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琳 张连峰 +2 位作者 姚玮艳 赵阿红 袁耀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间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CE2与ACE mRNA在14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中的表达及两...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间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CE2与ACE mRNA在14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中的表达及两者的关联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CE2与ACE蛋白在92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两者表达的关联性及ACE2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CE2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ACE mRNA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ACE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8%(21/92),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57.6%(53/92),P<0.05];ACE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9%(79/92)]则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44.6%(41/92),P<0.05]。胰腺癌组织中ACE2表达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与ACE表达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416和-0.475,P值均<0.05)。胰腺癌组织中ACE2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ACE2在胰腺癌中表达下调及ACE2与ACE表达比例失衡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血管紧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对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细胞株敏感性的影响
2
作者 周琳 张连峰 +1 位作者 李伟芳 史成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在胰腺癌细胞化学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质粒DNA转入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并建立稳定高表达ACE2的胰腺癌细胞克隆。设实验组(转染ACE2表达质粒)、阴性对照组(转染GFP对照质粒...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在胰腺癌细胞化学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质粒DNA转入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并建立稳定高表达ACE2的胰腺癌细胞克隆。设实验组(转染ACE2表达质粒)、阴性对照组(转染GFP对照质粒)及未转染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ACE2蛋白的表达。采用化学治疗药物吉西他滨作用不同处理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50μmol/L吉西他滨干预细胞24 h后,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1.2±4.8)%、(24.2±3.3)%和(21.3±2.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实验组细胞凋亡较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明显增加[(31.2±3.8)%、(17.6±2.3)%、(15.9±1.7)%,P<0.05],TUNEL标记分析发现典型凋亡特征。结论稳定高表达ACE2基因可明显增强SW1990对吉西他滨的治疗敏感性,两者联合应用在胰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吉西他滨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许亚坡 周琳 +1 位作者 王春峰 张连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8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40例癌旁肝硬化和24例正常肝组织中ACE2和AT1R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8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40例癌旁肝硬化和24例正常肝组织中ACE2和AT1R的表达情况。结果:AT1R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阳性率)分别是71(86.6%)、14(35.0%)、1(4.2%)(χ2=58.983,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ACE2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阳性率)分别是67(81.7%)、31(77.5%)、2(8.3%)(χ2=48.389,P<0.001),但其在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T1R和ACE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关(r P=0.543,P<0.001),且均与肿瘤分化程度(AT1R:χ2校正=5.458,P=0.020;ACE2:χ2校正=6.657,P=0.004)、临床分期(AT1R:χ2校正=4.123,P=0.042;ACE2:χ2=8.359,P=0.004)及门脉浸润(AT1R:χ2校正=5.086,P=0.024;ACE2:χ2=4.679,P=0.031)有关。结论:ACE2及AT1R的高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血管紧张1型受体 原发性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损伤及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裴茂华 王瑶 +1 位作者 陈倩(综述) 龚作炯(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14-417,42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改变,表现为心脏损害。血管紧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改变,表现为心脏损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作为SARS-CoV-2侵入细胞的受体,可能与COVID-19患者心脏损伤有密切联系。文章就COVID-19患者心脏损伤及其与ACE2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心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17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 /缺失 (D/I)多态性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 ,脑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为 0 .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4 (P <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常与发病年龄≤ 6 0岁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有关。脑梗死组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 2 9.8± 10 .2ng/L ,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基因型和Ⅱ基因型者 (P <0 .0 1)。发病年龄≤ 6 0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最明显。结果提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小于 6 0岁的脑梗死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管紧张转化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水平 聚合链反应 脑梗死 血管紧张转化 血管紧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糖尿病肾病3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友明 舒贵扬 +1 位作者 吴家斌 衣利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 (ACEI)联合应用和单用ACEI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 2型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比较。