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thepsin D在表浅鳞状细胞食管癌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军 幕内博康 德田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2期726-727,共2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Cathepsin D在人类表浅鳞状细胞食管癌(SSCCE)的表达。结果表明:Cathepsin D在SSCCE的阳性表达率是62.1%;Cathepsin D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Cpthepsin D表达阴性组(P<0.05);Cathepsin D在SSCC...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Cathepsin D在人类表浅鳞状细胞食管癌(SSCCE)的表达。结果表明:Cathepsin D在SSCCE的阳性表达率是62.1%;Cathepsin D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Cpthepsin D表达阴性组(P<0.05);Cathepsin D在SSCCE的阳性表达指数同癌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Cathepsin D在SSCCE表达阳性可以提示淋巴结转移的高度可能性,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表浅鳞状细胞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ES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钟海彬 王世豪 +1 位作者 邓果明 庄小端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评价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SESC)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五华县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因M1-SM1期SESC接受ESD治疗的122名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M3-SM1期与M1-M2... 目的评价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SESC)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五华县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因M1-SM1期SESC接受ESD治疗的122名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M3-SM1期与M1-M2期切除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122例患者(共122处病灶),其中M1-M2期患者94人(77.0%),M3-SM1期患者28人(23.0%)。M1-SM1期SESC ESD治疗的整块切除率为97.5%,总体R0切除率为88.5%,术中大出血发生率0.82%,穿孔率8.2%。M3-SM1期SESC的R0切除率显著低于M1-M2期(75%vs 92.6%,P=0.026),R1切除率、侧切缘阳性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M3-SM1期SESC术后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1-M2期(35.7%vs 12.8%,P=0.006),但其余并发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治疗M3-SM1期SESC是安全有效的,但其对于M1-M2期切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2型血管预判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旭 林晓露 +1 位作者 邓万银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评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 并探索预测过度及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完成NBI-ME评... 目的评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 并探索预测过度及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完成NBI-ME评估食管肿瘤浸润深度, NBI-ME下发现B2型血管, 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的86例病例合计86处癌灶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按术后病理结果分成预测正确组(n=25)和预测错误组(n=61), 计算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将预测错误组分成预测过度组(n=49)和预测不足组(n=12), 分别与预测正确组进行对比分析, 以分别发现预测过度和预测不足的影响因素, 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探寻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E-NBI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仅为29.07%(25/86), 其中预测过度率和不足率分别为56.98%(49/86)和13.95%(12/86)。单因素分析发现:B2区域分类构成(χ^(2)=36.25, P<0.001)、有无内镜下显著特征(即结节、增厚、明显凹陷, χ^(2)=22.90, P<0.001)、B2血管周围是否伴有炎症侵蚀(χ^(2)=9.54, P=0.004)与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有关, 内镜下有无显著特征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有关(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区域B2(P<0.001, OR=241.988, 95%CI:15.229~3 845.252)和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P=0.033, OR=12.801, 95%CI:1.226~133.713)均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 OR=0.012, 95%CI:0.001~0.150);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预测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 OR=7.899, 95%CI:1.259~49.565)。结论仅依据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低, 较易发生预测过度的情况。虽然小区域B2、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和内镜下无结节、增厚、明显凹陷与NBI-ME下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且内镜下有结节、增厚、明显凹陷还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密切相关, 但NBI-ME下B2型血管联合评估B2型区域大小及内镜下表现能否提高对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预测准确率还需要后续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细胞 食管细胞 浸润深度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 B2型血管
原文传递
影响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研究
4
作者 温静 田瑞 +2 位作者 刘翠华 边绪强 黄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手术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患者(205个病灶)行食管ESD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镜下分型、肿瘤直径、环周比例、术中穿孔、病...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手术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患者(205个病灶)行食管ESD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镜下分型、肿瘤直径、环周比例、术中穿孔、病理类型和粘连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SD手术时间与镜下分型(P<0.001)、肿瘤直径(P<0.001)、环周比例(P<0.001)、病理类型(P=0.017)、术中穿孔(P<0.001)和粘连(P<0.001)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粘连、环周比例≥1/2、肿瘤直径>2.0 cm是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ESD的手术时间可以通过肿瘤直径、环周比例和有无粘连进行预测。预估手术时间对于安排手术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时间 食管细胞瘤变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