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形成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进 李应全 +2 位作者 谢青 王菊英 张岫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生成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不同组别的小鼠给予rhIL-11或甲氨喋呤,观察其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和血清IL-2含量的影...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生成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不同组别的小鼠给予rhIL-11或甲氨喋呤,观察其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和血清IL-2含量的影响。结果rhIL-11可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P<0.01),并显著抑制血清IL-2的水平(P<0.01)。结论rhIL-11可抑制角质细胞增殖分化不全和减少促发因子IL-2的生成,对银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表皮颗粒层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16对鼠尾表皮颗粒层生成及血清IL-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应全 谢青 +2 位作者 王进 娄海燕 王菊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 观察VP - 16对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生成及血清IL - 2水平的影响。方法 :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 ,不同组别的小鼠以VP - 16或甲氨蝶呤灌胃 ,观察其对鼠尾表皮颗粒细胞生成的调节作用。并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 目的 : 观察VP - 16对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生成及血清IL - 2水平的影响。方法 :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 ,不同组别的小鼠以VP - 16或甲氨蝶呤灌胃 ,观察其对鼠尾表皮颗粒细胞生成的调节作用。并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L - 2水平的变化。结果 : VP- 16可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 ,并抑制血清IL - 2的水平。结论 : VP - 16对银屑病的角化不全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16 表皮颗粒层 血清IL-2 小鼠 免疫学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陈玉军 黄炎 +2 位作者 刘贺煜 赵金龙 吕延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观察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潜在的机制。方法:腹腔分别注射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高、中、低剂量以及甲氨喋呤,观察并比较药物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监测小鼠体重... 目的:观察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潜在的机制。方法:腹腔分别注射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高、中、低剂量以及甲氨喋呤,观察并比较药物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监测小鼠体重并检测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统计有颗粒层的鳞片数。结果:IL-18BP-Fc-IL-1Ra剂量依赖性的增加有颗粒层的鳞片数,并使血清中IFN-γ含量降低。结论: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能够促进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而且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内IFN-γ的含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BP IL-1RA 表皮颗粒层 尾部鳞片 嵌合蛋白 鼠尾 小鼠 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秦柏洗剂及土槐丹四物汤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新佳 张晓卓 +2 位作者 张皎皎 莘策 贾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目的:观察复方秦柏洗剂及土槐丹四物汤对小鼠耳肿胀炎症及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影响,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雄性KM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卡泊三醇软膏组、复方秦柏洗剂组、土槐丹四物汤组、复方秦... 目的:观察复方秦柏洗剂及土槐丹四物汤对小鼠耳肿胀炎症及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影响,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雄性KM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卡泊三醇软膏组、复方秦柏洗剂组、土槐丹四物汤组、复方秦柏洗剂+土槐丹四物汤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涂搽加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各自药物涂搽加灌胃,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外在其余各组小鼠右耳耳郭正反两面均匀涂抹20μL二甲苯以建立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耳肿胀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耳部皮肤皮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测定耳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选取雌性KM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卡泊三醇软膏组、复方秦柏洗剂组、土槐丹四物汤组、复方秦柏洗剂+土槐丹四物汤组,每组各8只,直接利用鼠尾鳞片表皮模型,空白组予生理盐水涂搽加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各自药物涂搽加灌胃,连续14 d。测定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细胞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测定尾部皮肤组织中IL-17、IL-2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雄鼠的耳肿胀程度均减轻(P<0.01),雌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细胞均增多(P<0.01);复方秦柏洗剂+土槐丹四物汤组雄鼠血清中IL-17、IL-23和雌鼠血清中IFN-γ、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雄鼠耳组织中IFN-γ、IL-6和雌鼠尾部皮肤组织中IL-17、IL-23的表达也显著下降(P<0.01)。与卡泊三醇软膏组比较,复方秦柏洗剂+土槐丹四物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秦柏洗剂联合土槐丹四物汤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17、IL-23、IFN-γ、IL-6的表达抑制炎症和促进表皮正常分化,从而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方秦柏洗剂 土槐丹四物汤 耳肿胀 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 细胞数 炎症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福秋 曲生明 +3 位作者 姜萍 王劲风 张亚芹 杨鑫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3791-3791,共1页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临床分析 儿童 表皮颗粒层 凝固酶阳性 尼氏征阳性 皮肤感染 金葡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表皮干细胞的再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1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3期180-180,共1页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以β_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面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_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但于创缘表皮的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_1整合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与创面的修复,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 