方法  5 2例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两组 ,A组单用ACEI治疗 2 0例 ,...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 (ACEI)联合应用和单用ACEI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 2型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比较。方法  5 2例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两组 ,A组单用ACEI治疗 2 0例 ,B组ARB联合ACEI治疗 32例。结果 治疗 2个月后A组 2 4小时尿蛋白平均 3 0 2± 1 10g ,B组 2 4小时尿蛋白平均 2 6 6± 1 32g (P <0 0 1)。血浆白蛋白A组 2 4 6 0± 1 80g/L ,B组 2 6 80± 1 2 0g/L (P <0 0 5 ) ,6个月后 2 4小时尿蛋白A组 2 5 4± 0 89g/L ,B组 2 14± 1 0 3g/L (P <0 0 1) ,血浆白蛋白A组 2 8 80± 2 10g/L ,B组 31 10± 1 80g/L (P <0 0 1)。经过一年治疗 ,A组肌酐清除率平均下降速率为 3 5ml/min·y ,B组为 2 8ml/min·y。结论 ARB与ACEI联合应用对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 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单用ACEI组 ,并具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剂 糖尿病肾病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在肺栓塞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及其对肺动脉血管的影响
7
作者 邓宜材 黄明朝 +5 位作者 陈丽 叶永佺 游锦惠 苏标堃 陈卓 董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2期4-7,F00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干、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在栓塞发生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肺动脉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清洁级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和栓塞组,每组各40只。栓塞组... 目的通过观察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干、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在栓塞发生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肺动脉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清洁级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和栓塞组,每组各40只。栓塞组大鼠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即栓塞24 h组、栓塞1周组、栓塞2周组、栓塞4周组和栓塞8周组。在相应的时间点进行肺动脉干、外周血中的ACE2含量检测及肺动脉干的病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肺动脉干、外周血中的ACE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大鼠在栓塞1、2、4、8周后肺动脉干、外周血中的ACE2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栓塞组大鼠的肺动脉干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肺纤维化现象,并发生以肉芽组织增生为表现的血管重构现象。结论肺栓塞大鼠ACE2的表达明显降低;ACE2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加重肺动脉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血管重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8
作者 任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常规疗法对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常规疗法对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均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血糖、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压、控糖效果明显,并能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综合征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剂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应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9
作者 宋怀宇 朱菊人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738-740,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剂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敏 陈颖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血管紧张素(1-7)是血管紧张素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它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1-7)/Mas受体轴发挥作用。血管紧张素(1-7)作为血管紧张素Ⅰ的主要活性产物,对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尤其是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起着一定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1-7)是血管紧张素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它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1-7)/Mas受体轴发挥作用。血管紧张素(1-7)作为血管紧张素Ⅰ的主要活性产物,对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尤其是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起着一定的作用。它通过激肽、一氧化氮、前列腺素产生与血管紧张素Ⅱ完全不同的作用。这些提示血管紧张素(1-7)可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自身活性的重要物质。近期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1-7)具有保护心室心肌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压力反射,降低血压和舒张血管,抗增殖、抗纤维化和抗炎症反应,以及调节血脂、脂肪细胞代谢、保护糖尿病所致心肌损害等心血管保护作用,现就这些保护作用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7)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治疗中的作用概述
11
作者 颜辉 徐璐扬 邱晓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42-346,共5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下调RAS,具有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同时ACE2还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与SARS-CoV-2感染及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下调RAS,具有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同时ACE2还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与SARS-CoV-2感染及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CEI/ARB)在SARS-CoV-2感染中的作用,目前研究尚有争议。本文对ACE2及ACEI/ARB类药物在SARS-CoV-2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建议感染前已使用ACEI/ARB类药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继续用药,但目前尚不建议将ACEI/ARB类药物用于COVID-19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转换2 血管紧张转化抑制药/血管紧张受体阻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12
