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凯 余正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管直径狭窄程度(18.23±3.46)%较对照组(27.85±4.1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7,P<0.05);研究组颅内血管面积狭窄程度(17.64±4.03)%较对照组(26.79±5.0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9,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狭窄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刘亮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头部CT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宝石能谱CTA)及128层...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头部CT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宝石能谱CTA)及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128-SCTA)诊断其脑血管狭窄程度,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宝石能谱CTA和128-SCTA的诊断效果,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对比这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脑血管狭窄位置及直径的检出情况。结果:128-SCTA与宝石能谱CTA诊断脑血管狭窄准确率(95.06%、96.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与DSA检查结果之间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9331、0.9574(P<0.001)。128-SCTA与宝石能谱CTA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以及位置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头部CTA检查可准确诊断脑血管狭窄程度,且无论是宝石能谱CTA,还是128-SCTA,于临床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A检查 脑梗死 血管狭窄程度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潘辉 《交通医学》 202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在中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差异性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中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稳定组30例及不稳定组50例,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多...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在中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差异性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中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稳定组30例及不稳定组50例,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采用Gensini评分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30)、中度狭窄组(n=30)及重度狭窄组(n=20),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动脉血流参数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将1年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20例设为MACE组,其余60例设为非MACE组,比较两组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动脉血流参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稳定组、不稳定组、对照组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肺动脉射血时间(ejaculation time,ET)为(198.57±25.24)ms,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稳定组肺动脉直径为(25.87±3.15)mm、主肺动脉直径为(31.38±4.74)mm,大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肺动脉AT、AT/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ET为(178.57±25.78)ms,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低于轻度狭窄组(均P>0.05);重度狭窄组肺动脉直径为(27.68±6.95)mm、主肺动脉直径为(32.53±6.73)mm,大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大于轻度狭窄组(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AT、AT/ET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无关(P>0.05),ET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MACE组ET(185.35±34.25)ms,低于非MACE组,肺动脉直径(27.58±3.23)mm、主肺动脉直径(34.96±4.36)mm,高于非MACE组(均P<0.05)。ET、肺动脉直径及主肺动脉直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中老年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肺动脉血流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对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肺动脉血流参数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血管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CTA在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4
作者 颜慧慧 卞鹏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3期131-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在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在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比较头颈CTA检查与DS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分析ASPECT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头颈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47,P<0.05)。预后不良组ASPECT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SPECT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截断值分别为0.902、3分。结论:采用头颈CTA能够较好评估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 CT血管成像 脑梗死 血管狭窄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闫明 罗秀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64-067,共4页
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方面,探讨头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狭窄程度检出作用。方法 调查50例在本院12个月间(2023.6~2024.6)医治的脑梗死病患,均接受头部CTA检查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置为金标准,探讨头部CTA... 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方面,探讨头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狭窄程度检出作用。方法 调查50例在本院12个月间(2023.6~2024.6)医治的脑梗死病患,均接受头部CTA检查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置为金标准,探讨头部CTA的诊断实用性与价值。结果 MRA检查对各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与DSA检查差异不大P>0.05。头部CTA检查对各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与DSA检查差异不大P>0.05。与MRA相比,头部CTA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度更高,而特异度差异不大,数据P>0.05。与MRA相比,头部CTA对脑血管狭窄位置检出情况整体差异不大P>0.05。结论 使用头部CTA检查能够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在疾病检出与脑血管狭窄程度观察上效果理想,再加快速、无创、辐射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A检查 脑梗死 血管狭窄程度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分析
6
