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Kimura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常晓燕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1,i016,共4页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Kimura病有许多共同特点,都是多发于头面部的疾病,局部切除易复发,病理表现为血管瘤样并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文献报道中经常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1].Rosai等[2]1979年发...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Kimura病有许多共同特点,都是多发于头面部的疾病,局部切除易复发,病理表现为血管瘤样并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文献报道中经常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1].Rosai等[2]1979年发表文章认为,两病有完全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应分别对待,从而第一次将两病明确分开.近几年由于病例的增多,对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表现有了进一步认识,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本文就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KIMURA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简易敷贴药膜治疗右耳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山 李园 姚红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1,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右耳廓出现皮肤结节,伴瘙痒并偶有刺痛感近5年。外院以"慢性湿疹"予局部抗炎、抗过敏、收敛止痒及软组织内封闭等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无家族发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耳廓未见异常,右侧耳...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右耳廓出现皮肤结节,伴瘙痒并偶有刺痛感近5年。外院以"慢性湿疹"予局部抗炎、抗过敏、收敛止痒及软组织内封闭等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无家族发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耳廓未见异常,右侧耳廓肿胀、增厚,见多个结节融合成斑块,质韧而硬,不活动,无明显触压痛,右耳廓外观呈暗红色橘皮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治疗 耳廓肿胀 右耳 药膜 敷贴 皮肤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陆萍 陆磊 杨瑞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84-85,F00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并复习文献。结果 :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 (或 )皮下组织 ,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 ,且... 目的 :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并复习文献。结果 :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 (或 )皮下组织 ,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 ,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 8均为阴性 ,淋巴细胞表达CD4 5、CD3、CD4 5RO、CD79a、CD2 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 :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病 )有相似之处 ,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并发症 ALHF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1例
4
作者 李正风 侯绍伟 +5 位作者 刘琳 刘靖华 王慧 任新新 王红梅 徐丽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1-402,共2页
患者男,44岁。右侧头皮出现淡红色丘疹和结节,伴瘙痒2年余。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血管,管腔不规则,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呈"墓碑"状突入管腔... 患者男,44岁。右侧头皮出现淡红色丘疹和结节,伴瘙痒2年余。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血管,管腔不规则,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呈"墓碑"状突入管腔。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嗜酸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3例
5
作者 李庆钰 袁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47,共2页
3例耳部及耳周围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患者,女2例,男1例,分别以左耳后、右耳后丘疹、结节,左耳屏及外耳道结节就诊。经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耳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颈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一例
6
作者 陆风旗 于向荣 +2 位作者 张威江 汪桦 唐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3-1274,共2页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右颈部 痛性结节 皮肤表面 红肿热痛 隆起
原文传递
妊娠后发生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皮肖冰 王晓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患者女,22岁。患者怀孕8周时右上肢出现多发性红色丘疹、结节。皮疹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浸润。诊断: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单发和多发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彤 曲渊 黄凯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66-269,I069,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unicentriccastleman’sdisease,UCD)和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ulticentriccastleman’sdesease ,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 ,对我院 1972~ 1999年间 17例血管滤泡性淋... 目的 探讨非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unicentriccastleman’sdisease,UCD)和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ulticentriccastleman’sdesease ,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 ,对我院 1972~ 1999年间 17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astleman’sdesease ,CD)的临床、病理、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为CD ,并按Frizzera标准病理分型为HV型、PC型和Mix型。UCD的诊断标准为单个淋巴结病变 ,MCD必须有广泛淋巴结切除及多个淋巴结病变。结果 UCD 9例 ,77 8%为HV型 ,33 3%有轻度的系统性症状 ,无其他脏器受累 ,手术切除症状消失且可治愈。MCD 8例 ,75 %为PC型 ,75 %有严重的系统性症状 ,37%有肝脾肿大 ,6 2 5 %术后局部复发或它处再发 ,11 1%恶变。HV型和PC型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论 UCD和MCD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分型和生物学行为 ,其病因尚待深入研究。UCD外科手术切除可以治愈 ;MCD手术切除疗效不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UCD MCD CD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21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建芳 周彩存 +2 位作者 易祥华 朱韧 李爱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29-93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2007年12月胸部CD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2007年12月胸部CD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6±6.5)岁。局限型19例,播散型2例,经X线胸片、CT、开胸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均为透明血管型。