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扁蒴藤素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1
作者 罗健玮 黄泓轲 胡艳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693,共7页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Pris)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ris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选取合适的干预浓度。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环巴胺组... 目的:探讨扁蒴藤素(Pris)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ris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选取合适的干预浓度。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环巴胺组、Pris组、Pris+pc-NC组和Pris+pc-Shh组。采用MTT法、EdU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和细胞凋亡率,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观察VM形成情况,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hh和Gli1 mRNA表达水平,WB法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Ki-67、caspase-3及与Shh/Gli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0.25~2.5μmol/L的Pris对HeLa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选择1.5μmol/L的Pris进行后续实验。对照组细胞形成良好的管腔结构,与对照组相比,环巴胺组、Pris组和Pris+pc-NC组HeLa细胞管腔结构被明显破坏,细胞增殖活力和增殖率、迁移及侵袭细胞数目、Shh和Gli1 mRNA、VEGF-A、VE-cadherin、Ki-67、Shh、Gli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环巴胺组与Pris组HeLa细胞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ris+pc-NC组相比,Pris+pc-Shh组细胞管腔结构形成明显改善,细胞增殖活力和增殖率、迁移及侵袭细胞数、Shh和Gli1 mRNA、VEGF-A、VE-cadherin、Ki-67、Shh、Gli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ris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和VM的形成并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阻断Shh/Gli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蒴藤素 宫颈癌 HeLa细胞 Shh/Gli1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调节CXCR4-STAT3轴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2
作者 闫振宇 郭锰 +2 位作者 杨然 苏博 张海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944-2951,共8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0.25、0.50、1.0、2.0、4.0、8.0 mmol/L)的青藤碱分别处理A2780细胞24、48 h,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A2780细胞随机分...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0.25、0.50、1.0、2.0、4.0、8.0 mmol/L)的青藤碱分别处理A2780细胞24、48 h,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A278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CXCR4激活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SDF-1,100 ng/mL)组、CXCR4抑制剂普乐沙福(Plerixafor, 500 ng/mL)组、青藤碱(Sinomenine, 1.0 mmol/L)组、Sinomenine+SDF-1(1.0 mmol/L Sinomenine+100 ng/mL SDF-1)组,分别检测A278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实验检测青藤碱对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细胞激酶(Eph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青藤碱可有效抑制A2780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青藤碱可显著抑制A2780细胞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并下调血管生成拟态标志蛋白VEGF、EphA2、MMP-9、MMP-2表达,抑制CXCR4、p-STAT3表达(P<0.05),青藤碱的这一抑制作用可被CXCR4激活剂减弱。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抑制CXCR4-STAT3轴,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轴 卵巢癌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在胃癌研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耿茜(综述) 束永前(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25,共5页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独立于内皮细胞的血管样结构,通常存在于需要血管生长的实体肿瘤中。VM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VM的存在可能是胃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同时靶向VM...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独立于内皮细胞的血管样结构,通常存在于需要血管生长的实体肿瘤中。VM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VM的存在可能是胃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同时靶向VM治疗将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胃癌 血管生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Wnt5a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彼得 李循 +3 位作者 王书恒 贾宏亮 张小安 李九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Wnt5a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与肿瘤干细胞特性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Wnt5a的表达及前列腺癌组织中CD133、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CD3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Wnt5a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与肿瘤干细胞特性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Wnt5a的表达及前列腺癌组织中CD133、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CD34/PAS双染检测VM的形成。分析组间Wnt5a的表达差异、Wnt5a和VM的临床意义、Wnt5a与VM的相关性及Wnt5a和VM与CD133、Vimentin、E-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Wnt5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Wnt5a的表达与VM正相关(P<0.05),Wnt5a及VM的表达与CD133及Vimentin的表达正相关(P<0.05)。Wnt5a及VM的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输精管侵犯及淋巴转移均正相关(P<0.05),VM与前列腺癌T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Wnt5a在前列腺癌高表达,并与VM呈正相关,Wnt5a及VM与肿瘤干细胞特性和上皮向间充质转化的标志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WNT5A 血管生成拟态 肿瘤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苷通过调节HIF-1α/VEGF轴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5
