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9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康复护理的策略应用分析
1
作者 李菊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01-004,共4页
本项研究聚焦于心脏大血管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尝试量化其应用成果。方法 44位病患分为观察组(22人)和对照组(22人),并比较其康复状况,基础信息如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并未出现明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ICU待机时间、出院时间、管道拔... 本项研究聚焦于心脏大血管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尝试量化其应用成果。方法 44位病患分为观察组(22人)和对照组(22人),并比较其康复状况,基础信息如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并未出现明显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ICU待机时间、出院时间、管道拔除时间均明显缩短(P<0.007),其发病率也显著减少(P<0.027)。结论 心脏大血管手术之后的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削减康复时间的长度,减少病患的饱受痛苦的时间,降低负面事件的发生率,也为病患恢元的早日到来铺垫了实用、行之有效的保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大血管手术 康复护理 策略应用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梁秋娴 卢翠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因心脏大血管疾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因心脏大血管疾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情况分为两组,正常组(21例,术中未发生低体温,术中患者机体温度≥36℃)和低体温组(31例,术中发生低体温,术中患者机体温度<36℃)。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的预测价值,并据此构建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低体温组患者年龄≥65岁、BMI>24 kg/m2、基础体温<36.5℃、术中未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22℃、麻醉时间≥120 min占比均高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4 kg/m^(2)、基础体温<36.5℃、术中未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22℃、麻醉时间≥120 min是导致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MI、基础体温、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预测患者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3、0.697、0.689、0.666、0.697、0.674,分析约登指数认为,BMI、是否复合保温、麻醉时间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并经ROC曲线分析验证显示,预测模型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AUC为0.942,表示模型区分度较好,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AUC为0.863,表示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结论年龄≥65岁、BMI>24 kg/m^(2)、基础体温<36.5℃、术中未复合保温、手术室温度<22℃、麻醉时间≥120 min均是导致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因此临床进行非体外循环大血管手术术前应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并给予措施,以进一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大血管手术 低体温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霍泓宇 车璐 +3 位作者 吴玉立 翁亦齐 喻文立 许建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6-769,共4页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旋光异构体,兼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在药效和可控性等方面均优于消旋氯胺酮,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麻醉、急救及重症等领域,在国内临床多用于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利于...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旋光异构体,兼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在药效和可控性等方面均优于消旋氯胺酮,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麻醉、急救及重症等领域,在国内临床多用于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炎性因子分泌、缓解术后疼痛。艾司氯胺酮具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急性心梗患者的麻醉诱导。本文综述了艾司氯胺酮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为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临床麻醉 血管手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应用阐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烨晖 费宏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75-177,共3页
右美托咪定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具有高选择性、镇静镇痛作用显著等特点,在近年临床麻醉中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促使临床麻醉质量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近年不断上升,心血管手术实施率自然也随之增加,此类手术具... 右美托咪定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具有高选择性、镇静镇痛作用显著等特点,在近年临床麻醉中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促使临床麻醉质量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近年不断上升,心血管手术实施率自然也随之增加,此类手术具有创伤性大、难度与风险性高等特点,麻醉质量对手术安全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等均有直接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不仅具有显著镇静、镇痛作用,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炎性水平、心肌功能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等均具有一定改善效果,从而保障患者安全,避免其因此产生其他不良症状,以此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本文将以此展开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特性、作用机制及在不同年龄段心血管手术中的具体应用状况等,促使右美托咪定在心血管手术中可发挥最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血管手术 作用机制 药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麻醉住培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王薇 黄志勇 +5 位作者 方能新 陈友伟 许学兵 曾冰 高琪 李立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54-158,共5页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既要求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强调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广泛的应用能力,同时,它也是一个极具风险的临床技术领域,麻醉管理的关注点与非心脏手术明显不同,麻醉相关操作较普通麻醉复杂,在麻醉学领域中占有特殊位置。中国医学科学...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既要求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强调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广泛的应用能力,同时,它也是一个极具风险的临床技术领域,麻醉管理的关注点与非心脏手术明显不同,麻醉相关操作较普通麻醉复杂,在麻醉学领域中占有特殊位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是全国心血管专科三甲医院,隶属于国家心血管中心,也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协同基地,负责对住培医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心血管麻醉培训与带教。住培医生对心血管手术麻醉接触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均缺乏,帮助住培医生在2个月的学习时间内熟悉心血管麻醉理论、流程,提升实践操作水平是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也对住培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将近年来在心血管麻醉专业和临床工作中的带教体会进行分析,对教学模式,食道超声技能培训、微信平台教学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心血管专科培训进行展望,促进住培医生心血管麻醉综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心血管麻醉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麻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食道超声 微信平台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苏喜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2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探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护理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70例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样本归入... 