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辅导员情感劳动的行为表征、投入机制与应对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秋华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2期12-17,95,96,共8页
情感劳动理论充分关注个人情感是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控制、管理和展现的。高校辅导员情感劳动兼具以德育人、职业自洽、情感投入的行为表征,从情感陪伴、倾听共情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进行,同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共情缺失、日常工作与情感劳... 情感劳动理论充分关注个人情感是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控制、管理和展现的。高校辅导员情感劳动兼具以德育人、职业自洽、情感投入的行为表征,从情感陪伴、倾听共情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进行,同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共情缺失、日常工作与情感劳动的平衡问题。作为自然人的高校辅导员,在提供大量情感劳动的同时,也亟需更多的正向反馈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情感劳动 行为表征 投入机制 应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行为表征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勇 张婷 张仲明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阻抗的内涵要义,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行为表征,最后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应对策略。
关键词 心理阻抗 行为表征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易行为表征学习的企业财务欺诈检测方法
3
作者 袁洁贞 王志勇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97,109,共7页
公司间关联交易已成为实施财务欺诈的常用手段。传统定量分析方法将每家公司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未考虑交易各方间复杂关系。为此,提出了基于混合交易行为特征和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企业财务欺诈检测方法。首先,构建知识图谱,从企业交易数... 公司间关联交易已成为实施财务欺诈的常用手段。传统定量分析方法将每家公司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未考虑交易各方间复杂关系。为此,提出了基于混合交易行为特征和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企业财务欺诈检测方法。首先,构建知识图谱,从企业交易数据中提取关联交易特征,并与常用财务特征整合在一起。其次,提出结合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Adaboost算法的财务欺诈检测集成框架。取混合特征作为输入,子模型对每笔交易是否欺诈进行投票,通过硬投票或软投票聚合方法达成最终决策。在上市公司的现实交易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混合特征能够增强财务欺诈检测性能,且所提框架通过集成多样化模型和不同的投票机制,在欺诈交易检测中实现了92.4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检测性能显著优于单个分类器,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协助监管机构维护市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诈检测 关联交易 行为表征 知识图谱 集成模型 投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人行为表征的场景可迁移决策控制方法
4
作者 王昊阳 吕超 +3 位作者 党睿娜 尹俭芳 孟静 龚乘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1-808,共8页
为提升智能车对不同驾驶场景的适应能力和在复杂场景下的决策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类人行为表征的智能车场景可迁移决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人类驾驶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类人行为表征与决策基元提取,采用强化学习方法构建决策控制模型... 为提升智能车对不同驾驶场景的适应能力和在复杂场景下的决策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类人行为表征的智能车场景可迁移决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人类驾驶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类人行为表征与决策基元提取,采用强化学习方法构建决策控制模型,完成在复杂驾驶场景下的决策基元选取与场景通行.进一步从决策基元迁移和决策基元组合优化迁移两个维度构建决策控制迁移模型,并在仿真环境下对算法和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车场景可迁移决策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在同类场景下的通行效率提升,提升百分比达到21.9%;在异类场景之间迁移的任务完成率达到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决策控制 场景迁移 行为表征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复杂断裂行为表征及稳定性评价关键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5
作者 《云南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68-68,共1页
当前我国水利、土木、资源、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岩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及运营中因裂隙岩体断裂而诱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时有发生,但传统连续介质力学和刚体极限平衡理论难以准确揭示裂隙岩体断裂致灾机理。昆明理工大学牵头,中南大学... 当前我国水利、土木、资源、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岩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及运营中因裂隙岩体断裂而诱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时有发生,但传统连续介质力学和刚体极限平衡理论难以准确揭示裂隙岩体断裂致灾机理。