗法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12月在解放军第254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22例,经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并探讨行为认知疗法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12月在解放军第254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22例,经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检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1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行为、认知疗法等多项护理措施。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VCI-ND发生率为39.57%;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VCI-ND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包括心理护理等多项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鹃 赖成虹 刘萍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2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脑小血管病不同临床类型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的损害差异。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18例,包括52例腔隙性脑梗死灶(LI)和66例白质疏松(WML),健康对照组8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目的分析比较脑小血管病不同临床类型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的损害差异。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18例,包括52例腔隙性脑梗死灶(LI)和66例白质疏松(WML),健康对照组8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语义分类流畅测验(动物)、简短Stroop测验、画钟实验、积木测验、数字广度顺背测验、数字符号测验、逻辑记忆亚测验、再生亚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I组和WML组Stroop测验评分升高,其他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LI组语义分类流畅测验(动物)、Stroop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言语性记忆)、视觉再生亚测验(视觉性记忆)、MoCA、MMSE评分高于WML组(P<0.05)。结论 LI组和WML组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均受到损害,且总体上来说WML组患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脑小腔隙灶 白质疏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立 刘淑秀 +2 位作者 邢艳丽 王艳 关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刺治疗、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法,共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康组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的Mo CA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针康组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的认知功能训练与单纯头穴丛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针康法 头穴丛刺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心理量表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孟超 张新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0,U001,U002,共4页
在老年期痴呆中,血管性痴呆占的比例较高,是相对可干预的,因此对于脑血管病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筛查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神经心理量表 筛查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片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顾超 沈婷 袁灿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2699-2701,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脂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非痴呆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非痴呆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脑血管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银杏酮脂片,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奈哌... 目的观察银杏酮脂片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非痴呆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非痴呆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脑血管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银杏酮脂片,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MOC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ADL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酮脂片可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非痴呆型病人的认知功能,疗效与盐酸多奈哌齐相当,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盐酸多奈哌齐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非痴呆型 银杏酮脂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淑秀 张立 +1 位作者 邢艳丽 熊伟南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1期69-71,共3页
对国内外近年来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总结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各种治疗方法。本文章旨在加强人们对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为寻找本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新思路与客观依据。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涛 杨瑞龙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尼莫地平,观察组同时口服补脑膏,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 目的:观察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尼莫地平,观察组同时口服补脑膏,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Mo CA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CSVD伴发VCIND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补脑膏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小莹 杨宁 +1 位作者 邓国政 王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CV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修订版为神经心理学检测量表,评估70...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CV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修订版为神经心理学检测量表,评估70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起病后3个月(病例组)和50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不同梗死部位的Mo CA和ADL得分。结果病例组Mo CA、ADL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43例(61.4%)Mo CA<23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有显著差异(均P<0.05);皮质脑梗死组ADL得分较基底核内囊区脑梗死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o CA得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发生率较高,认知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损害,基底核内囊区与皮质梗死CVA发生率较其他部位高,皮质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较基底核内囊区梗死患者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神经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长林 杜秦川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hs-CRP)及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卒中后患者分为VCIN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HCY、hs-CRP浓度及卒中部位...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hs-CRP)及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卒中后患者分为VCIN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HCY、hs-CRP浓度及卒中部位。结果 (1)VCIND组HCY、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HCY、hs-CRP浓度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HCY浓度与血hs-CRP浓度未见直线相关(P>0.05);(3)经χ2检验发现,皮层、基底节、丘脑卒中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相关(P<0.05),并且双侧、多灶性梗塞患者更易导致认知功能损害(P<0.01)。结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与血HCY、hs-CRP浓度及卒中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MOCA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萍 罗本燕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0期798-803,共6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5.3年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VCI)最严重的形式。2011年7月21日,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5.3年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VCI)最严重的形式。2011年7月21日,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Association,AHA/ASA)发表联合声明,系统阐述了VCI,并进一步强调血管性因素是VCI和痴呆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麦角林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庆华 查芹 陈季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6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轻中度 尼麦角林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晓林 路屹 +6 位作者 李强 张郁文 陈齐鸣 屈洪党 吴国林 韦道祥 钱伟东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49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治疗及血管性认知功能测试.结果:随访49例,有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者39例(79.6%),其... 目的: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49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治疗及血管性认知功能测试.结果:随访49例,有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者39例(79.6%),其中30例为轻度认知障碍(76.9%).治疗前MMSE(25.41±3.10)分,治疗后4周及12周时MMSE分别为(26.84±6.18)分和(28.16±3.60)分,治疗前后MMSE分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脑卒中后1~3个月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普遍存在,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4期164-165,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脑卒中后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7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后的第15天、22天再次进行进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脑卒中后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7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后的第15天、22天再次进行进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结果。结果轻度认知障碍占绝大多数(74例,77.08%)。依达拉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MMSE(24.92±3.10)分,治疗后2周及4周时MMSE分别为(26.32±1.26)分和(28.16±3.60)分,治疗前后MMSE分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以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占绝大多数,而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脑卒中后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亚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冯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6期497-500,共4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包括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到血管性痴呆(Va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20年Va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准确的定义仍存在争议....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包括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到血管性痴呆(Va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20年Va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准确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以往根据Alzheimer病(AD)引申的VaD早期诊断标准着重于记忆的缺陷,而非与VaD密切相关的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血管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洁 赵俐红 李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血管性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206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VCI组(MoCA评分≤26分,n=86)和非VCI组(MoCA评分>26分,n=120)。收集患者各...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血管性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206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VCI组(MoCA评分≤26分,n=86)和非VCI组(MoCA评分>26分,n=120)。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心房颤动、血清Hcy、hs-CRP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Hcy偏高、hs-CRP偏高是导致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发生VCI的风险较高,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清Hcy、hs-CRP水平偏高的患者更易出现VCI,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以期降低VC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老年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性因素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水平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春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6期851-852,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方法:通过MoCA量表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血脂全套中各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VCIND组的TC、LDL...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方法:通过MoCA量表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血脂全套中各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VCIND组的TC、LDL、ApoB和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ApoA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DL、HDL、ApoB、Lp(a)和ApoA/B水平的高低与VCIND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可增加VCIN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