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疗效及对CD11b 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1
作者 代月 王金环 冯琳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观察经验方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障(CAA)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1b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方法该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44例(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74例,对照组70例。正常组2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治疗组口服... 目的观察经验方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障(CAA)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11b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方法该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44例(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74例,对照组70例。正常组2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治疗组口服中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国药准字药物:再造生血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拟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外周血象的变化,明确以补肾生血治疗方法为主的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b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象方面,治疗前两组间的外周血HGB、PLT和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间外周血HGB、PLT和WBC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HGB、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后两组的PLT改善程度相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CD11b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11b表达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仍呈低表达状态。结论补髓生血颗粒可明显提升CAA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外周血象情况。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b粘附分子的水平异常表达,提示CA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粘附分子CD11b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干预CD11b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来改善慢性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过程,提升骨髓的造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慢性再障 CD11B 细胞粘附分子
原文传递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黏附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伟正 王金环 +2 位作者 马智刚 孙岸弢 俞亚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 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相关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 别对使用该颗粒治疗前后的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 kit、CX...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 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相关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 别对使用该颗粒治疗前后的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 kit、CXCR4、骨髓基质 细胞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HCAM/CD44)、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1/CD54)表达进行检 测,并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及正常组做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c kit/CD11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而CXCR4、HCAM/CD44、ICAM 1/CD5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 组,治疗后两组患者CXCR4、HCAM/CD44、ICAM 1/CD54表达均有所升高,并且补髓生血颗 粒实验组(简称实验组)CXCR4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后c kit/CD117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 差异,亦优于对照组。结论: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 kit、CXCR4、骨髓基 质细胞HCAM/CD44、ICAM 1/CD54表达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是通过提高CXCR4、 HCAM/CD44、ICAM 1/CD54的表达以及降低c kit/CD117的表达而促进骨髓造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慢性再障碍性贫 细胞 黏附作用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VLA-4和VLA-5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金环 李鹤然 +7 位作者 郝晶 栾仲秋 孙凤 赵伟 王小东 田飞 孙岸弢 孙伟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骨髓极迟活化抗原4(VLA-4)和极迟活化抗原5(VLA-5)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CAA肾阴阳两虚型患者为试验组,另招募10例无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骨髓极迟活化抗原4(VLA-4)和极迟活化抗原5(VLA-5)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CAA肾阴阳两虚型患者为试验组,另招募10例无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补髓生血颗粒治疗,疗程6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VLA-4和VLA-5 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前,CAA患者骨髓VLA-4 mRNA呈低表达状态,VLA-5 mRNA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LA-4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VLA-5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A患者VLA-4和VLA-5 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CAA的发病过程;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VLA-4和VLA-5 mRNA的表达来改善CA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和恢复造血微环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VLA-4 MRNA VLA-5 MRNA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施海涛 王金环 +3 位作者 孙岸弢 刘娜 雍延礼 孙伟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4例C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使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63例)使用再造...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4例C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使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63例)使用再造生血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并设立1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疗效判定与外周血象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b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bFGFR)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5.0%,45/61)明显优于对照组(58.7%,37/63),其症状积分及外周血象明显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AA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FGF及bFGFR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bFGF与bFGFR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P<0.05,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髓生血颗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CAA患者症状积分以及外周血象,提高临床疗效,且对细胞因子bFGF与bFGFRmRNA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通过调控CAA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以及促进骨髓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了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髓生血颗粒对细胞黏附分子影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金环 于海艳 +2 位作者 吕杨 杜福泉 孙伟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70-3072,共3页
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学说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之一,其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的调控,因此细胞黏附分子异常表达异常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发病机制。孙伟正教授领导的医师... 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学说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之一,其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的调控,因此细胞黏附分子异常表达异常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发病机制。孙伟正教授领导的医师团体从补肾论治,应用补髓生血颗粒对AA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探讨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学说多年,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仅从CD11b、ICAM-1/CD54、VCAM-1、VLA-4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进一步认证应用补肾生血法治疗CAA的正确性和推进"土壤学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障碍性贫 黏附分子 微环境
