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付松 任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血管 解剖学特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血管入路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追 任为 +2 位作者 黄文 赵渝 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入、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血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介入术136例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孙英华 郑红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 分析冠脉内介入术 13 6例患者术后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 13 6例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不同血管径路并发症进行总结、对比。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出血及引起假性动脉瘤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术前、术... 目的 分析冠脉内介入术 13 6例患者术后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 13 6例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不同血管径路并发症进行总结、对比。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出血及引起假性动脉瘤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 ,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血管并发症 护理对策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诊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岚 覃军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27-138,共12页
关键词 经皮介入诊疗 血管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 假性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介入治疗 出血 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经路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文新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9期1799-1800,共2页
目的通过对血管经路并发症(PVC)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PVC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行冠脉治疗患者38例进行观察:共发生PVC8例,其中局部血肿2例(5.3%)、皮下淤血3例(7.9%)、血栓形... 目的通过对血管经路并发症(PVC)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PVC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行冠脉治疗患者38例进行观察:共发生PVC8例,其中局部血肿2例(5.3%)、皮下淤血3例(7.9%)、血栓形成1例(2.6%)、血管迷走反射损伤(VVR)2例(5.3%)。结果使用抗凝药物过度、穿刺不当、患者不配合及压迫止血不充血是PVC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密观察,精心护理,预防出血是减少PVC发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 血管经并发症(pvc)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径路和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程浩 王馨 +1 位作者 闫美辰 叶茂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9期3035-30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径路和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的介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插管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径路和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的介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插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桡动脉径路插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发生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采用桡动脉径路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 经股动脉径 经桡动脉径 外周血管并发症 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红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期106-107,共2页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最常用的人路途径,尽管介入诊疗的操作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可忽视,尤其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严重影响治疗效...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最常用的人路途径,尽管介入诊疗的操作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可忽视,尤其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耿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8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即消失,8例术后第3-7天面肌痉挛症状完全... 目的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8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即消失,8例术后第3-7天面肌痉挛症状完全缓解,9例出院1月后电话随访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2例出院后3月电话随访仍诉面肌痉挛,但肌肉紧张度较术前有所减轻。发生手术并发症共18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明确,但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径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9
作者 王学群 田咏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冠脉介入 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心脏置入器械血管入路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10
作者 王建 王焱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经导管左室分区术(PARACHUTE)等使用的鞘管较大,通常通过髂-股动脉入路,如发生入路并发症可影响患者预后。研究发现,经动脉TAVI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经心尖部TAVI的患者。优化新型心脏置入器械的入路策略是改...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经导管左室分区术(PARACHUTE)等使用的鞘管较大,通常通过髂-股动脉入路,如发生入路并发症可影响患者预后。研究发现,经动脉TAVI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经心尖部TAVI的患者。优化新型心脏置入器械的入路策略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心脏置入器械 血管 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入路所致的损伤性并发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波 王梦远 龚建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损伤性 并发症 泌尿生殖器官 胃肠道损伤 血管损伤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导致患者死亡的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国强 李锐 郭京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减压术 死亡 手术并发症 手术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小洁 张敬文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1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周期为3d。[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介入治疗,治疗组干预后渗血、血肿、淤青和皮损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干预第1天与第3天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干预后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和做梦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后能有效预防血管并发症,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并发症 护理干预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玉山江·阿合尼牙孜 马飞 +5 位作者 徐畅 刘俊 王和功 杨慧东 秦智勇 刘喜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脉入路造影,研究组为经桡动脉入路造影,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排尿困难发生率、需要陪护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穿刺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更高,并且能够在保证患者术中指标和术后舒适度提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体征恢复,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 经股动脉入 全脑血管造影术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径路介入诊疗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东林 方玉强 +4 位作者 陈乔 杨成明 曾春雨 王旭开 王红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桡动脉径路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1 580例经桡动脉径路进行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例,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动脉痉挛2.4%;假性动脉瘤1.4%;出血或上肢肿胀0.9%;术侧手掌肿胀0.6%... 目的分析桡动脉径路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1 580例经桡动脉径路进行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例,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动脉痉挛2.4%;假性动脉瘤1.4%;出血或上肢肿胀0.9%;术侧手掌肿胀0.6%;桡动脉闭塞0.3%,无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并发症少,且均为非致命性;掌握局部血管解剖,熟悉操作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径 血管介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毗邻血管的应用解剖及血管损伤并发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先帅 官建中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343-347,共5页
下腰椎前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疾病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手术区域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也日益深入。腰椎局部区域的血管、神经对于术中的显露有着直接影响,熟悉这些结构不仅能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也能为新的手术入路和技术... 下腰椎前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疾病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手术区域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也日益深入。腰椎局部区域的血管、神经对于术中的显露有着直接影响,熟悉这些结构不仅能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也能为新的手术入路和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该文对腰椎前方血管的特点和减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血液供应 前入手术 血管应用解剖 血管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17
作者 郑涛 卢英 唐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13-517,共5页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按造影入路不同,分为TRA组(100例)与TF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按造影入路不同,分为TRA组(100例)与TF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种入路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897)。手术总时间:TFA组中位数为52.1min(42.7~60.0min),TRA组为45.7min(38.4~56.2min);透视时间:TFA组中位数为23.1min(18.8~27.5min),TRA组为16.4min(10.7~19.1min);住院时间:TFA组为(158.7±14.4)h,TRA组为(128.8±20.2)h;与TFA组相比,TRA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TF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0%,而TRA组分别为11.0%、8.0%、3.0%;TRA组均低于TFA组(P<0.05)。TRA组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得分高于TFA组(P<0.05)。结论 经TRA行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不低于TFA,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桡动脉入 股动脉入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骐 周洪语 +4 位作者 徐纪文 赵晨杰 马军峰 刘强强 叶晓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骨孔骨瓣成形在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VD病例资料,其中34例使用单骨孔骨瓣成形开颅,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总结骨瓣成形开颅的技术要点,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骨瓣成形开颅的病人,手术操作顺利,术区显露满意,无硬膜、静脉窦损伤,术后骨瓣复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枕部皮下积液等并发症。20例使用枕骨切除开颅病人,3例(15%)发生枕部皮下积液,1例发生(5%)脑脊液漏。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开颅操作安全,恢复颅骨结构的完整性,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减压术 骨瓣成形 枕下乙状窦后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炜华 马锋 +2 位作者 申薇薇 王慧峰 王治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经桡动脉径 血管并发症 尺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功率 股动脉径 刺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性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增帅 吴国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973-97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性治疗 并发症 血管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