昆明理工大学牵头,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云南大学参加,在裂隙岩体复杂断裂行为表征及稳定性评价关键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学技术突破,揭示了复杂条件下裂隙岩体断裂及其致灾机理,形成了裂隙岩体断裂行为表征理论体系,主要科学发现点如下:(1)构建了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及复杂断裂行为表征理论,实现了裂纹发育统计自相似性的定量描述和关键断裂状态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2)建立了裂隙岩体宏细观本构模型,揭示了尺寸效应、各向异性、非线性和迟滞性等复杂力学响应规律,提出了危岩体破坏时间预测新方法;(3)提出了断续裂隙岩体贯通模式及失稳评价关键理论,实现了裂隙岩体边坡失稳过程的数值再现、安全系数的自动求解以及危岩破坏全过程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岩体力学特性 昆明理工大学 贯通模式 稳定性评价 细观本构模型 行为表征 连续介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距离对他人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牛忠辉 蒋赛 +2 位作者 邱俊杰 申之美 张锋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0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心理距离的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具有心理距离特性(即社会距离),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 心理距离的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具有心理距离特性(即社会距离),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社会距离(亲密舍友/公选课上认识的同性同学)对他人正性和负性行为评价的影响,以探讨评价内容效价对于建构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1)随着社会距离的延伸,被试对社会远距离他人的正性行为更倾向于高水平的特质性表征,但在负性行为上未获得明确的类似效应;(2)相对于社会远距离他人,被试对社会近距离他人正性行为和负性行为的评价分数均较高,提示人际熟悉度对他人行为的表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距离 建构水平 他人行为表征 评价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时间距离对自我行为表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申之美 蒋赛 +2 位作者 钟丽丹 牛忠辉 张锋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0年第1期20-26,共7页
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如远期过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如近期过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 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如远期过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如近期过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过去时间距离对自我正性行为和负性行为的表征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相对于近期过去,被试对远期过去自我的正性行为更倾向于特质性表征,但在负性行为上未获得明确的类似效应;(2)相对于远期过去的自我行为,个体对近期过去的自我行为倾向于负性表征,提示被试对近期过去自我的满意度较低和对未来自我提升的心理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距离 建构水平 自我行为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不具自动化联接特性:来自图片?词汇Stroop范式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锋 申之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7-1330,共14页
基于建构水平理论基本假设的推论,采用图片?词汇Stroop范式,通过两组实验,探讨了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是否具有自动化联接特性的问题。实验结果一致表明:(1)无论是以词性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1),还是以词汇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2),对... 基于建构水平理论基本假设的推论,采用图片?词汇Stroop范式,通过两组实验,探讨了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是否具有自动化联接特性的问题。实验结果一致表明:(1)无论是以词性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1),还是以词汇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2),对不同建构水平行为评价词汇的加工均不受词汇所在空间距离位置的影响,说明行为表征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不具有自动化加工的特性,而可能是意识性控制加工的产物;(2)无论是对于特质性词汇,还是对于行动性词汇,相对于近距离位置,当其呈现于远距离位置时,被试对其词性(实验1)和词汇(实验2)加工的速度均更快,说明空间距离的延伸可促进对行为评价性词汇的加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表征 建构水平 心理距离 自动化联接 图片-词汇Stroop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时间距离对自我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锋 申之美 +2 位作者 钟丽丹 牛忠辉 邱俊杰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先前研究表明,对于自我行为,相对于近期过去,个体对远期过去正性行为的表征更倾向于特质性和抽象性,但对负性行为的表征未获得明确的类似效应(申之美等,2010)。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未来时... 先前研究表明,对于自我行为,相对于近期过去,个体对远期过去正性行为的表征更倾向于特质性和抽象性,但对负性行为的表征未获得明确的类似效应(申之美等,2010)。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未来时间距离对自我正性行为和负性行为的表征特征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评价内容的效价特性对于建构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近期未来,被试对远期未来自我的正性行为更倾向于抽象的特质性表征,但在负性行为上未获得类似效应。个体对未来自我行为的正性期待和负性回避倾向可能是自我行为表征缺乏距离效应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距离 建构水平 自我行为表征 评价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表征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玉梅 黄晓琼 彭荷芳 《财会月刊(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02,共4页
为界定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内涵,厘清企业员工社会责任驱动机制、行为效应等理论进展及实践管理情况,明晰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员工视角,系统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表征与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未... 为界定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内涵,厘清企业员工社会责任驱动机制、行为效应等理论进展及实践管理情况,明晰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员工视角,系统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表征与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我国未来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 行为表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因果模型及行为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琳 吴鹏泽 +1 位作者 李倩 陈润琼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0,共8页
