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腹球血管肌瘤1例
1
作者 张海飞 王波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94-498,共5页
血管球瘤是起源于正常血管球的少见良性肿瘤,好发于肢体远端,在软组织肿瘤中占比不足2%。血管球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分为固有球瘤、球血管瘤和球血管肌瘤3种亚型,其中球血管肌瘤的亚型最为少见,国内报道仅见6例。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指腹的... 血管球瘤是起源于正常血管球的少见良性肿瘤,好发于肢体远端,在软组织肿瘤中占比不足2%。血管球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分为固有球瘤、球血管瘤和球血管肌瘤3种亚型,其中球血管肌瘤的亚型最为少见,国内报道仅见6例。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指腹的球血管肌瘤,患者,女,50岁,因“手指肿物”于2023年6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球血管肌瘤。球血管肌瘤主要由圆形和梭形的肿瘤细胞构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与圆形的肿瘤细胞之间存在过渡。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壁生长,间质可黏液样变。据笔者所知,这是首例发生于指腹的球血管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球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肖敏 葛小霞 +1 位作者 曲利娟 王明月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病理科5例AHL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5例AH...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病理科5例AHL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5例AHL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1~77岁,中位年龄55岁。眼观:病灶处切面灰白色,质韧。镜检:淋巴结实质被不规则增生的厚壁血管、平滑肌及纤维组织所取代,病变从门部向实质内延伸,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围绕在血管壁周围或不规则穿插在纤维组织中。免疫表型:平滑肌组织表达Desmin、SMA,病理诊断:AHL。结论AHL临床少见,部分病理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避免漏诊与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鹏 殷伟华 +1 位作者 杨开颜 陈国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21-522,共2页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是由Chan等于1992年首先描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国内外迄今为止仅报道30余例,主要发生于腹股沟和股部淋巴结,临床上较易漏诊。现报告我院收治的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病例2例,探讨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是由Chan等于1992年首先描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国内外迄今为止仅报道30余例,主要发生于腹股沟和股部淋巴结,临床上较易漏诊。现报告我院收治的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病例2例,探讨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腹股沟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球血管肌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静 陈琴 刘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9-1209,共1页
患者女,34岁,因“右眼结膜新生物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于妊娠后期发现右眼上睑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蚕豆大小新生物,向眼裂外突出,伴轻微异物感,不伴疼痛,表面可见出血,经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新生物回纳于眼睑内;之后2天患者接受剖宫... 患者女,34岁,因“右眼结膜新生物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于妊娠后期发现右眼上睑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蚕豆大小新生物,向眼裂外突出,伴轻微异物感,不伴疼痛,表面可见出血,经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新生物回纳于眼睑内;之后2天患者接受剖宫产,术后右眼上睑内侧再次出现新生物,向眼裂外突出,并逐渐增大,伴少量分泌物,偶有少量出血,未就诊。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本次入院后专科查体:右眼睑无肿胀,内眦部睑裂闭合欠佳,其上方穹窿部结膜突出于睑裂,表面光滑,色红,可见黑色结痂,触之无明显疼痛,无渗血、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肿瘤 超声检查 血管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球血管肌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琛云 陈志新 张文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影像学诊断 腹膜后球血管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样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史连国 李宝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3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鉴别诊断讨论。结果组织学显示淋巴结边缘部分淋巴组织残存,由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混合排列而成...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3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鉴别诊断讨论。结果组织学显示淋巴结边缘部分淋巴组织残存,由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混合排列而成,其内见大小不等大血管不规则分布,散在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细胞SMA、desmin阳性,HMB45均阴性。结论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罕见,主要累及腹股沟淋巴结,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样错构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慢性炎症伴平滑血管肌瘤样增生是怎么回事
7
作者 江鱼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4年第10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睾丸慢性炎症 平滑血管肌瘤样增生 睾丸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肌瘤——CT、MRI表现
8
作者 M.Beissert W.Kenn +2 位作者 G.Schultz 马波 李永东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5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肌瘤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1例
9
