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健康行为取向理论模型的阶段性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运动恐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闫莹莹 田月玲 张丽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取向理论模型的阶段性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运动恐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2年07月~2024年07月期间所收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6例,以红蓝球法随机分为2组:阶段组(n=43)、对照组(n=43...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取向理论模型的阶段性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运动恐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2年07月~2024年07月期间所收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6例,以红蓝球法随机分为2组:阶段组(n=43)、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阶段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健康行为取向理论模型的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2组运动恐惧[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分]、情绪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康复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R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疼痛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阶段组VAS、HAMD、TSK、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BI、AHSMSRS、EARS、HPLP-Ⅱ、WHOQOL-BREF及HH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基于健康行为取向理论模型的阶段性康复护理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改善其康复效果、生活质量,降低其运动恐惧,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取向理论模型 阶段性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 术后运动恐惧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科学数据共享研究
2
作者 陆文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4,共10页
文章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以科学数据提供者的共享行为转变为研究视角,以其行为转变过程及过渡措施为框架,构建科学数据共享行为转变KAP分析模型,探讨科学数据提供者科学数据共享行为转变所反映的利益诉求和行为逻辑,从宣传推... 文章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以科学数据提供者的共享行为转变为研究视角,以其行为转变过程及过渡措施为框架,构建科学数据共享行为转变KAP分析模型,探讨科学数据提供者科学数据共享行为转变所反映的利益诉求和行为逻辑,从宣传推广、教育培训、政策法规、激励约束机制、安全管理和评价监督反馈6个方面提出科学数据共享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 知信行 ttm K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改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介绍 被引量:49
3
作者 杨廷忠 于文平 黄丽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理论模式 行为干预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在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春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在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116例乳头凹陷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结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对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在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116例乳头凹陷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结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对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自理能力、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结果乳头凹陷产妇在住院期间以及产后半年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7.1%(101/116)和74.1%(86/116)。结论应用TTM上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护理干预 乳头凹陷 产妇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康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232-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的健康宣教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60例IDA患者,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接...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的健康宣教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60例IDA患者,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接受基于TTM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情况、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2周、1个月研究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NSNS评分比较,研究组[(91.15±1.59)分]高于对照组[(83.56±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TM的健康宣教应用于IDA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缺铁性贫血状况,提高其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视角: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转变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来东 齐春燕 《运动》 2012年第14期52-54,共3页
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所处的阶段以及自我效能、决策平衡和改变过程的认知和行为因素进行了测量,利用跨理论模型的理论对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锻炼行为 变化阶段 转变过程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彩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7期175-175,共1页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访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行为分阶段转变理...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访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对比两组康复锻炼依从率、干预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访视组康复锻炼依从率97.62%较常规组80.95%高(P<0.05);干预后访视组SF-36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评分。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可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家庭访视
原文传递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阶段性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仁凤 杨梅 陈朋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阶段性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流程实施护理,研究组则在...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阶段性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流程实施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和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PLP-Ⅱ中营养摄取、自我实现、体育运动、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健康职责6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型指导的阶段性干预有助于促进冠心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升自我效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 阶段性干预 冠心病 健康行为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静 黎丽嫦 +1 位作者 曾琨 张海慧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9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在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的1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糖尿病常规... 目的研究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在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的1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指导,实验组给予TTM个体化教育指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情况并用糖尿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价。结果教育6个月后,两组的FPG、2 h PG、HbA1c及体重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实验组教育6、9、12个月的FPG、2 h PG体重及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教育后的各项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T2DM患者采用TTM个体化教育指导可显著控制血糖,提高自我健康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门诊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月梅 叶菊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的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4)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4)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的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4)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4)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TTM的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疾病概念、药物控制、传播途径、防护措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TM的护理可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疾病知识掌握 自我护理能力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个体化访视对产后尿潴留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倩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4期3031-3034,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的个体化访视对产后尿潴留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1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的个体化访视对产后尿潴留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1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TTM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TTM的个体化访视。统计两组患者膀胱复常时间、2 h排尿量、住院时间、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护理前后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TTM组膀胱复常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2 h排尿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1、15.087、-11.980,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TTM组盆底肌锻炼总依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5);护理后,TTM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6、5.203、7.208、4.853,P<0.05);护理后,TTM组护理总满意度94.55%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5)。