目的探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护理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70例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样本归入不同组别,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ERAS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感染、肺不张、低心排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8.5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ICU停留、首次下床活动、住院等所用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恢复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加快、心肺功能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大血管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并发症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剂量与多剂量心脏停搏液在成人大血管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的荟萃分析
7
作者 仇冰梅 席志龙 +2 位作者 张雷 张晓华 王常田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6期451-458,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单剂量心脏停搏液(HTK液)与多剂量心脏停搏液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为心肌阻断时间较长的复杂手术的心肌保护策略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检索2009年5月至2023年1月主要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文献,收... 目的通过比较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单剂量心脏停搏液(HTK液)与多剂量心脏停搏液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为心肌阻断时间较长的复杂手术的心肌保护策略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检索2009年5月至2023年1月主要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HTK液与多剂量灌注停搏液在大血管手术中与心肌保护效果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提取的结局指标采用Rev Man 5.3软件及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包含650个病例,分为HTK组(312例)和多剂量组(338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30 d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WMD=-5.157,95%CI:-10.086~-0.229,P=0.04)、ICU时间(WMD=-1.000,95%CI:-1.941~-0.059,P=0.037)及多巴胺用量(WMD=-0.066,95%CI:-0.111~-0.021,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亚组分析显示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ICU时间两组之间均无差异,但其分析结果异质性较大,结果并不可靠。整体资料异质性较小,结果以整体资料为参考。结论在成人心脏大血管手术中HTK液心肌保护效果可能优于多剂量停搏液,表现在缩短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及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血管手术 HTK液 心肌保护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危重患者难免性压疮的护理干预和效果
8
作者 赵康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2-0175,共4页
探究预防护理干预对于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危重患者发生难免性压疮的应用内容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3年1月至5月中,提供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危重症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执行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干预,最后... 探究预防护理干预对于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危重患者发生难免性压疮的应用内容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3年1月至5月中,提供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危重症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执行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干预,最后对比两组的干预结果。结果 干预组的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Brade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危重患者护理服务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难免性压疮的出现,减少其发生率,降低压疮风险,可以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 危重患者 难免性压疮 预见性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4
9
作者 史春霞 李立环 +9 位作者 卿恩明 姜贞 李士通 姚尚龙 郭曲练 王文贤 熊利泽 张铁铮 齐娟 付志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尼(S)组(3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以及伴随的特殊治疗.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血液动力学参数、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临床效价比接近于5~7:1.两者均可安全应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麻醉处理 血管手术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调查 被引量:24
10
作者 谢立刚 胡小琴 +2 位作者 吴新民 李君 单国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调查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种类和总发病率。方法 :调查 16周岁以上患者 398例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82例 ,风湿性心脏病及瓣膜病 175例 ,冠心病 10 1例 ,大血管病 32例 ,心脏肿瘤 8例。女性 15 2例 ,男性 2 46例。以标... 目的 :调查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种类和总发病率。方法 :调查 16周岁以上患者 398例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82例 ,风湿性心脏病及瓣膜病 175例 ,冠心病 10 1例 ,大血管病 32例 ,心脏肿瘤 8例。女性 15 2例 ,男性 2 46例。以标准化临床神经功能检查法为主 ,必要时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脑电图等检查 ,评估心血管手术后早期患者的神经精神功能 ,于术前 1日进行 ,术后第 1日始每日随访 1次 ,至术后第 7日。结果 :术后第 1日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总发病率为 35 4 %,术后第 7日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 5 3%,持续性脑病为 8 0 %,术后第 7日仍有 5 5 %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 :心血管手术后早期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 ,通过术后早期详尽的神经精神功能检查即可发现 ,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发病率 血管手术 神经精神并发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沅 吴蓓雯 +2 位作者 钱蒨健 方琼 王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2-54,83,共4页
