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晓红 陈晓光 +6 位作者 张晓东 杨培梁 习佳飞 胡建军 王亚楠 李林 沈树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基因(TGMG)植物表达载体。方法①将TGMG亚克隆人pBAC55构建中间载体pB35MG,再将其中E35S/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MG。②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1.1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 目的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基因(TGMG)植物表达载体。方法①将TGMG亚克隆人pBAC55构建中间载体pB35MG,再将其中E35S/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MG。②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1.1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B35E1MG,再将其中E35SE81.1/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E1MG。③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2.2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BE2MG,再将其中E82.2/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E2MG。测序鉴定pB35MG、pC35E1MG、pCE2MG中的TGMG序列。④pC35MG、pC35E1MG、pCE2MG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04。结果 重组质粒用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pB35MG、pC35E1MG、pCE2MG测序结果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TGMG中间载体pB35MG、pB35E1MG、pBE2MG,以及植物表达载体pC35MG、pC35E1MG、pCE2MG。并将3种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位基因 植物达载体 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韦三华 尹文 +5 位作者 雷迎峰 胡兴斌 董轲 李斌 张青 张惠中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Em,用该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用BamH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含有HCV C区、E2区模拟表位和NS3~NS5区细胞表位串联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C...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Em,用该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用BamH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含有HCV C区、E2区模拟表位和NS3~NS5区细胞表位串联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CtEm,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脂质体瞬时转染CHO细胞,并检测其表达.以100 μg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结果 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Em在CHO细胞中能获得有效表达.该质粒免疫小鼠后可诱导高水平的抗体,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FN-γ水平及CTL活性均明显高于空载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 已成功构建HCV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Em,免疫小鼠后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表位基因 核酸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培梁 李华 +3 位作者 周晓红 彭鸿娟 吴焜 陈晓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853-855,共3页
目的评价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索多表位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Ni-NTA Agarose和割胶电渗两步纯化法,获取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产物rMAG,以适宜浓度的rMAG包被ELISA微孔板... 目的评价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索多表位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Ni-NTA Agarose和割胶电渗两步纯化法,获取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产物rMAG,以适宜浓度的rMAG包被ELISA微孔板,分别检测弓形虫急性和慢性感染血清,评价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Ni-NTAAgarose和割胶纯化,得到了纯度为95.86%的弓形虫多表位重组可溶性抗原。以3!g/ml的抗原浓度包被ELISA微孔板,对兔和小鼠的急慢性弓形虫感染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小鼠血清141份,其中慢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117份、正常小鼠血清24份,检测体系的敏感性为88.88%,特异性为91.67%,一致性为89.36%。检测兔血清24份,其中急性感染弓形虫兔血清18份,正常兔血清6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94.4%,总一致性为91.5%。结论以弓形虫多表位重组抗原构建的ELISA试剂盒既可以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血清,又可以检测弓形虫慢性感染血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位基因 重组抗原 免疫诊断 ELISA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阿留申病毒VP2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原核表达及其检测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祥伟 华育平 梁冬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8-1090,共3页
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MD-VP2a、pMD-VP2b分别经双酶切获得基因片段VP2a、VP2b,分别将其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AL-VPa和pMAL-VPb。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TB1,经IPTG诱导,两段基因均获得表达;Westernblot分... 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MD-VP2a、pMD-VP2b分别经双酶切获得基因片段VP2a、VP2b,分别将其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AL-VPa和pMAL-VPb。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TB1,经IPTG诱导,两段基因均获得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KCI染色后,切胶回收的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以纯化的目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初步建立了水貂阿留申的VP2-CIEP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传统的CIEP方法的检出符合率达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毒 VP2蛋白抗原表位基因 原核 VP2-CI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鲁会军 金宁一 +5 位作者 郑敏 韩松 霍晓伟 田明尧 李霄 金扩世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根据国内流行的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特性,合成了Asia 1型口蹄疫病毒2个流行毒株VP1基因的5个抗原表位,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再按设计的酶切位点连接,构建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VP1双拷贝基因片段(VP1 Asia)。然后,将VP1 Asi... 根据国内流行的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特性,合成了Asia 1型口蹄疫病毒2个流行毒株VP1基因的5个抗原表位,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再按设计的酶切位点连接,构建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VP1双拷贝基因片段(VP1 Asia)。然后,将VP1 Asia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1 Asia,接着将其转入BL21菌中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的表达蛋白作为抗原检测了牛Asia 1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结果显示,VP1 Asi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以纯化的VP1Asia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以建立的ELISA方法和标准Asia 1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0.0%(27/30)和93.3%(28/30),符合率为89.7%(26/29)。本研究为组装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亚洲1型 表位基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的表达鉴定 被引量:30