作者 王媛媛 顾玉 +2 位作者 刘秋霞 马胜辉 龚志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2,共7页
目的:探究落新妇苷(AST)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T(0、5、25、50、100、150、200、300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 目的:探究落新妇苷(AST)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T(0、5、25、50、100、150、200、300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采用CK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MCF-7、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AST低剂量(AST-L)组、AST中剂量(AST-M)、AST高剂量(AST-H)组、AST-H+DMOG(HIF-1α/VEGF通路激活剂)组,EdU法检测AST处理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Matrigel管型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VM形成的影响,WB法检测对细胞中HIF-1α、VEGF、VE-cadherin、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μmol/L AST相比,5、25、50、100、150、200、300μmol/L AST处理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ST-L、AST-M、AST-H组细胞EdU阳性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VM管腔数目、HIF-1α、VEGF、V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均显著下降,而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AST-H组相比,AST-H+DMOG组细胞EdU阳性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VM管腔数目、HIF-1α、VEGF、VE-cadherin、N-cadherin、MMP-2表达均显著升高,而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AST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VM形成,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落新妇苷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拟态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矢车菊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6
作者 孙波 周雷 +4 位作者 王小龙 吕莹 张海兵 屠佳佳 冯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棕矢车菊素(0、10、20、40、80、160μmol/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HGC-27,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半抑制浓度(IC 50)值选择10、20、40μmol/L...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棕矢车菊素(0、10、20、40、80、160μmol/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HGC-27,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半抑制浓度(IC 50)值选择10、20、40μmol/L棕矢车菊素进行后续实验。将HGC-27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无干预)、棕矢车菊素-L(加入10μmol/L棕矢车菊素培养)组、棕矢车菊素-M(加入20μmol/L棕矢车菊素培养)组、棕矢车菊素-H(加入40μmol/L棕矢车菊素培养)组和棕矢车菊素-H+K6PC-5(加入40μmol/L棕矢车菊素+10μmol/L SphK1激动剂K6PC-5培养)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管状结构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phK1和S1P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Control组,棕矢车菊素-L组、棕矢车菊素-M组、棕矢车菊素-H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管状结构形成数目及细胞中SphK1和S1P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细胞中管状结构损坏程度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均P<0.05)。在高浓度棕矢车菊素的基础上加入K6PC-5逆转了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均P<0.05)。结论:棕矢车菊素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VM发生,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phK1/S1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棕矢车菊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拟态 鞘氨醇激酶1/鞘氨醇-1-磷酸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lncRNA-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7
作者 王志涛 徐慧 +4 位作者 牛伟伟 帕孜力亚·艾克拉木 关玉华 杨晓玲 王增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4-342,共9页
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中lncR... 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中lncRNA-MALAT1的表达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lncRNA-MALAT1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qPCR法检测沉默效率,将沉默效率最高的片段序列作为实验组(LV-MALAT1组),携带无意义片段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作为阴性对照组(LV-NC组),未干预的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作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并检测分析3组中lncRNA-MALAT1的表达量。细胞三维培养法观察分析U251、U87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形成能力。