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1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睡眠行为教育治疗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的效果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娜娜 闻春波 赵永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睡眠行为教育治疗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的效果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2例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睡眠行为教育治疗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的效果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2例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睡眠行为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评分、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儿童孤独症量表(CARS)评分及病情分布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CSH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研究组患儿CSHQ总分及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白天睡眠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患儿AB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CA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研究组患儿ABC总分及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维度评分,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儿病情正常比例升高,重度比例降低,研究组患儿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睡眠行为教育治疗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能有效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和睡眠障碍,减轻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睡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行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意识干预联合行为教育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负面情绪及护理质量影响
2
作者 王丹 陈会海 +3 位作者 尹小鹏 于晓萍 刘刚 林致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意识干预联合行为教育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负面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接收的9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自我意识干预联合行为教育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负面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接收的9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自我意识干预联合行为教育,采用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面情绪,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专业水平、健康宣教、服务态度、心理指导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总分值均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创新、说服、应变、总分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创新、说服、应变、总分等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意识干预联合行为教育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患者,对缓解其负面情绪和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知信行状况和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自我意识干预 行为教育 负面情绪 护理质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媒体平台构建的认知-行为教育在哮喘患儿家属居家管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文珂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以多媒体平台构建的认知-行为教育在哮喘患儿家属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哮喘患儿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媒体... 目的探讨以多媒体平台构建的认知-行为教育在哮喘患儿家属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哮喘患儿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媒体平台构建的认知-行为教育。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健康行为、生命质量及家属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哮喘知识、信念及态度、家长行为及认知水平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疾病照顾、用药照顾、监测照顾、急救处理照顾行为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项健康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症状评分、活动评分、情感评分及儿科哮喘生命质量问卷(PAQLQ)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平台构建的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可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认知水平、照顾能力,改善患儿的健康行为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平台 认知-行为教育 哮喘患儿 居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最佳实践——RCR教育项目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素琴 边京京 李淑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8,共6页
介绍了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RCR)教育项目的出台背景和项目内容,在总结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项目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 美国 研究生 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 项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教育对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明霞 杨玉芬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洗手情况 行为教育 依从性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卫君 许菊青 +1 位作者 叶爱明 鲍文卿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4-6,9,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2009年1-6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教育,并随访...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2009年1-6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及统计疾病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教育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康行为教育能明显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维持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教育 精神分裂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魏虹 张琼丹 +3 位作者 蒋雯 周红丽 岳英 肖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11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运用行为教育进行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实验组91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行为教育法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 目的 探讨运用行为教育进行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实验组91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行为教育法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教育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更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教育 老年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行为教育调查二则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忠 万洪芳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大学四年经济成本如何、大学生逃课现象怎样,这是人们关注较多但又缺乏实际而详细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行为教育 经济成本 逃课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社会行为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彩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42-144,共3页
在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中 ,其三元交互论较客观地反映了行为、人的内部因素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且观察学习是社会行为习得的更常见方式。故教师与家长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儿童社会行为的教育 ,处理好正面榜样与负面榜样对儿童的影... 在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中 ,其三元交互论较客观地反映了行为、人的内部因素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且观察学习是社会行为习得的更常见方式。故教师与家长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儿童社会行为的教育 ,处理好正面榜样与负面榜样对儿童的影响 ,充分挖掘正面榜样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图拉 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 社会行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教育对未注册护士洗手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雪琼 王永芬 周君明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8期2149-2150,共2页