作者 魏进萍 杨长林 +1 位作者 杨磊 黄华荣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高,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COPD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症状和减少危险因素为主,从而达到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及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但实际上并不能抑制肺功能的减退。近年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高,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COPD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症状和减少危险因素为主,从而达到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及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但实际上并不能抑制肺功能的减退。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发现与多种肺疾病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COPD的肺损伤,明显改善肺功能,因此本文就RAS在COPD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管紧张转化-血管紧张-1型受体轴 血管紧张转化2-血管紧张(1-7)-Mas轴 RAS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血管疾病管理与诊治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斌 刘爱军 +2 位作者 杨明 范祥明 苏俊武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20-126,共7页
2019年底在我国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短时间内感染人群积聚增加,国家做出迅速反应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为甲类传染病防控。对发病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患病和死亡病例中,中老年人多见,合并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据死亡率... 2019年底在我国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短时间内感染人群积聚增加,国家做出迅速反应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为甲类传染病防控。对发病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患病和死亡病例中,中老年人多见,合并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据死亡率的第一位,为10.5%,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死亡率为6%。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时间较长,而心血管疾病中许多疾病都属于危急重症,在诊疗时需要争分夺秒。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管理和诊治的特殊性,国家和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防控和诊疗方案、心血管疾病专家们提出的共识和建议,为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能够安全和有效的完成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血管疾病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缺氧对子代大鼠心脏局部ACE-AngⅡ-AT_1轴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凌星 黄子扬 李美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目的研究妊娠不同时期缺氧对成年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ACE-AngⅡ-AT1)受体轴的影响。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妊娠早期(G1,妊娠第3天)开始缺氧组、中期(G2,妊娠第9天)开始缺氧组、后期(G3,... 目的研究妊娠不同时期缺氧对成年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ACE-AngⅡ-AT1)受体轴的影响。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妊娠早期(G1,妊娠第3天)开始缺氧组、中期(G2,妊娠第9天)开始缺氧组、后期(G3,妊娠第15天)开始缺氧组和空白对照组(G0),每组各6只。缺氧组每日置于氧气浓度为10%±1%的低压氧舱3小时,直至自然分娩。各组雄性子代大鼠于3月龄及5月龄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心脏局部AngⅡ,逆转录PCR检测心脏AT1、AT2、胶原Ⅰ和胶原ⅢmRNA,Western blot检测心脏ACE、AT1、AT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妊娠早、中期缺氧引起3月龄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ACE、AngⅡ的升高(均P<0.05),以及3月龄和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AT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并使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AT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妊娠晚期缺氧仅会改变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AT1和AT2受体表达(均P<0.05)。妊娠中期缺氧引起3月龄和5月龄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pERK1/2、胶原ⅠmRNA和胶原ⅢmRNA表达增加(均P<0.05),妊娠早期缺氧仅引起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局部pERK1/2、胶原ⅠmRNA和胶原ⅢmRNA表达增加(均P<0.05),而妊娠晚期缺氧则无影响(均P>0.05)。结论妊娠期缺氧会引起成年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ACE-AngⅡ-AT1轴活化,以妊娠早期或中期开始的缺氧对该轴影响最明显,并促进了下游ERK的磷酸化和心脏胶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缺氧 心脏 局部血管紧张转化-血管紧张-血管紧张1型受体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和ACE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树越 吴娟 +6 位作者 贾一扬 王琪 孙迪 徐缙 陈怀基 许峰 叶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963-39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和ACE2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并住院的246例CHD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51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和ACE2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并住院的246例CHD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51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rs4461142位点及ACE2基因rs1514283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rs4267385位点、rs151428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rs4267385位点和ACE2基因rs1514283位点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CHD的易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基因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ACE/ACE2相互负向调节及卡维地洛的作用
16