原文传递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小东 孙劲晖 +3 位作者 梁正贤 孙岸弢 王金环 孙伟正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CAA患者予以补髓生血颗粒治疗6个月,另取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blot)观察CAA...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CAA患者予以补髓生血颗粒治疗6个月,另取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blot)观察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AKT-Ty308的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治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pAKT-Ty308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pAKT-Ty308的表达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AKT-Ty308的水平均呈低水平表达,提示pAKT与CAA发病密切相关,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PAKT-Ty308的表达来改善CAA骨髓造血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性 慢性 补髓生血颗粒 pAKT-Ty30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巍巍 孙强 +1 位作者 孙丹 孙伟正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方法:Wistar大鼠用60Co-γ射线8.0Gy照射造成再障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灌胃治疗,连续给药三周后,取股骨中的骨髓有核细胞,采用甲基纤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方法:Wistar大鼠用60Co-γ射线8.0Gy照射造成再障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灌胃治疗,连续给药三周后,取股骨中的骨髓有核细胞,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方法培养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体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培养,低、中、高剂量补髓生血颗粒使CFU-E集落产量分别提高至106.37±6.50、108.20±9.88、110.63±6.52,与模型对照组73.17±8.9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补髓生血颗粒使CFU-GM集落产量分别提高至42.43±5.41、43.77±5.83、43.87±6.80,与模型对照组32.50±4.4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CFU-E、CFU-GM集落形成的提升和促进作用基本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补髓生血颗粒能够促进再障大鼠骨髓CFU-E、CFU-GM集落的形成,从而改变再障大鼠骨髓抑制状态,各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骨髓造血的促进作用基本相似,因此,建议临床采用低剂量补髓生血颗粒用于慢性再障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再障 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俞亚琴 孙伟正 +1 位作者 孙风 罗梅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剂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血管间粘附分子(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障患者(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剂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BMSC)血管间粘附分子(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抗原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粘附分子水平ICAM-1、VCAM-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VCAM-1抗原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在提高VCAM-1方面补髓生血颗粒剂组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阳虚型比阴虚型恢复好。结论 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VCAM-1抗原表达水平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剂可提高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造血。进一步证实“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慢性再障 基质细胞 ICAM-1 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联合正源养荣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敏 李威威 张海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联合正源养荣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髓生血颗粒治疗,观察组3...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联合正源养荣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髓生血颗粒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正源养荣方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D4^+CD25^+Treg/CD4^+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联合正源养荣方可有效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表现,通过调节CD4+CD25+Treg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正源养荣方 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雍彦礼 孙凤 +6 位作者 王金环 郝晶 田飞 罗正凯 刘葛 贾春晖 孙伟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6-779,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患者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机理。方法:按照诊断标准收治30例慢性髓劳病患者... 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患者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机理。方法:按照诊断标准收治30例慢性髓劳病患者,应用FCM检测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表达比例的变化,ELISA法检测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法检测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mRNA和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疗前试验组慢性髓劳病患者CD_4^+细胞比例、CD_4+/CD_8^+比值降低,CD_8^+细胞比例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试验组CD_4^+细胞比例、CD_4^+/CD_8^+比值升高,CD_8^+细胞比例下降,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前试验组慢性髓劳病患者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较疗前下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补髓生血颗粒通过调整异常表达的T淋巴细胞数量和比值,进而抑制亢进的细胞免疫状态,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2补髓生血颗粒通过下调IL-17、IL-17mRNA和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以恢复因免疫损伤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补髓生血颗粒具有调整慢性髓劳病患者免疫失衡的作用,这可能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劳病 补髓生血颗粒 T淋巴细胞亚群 IL-17 IL-17mRNA RORγt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I-3K和PL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雍彦礼 王金环 +1 位作者 孙凤 孙伟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脂酶D(PLD)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I-3K和PLD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脂酶D(PLD)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I-3K和PLD表达水平。结果疗前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I-3K和PLD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疗后PI-3K和PLD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与疗前相比具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①CAA患者PI-3K和PLD的低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②补髓生血颗粒通过调节PI-3K和PLD介导的异常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过度凋亡,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造血微环境,以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脂酶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细胞凋亡及Bax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巍巍 孙伟正 于壮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6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过度凋亡和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及...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过度凋亡和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及Bax基因表达阳性指数。结果显示 :治疗后慢性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及Bax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 ,且阳虚型细胞凋亡阳性指数接近于正常 ,阴虚型与正常组比仍有较显著差异 ;而治疗后两型Ba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仍有较大差异。结论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过度凋亡有抑制作用 ,下调Bax基因表达水平仅是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细胞凋亡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IL-21和IL-21mRNA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雍彦礼 孙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0期1339-1341,137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IL-21和IL-21mRNA的影响,分析IL-21和IL-21mRNA与慢性髓劳病发病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补髓生血颗粒调整免疫失衡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血液病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的慢性髓劳病患者3... 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IL-21和IL-21mRNA的影响,分析IL-21和IL-21mRNA与慢性髓劳病发病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补髓生血颗粒调整免疫失衡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血液病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的慢性髓劳病患者30例为试验组,口服补髓生血颗粒治疗,以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应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21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治疗前后IL-2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慢性髓劳病IL-21和IL-21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IL-21和IL-21mRNA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1和IL-21mRNA在慢性髓劳病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可能参与了慢性髓劳病的免疫发病过程;补髓生血颗粒通过下调IL-21和IL-21mRNA的表达,以调整异常的免疫反应,进而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劳病 补髓生血颗粒 IL-21 IL-21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TGF-β_1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金环 罗梅宏 孙伟正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4期54-55,共2页