X线和CT扫描:19例局限型平均直径为(5.2±1.2)cm大小的单发软组织肿块,位于左肺门3例,右肺门2例,肺内3例,胸壁2例和纵隔9例;2例播散型为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直径1.5~4.0cm,平均(2.3±0.9)cm],无浅表淋巴结和其他脏器累及。平扫CT值平均42Hu,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高达112Hu。术前CT误诊率90.5%。结论:胸部CD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局限型CD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播散型CD手术切除疗效不佳,应选择多种模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胸部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琰 李晋云 黎冠群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9-369,T10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并发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8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彤 黄凯丹 徐新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8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D)经组织病理证实 ,并按Frizzera的标准病理分型为PC型、Mix型和HV型。MCD的诊断除了组织学为CD外 ,必须有至少一组淋巴结病变 ,并且... 目的 :探讨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8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D)经组织病理证实 ,并按Frizzera的标准病理分型为PC型、Mix型和HV型。MCD的诊断除了组织学为CD外 ,必须有至少一组淋巴结病变 ,并且行淋巴结广泛切除术。结果 :淋巴结组织病理PC型 6例 (75 % ) ,Mix型 1例 ,HV型 1例。临床有系统性症状 6例 (75 % ) ;肝脾肿大 3例 (37.5 % ) ;术后 6— 6 6月复发 5例 (6 2 .5 % ) ,其中 1例(12 .5 % )发展为恶性淋巴瘤。结论 :MCD倾向于复发进展潜在恶性的临床过程 ,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密切随访观察可早期发现微小病灶和继发的恶性病变 ;MCD者应选择多种模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astleman's病 多中心 微小病灶 临床病理 M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被引量:9
12
作者 曲才杰 孙建方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6期328-331,共4页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外伤、雌性激素、免疫机制等有关 ,也可能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与木村病相似 ,二者的关系尚有争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疗法、...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外伤、雌性激素、免疫机制等有关 ,也可能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与木村病相似 ,二者的关系尚有争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疗法、局部或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化疗药物、口服异维A酸、己酮可可碱、吲哚美辛金合欢醇酯等有一定疗效 ,但大多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13
作者 刘晓红 印建国 +1 位作者 石新霞 宋锦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分析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目的:分析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中,左颈部6例,其中左腮腺区1例,左颌下区2例,左颞浅部1例;右颈部4例;双颈部2例。12例均行超声检查显示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无痛性包块;7例行CT检查、1例行CT+MRI+MRA检查,1例行MRI+MRA+DSA检查;CT、MRI、MRA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清晰的软组织团块影,增强后所有病灶不同程度强化,大部分强化近血管程度,相邻处气管及血管受压、移位。1例行DSA表现为颈部块影,实质期明显着色。病理为透明血管型9例,局限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结论: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其表现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1例报告
14
作者 黄振倩 张瑶珍 +1 位作者 唐锦治 胡蜀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年6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7.2℃,脉博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20/12kPa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例报告
15
作者 杨静薇 蒋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3,共1页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因持续发热14个月伴间歇性腹痛,面色苍黄2个月于2001年6月入院.入院前当地医院曾先后予以抗感染和驱虫治疗,曾拟诊"儿童类风湿病"予以阿司匹林和泼尼松,均无明显疗效.病程中患儿精神不佳,纳减,消瘦.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 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带瘤长期生存1例
16
作者 王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1-1641,共1页
患者,男,34岁,因“反复尿频半年”于2004年3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且每次尿量少。体检可触及下腹部巨大包块。B 超检查:腹腔多发肿物(盆腔膀胱右上方巨大包块),肝脾肿大。MR:上腹部横轴位、冠状位扫... 患者,男,34岁,因“反复尿频半年”于2004年3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且每次尿量少。体检可触及下腹部巨大包块。B 超检查:腹腔多发肿物(盆腔膀胱右上方巨大包块),肝脾肿大。MR:上腹部横轴位、冠状位扫描显示肝实质信号均匀,未发现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小、形态正常,壁无增厚,其内信号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长期生存 异常信号 冠状位扫描 肝内外胆管 肝脾肿大 下腹部 上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例
17
作者 王淑芳 杨云生 毛永平 《人民军医》 2007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18
作者 于世荣 普雄明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第2期111-11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右侧面、耳部皮肤结节1年"来我科就诊。1年前患者右侧耳廓皮肤出现数个米粒大小丘疹,呈淡红色,自觉瘙痒。结节渐增大,增多并且波及周围皮肤及外耳道。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湿疹"抗过敏治疗,无明显效果...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右侧面、耳部皮肤结节1年"来我科就诊。1年前患者右侧耳廓皮肤出现数个米粒大小丘疹,呈淡红色,自觉瘙痒。结节渐增大,增多并且波及周围皮肤及外耳道。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湿疹"抗过敏治疗,无明显效果。因瘙痒明显,影响睡眠来我科进一步诊疗,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皮肤结节 医院就诊 抗过敏治疗 临床资料 耳廓皮肤 周围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陈菲 陈湘华 +1 位作者 张庆庆 王三锡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 :研究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报道了两例该病变 ,并进行临床、发病机制、病理及免疫组化等讨论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均为局限性肿块 ,手术切除预后较好。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 目的 :研究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报道了两例该病变 ,并进行临床、发病机制、病理及免疫组化等讨论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两例均为局限性肿块 ,手术切除预后较好。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局限性肿块为良性 ,而系统性者常为恶性结局。结论 :在遇到此类病变时 ,应提醒临床注意有无系统性淋巴结肿大 ;对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病理分析 交界性 局限性 系统性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性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4例报告
20
作者 陈炳宇 《交通医学》 2001年第3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AFH 淋巴 X线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