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VM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VEGF以及PI3K/AKT/FOXO1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NHA细胞比较,lncRNA-MALAT1在胶质瘤细胞U251、U87中高表达(P<0.000 1);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lncRNA-MALAT1参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PI3K/AKT途径、细胞黏附、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等细胞分子生物学过程;体外VM形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VM形成数量和长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VM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VEGF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48 h后,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细胞增长速率明显降低(P<0.000 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在24 h、48 h后划痕愈合面积明显减小(P<0.000 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减少(P<0.001);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PI3K、Phospho-PI3K、AKT、Phospho-AKT表达量显著下降,FOXO1、Phospho-FOXO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沉默lncRNA-MALAT1既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U87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又可使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FOXO1通路表达水平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MALAT1 FOXO1 胶质瘤 血管生成拟态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黏连蛋白基质在肿瘤细胞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帅旗志 祖拉莱﹒阿力比衣提 +4 位作者 程静雯 王晓婉 梁宇翔 彭志伟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描述了肿瘤细胞在无内皮细胞参与下形成新的微循环模式的过程。临床上,VM与侵袭性表型和较差的患者生存率有关。以前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血管生成因子方面;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外基...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描述了肿瘤细胞在无内皮细胞参与下形成新的微循环模式的过程。临床上,VM与侵袭性表型和较差的患者生存率有关。以前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血管生成因子方面;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对肿瘤发展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可能授予肿瘤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基质在黑色素瘤和骨肉瘤的肿瘤进程和VM形成中的作用。相较于Control组,高浓度LN基质培养下,肿瘤细胞的黏附、增殖、迁移、干性表达和VM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内在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层黏连蛋白基质可以显著促进肿瘤细胞CD133的表达,同时E-钙黏着蛋白I的mRNA表达下调(P<0.05),而Integ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Snail、Twist的mRNA表达上调(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层黏连蛋白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增殖、迁移和VM形成能力,并揭示了VM形成的潜在机制,为后期抗血管生成拟态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层黏连蛋白 细胞外基质 肿瘤微环境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抑制肺癌细胞活性及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芳 韩硕 +1 位作者 王翠 孟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8,共10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肺癌细胞活性及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SD大鼠灌胃法制备低剂量(BZ-L组)、中等剂量(BZ-M组)、高剂量(BZ-H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进行肺癌细胞干预。通过CCK-8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细...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肺癌细胞活性及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SD大鼠灌胃法制备低剂量(BZ-L组)、中等剂量(BZ-M组)、高剂量(BZ-H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进行肺癌细胞干预。通过CCK-8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补中益气汤对肺癌A549、HCC827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补中益气汤对肺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体外VM实验检测补中益气汤对肺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RNA-seq测序检测对照组细胞与药物干预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检测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对肺癌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补中益气汤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549、HCC827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活性,并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肺癌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发生G_2/M期阻滞。经补中益气汤干预后,A549、HCC827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随着补中益气汤干预浓度的提高,A549细胞及HCC827细胞的VM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补中益气汤组细胞有7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p-JNK和p-ERK1/2基因表达显著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补中益气汤浓度的升高,A549、HCC827细胞中JNK/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被逐渐抑制。补中益气汤可使小鼠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显著减小,使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升高,并使肿瘤组织中p-JNK、p-ERK1、p-ERK2表达降低和E-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抑制JNK/ERK1/2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肺癌细胞活性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补中益气汤 抑癌 细胞活性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三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表达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宗玉 姚文宇 +2 位作者 杨静茹 张舒妮 刘宏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血管生成拟态(VM)表达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94例乳腺癌病人,以7∶3的比例随机...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血管生成拟态(VM)表达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94例乳腺癌病人,以7∶3的比例随机分配训练集(n=65)和测试集(n=29)。选择DCE-MRI第2期勾画病灶最大层面。通过f-calssif函数、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最优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构建DCE-MRI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独立预测因子构建临床模型,选择DCE-MRI模型Rad-score联合临床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训练集中,VM表达阳性和阴性病人的有无腋窝淋巴结(ALN)转移、MRI最大径差异、肿瘤边缘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列线图模型其训练集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0.880、82.4%、89.6%及98.5%;测试集分别为0.869、87.5%、81.0%及82.8%。列线图模型在判断训练集、测试ALN转移结果与理想模型的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作为一种准确、无创方法用于预测术前TNBC病人VM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表达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HIF-2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程传宇 王哲 +4 位作者 屈武功 韩前河 单中杰 宋东奎 武玉东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5期306-308,共3页