作者 徐磊 樊炜静 柳国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10-512,共3页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ngiomyomatous hamartoma oflymphnode,AH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为腹股沟区的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疼痛感或患肢麻木感。AHL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少见,目...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ngiomyomatous hamartoma oflymphnode,AH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为腹股沟区的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疼痛感或患肢麻木感。AHL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少见,目前全球仅报道了100余例AHL患者[2]。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1例AHL患者,下肢表现为水肿、水疱,伴有溃破及疼痛,多次住院治疗后未能改善,病情反复,之后经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中西医结合 复原通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临床病理观察
10
作者 周宾 曹晓哲 +5 位作者 曹志星 李玉梅 赵晔 谢亚峰 黄曦长 郑嘉雯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2-625,共4页
目的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HL)罕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1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探讨。方法对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特点观察,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Masson三色染色和银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镜下淋巴结部分结构尚存,可... 目的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AHL)罕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1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探讨。方法对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特点观察,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Masson三色染色和银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镜下淋巴结部分结构尚存,可见少量淋巴窦和淋巴滤泡及散在灶性聚集的淋巴细胞,残存的淋巴组织多位于淋巴结被膜下或边缘区。淋巴结实质被血管、平滑肌和纤维组织取代,但无富于细胞的纤维束或平滑肌束形成。淋巴结门部有大量增生的厚壁血管,并向实质内延伸,延伸过程中血管壁由厚变薄,血管腔逐渐变小,在血管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围绕。部分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有胶原化,可见较细的胶原纤维束,其纤维母细胞与增生的平滑肌有时不易区分。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CD34(+),血管外周梭形细胞束SMA和desmin(+),HMB45、ER和PR(-)。Masson三色染色:胶原纤维和黏液呈蓝色,分布在胶原纤维间不成束的肌纤维呈红色。银染显示有残存的淋巴组织网状纤维。结论该病继发于淋巴结炎症性病变,淋巴结窦的血管转化和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均由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且两者具有伴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淋巴结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多学科团队联手成功救治超高难度血管平滑肌瘤病患者
11
作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3期6-6,共1页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血管病团队联合多学科共同努力,成功将一名患者体内的巨大血管平滑肌瘤摘除."血管平滑肌瘤病"来源于子宫平滑肌,但并不是公众普通认知的子宫肌瘤,...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血管病团队联合多学科共同努力,成功将一名患者体内的巨大血管平滑肌瘤摘除."血管平滑肌瘤病"来源于子宫平滑肌,但并不是公众普通认知的子宫肌瘤,这种看似良性的疾病,一旦肿瘤细胞种植到腹腔血管,会疯狂生长并不断延伸,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朝阳医院 多学科团队 血管 子宫平滑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成功救治 子宫肌瘤
原文传递
脾脏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12
作者 杨佩涛 张安红 +2 位作者 张瑞昕 张丽 徐钧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周细胞(血管周围)肿瘤,主要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和血管成分构成,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诊治1例的脾脏AL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周细胞(血管周围)肿瘤,主要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和血管成分构成,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诊治1例的脾脏AL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脾脏 病例报道 疾病特征 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治疗宫腔及宫颈管血管平滑肌瘤31例
13
作者 柳倩 蒋建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及宫颈管血管平滑肌瘤的宫腔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3年10月31例宫腔镜治疗宫腔及宫颈管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23例,体检超声提示宫内异常回声或子宫内膜增厚7例,自觉外阴脱出肿物1... 目的探讨宫腔及宫颈管血管平滑肌瘤的宫腔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3年10月31例宫腔镜治疗宫腔及宫颈管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23例,体检超声提示宫内异常回声或子宫内膜增厚7例,自觉外阴脱出肿物1例。结果宫腔镜检查病灶位于宫腔26例,宫颈管5例;单发27例,多发4例;宫腔镜诊断肌瘤22例,息肉4例,无法确定类型5例。均在宫腔镜下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血管平滑肌瘤。术后随访3~142个月,中位数69个月,B超提示均未复发。结论对于宫腔及宫颈管血管平滑肌瘤,宫腔镜完整切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宫腔镜 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例报道及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莹 潘汉梅 +2 位作者 汪宏谚 廖兴娅 杨琳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3763-376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亦称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ascular leiomyoma,IVL)]的临床病例资料,洞悉该病的核心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短期内发现的2例IVL为重点,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为IVL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相关国内外文...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亦称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ascular leiomyoma,IVL)]的临床病例资料,洞悉该病的核心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短期内发现的2例IVL为重点,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为IVL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对该罕见疾病进行综合的分析探讨。结果:包括重点介绍的2例患者,该院共收治IVL患者12例,年龄介于42~55岁之间。从患者高发人群、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情况、术后病理、预后及随访等各方面分析结果。结论:IVL好发于绝经前女性,均合并子宫肌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血管内瘤栓沿着血管分支蔓延,并不依赖于静脉回流方向。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IVL术后复发与残留病灶密切相关。保留卵巢的年轻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选择,但是内分泌治疗的适应人群、治疗维持时间、疗效仍然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血管内平滑肌瘤 侵犯心脏 误诊 诊断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足跟腱末端血管平滑肌瘤1例
