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 被引量:7
1
作者 谌玉红 唐世君 +2 位作者 毕景江 孙本亮 夏鹏泽 《纺织导报》 CAS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一种新研制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由传感器、便携式信号采集器和便携式计算机组成。该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既可用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又能用于野外活动环境。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舒适性 服装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谌玉红 唐世君 +2 位作者 毕景江 孙本亮 夏鹏泽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9-82,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量技术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服装舒适性 测量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热舒适性与衣内微气候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昌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介绍了热舒适、热感觉及衣内微气候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服装的热湿性质对衣内微气候的影响,并指出了衣内微气候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和充实的内容。
关键词 服装 热舒适性 衣内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衣内微气候测量仪 被引量:3
4
作者 谌玉红 唐世君 夏鹏泽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介绍了一种能同时测量服装与皮肤间微小空间微气候参数(温度、湿度)和人体生理参数(心率、 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的测量仪,其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是国内外同类仪器中特有的。
关键词 便携式 衣内微气候测量仪 服装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谷美霞 孙玉钗 宋长亮 《山东纺织科技》 2008年第4期51-54,共4页
文章从目前对着装人体衣内微气候舒适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出发,简述了衣内微气候的定义、测试方法及舒适范围,分析了年龄、性别、季节、运动状态、服装(面料、宽适量、色彩配置)及其它因素对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作用,为研究着装对... 文章从目前对着装人体衣内微气候舒适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出发,简述了衣内微气候的定义、测试方法及舒适范围,分析了年龄、性别、季节、运动状态、服装(面料、宽适量、色彩配置)及其它因素对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作用,为研究着装对人体舒适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舒适度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舒适状态下衣内微气候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谷美霞 孙玉钗 《国际纺织导报》 2008年第10期76-76,78-80,共4页
通过一定环境下的着装人体实验,得到不同舒适状态下衣内微气候温度分布范围及规律,为设计智能调温纺织中的温度调节范围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温度分布 不同舒适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密度与衣内微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创 《上海丝绸》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在具体介绍了衣内微气候理论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织物密度与衣内微气候的相互影响关系。
关键词 织物密度 衣内微气候 透气性 透湿性 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舒适状态下衣内微气候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谷美霞 孙玉钗 《天津纺织科技》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通过在一定环境下的着装人体实验,找到了不同舒适状态下衣内微气候温度分布范围及规律,从而为设计智能调温纺织品的温度调节范围提供数据基础,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温度分布 不同舒适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密度与衣内微气候关系研究
9
作者 李创 任荣明 《现代纺织技术》 2002年第4期33-34,共2页
在具体介绍了衣内微气候理论的基础上 ,详细探讨了涤纶织物密度与衣内微气候的相互影响关系。
关键词 涤纶织物 织物密度 衣内微气候 透气性 透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调温纤维改善“衣内微气候” 被引量:1
10
作者 勤宝 《纺织装饰科技》 2008年第4期5-6,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要求愈来愈高,新型纤维的开发运用便成了纺织行业的一大热点,国内外企业已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了智能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要求愈来愈高,新型纤维的开发运用便成了纺织行业的一大热点,国内外企业已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了智能空调纤维纺织品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丝维尔TM智能空调纤维的特点及用途,展现了我国在智能空调纤维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温纤维 智能空调 衣内微气候 有限责任公司 纺织行业 新型纤维 科学技术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松量衣内微气候温湿度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徐清风 陆鑫 《辽宁丝绸》 2018年第1期13-14,共2页
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服装松量与衣内微气候的定义,并且阐述了研究服装不同松量衣内微气候的重要性。
关键词 松量 衣内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维尔智能调温纤维改善“衣内微气候”
12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共1页