6
作者 杨培梁 陈晓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0,16,共5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和破伤风毒素多个表位的编码基因 ,将其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表达 ,评价重组抗原的特异反应性。方法 从弓形虫保护性抗原及通用免疫增强佐剂破伤风毒素中选取含有T和 (或 )B细胞表位的抗原片段 ,通过软件分析在各片段之... 目的 构建弓形虫和破伤风毒素多个表位的编码基因 ,将其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表达 ,评价重组抗原的特异反应性。方法 从弓形虫保护性抗原及通用免疫增强佐剂破伤风毒素中选取含有T和 (或 )B细胞表位的抗原片段 ,通过软件分析在各片段之间插入适当数目、起间隔作用的氨基酸 ,以保持个片段的空间构象独立性 ,从而确定氨基酸顺序。根据氨基酸序列选取适当的密码子构成弓形虫多表位基因。将该基因合成并鉴定后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分析表达产物的表达形式和抗原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长度为 36 0bp的弓形虫多表位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经诱导 ,得到了 14 4kDa的包涵体形式的表达产物。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该产物具有强特异性抗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位基因 大肠杆菌 蛋白 抗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2gD、HBsAg和IL18多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焦凤萍 郑绮菡 +2 位作者 王玉 于爱莲 于广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多表位串联重组核酸疫苗中IL18与HBsAg(S)抗原、P6(NP6)抗原在质粒中所处位置的差异对抗原表达是否有影响。方法分别将IL18连接在融合蛋白P6-S(NP6-S)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即构建4种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 目的研究多表位串联重组核酸疫苗中IL18与HBsAg(S)抗原、P6(NP6)抗原在质粒中所处位置的差异对抗原表达是否有影响。方法分别将IL18连接在融合蛋白P6-S(NP6-S)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即构建4种质粒:pc-IL18-P6-S、pc-IL18-NP6-S、pc-S-P6-IL18和pc-S-NP6-IL18。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4种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CHO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P6(NP6)抗原的表达情况,以确定最佳的连接方式。结果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可知IL18在融合蛋白的氨基端的抗原性高于在羧基端。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IL18位于融合蛋白羧基端的质粒表达的抗原性优于氨基端,即:质粒pc-S-P6-IL18和pc-S-NP6-IL18的S、P6(NP6)抗原的表达情况均优于质粒pc-IL18-P6-S和pc-IL18-NP6-S,故选用质粒pc-S-P6-IL18和pc-S-NP6-IL18作为优势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4种质粒,并确定了优势质粒,此项技术将为新一代多基因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从而为构建更加有效的多价DNA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位基因 IL-18 单纯疱疹病毒II型 HBSAG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G_1抗原表位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福英 蔺国珍 邱昌庆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8-502,共5页
从包含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基因的质粒pMD-G中克隆G1抗原表位区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G1。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以IPTG进行诱导,并确定了最佳表达条件的IPTG浓度为0.1mmol/L、反应温度为16℃、诱导时间为... 从包含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基因的质粒pMD-G中克隆G1抗原表位区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G1。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以IPTG进行诱导,并确定了最佳表达条件的IPTG浓度为0.1mmol/L、反应温度为16℃、诱导时间为18h。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TM4B介质纯化,纯度达8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以2%的脱氧胆酸钠洗涤、0.5%的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溶解、透析复性、Glutathione Sepharose TM4B纯化后,纯度达85%以上。Western blot试验表明纯化的目的蛋白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间接ELISA检测,测得牛流行热病毒12份阳性血清的OD490值平均为1.813±0.231,12份阴性血清的OD490值平均为0.359±0.032,差异极显著(P<0.01)。将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兔子,试验兔均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证实该蛋白有免疫原性。将目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测得8份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的OD490值平均为0.324±0.031,与所测12份阴性血清的OD490值接近,说明不存在交叉反应。以上结果均证实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包被抗原,开发ELISA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G1抗原表位基因 大肠杆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融合表位基因在pET原核系统的高表达及产物的纯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祖欢 张洪英 +3 位作者 郭瀛军 林懿 朱维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04-905,共2页
构建口蹄疫融合表位基因 - SG表达载体 p ET- SG,转化重组子与 K80 2 ,新鲜过夜菌以 2 %接种量接种 2 YT培养液 ,37℃培养 2 h后用 IPTG诱导 ,每隔 1h取样 ,共 8h。根据 SDS- PAGE结果 ,口蹄疫融合表位基因 - SG在 p ET原核表达系统可... 构建口蹄疫融合表位基因 - SG表达载体 p ET- SG,转化重组子与 K80 2 ,新鲜过夜菌以 2 %接种量接种 2 YT培养液 ,37℃培养 2 h后用 IPTG诱导 ,每隔 1h取样 ,共 8h。根据 SDS- PAGE结果 ,口蹄疫融合表位基因 - SG在 p ET原核表达系统可获得较高表达 ,用 IPTG诱导 4 h蛋白表达量最高 ,用 Ni+柱亲和层析可得到较纯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融合表位基因 pET原核系统 基因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及其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与纯化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奇松 陈磊 +7 位作者 颜健华 许瑞胜 易春华 韦达有 冯淑萍 黄胜斌 梁晟 熊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7,共6页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及其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蛋白,为建立O型FMD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及制备动物高免血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O型FMDV VP1全基因重组质粒p MD18-T-T-VP1及串联的VP1多表位基因...