作者 陈丽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3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靖江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靖江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68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共20例脑血管闭塞,20例重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7例轻度狭窄;颅外动脉狭窄共39例(57.35%),颅内动脉狭窄共29例(42.65%)。CTA检查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灵敏度分别为85.71%、90.48%、85.71%、95.00%,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42.86%、57.14%、57.14%、65.00%;CTA检查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特异度分别为96.72%、95.74%、97.87%、97.92%,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86.89%、78.72%、85.11%、93.75%;CTA检查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不同程度狭窄程度的总准确率为91.18%,高于多普勒超声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CTA检查可确保其脑血管狭窄程度获得有效评估,相较于多普勒超声检查,CTA检查灵敏度及准确度更为良好,具有较理想评估价值,可为医生评估患者脑血管病变情况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T血管造影 多普勒超声 血管狭窄程度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CT一站式检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脑灌注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万静茹 王余广 +3 位作者 郝利国 李峥 刘睿楠 车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脑灌注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42例行256排CT一站式检查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患者的脑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 目的 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脑灌注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42例行256排CT一站式检查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患者的脑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CT平扫检查结果显示, 4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影像学图像显示病变区域存在轻度密度减小,还观察到半暗带、大脑中动脉致密征。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结果显示, 42例患者存在灌注异常情况,且42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20.57±11.31)ml/(100 g·min)显著低于健侧的(44.26±17.23)ml/(100 g·min), MTT(10.00±5.46)s、TTP(6.10±3.73)s均明显长于健侧的(3.07±0.75)、(2.36±2.7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显示,相应区域血管呈轻中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2例。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BV、CBF及MTT与轻中度狭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狭窄患者TTP(4.50±1.36)s显著短于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7.55±4.5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CT一站式检查能够较好地检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并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排CT一站式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脑灌注参数 血管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2J3基因转染减轻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初步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常静 芦玲巧 +2 位作者 曾翔俊 王红霞 张立克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4-2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2J3(CYP2J3)基因转染减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初步机制。方法:36只实验大鼠,其中18只用于建立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余18只进行假手术。前者分为三组(n均=6),分别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为动脉损伤模型组(I组)...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2J3(CYP2J3)基因转染减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初步机制。方法:36只实验大鼠,其中18只用于建立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余18只进行假手术。前者分为三组(n均=6),分别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为动脉损伤模型组(I组)、CYP2J3(2J3I组)、pcDNA3.1(3.1I组);后者亦分为三组(n均=6),亦从尾静脉注入与上相同试剂,分别为假手术组(Sh组)、2J3Sh组和3.1Sh组。术后28天取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观察动脉环相对管腔面积(RLA)变化,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蛋白表达。结果:动脉损伤各组大鼠RLA均小于相应Sh组(P<0.05或P<0.01);2J3I组RLA大于I组及3.1I组(P<0.01)。动脉损伤各组较相应Sh组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2J3I组ERK1/2蛋白表达高于I组和3.1I组(P均<0.01)。动脉损伤各组eNOS蛋白表达低于相应Sh组(P<0.01);2J3I组eNOS蛋白表达高于I组和3.1I组(P均<0.01)。结论:CYP2J3基因转染可减轻动脉损伤后狭窄,其作用与其增加ERK1/2及eNOS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球囊损伤 血管狭窄程度 基因转染 细胞色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阻塞性疾病 术后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2J3基因转染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宗哲 付研 +5 位作者 李大鹏 程晋 王磊 李建中 常静 张立克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7-19,22,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2J3(CYP2J3)基因转染对实验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程度的影响,分析上调CYP2J3/环-二十碳三烯酸(CYP2J3/EETs)系统拮抗血管损伤后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同时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入生...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2J3(CYP2J3)基因转染对实验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程度的影响,分析上调CYP2J3/环-二十碳三烯酸(CYP2J3/EETs)系统拮抗血管损伤后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同时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YP2J3重组质粒和pcDNA3.1质粒(均为3ml/kg体重),分别为动脉损伤盐水组、动脉损伤CYP2J3组(动脉损伤2J3组)、动脉损伤pcDNA3.1组(动脉损伤3.1组);另取1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手术,只经鼠尾静脉注射与手术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盐水组)、CYP2J3重组质粒(假手术2J3组)和pcDNA3.1质粒(假手术3.1组),每组均为6只大鼠。术后第28天取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分别检测动脉环相对管腔面积(RLA)、CYP2J3mRNA表达水平及11,12-EET含量。结果:动脉损伤各组RLA均小于对应假手术组(P<0.05或P<0.01),动脉损伤2J3组RLA大于动脉损伤盐水组及动脉损伤3.1组(P<0.01)。假手术2J3组CYP2J3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盐水组及假手术3.1组(P<0.05),动脉损伤各组CYP2J3mRNA表达及11,12-EET水平均高于对应假手术组(P<0.05或P<0.01),动脉损伤2J3组11,12-EET水平高于动脉损伤盐水组。结论:动脉损伤时CYP2J3/EETs系统上调可能是防止狭窄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球囊损伤 血管狭窄程度 基因转染 细胞色素 术后血管狭窄 血管阻塞性疾病 大鼠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艳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225-3227,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85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其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另选取同期80... 