为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hronicAplasticAnemia ,CAA)的粘附机制及补髓生血颗粒的疗效机理 ,分析了 6 0例CAA患者血清TGF - β1、IL - 1β水平在用药前后的变化规律 ,并用再障生血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患者疗前血清TGF - β1表达... 为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hronicAplasticAnemia ,CAA)的粘附机制及补髓生血颗粒的疗效机理 ,分析了 6 0例CAA患者血清TGF - β1、IL - 1β水平在用药前后的变化规律 ,并用再障生血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患者疗前血清TGF - 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而IL - 1β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疗后TGF - β1水平接近正常 (P >0 .0 5 ) ,而IL - 1β水平仍低于正常 (P <0 .0 5 )。表明 :CAA患者血清存在着粘附相关因子的表达异常 ;补髓生血颗粒可通过调节TGF - β1、IL - 1β水平来调控CAA患者造血细胞与基质的粘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性贫 中药疗法 补髓生血颗粒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酪氨酸激酶-3配体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那丽 徐萍 +3 位作者 杨薇 刘丽梅 雍延礼 孙伟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3 ligand,F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CAA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应用补髓...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3 ligand,F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CAA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使用再障生血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FL和Fn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CA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26/35例)和48.5%(16/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阳虚型患者疗效〔93.8%(15/16例)〕优于肾阴虚型患者〔57.9%(11/19例)〕(P<0.05)。CAA患者外周血清FL和Fn均呈高表达状态,经治疗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且试验组两项指标表达的调整程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而肾阳虚型患者血清FL和Fn表达水平较肾阴虚型患者更易得到纠正。结论补髓生血颗粒在临床疗效及改善CAA相关黏附分子FL和Fn表达水平均优于再障生血片,CAA阳虚型患者疗效优于阴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酪氨酸激酶-3配体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咏 冯晶 +1 位作者 尹艳 孙伟正 《中医药信息》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AA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观察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优于对照组的60.71%(P<0.05)...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AA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观察组和再障生血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提示补髓生颗粒疗效明显优于再障生血片。结论:补髓生血颗粒是治疗CAA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整合素VLA亚家族相关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金环 孙岸弢 +2 位作者 肖咏 罗梅宏 孙伟正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患者的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2/CD49b、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患者的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2/CD49b、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补髓生血颗粒组(治疗组)和再障生血片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整合素VLA亚家族粘附分子VLA-2/CD49b、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的抗原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与1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分子除VLA-2/CD49b处于正常表达状态外,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均处于低表达状态;疗后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补髓生血颗粒对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的调整程度优于再障生血片组。结论:慢性再障患者粘附分子VLA-4/CD49d、VLA-5/CD49e及VLA-6/CD49f表达水平均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以通过调节骨髓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来改善CAA的骨髓造血功能,是防CAA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性贫 粘附分子 VLA 补髓生血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_(34)^+及CD_(34)^+C-myc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霞 赵景军 孙伟正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D34+细胞及CD34+C-myc细胞表达影响及疗效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双染法标记,检测36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CD3+4细胞及CD3+4C-myc细胞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CD3+4细胞表达...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D34+细胞及CD34+C-myc细胞表达影响及疗效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双染法标记,检测36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CD3+4细胞及CD3+4C-myc细胞表达水平。结果:CAA患者CD3+4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低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CD3+4C-myc细胞表达疗前和疗后均高于正常组(P<0.05),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C-myc蛋白表达,从而提高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障碍性贫 慢性 CD34^+ CD34^+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髓生血颗粒对造血负调控因子IL-6和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伟正 李志侠 王金环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血清造血负调控因子IL - 6和TGF - 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使用该颗粒剂治疗前后的CAA患者血清IL - 6和TGF - 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并...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血清造血负调控因子IL - 6和TGF - 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使用该颗粒剂治疗前后的CAA患者血清IL - 6和TGF - 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并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与正常组作比较研究。结果 :补髓生血颗粒剂与再障生血片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疗前血清IL - 6和TGF - 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疗后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 :CAA患者血清中IL - 6和TGF - β1为造血负调控因子 ,参与了负向调控造血 ;补髓生血颗粒在下调造血负调控因子上优于再障生血片 ,提示补髓生血颗粒在调节CAA患者细胞免疫及下调造血负调控因子上发挥作用 ,从而改善了CAA的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颗粒 慢性再障碍性贫 清造负调控因子 IL-6 TGF-Β1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大鼠外周血及骨髓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巍巍 孙强 +1 位作者 王巍 孙伟正 《中医药信息》 2008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的外周血及骨髓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方法:W istar大鼠用60Co-γ射线8.0Gy照射造成再障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灌胃治疗,连续给药3周后,取血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取股骨做骨髓病理...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的外周血及骨髓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方法:W istar大鼠用60Co-γ射线8.0Gy照射造成再障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灌胃治疗,连续给药3周后,取血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取股骨做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各剂量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骨髓造血组织增生程度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不同剂量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模型大鼠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造血组织增生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而对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导致这种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性贫 补髓生血颗粒 不同剂量 外周 病理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