目的建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疮高危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手术压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1 16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在443例成人... 目的建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疮高危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手术压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1 16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在443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中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风险预测模型包括术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钠、血钾,术中平均体温、最低平均动脉压,以及患者吸烟频率、高血压史、年龄≥70周岁;绘制ROC曲线后得出Logit P的临界值为-1.259(曲线下面积AUC=0.751)。模型的灵敏度为0.657、特异度为0.793、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0.207和0.343。结论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手术压疮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手术压疮 高危人群 预测模型 ROC曲线 灵敏度 特异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史宏伟 徐晨婕 +4 位作者 杨海基 葛亚力 斯妍娜 魏海燕 朱健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①面积减少分数(FAC) ;②E波与A波峰值流速比率 (E/A)和各自的流速时间积分比率 (VTIE/VTIA) ;③E波减速时间 (DT) ;④心脏指数 (CI)〕 ;(3)手术前后对 2 0例不停跳CABG患者左室室壁 (前壁、后壁、侧壁和室间隔 )运动分级 ;(4 )监测先心病矫正前后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TEE检测瓣膜病变与经胸超声结果一致 ,手术后瓣膜活动正常。术后FAC、CI和VTIE/VTIA分别为 (0 5 2± 0 0 8)、(2 6 4± 0 6 9)L·min 1 ·m 2 和 1 2 9± 0 1 8,与术前比较 (0 4 2± 0 0 9)、(2 0 5± 0 4 8)L·min 1 ·m 2 和 1 1 4± 0 1 6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E/A 0 86± 0 2 1与术前 0 77± 0 1 8比较P <0 0 1。DT无显著性变化。术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大于 2级的占 1 0 % ,术后为 5 %。结论 在心血管手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血管手术 麻醉 监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睡眠60例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羽 孙麟 +1 位作者 李崎 刘进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537-53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术前睡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温度控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萍 高兴莲 +4 位作者 余文静 马琼 王曾妍 杨英 吴荷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术中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对121例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停循环与恢复循环期间进行核心体温、环境温度监测与控制,同时做好低温下患者皮肤防护。结果 121例手术患者停循环期核心体温控制在...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术中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对121例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停循环与恢复循环期间进行核心体温、环境温度监测与控制,同时做好低温下患者皮肤防护。结果 121例手术患者停循环期核心体温控制在25.42~25.68℃,循环恢复后核心体温控制在36.41~36.50℃,停循环环境温度控制在18.50~18.68℃,循环恢复后环境温度控制在23.44~23.70℃,温度指标控制良好;耳廓及面部等周围皮肤无冻伤,骶尾、足底受压部位皮肤发生压红9例,术后未发生压疮。结论综合降温和综合保温措施是保障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核心体温和环境温度有效管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深低温 停循环 温度控制 核心体温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赖可可 廖崇先 +2 位作者 杨谦 陈林峰 陈永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咪唑安定 血管手术 麻醉诱导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董瑶 宋玲 刘均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5-18,共4页
分析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对常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和Norton量表及针对手术患者开发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提出应重视对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性... 分析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对常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和Norton量表及针对手术患者开发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提出应重视对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相关因素的有效识别,进一步探讨心血管手术特异性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压力性损伤 手术中护理 相关因素 风险评估 量表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行心肺转流下心血管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秀华 卢家凯 +4 位作者 程卫平 卿恩明 赵丽云 王成彬 金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实施心肺转流(CPB)下心血管手术的几率极低,但术后母婴死亡率较高。John等[2]报道1976年至2009年21...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期实施心肺转流(CPB)下心血管手术的几率极低,但术后母婴死亡率较高。John等[2]报道1976年至2009年21例孕妇在CPB下实施了心血管手术,是迄今为止单中心行孕产妇CPB下心血管手术病例数最多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心肺转流 麻醉管理 母婴死亡率 血管疾病 剖宫产手术 麻醉诱导 人工二尖瓣 气管插管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介入联合血管手术治疗髂股血管损伤晚期并发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菊 李俊海 +2 位作者 黄梅 赵子源 曹健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创伤性 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清永 刘丁 +5 位作者 陈萍 王政 黄庆宁 南玲 成瑶 王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的73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731例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 目的了解某院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的73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731例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103例次,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1.90%、14.09%。不同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先天性心脏病为9.74%,风湿性心脏病为10.69%,其他心血管疾病为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2.82%;其次为血液系统14.56%,泌尿系统7.77%,胸膜腔和胃肠道各1.94%,手术部位0.97%。病原学送检率为35.57%(260/731),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79.46%),革兰阳性菌18株(16.07%),真菌5株(4.46%);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结论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高,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强,应加强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手术 血管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梅林 李坤 赵丽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调查成人心血管患者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现状,分析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41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 目的:调查成人心血管患者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现状,分析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41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149例,发生率为20.11%,术后6 d内进展为Ⅱ期14例(9.40%)、Ⅲ期1例(0.67%)、Ⅳ期0例(0.00%)、不可分期者1例(0.67%)、深部组织损伤期者1例(0.67%);损伤部位:尾骶、臀部111例(74.50%),肘部49例(32.89%),足部45例(30.20%),背部23例(15.44%),耳廓17例(11.41%),其他9例(6.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急诊手术、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收缩压、术前最低体温、术前前白蛋白水平、术中最低动脉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红细胞输入量和肝素钠用量对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术前收缩压高、术前最低体温低、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术中最低动脉压低、体外循环时间长、红细胞输入量大和肝素钠用量大是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应注意全面评估,基于高危因素识别高危人群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成人 压力性损伤 现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