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及其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蛋白,为建立O型FMD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及制备动物高免血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O型FMDV VP1全基因重组质粒p MD18-T-T-VP1及串联的VP1多表位基因重组质粒p MD18-T-O-VP1为模板,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回收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VP1和p GEX-6p-1-VP1,然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1(DE3)中诱导表达,并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融合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O型FMDV的VP1基因及其多表位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正确表达,表达的两种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度较高,且均能与猪抗O型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作为包被抗原应用于O型FMDV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FMDV VP1基因 表位基因 原核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的设计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会军 金宁一 +5 位作者 郑敏 韩松 霍晓伟 胡博 田明尧 金扩世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制备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特异性诊断抗原,根据国内Asia 1型FMDV流行毒株的序列,合成了2个FMDV流行毒株VP1基因的5个抗原表位。采用InsightⅡ软件进行蛋白空间构象模拟,证实设计的多表位分子结构符合要求。将合成的多表位基因按... 为制备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特异性诊断抗原,根据国内Asia 1型FMDV流行毒株的序列,合成了2个FMDV流行毒株VP1基因的5个抗原表位。采用InsightⅡ软件进行蛋白空间构象模拟,证实设计的多表位分子结构符合要求。将合成的多表位基因按设计的酶切位点进行酶切连接,构建了Asia 1型FMDV VP1双拷贝基因重组质粒(pMD18-dVP1 Asia)。从该重组质粒获得dVP1 Asia基因,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连接,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dVP1 Asia。用BglⅡ将重组表达质粒线性化后,转化GS115酵母菌。经筛选、鉴定,成功获得了表达FMDV多表位VP1蛋白的阳性重组酵母菌。该阳性重组酵母菌经甲醇诱导,在培养液上清中可检测到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能特异识别Asia 1型FMDV抗体,且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表位基因 分子设计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罗病毒多表位基因免疫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国 朱晓光 +1 位作者 刘伯华 祝庆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西尼罗病毒多表位基因诱导体液及细胞免疫的可行性及其免疫攻毒保护作用。方法将西尼罗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该多表位基因导入BHK细胞中,采用RT... 目的探讨西尼罗病毒多表位基因诱导体液及细胞免疫的可行性及其免疫攻毒保护作用。方法将西尼罗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该多表位基因导入BHK细胞中,采用RT-PCR和IFA检测其在细胞内的瞬时表达。将重组质粒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免疫ELISA法、CTL杀伤功能检测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等,检测小鼠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攻毒试验,分析重组质粒DNA对西尼罗病毒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M能够在真核细胞内表达,采用IFA方法能在细胞内检测到西尼罗病毒特异性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免疫后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著,可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反应。攻毒试验显示,重组多表位基因能够对西尼罗病毒的攻击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达到50%,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50,应用免疫佐剂或应用重组蛋白加强免疫后,其保护率为62.5%,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90。结论西尼罗病毒多表位基因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对西尼罗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为其基因疫苗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毒 表位基因 DNA免疫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VP2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密码子优化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素敏 仲飞 +4 位作者 贺英 史秋梅 潘素娜 崔丹 王晓燕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为了制备大量廉价的可溶性犬细小病毒(CPV)VP2蛋白抗原,试验截选了VP2抗原表位集中的基因片段VP2-70进行密码子优化及合成,将合成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VP2-70,转化BL21(DE3)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 为了制备大量廉价的可溶性犬细小病毒(CPV)VP2蛋白抗原,试验截选了VP2抗原表位集中的基因片段VP2-70进行密码子优化及合成,将合成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VP2-70,转化BL21(DE3)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Ni-NTA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blot检测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构建的VP2-70表达载体能够介导VP2-70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量高出野生型VP2-70融合蛋白16 mg/L;Western-blot检测显示,该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反应原性,可为CPV亚单位疫苗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抗原表位基因 密码子优化 克隆 原核 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RHDV CD株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隋慧 杨金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8期27-29,48,共4页
本实验用RHDV CD株人工感染家兔,发病死亡后,取肝脏匀浆,用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RNA。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RHDV衣壳蛋白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测... 本实验用RHDV CD株人工感染家兔,发病死亡后,取肝脏匀浆,用Trizol试剂从匀浆上清中提取病毒RNA。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保守区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RHDV衣壳蛋白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VP60主要抗原表位基因长525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其它13株RHDV VP60同一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D株核酸序列与WX-84株同源性最高为97.5%,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2.0%~96.6%之间。氨基酸序列与WX-84株、墨西哥Mexi-co-89株同源性最高为99.4%,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在96.6%~98.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V VP60 主要抗原表位基因 克隆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燕 赵亚 +3 位作者 黄豫晓 梁姣 刘忠湘 李英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438-5441,5446,共5页