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RCC的诊断例数为400000例,其中有180000例死亡,占据了全球癌症诊断总数的2.4%^([1])。RCC因缺乏早期临床症状,大多数被诊断时多表现为晚期症状。此外,肾癌... 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RCC的诊断例数为400000例,其中有180000例死亡,占据了全球癌症诊断总数的2.4%^([1])。RCC因缺乏早期临床症状,大多数被诊断时多表现为晚期症状。此外,肾癌根治术后也会有20%~40%的概率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且手术及免疫治疗并不能满足患者长期高质量存活的目标。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是最近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涉及血管内皮的过程。VM涉及由肿瘤细胞形成的微血管通道的,被认为是侵袭性肿瘤形成新血管的一种新模式,可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血液供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肾细胞癌 癌症诊断 肾癌根治术 早期临床症状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恒 樊友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类似血管的结构,存在于依赖血管的实体肿瘤中,是由高侵袭性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形成的,是高侵袭性肿瘤进展的特殊供血来源。VM有两种类型:管状型和基质型,其中管状型是由肿瘤细胞构成的,而不是...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类似血管的结构,存在于依赖血管的实体肿瘤中,是由高侵袭性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形成的,是高侵袭性肿瘤进展的特殊供血来源。VM有两种类型:管状型和基质型,其中管状型是由肿瘤细胞构成的,而不是内皮细胞;基质型是由细胞外基质而不是细胞构成。VM在包括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在内的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都有存在,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及复发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VM的概念、VM与GBM的关系、GBM中VM形成机制及针对VM治疗GBM的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血管生成拟态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调控RhoA/ROCK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13
作者 宋鸣 周昕 +3 位作者 刘俊 胡伟 张敏 郑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调控RhoA/ROCK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U-L组(20μmol/L AU)、AU-M组(40μmol/L AU)、AU-H组(80μm... 目的:探究桃叶珊瑚苷(AU)调控RhoA/ROCK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U-L组(20μmol/L AU)、AU-M组(40μmol/L AU)、AU-H组(80μmol/L AU)、AU-H+RhoA激活剂水仙环素(Nar)组(AU-H+Nar组,80μmol/L AU+30μmol/L Nar)。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AU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三维细胞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AU对细胞体外VM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WB法检测AU对各组细胞RhoA、ROCK、VM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U-M组、AU-H组MGC803细胞增殖率(48、72 h时)、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VM管腔结构数,以及RhoA、ROCK1、N-cadherin、vimentin、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使用Nar处理显著减弱了AU对MGC803细胞EMT和VM形成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AU通过下调RhoA/ROCK信号通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EMT和VM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珊瑚苷 RhoA/ROCK信号通路 胃癌 MGC803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LncRNA SNHG11和HIF-1α水平表达与癌组织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杨立芬 何建清 尹立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33,共6页
目的探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1(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1,SNHG1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与组织血管生成拟态(... 目的探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1(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1,SNHG1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与组织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0月~2023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形成VM将卵巢癌患者分为VM组(n=51)和无VM组(n=65),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卵巢癌患者及对照组血清LncRNA SNHG11和HIF-1α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LncRNA SNHG11,HIF-1α与VM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ncRNA SNHG11,HIF-1α及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形成VM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VM组和无VM组血清LncRNA SNHG11(3.01±0.88,2.21±0.68 vs 12±0.35),HIF-1α(2.16±0.67,1.60±0.44 vs 1.01±0.31)水平均显著升高(t=12.136,9.006;19.890,16.591),且VM组患者血清LncRNA SNHG11,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无VM组(t=8.957,8.