关键词 未注册护士 行为教育 医院感染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依从性 洗手 专业技术人员 标准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彭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开展“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对其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12月产科病房收治的150例产后抑郁症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开展“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对其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12月产科病房收治的150例产后抑郁症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母乳喂养效能及喂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抑郁情况(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效能(BSES评分)与育婴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长及体质量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式认知-行为教育的实施,对改善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理情绪,强化母乳喂养效能,促进母婴健康及新生儿发育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理念 认知-行为教育 产后抑郁症 心理状态 母乳喂养效能 喂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的空间拓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秋波 兰兰 +1 位作者 薛宇 魏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期89-91,共3页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实质就是网络文化。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在网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道德价值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出现诸多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世界...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实质就是网络文化。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在网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道德价值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出现诸多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是道德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加强网络文化下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以多维空间探索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青少年 道德行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红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4,66,共5页
本文在简要阐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行为形成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重点探讨大学生良好行为塑造和不良行为矫正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环境控制 行为教育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养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教育对实习护生洗手依从性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友平 侯铁英 《现代医院》 2005年第5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明确行为教育对医院实习护生洗手行为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以来自同一学校的5 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行为教育前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收集观察对象洗手行为的情况,然后针对不良项目对学生实施行为教育,1个月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收... 目的 明确行为教育对医院实习护生洗手行为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以来自同一学校的5 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行为教育前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收集观察对象洗手行为的情况,然后针对不良项目对学生实施行为教育,1个月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收集资料作比较。结果 行为教育干预后学生的平均洗手率明显高于行为教育干预前的洗手率,由33. 6 8%上升到6 0 . 2 0 %。漏洗部位、洗手次数和时间亦有明显改进。结论 行为教育干预能提高实习护生洗手的依从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教育 依从性 医院实习护生 洗手行为 研究对象 观察对象 教育干预 洗手率 问卷法 观察法 教育 干预前 干预后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行为教育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大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1年第2期48-49,57,共3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个社会更加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形象,而人的行为正是对二者的体现。行为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表现,是可以观察到和记录到的一种人类实践活动。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行为,是指大学生受高等教育期间,因其生理、心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个社会更加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形象,而人的行为正是对二者的体现。行为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表现,是可以观察到和记录到的一种人类实践活动。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行为,是指大学生受高等教育期间,因其生理、心理、环境因素而引发并产生的某种影响和结果的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行为教育 认知因素 行为特点 思想导向 知行统一 教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行为教育的厘定与重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颜语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2-109,共8页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的行为教育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明显呈现出作为成年人的个体行为引导和作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存的异质性结构特征。以说服教育为主渠道培养大学生行为的教育模式失效引起社会共同的反思与审视。缺乏...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的行为教育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明显呈现出作为成年人的个体行为引导和作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存的异质性结构特征。以说服教育为主渠道培养大学生行为的教育模式失效引起社会共同的反思与审视。缺乏有效引导的大学生行为教育模式不仅难以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优良学风,而且损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与学消极风气的恶性交织会酿成整个高校正能量风气的消解,严重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大学生积极行为的培养,需要重新厘定行为教育的模式,注重大学生态度、满意度的养成;关注情绪和心境的变化;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重视外部环境对学习动机的激励,引导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决策主动契合群体优良学风和正能量班风,教与学耦合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教育 组织行为 大学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教育——高校品德教育的立足点和侧重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孝怀 《高等农业教育》 2001年第11期25-27,共3页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 ,法治社会 ,它要求社会成员在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 ,必须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通过行为教育来实现。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 ,对此责无旁贷。高...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 ,法治社会 ,它要求社会成员在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 ,必须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通过行为教育来实现。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 ,对此责无旁贷。高校品德教育应当立足于行为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品德教育 行为教育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颖萍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731-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增强糖尿病患者对DM足的认识与足部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足部损伤、溃疡、截肢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增强糖尿病患者对DM足的认识与足部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足部损伤、溃疡、截肢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实施教育干预后1年,干预组中发生糖尿病足8例,发生率为4.65%;而对照组中发生糖尿病足12例,发生率为12.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结论: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对血糖控制和对双足的保护意识,从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控制其病变的发展,降低截肢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教育干预 糖尿病足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建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科研不端问题犹如环境污染问题。防范环境污染从末端转向事先和事中,防范科研不端的有效措施是推广和普及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实践中,自觉地确立起与普遍主义、公有主义... 科研不端问题犹如环境污染问题。防范环境污染从末端转向事先和事中,防范科研不端的有效措施是推广和普及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实践中,自觉地确立起与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等科学规范原则相应的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科学规范 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墨子的行为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克庆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4-76,共3页
墨子,名翟(音di),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早年曾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并博览群书,成为当时一位远近闻名的人物。其后到宋国做过大夫,小久辞官开始私人办学。 墨子虽然学习过孔子之术,但他却不为儒学所困,他以自已的观察和思考,对儒家... 墨子,名翟(音di),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早年曾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并博览群书,成为当时一位远近闻名的人物。其后到宋国做过大夫,小久辞官开始私人办学。 墨子虽然学习过孔子之术,但他却不为儒学所困,他以自已的观察和思考,对儒家的许多学术观点,提出过直接而尖锐的批评,从而促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墨子普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他们从鲁国出发,先后游览宋、齐、卫、楚和魏国。曲折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不但使墨子培养出一大批社会有用之才,更重要的是使墨子建立了以强调实践和献身精神为鲜明标志的新学派—一墨家。墨家学派内容丰富,包罗万家,既有社会科学的结晶,又有自然科学的光辉。本文仅介绍墨子关于行为教育的一些论述,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行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