关键词 调温纤维 智能空调 衣内微气候 有限责任公司 科学技术 纺织品 研究院 突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内微气候理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柴蕾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第2期57-59,共3页
阐述衣内微气候理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服装设计的要素、衣内微气候的定义、衣内微气候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为有效保障人体着装后的舒适性能,在服装的设计制作中,应充分考虑影响衣内微气候的因素,并对成衣进行... 阐述衣内微气候理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服装设计的要素、衣内微气候的定义、衣内微气候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为有效保障人体着装后的舒适性能,在服装的设计制作中,应充分考虑影响衣内微气候的因素,并对成衣进行实验测试,以此来保障其舒适性,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提升服装对人体的热湿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服装设计 运动 热湿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调温纤维改善“衣内微气候”》
14
《天津纺织科技》 2008年第2期50-50,共1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要求愈来愈高,新型纤维的开发运用便成了纺织行业的一大热点,国内外企业已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了智能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要求愈来愈高,新型纤维的开发运用便成了纺织行业的一大热点,国内外企业已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北京巨龙博方科学技术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了智能空调纤维纺织品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丝维尔TM智能空调纤维的特点及用途,展现了我国在智能空调纤维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温纤维 智能空调 衣内微气候 有限责任公司 纺织行业 新型纤维 科学技术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微气候与人体主观感觉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谷美霞 孙玉钗 张莉 《河北纺织》 2009年第1期22-28,共7页
本文主要对影响人体主观感觉的衣外、衣内微气候环境条件及各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人体达到热舒适的各种条件进行了探讨,从而指出了衣内微气候温度对维持人体热平衡和保持人体主观舒适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服装微气候 衣内微气候 人体主观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产热散热及热平衡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谷美霞 孙玉钗 刘影 《纺织服装科技》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由于人体产热量的增加或减少会使得衣内微小气候的温度随之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着装人体舒适感。基于此原因,本文探讨了人体产热、散热及热平衡原理,以及其对衣内微气候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人体产热 散热 热平衡理论 衣内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气体冷却服热舒适性因素的实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何清 高黎颖 +4 位作者 游波 吴世先 米立华 陈芬 朱凯颖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0-918,共9页
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上体躯干穿着气体冷却服时衣内微空间气候参数及上体躯干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通气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体表及衣内空间汗液蒸发... 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上体躯干穿着气体冷却服时衣内微空间气候参数及上体躯干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通气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体表及衣内空间汗液蒸发吸热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重要因素;影响体表汗液蒸发的主要因素是体表气流速度、劳动强度及通入压缩空气水蒸气分压力;增大压缩空气通气量对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无显著影响。实验证明,该型气冷服能将人体皮肤温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内,对人体热舒适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气冷服结构、压缩空气管及开孔布局有待改进,以充分利用汗液蒸发吸热作用,提高气冷服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劳动强度 通气量 衣内微气候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
18
《中国服装(北京)》 2008年第13期91-91,共1页
智能调温纤维改善“衣内微气候”;日本研制出“太阳能胸罩”;日本成功研制新式阻燃型印花涂料浆;
关键词 衣内微气候 调温纤维 太阳能 涂料浆 阻燃型 超细型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服装热舒适性分析
19
作者 程哲 肖蕾 +1 位作者 游青 吴忻舟 《上海纺织科技》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针对低温室内久坐的年轻女性对电加热服装舒适性需求问题,对服装的加热区域、加热模式以及面料的组合进行深入研究。选择纯棉、德绒和莫代尔3种面料与碳纤维加热片形成夹层式加热设计,并进行无人体和有人体热舒适试验。试验发现;3种面... 针对低温室内久坐的年轻女性对电加热服装舒适性需求问题,对服装的加热区域、加热模式以及面料的组合进行深入研究。选择纯棉、德绒和莫代尔3种面料与碳纤维加热片形成夹层式加热设计,并进行无人体和有人体热舒适试验。试验发现;3种面料的表面温度随加热时间延长先提升后逐渐稳定,低、中、高档分别稳定在30、35、40℃;面料相对湿度随温度增高而先增后减,再逐渐稳定,低、中、高档分别稳定在30%~37%、27%~32%、23%~26%;在中档加热模式并以纯棉面料为夹层时,加热服对提高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性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电加热服装的面料选择与加热性能改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电加热 温度 相对湿度 碳纤维加热 热舒适性 衣内微气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