原核表达恶性疟原虫多期多表位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在前期构建恶性疟原虫复合多期多表位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将测序正确的AMAME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诱导表达。采用包涵体洗涤的方式纯化目的蛋白,以AMA—1抗... 原核表达恶性疟原虫多期多表位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在前期构建恶性疟原虫复合多期多表位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将测序正确的AMAME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诱导表达。采用包涵体洗涤的方式纯化目的蛋白,以AMA—1抗体对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PCR成功获得长度为1 000 bp的恶性疟原虫AMA—1胞外域基因片段,获得了与多表位基因连接后的AMAMEG基因。通过诱导表达,显示在相对分子量约95 000处有预计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成功表达出融合蛋白。经此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其滴度达到1∶105。纯化的融合蛋白和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新型疟疾疫苗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疫苗 表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HN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坤 王选年 赵德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5,413,共5页
用RT—PCR法从NDV Lasota疫苗株中扩增出HN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T—HN.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法扩增出HN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442—1734bp共1239bp),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 用RT—PCR法从NDV Lasota疫苗株中扩增出HN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T—HN.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法扩增出HN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442—1734bp共1239bp),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HN.用IPTG诱导使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NDV HN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在pET—HN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28kD.同时,通过试验摸索并确定了表达HN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最佳诱导条件:IPTG终浓度为0.4mmol·L^-1,诱导时间为4h,温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HN蛋白 主要抗原表位基因 克隆 原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春霞 段相国 +1 位作者 张艳丽 摆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构建串联表达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RDE)和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PARDE串联FMDV的多表位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中,利用电转化技术将线性化的阳性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no Va... 目的构建串联表达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RDE)和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PARDE串联FMDV的多表位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中,利用电转化技术将线性化的阳性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no VatorΔE1/E3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将筛选到的重组病毒质粒经PacⅠ酶线性化后,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HEK-293A细胞后得到重组腺病毒,再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多表位基因在重组腺病毒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串联表达PARDE和FMDV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EGS,Western-blot检测重组腺病毒rAd5-EGS能与FM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结论重组腺病毒rAd5-EGS具有抗原性,经过连续传代至10代后效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重组腺病毒 表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型布鲁氏菌Omp31抗原表位基因的性质分析
18
作者 杜志强 程佳 王建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1-634,共4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主要在动物中以流产和发热为表现特征的疾病.以猪型布鲁氏菌病Omp31抗原表位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基因的种间同源性、亚型分类、结构性质、抗原表位性质等信息进行了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主要在动物中以流产和发热为表现特征的疾病.以猪型布鲁氏菌病Omp31抗原表位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基因的种间同源性、亚型分类、结构性质、抗原表位性质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并且作出了相关预测.随着预测方法的不断完善,将会对布鲁氏菌病其它抗原表位基因的研究提供帮助,从而为该疾病的防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相关疫苗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Omp31抗原表位基因 序列对比 结构预测 抗原性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原表位基因免疫诱导SL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吴瑾 吴厚生 熊思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Sm抗体、EL ISA检测抗 ds DNA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损伤。结果显示基因免疫后小鼠均产生抗 Sm抗体、抗 ds DNA抗体 ,且能诱发动物肾小球 Ig G类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表明自身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能成功诱导 SL 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原 表位基因 免疫诱导 SLE样综合征 小鼠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复合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20
作者 李英辉 赵亚 +3 位作者 刘忠湘 毛张翔 黄豫晓 薛采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2期3119-3123,共5页
为表达HIV—1复合多表位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设计引物,以HIV—1标准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PCR扩增获得p24基因片段;合成改造后的多个表位基因MEG并且与p24片段相连接,克隆入大肠杆菌。将测序正确的p24ME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 为表达HIV—1复合多表位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设计引物,以HIV—1标准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PCR扩增获得p24基因片段;合成改造后的多个表位基因MEG并且与p24片段相连接,克隆入大肠杆菌。将测序正确的p24ME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诱导表达。采用Ni2+-NTA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以p24抗体对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PCR成功获得长度为651bp的HIV—1的p24片段,获得了与多表位基因连接后的p24MEG基因,通过诱导表达,显示在相对分子量约45000处有预计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成功表达出融合蛋白。经此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的家兔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其滴度达到1∶3200。纯化的融合蛋白和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新型HIV疫苗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复合多表位基因 原核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