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cRNA SNHG11,HIF-1α表达及VM的形成与年龄、组织类型无关(t=1.036,0.976,0.218;1.254,1.390,0.368,均P>0.05),而与肿瘤大小、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有关(t=5.351,5.186,13.264;5.465,5.227,10.898;6.063,6.016,5.374;4.030,5.871,5.509,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ncRNA SNHG11,HIF-1α与VM的生成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0,0.494,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SNHG11,HIF-1α单独诊断卵巢癌患者形成V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0,0.824,其敏感度分别为80.4%,75.6%,特异度分别为58.9%,51.9%;两者联合诊断卵巢癌患者形成VM的AUC为0.941,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2%,79.9%。结论LncRNA SNHG11和HIF-1α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形成VM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潜在判断VM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及微血管密度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5
作者 侯小霞 周浔丹 王伟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07-221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卵巢良性病...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卵巢良性病变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测量并比较患者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VM及MVD,比较两组患者VM、MVD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与VM、MV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卵巢癌临床特征患者PI、RI、EDV、PSV相关超声参数,并分析PI、RI、EDV、PSV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RI、PI分别为0.52±0.17、0.96±0.16,均明显低于卵巢良性病变组(0.77±0.14、1.67±0.24),卵巢癌组EDV、PSV分别为(12.73±1.79)、(20.14±2.25)cm/s,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8.63±1.27)、(16.53±2.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VM、MVD分别为(6.11±1.06)、(24.33±3.24)个/400×,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3.65±1.17)、(18.54±2.31)个/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I与VM、MVD均呈正相关(P<0.05),EDV、PSV与VM、MVD均呈负相关(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RI、PI、EDV、PSV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患者RI、PI、EDV水平对比差异显著,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RI、PI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超声参数PSV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RI、PI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EDV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相关参数与卵巢癌的VM及MVD密切相关,因此可认定超声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超声相关参数与卵巢癌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具有一定关系,对于采用超声血流参数判定卵巢癌转移情况还具有一定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生成拟态密度 血管密度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燕草素调控RhoA/ROCK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谭蕊 李论 罗登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68-1473,共6页
目的:探讨飞燕草素调控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SW620随机分为对照组、飞燕草素低浓度组(含45μmol/L飞燕草素培... 目的:探讨飞燕草素调控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SW620随机分为对照组、飞燕草素低浓度组(含45μmol/L飞燕草素培养基培养)、飞燕草素中浓度组(含90μmol/L飞燕草素培养基培养)、飞燕草素高浓度组(含180μmol/L飞燕草素培养基培养)、飞燕草素高浓度+RhoA过表达组(转染RhoA过表达质粒+含180μmol/L飞燕草素培养基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Transwell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SW620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凋亡情况。血管生成实验检测SW620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情况。采用RT-qPCR检测SW620细胞RhoA、ROCK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W620细胞RhoA、ROC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飞燕草素低、中、高浓度组SW620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迁移率、血管生成拟态管状结构数、RhoA和R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均P<0.05)。与飞燕草素高浓度组比较,飞燕草素高浓度+RhoA过表达组SW620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迁移率、血管生成拟态管状结构数、RhoA和RO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降低(均P<0.05)。结论:飞燕草素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减弱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飞燕草素 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恶性生物学行为 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Cripto-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王羽飞 马莉 +1 位作者 李楠 冯振中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34-1438,共5页
目的筛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5例NSCLC患者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形成和Cripto-1的表达水平。结果Cripto-1在NSCLC中的表达率(56.6%)显著高于正常组... 目的筛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5例NSCLC患者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形成和Cripto-1的表达水平。结果Cripto-1在NSCLC中的表达率(56.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6.6%)(P<0.001)。37.2%的NSCLC组织中存在VM,但在正常肺组织中未发现VM(P<0.05)。Cripto-1表达与VM形成显著相关(P<0.001)。高水平的Cripto-1和VM形成会导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Cripto-1上调、VM形成、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反映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结论Cripto-1和VM水平在NSCLC中显著升高,可能作为免疫标志物来预测该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ripto-1 血管生成拟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突变促进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研究