协作学习中成员为快速达成协作知识建构的目标,往往会出现倾向于让个人观点与团体观点保持一致的“团体迷思”现象,这不利于团体成员集体智慧的发挥。为揭示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形成机理,亟需对导致团体迷思的协作认知过程、行为表征... 协作学习中成员为快速达成协作知识建构的目标,往往会出现倾向于让个人观点与团体观点保持一致的“团体迷思”现象,这不利于团体成员集体智慧的发挥。为揭示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形成机理,亟需对导致团体迷思的协作认知过程、行为表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滞后序列分析法对12个协作小组的深度访谈文本和协作学习过程记录片段进行分析后发现: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的形成机理可以用一个包括“前因→寻求共识→症状→决策缺陷→决策结果糟糕”的五步因果模型来解释;导致团体迷思的前因可归纳为小组结构存在缺陷、外部情境压力过高、内部情境压力过高三个方面;团体迷思的典型症状可归纳为高估合理化、服从合理化、集体合理化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显著序列。为了更好地避免小组协作学习中团体迷思现象的发生,应让小组成员认识和了解团体迷思形成的前因后果,建立角色互换机制,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以及通过重新组织集体记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机会等方式来转变团体迷思,发挥集体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团体迷思 行为表征 扎根理论 滞后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其行为表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春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3-134,共2页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 ,除了具有学习活动的一般特点之外 ,还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行为表征有 :知难而进 ,刻苦用功 ;在“做数学”中学数学 ;循序渐进 ,不断反思 ;领悟“数学化”、“形式化”;练好“双基”。
关键词 中学生 数学学习 特点 行为表征 学习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谎中被测人的行为表征和心理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红彪 《科技资讯》 2012年第10期209-210,共2页
测谎又称心理生理测试主要完成的是对测试人多项生理参数的采集,通过分析在相关问题上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来确定其与案件的相关程度。本文在测谎技术基本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测谎中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状态特征... 测谎又称心理生理测试主要完成的是对测试人多项生理参数的采集,通过分析在相关问题上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来确定其与案件的相关程度。本文在测谎技术基本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测谎中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状态特征,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判断其与所调查的问题和案件的关联程度,从而为展开讯问深入调查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谎 被测人 行为表征 心理状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内涵、生成机理与行为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6,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历史主动”主要被用于概括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直至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才被正式用于描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这一转变背后,存在三个基本理据:在理论渊源上,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关于主... 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历史主动”主要被用于概括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直至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才被正式用于描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这一转变背后,存在三个基本理据:在理论渊源上,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关于主体改造世界的“能动性”、驱动社会发展的“人民性”、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引领性”、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创造性”论述,构成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形成的哲学基础;在历史生成上,外在危机的心理内化、理论自觉的精神升华、实践经验的价值凝炼、精神标识的符号建构,成为催生和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要件;在行为特征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顺应大势的大局观念、引领时代的担当精神、识变应变的战略思维、自我革命的斗争意识,分别在认知(知)、责任(情)、战略(理)、意志(意)四个维度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与强化,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和发展的百年历程,蕴含着中国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 精神品格 理论内涵 生成机理 行为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佛系”教师心态:行为表征、生成机理与伴生风险
15
作者 刘斌志 宋之航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4期79-91,共13页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出现“佛系”心态的现象,质性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佛系”心态一方面表现为“享受式”“逃避式”“无奈式”生存样态;另一方面体现为事件发生、认知处理、行为实施、主体反思、信念形成五个生成机理,而其核心动力是...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出现“佛系”心态的现象,质性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佛系”心态一方面表现为“享受式”“逃避式”“无奈式”生存样态;另一方面体现为事件发生、认知处理、行为实施、主体反思、信念形成五个生成机理,而其核心动力是高校教师自身的非理性信念。