结论:产后尿潴留患者实施TTM的个体化访视,可促进患者正常排尿,增强其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个体化访视 盆底肌锻炼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联合动机访谈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丽杰 郭琳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8期168-168,共1页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联合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66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依据... 目的观察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联合动机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66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TTM联合MI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水平评估表评分、行为阶段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认知能力、服药自我管理能力、服药自我管理经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阶段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TM联合MI干预能有效提高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服药自我管理水平,促进不良行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动机访谈 脑梗塞恢复期
原文传递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7期156-156,共1页
目的分析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 目的分析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分阶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方式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酗酒、吸烟比例较对照组低,适度运动、合理饮食比例较对照组高,遵医行为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分阶段护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升其遵医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理论模型 阶段护理 生活方式 遵医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LBP)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非特异性LBP患者106例,其中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 目的分析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LBP)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非特异性LBP患者106例,其中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基于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健康状况表(SF-36)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干预后的HPL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DS、S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运用于非特异性LBP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健康行为,减轻负性情绪,增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健康干预 非特异性下腰痛 健康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疲劳非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杜文婷 娄小平 +2 位作者 郑晓 赵贝贝 申红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 :评价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疲劳非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根据其所处的行为阶段... 目的 :评价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疲劳非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根据其所处的行为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疲劳总分为(6.19±1.96)分,躯体疲劳评分为(3.24±1.31)分,自我效能评分为(3.31±1.34)分;无患者处于无意图期,5例处于意图期,8例处于准备期,27例处于行动期,9例处于维持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疲劳状况,提高其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疲劳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炬波 王进 +1 位作者 王俊杰 鲍政栋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第1期57-62,共6页
运用跨理论模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采用《阶段变化量表》的相关问卷,调查533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了解其行为变化阶段的特点,探析高职学生的行为变化阶段,以及与之相作用的自我效能、决策均衡、变化程序之间的关... 运用跨理论模型探索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采用《阶段变化量表》的相关问卷,调查533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了解其行为变化阶段的特点,探析高职学生的行为变化阶段,以及与之相作用的自我效能、决策均衡、变化程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主要集中在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且不同性别的高职学生在这2个变化阶段中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女生相对男生更缺少运动意识和实践能力。行为变化阶段与自我效能、决策均衡分析表明,高职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的自信心随着变化阶段的深入而增强;体育锻炼行为的决策益处随变化阶段的深入而增强,决策障碍随变化阶段的深入而减弱;变化程序中的6个维度与变化阶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自我释放、自我管理和意识控制在变化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模型 高职学生 体育锻炼行为 阶段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式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容量控制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杰 《护理学》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进行容量控制干预,观察分析干预后容量状况和相关监测结果,如体重、血压、超滤量、血清白蛋白等的改变,为探索血液透析患者容量控制有效模式积累经验。方法:50名血液透析初期患者作为研... 目的: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进行容量控制干预,观察分析干预后容量状况和相关监测结果,如体重、血压、超滤量、血清白蛋白等的改变,为探索血液透析患者容量控制有效模式积累经验。方法:50名血液透析初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容量控制健康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实施干预措施,随访3个月,对其容量状况及相关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容量控制水平明显提高,超滤量明显降低,水肿的发生率下降,体重、血压控制稳定,血清白蛋白升高,营养状况改善。结论: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式干预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容量控制,可有效改善患者在透析初期容量控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规律运动行为阶段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尹闺阁 胡红娟 +1 位作者 宋星星 张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5-0100,共6页
调查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行为阶段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运动行为阶段量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 调查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行为阶段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运动行为阶段量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267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67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行为阶段现状为:前意向阶段82例(30.7%),意向阶段72例(27%),准备阶段35例(13.1%),行动阶段41例 (15.4%),维持阶段37例(1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高血压知识水平和认知功能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行为现状一般,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运动行为,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高血压 规律运动 行为阶段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结构竞争生态数学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19
作者 刘竹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研究一类具有阶段结构的竞争生态模型 ,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方法 ,讨论了各类平衡态的性质 。
关键词 阶段结构 数学模型 稳定性 竞争生态模型 正平微态 微分方程 定性理论 动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邹玉友 李金秋 +2 位作者 齐英南 贯君 田国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172,共11页
【目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也是碳市场中林业碳汇的关键需求载体,研究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形成过程,识别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科学引导控排企业选择绿色履约方式,实现市场化、... 【目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也是碳市场中林业碳汇的关键需求载体,研究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形成过程,识别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科学引导控排企业选择绿色履约方式,实现市场化、生态化森林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企业自然资源基础观,探究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维度影响因素来源的理论根基和深层逻辑关系,构建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理论模型,利用396份控排企业实际调研数据,选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各因素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选择意愿和需求程度的影响。【结果】绝大多数控排企业在有林业碳汇选择意愿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多地使用林业碳汇减排量。管理者环境观念、绿色企业文化、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消费者、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构成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结论】从管理者环境伦理、利益相关者驱动和企业减排压力的视角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形成过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方案,扩宽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企业绿色减排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碳交易情境下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为推进控排企业选择林业碳汇实际需求和促进林业碳汇市场化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排企业 林业碳汇 需求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Heckman两阶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