15
作者 陈少伟 杨小杰 +4 位作者 石杰 李文波 杨伟铎 王扶卉 高秋明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94-39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已婚,因“发现右足跟部包块10余年”于2022年8月22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足跟部绿豆样大小的包块,边界清楚,无明显疼痛,患者未予重视。7年前患者就诊我院,彩超提示:右侧足跟腱末端皮下探及0.5cm&...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已婚,因“发现右足跟部包块10余年”于2022年8月22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足跟部绿豆样大小的包块,边界清楚,无明显疼痛,患者未予重视。7年前患者就诊我院,彩超提示:右侧足跟腱末端皮下探及0.5cm×0.2 cm的无回声区,壁薄,后壁回声增强,考虑右足跟皮下囊肿。门诊建议继续观察。患者自觉右足跟部包块逐渐增大,触之有明显痛感,患者仍未重视。现患者自觉右足跟腱部穿鞋时疼痛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足跟腱末端包块性质待定”收住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腱末端 血管平滑肌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平滑肌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国臣 肖大江 +1 位作者 张永胜 孙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7期377-380,共4页
目的提高对头颈部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头颈部ALM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平均52.5岁。无痛性肿块13例、鼻塞或(和)反复鼻出血4例、体检意外发现病变3例。B超... 目的提高对头颈部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头颈部ALM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平均52.5岁。无痛性肿块13例、鼻塞或(和)反复鼻出血4例、体检意外发现病变3例。B超示呈瘤体内有较丰富散在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MRI示T_1WI呈低-等信号,T_2WI呈内部为非均质高信号、边缘为环形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HE染色示血管壁平滑肌呈束状排列,血管壁增厚,管腔多呈裂隙状。免疫酶标检测示calponin、desmin和SMA阳性表达;部分病例孕激素、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所有病例行肿块切除后无复发、恶变及转移。结论头颈部ALM行B超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组织学检查和免疫酶标检测可明确诊断,性激素可呈阳性表达,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血管肌瘤 外科手术 性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晓耘 齐焕然 回允中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少见肿瘤
原文传递
大腿球血管肌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令平 洪玉萍 +1 位作者 万凯明 鹿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患者 女,24岁。左大腿反复疼痛4年。体检:左大腿皮下触及结节状肿物,大小约2cm×2cm×1cm,质软,压痛,可活动。 超声检查:左大腿皮下见0.6cm×2.0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界清,未测及明显皿流。MR检查:左大腿皮下... 患者 女,24岁。左大腿反复疼痛4年。体检:左大腿皮下触及结节状肿物,大小约2cm×2cm×1cm,质软,压痛,可活动。 超声检查:左大腿皮下见0.6cm×2.0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界清,未测及明显皿流。MR检查:左大腿皮下脂肪层与股内侧肌间见果核状异常信号,大小约2cm×1cm,边界清楚,T1WI呈与肌肉相似的等信号,抑脂T2WI呈明显高信号,其内见线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环形强化,其中央不强化,呈核中核征(图1~3),考虑为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大腿 血管肌瘤 异常信号 皮下脂肪层 超声检查 股内侧肌 MR检查
原文传递
小直径含脂肪与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的MRI征象及鉴别诊断
19
作者 周智锋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89-91,95,共4页
目的探讨小直径含脂肪与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MRI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0例最大直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脂肪成分含量分为含脂肪组(75... 目的探讨小直径含脂肪与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MRI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0例最大直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脂肪成分含量分为含脂肪组(75个)与乏脂肪组(22个)。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征象(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状、T2WI信号、DWI信号、劈裂征、假包膜、鸟嘴征、出血、坏死、血管流空影),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90例肾脏血管平滑肌瘤患者共97个病灶,其中诊断为含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75个,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22个。MRI检查示观察到脂肪成分71个,不能观察到脂肪成分26个。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鉴别诊断小直径含脂肪与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724,诊断一致性较高,MRI鉴别诊断小直径含脂肪与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67%、86.36%、89.69%。含脂肪组病灶与乏脂肪组病灶生长方式、T2WI信号均匀性、DWI信号均匀性、DWI信号强度、鸟嘴征、劈裂征等MRI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脂肪组病灶与乏脂肪组病灶肿瘤位置、形状、T2WI信号强度、假包膜、出血、坏死、血管流空影等MRI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小直径含脂肪与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的鉴别有一定价值,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在MRI征象下多表现为完全外生、类圆形、T2WI均匀信号、DWI均匀高信号、无假包膜、无鸟嘴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瘤 MRI征象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后间隙血管平滑肌瘤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月 姜菲菲 +1 位作者 赵宁 阎艾慧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7期398-398,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咽部异物感5年,发现下咽后壁肿物20余天”于2018-01-30收入院。患者5年来无明显诱因觉咽部异物感,呈持续性,无明显呼吸困难及咽痛,未治疗。约入院20天前于当地健康体检时发现下咽后壁肿物,收治入院。既往体健。
关键词 下咽 血管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