针对高校教师“佛系”心态可能带来的教师信仰危机、学生成长风险、社会舆论压力以及教育“下行化”后果,要通过顶层制度设计、价值理念引领、社会政策引导和教师能力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学生、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五位一体”全人全程全面发展的和谐局面,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佛系心态 行为表征 生成机理 伴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水平与计算思维间的隐含关系挖掘--基于编程行为表征视角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强 王利思 +1 位作者 赵蔚 潘星竹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3,共10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编程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的行为,实质上反映了其对利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也映射出其计算思维的发展过程,挖掘三者间的隐含关系有助于通过优化编程任务设计改善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编程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的行为,实质上反映了其对利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也映射出其计算思维的发展过程,挖掘三者间的隐含关系有助于通过优化编程任务设计改善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计算思维三维框架构建映射关系,以Scratch可视化编程任务作为研究案例,采用编程操作视频分析与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编程行为表征的视角对认知水平与计算思维间的隐含关系进行挖掘后发现:一方面,认知水平与编程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知道与理解是编程行为的基础性认知,应用与分析是编程行为的核心,评价推动学生对编程行为的反思,而创造可激发编程行为产生新的作品。另一方面,在编程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计算思维的发展彼此关联且相互促进,编程行为中的低阶认知目标的达成是形成计算观念的基础,编程实践引发的高阶思维认知需求可促进学生对计算思维的领悟。因此,应当遵循认知水平与计算思维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将面向各类认知目标的编程任务嵌入到教学设计中,方可有效实现利用编程教育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程教育 计算思维 认知水平 行为表征 SCRA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语境下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表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阳长征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40-52,共13页
为了研究网络语境下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表征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过程,以社会规范和用户道德发展阶段为调节变量,自我监控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731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及多层模型方法,借助AMOS22.0和STATA... 为了研究网络语境下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表征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过程,以社会规范和用户道德发展阶段为调节变量,自我监控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731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及多层模型方法,借助AMOS22.0和STATA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网络语境中,媒介使用通过自我监控中介变量对用户行为表征的四个维度产生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行为的服从性表征、稳健性表征、影响性表征、支配性表征;(2)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的服从性表征和稳健性表征产生负向影响,对影响性表征和支配性表征产生正向影响;(3)用户的道德发展阶段在媒介使用与用户自我调节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社会规范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该研究结论提出关于新媒体的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行为表征 社会规范 道德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高效教学的行为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俊昌 郑金丛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年第8期36-39,共4页
所谓和谐高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方法、策略、关系、手段、条件诸要素配置协调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与课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理想课堂范型。课堂各要素在有效互动下,和谐高效成为至高的教学生活境... 所谓和谐高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方法、策略、关系、手段、条件诸要素配置协调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与课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理想课堂范型。课堂各要素在有效互动下,和谐高效成为至高的教学生活境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和谐高效的?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价?从课堂观察的视角探寻和谐高效教学的行为表征是一个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教学 行为表征 和谐 课堂教学过程 效益最大化 要素配置 教学效果 生活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I参数语义分析的安卓应用行为细粒度表征方法
19
作者 贺瑞 张晓寒 张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2,48,共8页
基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行为表征是主流安卓恶意应用检测和分类方法的重要环节。然而,安卓API的笼统化发展导致该表征方法面临粗粒度、无法精确表征应用行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程序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基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行为表征是主流安卓恶意应用检测和分类方法的重要环节。然而,安卓API的笼统化发展导致该表征方法面临粗粒度、无法精确表征应用行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程序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出自动化的方法对API参数进行语义分析,将表征粒度从API提升至其参数,实现对应用行为的细粒度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安卓应用行为表征的精确性,提升恶意应用检测和分类等任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细粒度表征 恶意软件检测 参数语义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