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课标的表现性任务设计例谈——以统编版四年级“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内容为例
1
作者 王志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2022版新课标提出了“表现性评价”理念,旨在将传统理念下纸面测试所无法涉及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综合素养等评价标准融括其中。本文以统编版四年级“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内容为例,从表现性任务的内涵与特征、表现性任务的例谈和阐述... 2022版新课标提出了“表现性评价”理念,旨在将传统理念下纸面测试所无法涉及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综合素养等评价标准融括其中。本文以统编版四年级“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内容为例,从表现性任务的内涵与特征、表现性任务的例谈和阐述、表现性任务的分析与思考方面探讨通过表现性任务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标 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表现性任务,提升学生学习合作力 被引量:1
2
作者 项梦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9年第6期12-15,共4页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和向善的群体氛围,在提升学生学习竞争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合作力,也就是教师除了设计能够挑战别人的表现性任务,还应该设计能够感召别人的表现性任务。
关键词 任务驱动学习 表现性任务设计 提升合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挑战他人的表现性任务,提升学习力
3
作者 严育洪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9年第6期9-12,共4页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他人的"(关注程度)高、(涉及范围)大、(学习质量)上"的表现性任务,激起学生"爱拼才会赢"的热情和干劲,在与人比拼中"秀"出自己的才能,...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他人的"(关注程度)高、(涉及范围)大、(学习质量)上"的表现性任务,激起学生"爱拼才会赢"的热情和干劲,在与人比拼中"秀"出自己的才能,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学习 表现性任务设计 提升学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适切任务,让“小老师”尽情表现——“数字与信息”任务驱动式教学实录与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倩 顾文亚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9年第6期19-21,共3页
"数字与信息"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与常用的角度,给了学生足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也就是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自学课本、上网搜索等众多途径获得很多信息,给了学生以不同角色"小老师"表现自己的... "数字与信息"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与常用的角度,给了学生足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也就是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自学课本、上网搜索等众多途径获得很多信息,给了学生以不同角色"小老师"表现自己的可能。预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底气;研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人气;实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学习 表现性任务设计 扮演小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兴表演,让学生遇见知识的美好——“平移和旋转”任务驱动式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5
作者 陈蓓蓓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9年第6期22-25,共4页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一教学内容很适合学生即兴表演。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刻地体验物体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不同的运动方式,并由此提出问题,以使学生关注运动方式,产生研究运动方式的心理倾向和动机。
关键词 任务驱动学习 表现性任务设计 即兴表演 平移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教师的讲台让给学生更好地表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任务驱动式教学思考
6
作者 钱蔚 王菲菲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9年第6期16-18,共3页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需要设计表现性任务来实现"表现性目标":引进表现艺术,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增加表现机会,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展台;提高表现层次,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讲台。
关键词 任务驱动学习 表现性任务设计 为学生搭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蜀黔 陈家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进行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的路径是:基于学科理解,提取大观念;基于大观念,分解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确定评价证据;基于评价证据,设计评价任务。设计者可从课程标准、编者意图和文本体式等角度提取大观念,运用追问法将...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进行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的路径是:基于学科理解,提取大观念;基于大观念,分解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确定评价证据;基于评价证据,设计评价任务。设计者可从课程标准、编者意图和文本体式等角度提取大观念,运用追问法将大观念分解为教学目标,再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视化评价证据,并围绕这些评价证据来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确保评价证据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呈现。大单元教学设计须让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行为不偏离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教师获取评价证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设计理论 教学评价设计 表现性任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