作者 王江 田颖 +4 位作者 宋熔 聂凌 李楠 谭红梅 祝善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与ACE2相互负向调节及卡维地洛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卡维地洛组和假手术...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与ACE2相互负向调节及卡维地洛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卡维地洛组和假手术组;喂养2个月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ACE和ACE2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ACE和ACE2蛋白表达。结果心力衰竭组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ACE和ACE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P<0.01),ACE/ACE2升高。卡维地洛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P<0.01),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调(P<0.05),心肌组织ACE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1),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ACE/ACE2降低。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CE和ACE2表达上调,ACE/ACE2升高;卡维地洛抑制ACE表达,增强ACE2表达,ACE/ACE2比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血管紧张转化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郦琳 唐宇俊 +4 位作者 王俏 王明珠 孔祥聿 温成平 黄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的中西医机制及培元宣化解毒法治疗本病的机制。[方法]通过阅读论述瘟疫的相关古籍以及有关COVID-19的最新文献,总结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的中西医机制,分...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的中西医机制及培元宣化解毒法治疗本病的机制。[方法]通过阅读论述瘟疫的相关古籍以及有关COVID-19的最新文献,总结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的中西医机制,分析其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并通过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表达于心血管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而感染细胞。COVID-19属于中医“寒湿疫”,根据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显示疫毒入侵,脾虚湿困,肺气受损,反侮心火,导致逆传心包,造成心肌损伤,由此本团队提出培土生金、宣肺疏风、化湿解毒的方法。病案所示为肺脾气虚型COVID-19患者,通过培元宣化解毒法可抗病毒,改善肺部炎症,且能够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结论]COVID-19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与ACE2有关,培元宣化解毒法通过补益脾肺、顾护正气、化湿解毒以排出疫毒之邪,防止病邪逆传心包,治疗COVID-19及顾护心肌效果良好,拓展了COVID-19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湿疫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心肌损伤 机制 培元宣化解毒法 验案 瘟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细胞受体ACE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青龙 张立婷 +4 位作者 杨文柯 伊琳 同重湘 李书艳 谢小冬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已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趋势。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RBD区域可以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结合进入细胞。因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病毒感染细胞密切相关,可能是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已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趋势。近期的多项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RBD区域可以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结合进入细胞。因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病毒感染细胞密切相关,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的治疗靶点,深入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新型冠状病毒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把控人群遗传易感性及药物研发,推动疾控、临床和科研人员更快地制定出相关防控、诊疗方案。本研究综述新型冠状病毒及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目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刺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VSV假病毒的构建及其感染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星霖 陈丹瑛 +6 位作者 刘永梅 邱雅若 李国力 宋川 孔雅娴 赵红心 赵学森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2期119-125,140,共8页
目的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VSV假病毒,研究新冠病毒及其流行变异株的侵入特性。方法 通过购买的新冠病毒(Wuhan-Hu-1株)VSV-luc假病毒构建VSV-G/VSV-ΔG-luc假病毒;利用VSV-G/VSV-ΔG-luc假病毒... 目的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VSV假病毒,研究新冠病毒及其流行变异株的侵入特性。方法 通过购买的新冠病毒(Wuhan-Hu-1株)VSV-luc假病毒构建VSV-G/VSV-ΔG-luc假病毒;利用VSV-G/VSV-ΔG-luc假病毒构建新冠病毒VSV假病毒。通过分子克隆对新冠病毒S基因相应位点进行突变,构建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刺突蛋白表达质粒,由此包装出新冠病毒各种变异株假病毒。比较新冠病毒Wuhan-Hu-1株与D614G株、Delta株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感染能力。结果 新冠病毒VSV假病毒构建成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Wuhan-Hu-1株、D614G株、Delta株在4种不同细胞系中侵入情况,与Wuhan-Hu-1株相比,D614G株和Delta株的感染水平均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在Calu-3和Caco-2细胞系中,Delta株的感染水平明显强于D614G株(P均<0.05)。利用模拟细胞-细胞间传播的感染试验发现,Delta株感染HEK-293T细胞与Vero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D614G株(P均<0.05)。结论 新冠病毒Delta株的感染能力明显强于Wuhan-Hu-1株和D614G株。VSV假病毒系统能够模拟、替代新冠病毒活病毒在侵入细胞的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且安全可靠、易于量化、应用广泛,在新冠病毒研究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病毒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新型冠状病毒 Wuhan-Hu-1株 D614G株 Delta株 S蛋白 细胞-细胞间感染 跨膜丝氨酸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的药物研发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正旭 王小娟 张德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82-88,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其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发现,其属于β冠状病毒,与2015—2017年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采集的中国马蹄蝠中发现的与蝙蝠SARS相关两种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其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发现,其属于β冠状病毒,与2015—2017年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采集的中国马蹄蝠中发现的与蝙蝠SARS相关两种冠状病毒密切相关。但目前没有疫苗或治疗性抗体可以预防感染,因此,研发靶向针对参与病毒复制和增殖的关键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减轻该流行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刺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