目的分析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85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其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Lp(a)水平,统计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血管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评估)与血清NT-proBNP、Lp(a)水平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患者血清NT-proBNP、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支数增加、Gensini评分提高,血清NT-proBNP、Lp(a)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NT-proBNP、Lp(a)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及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NT-proBNP、Lp(a)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其水平越高提示病变越严重,通过临床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脂蛋白A 冠脉病变支数 血管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颈内动脉TIA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观察TIA患者的发作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130例中有血...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颈内动脉TIA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观察TIA患者的发作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130例中有血管狭窄94例(占72.3%)。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32例(占34.1%),颅内段狭窄16例(占17.0%),大脑中动脉狭窄38例(占40.4%),大脑前动脉狭窄8例(占8.5%)。其中频发TIA 44例,有血管狭窄35例,其中轻中度血管狭窄10例,重度狭窄血管25例。非频发组血管狭窄的有59例,其中轻中度血管狭窄38例,重度狭窄21例,两组患者比较说明TIA发生次数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TIA发作持续时间〈10 min的58例患者中无血管狭窄15例,轻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24例;发作持续时间为10-59 min的65例患者中无血管狭窄17例,轻中度狭窄27例,重度狭窄21例;≥60 min的7例患者中无血管狭窄4例,轻中度狭窄3例,重度狭窄0例。数据表明症状持续时间与血管狭窄的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颈内动脉TIA大多存在血管狭窄,TIA发作次数与血管狭窄程度有相关性,而发作持续时间与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狭窄程度 全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雪芳 秦雪颖 李继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TIA患者13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狭...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TIA患者13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比较不同情况的患者7 d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39例TIA患者中近7 d内发生脑梗死的28例,占比为20.14%。TIA患者ABCD2评分等级越高,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占比越高,ABCD2评分等级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占比越高,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发生脑梗死比率和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ABCD2评分越高,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越大,要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ABCD2评分 近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结合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湘 姚倩东 何禹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85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拔动脉造影所测狭窄率为金标准,将患...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85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冠拔动脉造影所测狭窄率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80例、中重度窄组1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患者血清Klotho、FGF23水平进行测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otho、FGF2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NOX4、Galectin-3水平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狭窄率<50%有85例,狭窄率≥50%有100例,轻度、中重度狭窄组的符合率分别为87.50%、85.71%;与轻度狭窄组相比,中重度狭窄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Klotho水平明显降低(P<0.05),FGF23水平显著升高(P<0.05);Klotho、FGF23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917;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Klotho、FGF 23水平诊断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5.00%、准确度为90.81%,其诊断效能均高于CT血管造影、血清Klotho、FGF23单独诊断。结论冠脉临界病变中重度狭窄患者血清Klotho水平降低,FGF23水平升高,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CT血管造影可明显提高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 KLOTHO FGF23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HCY CK-MB cTnI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亚宁 王琳 +2 位作者 黄刚 肇玉博 杨文涛 《西部医学》 2019年第8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100例行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10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CHD组与对照组血清HCY、CK-MB、cTnI差异;比较不同病变类型、狭窄支数、Gensini积分及不同预后CHD患者的血清HCY、CK-MB及cTnI水平;分析CHD患者HCY、CK-MB、cTnI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随访1个月,统计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血清HCY、CK-MB及cTnI浓度均明显低于CHD组(P<0.05)。血清HCY、CK-MB、cTnI浓度在SAP、UAP、AMI者间依次上升(P<0.05);且在单支狭窄者、双支狭窄者及多只狭窄者间亦呈依次上升趋势(P<0.05);在Gensini低分者、中分者及高分者间依次上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HCY、CK-MB及cTCnI与冠状病变狭窄支数呈正相关,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均P<0.05);随访1个月,预后不良ACS患者血清HCY、CK-MB及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血清HCY、CK-MB及cTnI浓度在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血清HCY CK-MB CTNI 血管狭窄程度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去除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硬化伪影对心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杰 王启伟 +2 位作者 李鹏 郜莹莹 唐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能谱CT去除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硬化伪影在心血管狭窄程度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62.36岁。分别... 目的研究能谱CT去除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硬化伪影在心血管狭窄程度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62.36岁。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能谱CT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金标准",统计分析能谱CT不同keV值(70~140 keV)准确度,并将50例患者依据检查方式分为能谱图像-仿真血管内超声(VIVUS组)、能谱图像组、120 kVp组及120 kVp-V-IVUS组,对比不同诊断方式诊断情况及诊断符合率。