Wistar 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皮肤创面 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 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 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 并以β_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 对照组60%(12/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_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 但于创缘表皮的棘颗粒出现了散在的β_1整合素和 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 组织学上与基底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 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 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 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 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 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参与创面的修复 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屑灵软膏对实验性银屑病病理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学军 王伟明 +2 位作者 李继昌 杨建宏 张俊威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5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消屑灵软膏对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盐酸普萘洛尔致豚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观察消屑灵局部用药后对以上病理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局部应... 目的:探讨消屑灵软膏对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盐酸普萘洛尔致豚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观察消屑灵局部用药后对以上病理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局部应用消屑灵后能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并显著抑制盐酸普萘洛尔所致的表皮异常角化与增殖。结论:消屑灵局部用药后对银屑病表皮细胞增生、角化不全或异常角化等病理改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模型 灵软膏 实验研究 实验性 盐酸普萘洛尔 银屑病样皮损 细胞有丝分裂 表皮细胞增生 尾部鳞片 阴道上皮 异常角化 表皮颗粒层 作用机理 改善作用 局部应用 治疗效果 病理改变 角化不全 用药后 小鼠 雌激素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妙散对银屑病样小鼠血管活性因子血浆内皮素1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鲁光宝 黄敬文 +1 位作者 王景 刘海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285-286,共2页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样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观察和血管活性因子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检测,探究二妙散对银屑病样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二妙散...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样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观察和血管活性因子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检测,探究二妙散对银屑病样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二妙散高剂量组、二妙散中剂量组、二妙散低剂量组,对给药组按要求灌胃14d后,检测二妙散对银屑病样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和血管活性因子ET-1、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二妙散各剂量组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数量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较,二妙散各剂量组小鼠血浆内ET-1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妙散可通过恢复银屑病表皮细胞正常角化过程和降低血管活性因子血浆ET-1、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从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样小鼠 二妙散 鳞片表皮颗粒层 ET-1 可溶性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及γ-干扰素联合咪喹莫特治愈阴茎鳞状细胞癌一例
9
作者 张园程 赵丽萍 +3 位作者 韩阳 崔林 杨景春 张士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3-44,共2页
阴茎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殖器恶性肿瘤,常规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实施阴茎全切或部分切除,部分患者对此难以接受。本文报道采用平阳霉素、γ-干扰素及咪喹莫特外用保守治愈阴茎鳞状细胞癌1例。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4个... 阴茎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殖器恶性肿瘤,常规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实施阴茎全切或部分切除,部分患者对此难以接受。本文报道采用平阳霉素、γ-干扰素及咪喹莫特外用保守治愈阴茎鳞状细胞癌1例。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4个月前在当地接受包皮环切术后,创面始终不愈合,溃疡逐渐扩大、增生,曾外用多种抗生素药膏及药粉(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鳞状细胞癌 咪喹莫特 Γ-干扰素 生殖器恶性肿瘤 包皮环切术 胶原纤维增生 表皮颗粒层 尿道口 局部皮损 双侧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落叶型天疱疮1例
10
作者 张岩 张晓娟 王晓惠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7期50-50,共1页
患者女,37岁。多饮、多食三年,皮肤起水疱易破二周。1992年7月4日始于胸背部正常皮肤上出现数个水疱,易擦破,不易愈合,渐增多,融合成片,表面脱屑,灼痛感。相继发展至颜面及四肢。体检:一般态状尚好,体温38.6℃,血压18/12kpa,脉博100次/... 患者女,37岁。多饮、多食三年,皮肤起水疱易破二周。1992年7月4日始于胸背部正常皮肤上出现数个水疱,易擦破,不易愈合,渐增多,融合成片,表面脱屑,灼痛感。相继发展至颜面及四肢。体检:一般态状尚好,体温38.6℃,血压18/12kpa,脉博100次/分,系统检查未见异征。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颈及腋窝糜烂渗出,四肢散在松驰性水疱,壁薄,大部融合成片,尼氏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型天疱疮 尼氏征阳性 灼痛感 表皮颗粒层 酮体 三年 嗜酸性粒细胞 降糖丸 叶型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皮肤干痒怎么办
11
作者 董青生 《医师在线》 2021年第4期25-25,共1页
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痒,老年人尤甚,且晚上瘙痒严重,白天部分人可缓解。由此来皮肤科就诊的也不在少数。冬季空气干燥,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出现脱屑、脱落,甚至导致表皮颗粒层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当中,对外界环境刺激非常敏感,环境中的... 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痒,老年人尤甚,且晚上瘙痒严重,白天部分人可缓解。由此来皮肤科就诊的也不在少数。冬季空气干燥,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出现脱屑、脱落,甚至导致表皮颗粒层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当中,对外界环境刺激非常敏感,环境中的各种过敏原、冷热刺激可以直接激活皮肤免疫系统,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包括各类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冷热刺激 空气干燥 免疫应答 皮肤免疫系统 表皮颗粒层 过敏原 外界环境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