18
作者 徐辉 喻天 +2 位作者 张琪琪 周海洋 曹相玫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088-2095,共8页
目的:观察IDH1突变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特点。方法:实验分为:突变IDH表达组(dox+组),野生IDH表达组(dox−组)。Western blot检测dox+组胶质瘤U87细胞内突变IDH1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变化;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 目的:观察IDH1突变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特点。方法:实验分为:突变IDH表达组(dox+组),野生IDH表达组(dox−组)。Western blot检测dox+组胶质瘤U87细胞内突变IDH1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变化;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拟态形成;6周龄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移植瘤模型,观察胶质瘤裸鼠移植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mutIDH1、CD34表达,高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基底膜样物形成。结果:胶质瘤U87细胞形态饱满,血管生成拟态显示,dox+组细胞管形成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dox+组胶质瘤U87细胞内表达mutIDH1蛋白。成功构建IDH1突变(mutIDH1)人胶质瘤U87细胞移植瘤模型。HE染色显示瘤细胞生长密集,可见多量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显示,dox+组mutIDH1表达明显,dox−组不表达mutIDH1蛋白;CD34的表达在dox−组明显多于dox+组;PAS染色发现,dox+组较dox−有更多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结论:IDH1突变促进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柠檬酸脱氢酶 胶质瘤 移植瘤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2/KAI1和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被引量:33
19
作者 武世伍 承泽农 +2 位作者 俞岚 宋文庆 陶仪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18-925,共8页
背景与目的新近研究显示血管生成拟态存在于多种高侵袭性肿瘤中,并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特性有关,在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中有多种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转移及... 背景与目的新近研究显示血管生成拟态存在于多种高侵袭性肿瘤中,并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特性有关,在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中有多种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和特殊组织化学法检测160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CD82/KAI1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情况。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HIF-1α、CD82/KAI1的表达率和VM分别为0、95.0%和0,在NSCLC组织中分别为48.8%、37.5%和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术后生存期有关(P<0.01);CD82/KAI1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以及VM呈负相关,HIF-1α的表达水平与VM呈正相关(P<0.05);CD82/KAI1、HIF-1α的表达以及VM均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有关联性(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HIF-1α的过表达和VM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而CD82/KAI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MVD≥22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VD<22的的生存率(P<0.01)。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CD82/KAI1、HIF-1α的表达以及VM是影响NSCL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CD82/KAI1、HIF-1α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VM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CD82/KA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D82/KAI1 HIF-1Α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三维细胞培养及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静 黄江生 +3 位作者 杨爱军 王晨昱 刘伟 李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存在于恶性肿瘤中的血液供应方式。拟态血管由肿瘤细胞围成,无内皮细胞衬覆的管道样结构,其间有血液通过。目前对拟态血管的研究多局限在高侵袭性、双向分化的恶性肿...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存在于恶性肿瘤中的血液供应方式。拟态血管由肿瘤细胞围成,无内皮细胞衬覆的管道样结构,其间有血液通过。目前对拟态血管的研究多局限在高侵袭性、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对上皮来源的肿瘤很少涉及。本研究通过细胞三维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并探讨其形成过程及结构特点。方法:建立肝癌细胞株HepG2的三维培养模型,并收集15例肝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过碘酸雪夫氏(PAS)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以及PAS与Ferritin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肝细胞肝癌中的血管生成拟态。结果:肝癌细胞三维培养两天时伸出细长突起,培养7天时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样、环状结构。15例肝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血管内皮CD31染色均为阳性,肝癌细胞Ferritin染色均为阳性。其中7例免疫组织化学与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可见CD31阴性Ferritin阳性的肝癌细胞围成管道样结构,一层PAS阳性物质将肿瘤细胞同管腔分隔,肿瘤细胞构成的管腔中可见红细胞存在。并观察到分化良好的肝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少于分化差的肝癌,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肝癌细胞逐渐出现CD31着色阳性倾向。结论:肝癌细胞具有进行自身变形并与胶原蛋白相互作用,形成血管样通道的能力。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生成拟态结构获得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EPG2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三维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