结果经CAG筛查共选取141节段心血管可进行评估,能谱CT 120 keV准确度(95.04%)较130 keV(92.91%)、140 keV(91.49%)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 kVp诊断符合率(90.07%)及120 kVp-V-IVUS诊断符合率(90.78%)较CA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图像诊断符合率(96.45%)、能谱图像-V-IVUS诊断符合率(97.87%)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谱图像-V-IVUS诊断符合率较能谱图像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评估中具有较高准确度,且120 keV能谱CT去除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硬化伪影诊断效果更好,可为临床全面评估CHD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硬化 血管狭窄程度 能谱CT 去除伪影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孟国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2期3617-361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对患者应用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下患者冠状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对患者应用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MSCTA检查下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斑块检查结果。结果72例患者共完成504节段血管检查,其中经MSCTA检查共有112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经CAG检查共有122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两种检查方式下患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检查,在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共检出61个斑块,在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共检出51个斑块,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两种类型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MSCTA检查,能够有效诊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类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血管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ogo-A、CGRP、cFN表达与其血管狭窄程度、脑血肿量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建力 温慧灵 贲道昀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表达与其血管狭窄程度、脑血肿量及预...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表达与其血管狭窄程度、脑血肿量及预后质量的关系。方法将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健康体检的8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ogo-A、CGRP、cFN表达水平;脑出血组患者使用CTA扫描检测,评估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出血量;出院后6个月使用Glasgow结局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中Nogo-A、cF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不同组、血量不同组患者血中Nogo-A、CGRP、cFN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Nogo-A、cFN表达水平最高,CGRP水平最低,大量出血组患者Nogo-A、cFN表达水平最高,CGRP水平最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中Nogo-A、cFN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CG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ogo-A及cFN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脑血肿量及预后质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CGRP与血管狭窄程度、脑血肿量及预后质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脑血肿量及预后质量与Nogo-A及cFN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CGRP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血管狭窄程度 脑血肿量 预后质量 NOGO-A cFN C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呈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CTA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CTA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A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CTA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A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94%、90.48%、94.00%,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血管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1%、92.31%、94.12%、85.71%,其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9)。经相关性分析,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与其脑梗死程度密切相关,两者成正相关(P<0.05)。结论 CTA可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予以灵敏、准确诊断,可用于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诊断及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中,有利于为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程度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 诊断 CT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程度 脑梗死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顾斌凯 曾鹏 许军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85例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85例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观察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情况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临床诊断结果表明85例脑梗死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狭窄的症状,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57例,重度狭窄13例。CTA检查结果显示,有82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的症状,准确率达96.47%,轻度狭窄13例,中度狭窄56例,重度狭窄13例,CTA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和准确率,对临床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头颈部CTA 脑梗死 血管狭窄程度 诊断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血流储备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宁波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4期431-433,共3页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因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或阻塞导致患者心肌产生缺血、缺氧与坏死等症状,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CHD的“金标准”,为患者提供较可靠的血...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因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或阻塞导致患者心肌产生缺血、缺氧与坏死等症状,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CHD的“金标准”,为患者提供较可靠的血运重建治疗依据,应用较为安全,但为有创的诊断技术,且无法对血管狭窄程度和心肌缺血关系准确定位[3]。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即快速扫描、薄层以及大范围技术与CT增强技术结合,合理进行后处理,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全身各部位的血管细节,从而有效评估患者血管狭窄程度[4,5]。本研究对CHD患者冠状动脉进行CTA检测,并评估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储备,旨在为临床检测CH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血管 CT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 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造影 快速扫描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