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宣花牛与荷斯坦牛、娟荷杂交牛HSP70基因多态性及表达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甘佳 付茂忠 +5 位作者 王巍 唐慧 冯华 方东辉 王淮 易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0-53,260,共5页
为了探索地方牛品种的抗热应激遗传调控分子机制,试验在高湿热环境下测定了蜀宣花牛与荷斯坦牛、娟荷杂交牛的HSP70基因的SNP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情况下,蜀宣花牛与荷斯坦牛、娟荷杂交牛的体温、血液生化指标出现了显著或极显... 为了探索地方牛品种的抗热应激遗传调控分子机制,试验在高湿热环境下测定了蜀宣花牛与荷斯坦牛、娟荷杂交牛的HSP70基因的SNP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情况下,蜀宣花牛与荷斯坦牛、娟荷杂交牛的体温、血液生化指标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HSP70基因共检测到3个SNP位点,均为无义突变;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蜀宣花牛HSP7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和娟荷杂交牛(P<0.01)。说明地方品种牛在遗传背景上较荷斯坦牛具有更好的适应高湿热环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宣花牛 热应激 HSP70基因 SNP 表达量分析
原文传递
BMP2和BMP4基因在草原红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秦立红 张国梁 +5 位作者 吴健 李旭 刘基伟 王蕾 赵玉民 赵志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1-664,共4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2和BMP4基因在草原红牛1,12,18,30月龄4个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旨在探讨该基因在草原红牛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P2和BMP4基因在所检测的肉牛4个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均有...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2和BMP4基因在草原红牛1,12,18,30月龄4个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旨在探讨该基因在草原红牛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P2和BMP4基因在所检测的肉牛4个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BMP4基因1月龄表达量显著低于12,18,30月龄(P<0.05),12月龄表达量最高,随着月龄增加,表达量减少。而BMP2基因在出生阶段表达量最低,但是与其他3个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表达趋势也是12月龄表达量最高,然后随着月龄增加,表达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基因 BMP4基因 草原红牛 睾丸组织 表达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三角梅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异性分析
3
作者 孙蓉 刘桃 +3 位作者 潘凯越 刘姗 刁毅 曾道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克隆分析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基因(BsDFR),探讨其在三角梅苞片呈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三角梅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BsDFR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 【目的】克隆分析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基因(BsDFR),探讨其在三角梅苞片呈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三角梅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BsDFR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其分子特性;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BsDFR底物特异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颜色三角梅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三角梅BsDFR基因(GenBank ID:ON417750)编码区全长987 bp,编码328个氨基酸。BsDFR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6.48 kDa,等电点pI为6.33;具有DFR特有的NADPH及底物特异结合位点,属于Asn型DFR;不具有跨膜结构及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最多,三级结构预测显示为二聚体蛋白。底物对接模拟预测BsDFR对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DHK)、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 DHQ)和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HM)3种底物均具有催化活性,与结构分析相吻合。进化树分析其与石竹目(Centrospermae)植物聚为一类。qRT-PCR分析发现其在橙色系三角梅中含量较高,进一步推测其主要底物为DHK,催化生成橙色系花青素(天竺葵素)的前体物质——无色天竺葵素苷元。【结论】BsDFR基因是一个典型的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主要与橙色系三角梅苞片色素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BsDFR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茅TCP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骆金婵 靳雅荣 +4 位作者 杨煜琛 祝鑫 贾纪原 王小珊 黄琳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2-1692,共11页
TCP转录因子家族在叶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鸭茅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叶片是其主要的收获部位,且营养价值丰富。本研究鉴定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TC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所有成员进行了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进... TCP转录因子家族在叶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鸭茅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叶片是其主要的收获部位,且营养价值丰富。本研究鉴定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TC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所有成员进行了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表达量等分析。发现鸭茅TCP基因家族共有22个成员被划分成3个亚家族;它们都含有TCP蛋白典型结构域;成员间蛋白的亲水性较好,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差异;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鸭茅TCP蛋白主要的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定位于细胞核;22个成员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可分为4类,分别是光响应元件、植物激素响应元件、抗病创伤胁迫响应元件以及其他元件;此外,DgTCP8和DgTCP20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且可响应生长素和赤霉素的表达。本文为深入探究鸭茅TCP基因在叶片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依据,为叶片优良鸭茅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 TCP 基因家族 表达量分析 叶片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菜盐胁迫相关GlRTH基因的克隆和表达量分析
5
作者 徐瑶 任宏伟 +5 位作者 张馨方 王芳 朱丹 谭玲玲 袁涛 高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39-3646,共8页
目的筛选得到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抗盐相关基因GlRTH,并进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从珊瑚菜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GlRTH基因,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 目的筛选得到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抗盐相关基因GlRTH,并进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从珊瑚菜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GlRTH基因,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以及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该基因全长ORF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预测该蛋白二、三级结构、保守结构域,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NaCl和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ACC)处理下的表达差异。结果GlRTH基因序列全长ORF为690bp,共编码22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珊瑚菜的RTH蛋白与黄胡萝卜Daucuscarotasubsp.sativus的RT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88.65%;qRT-PCR结果显示,GlRTH基因在珊瑚菜的根、叶、花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叶和根中无显著差异;200 mmol/L的NaCl处理3、6、12、24、36 h,GlRTH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且处理36 h后GlRTH基因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100 mmol/L ACC处理,GlRTH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3 h时GlRTH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在6 h和12 h时GlRTH基因表达量下调。结论GlRTH蛋白是乙烯响应因子,并且与珊瑚菜的耐盐性相关。为探究乙烯信号通路和药用植物抗盐反应的关系及改良珊瑚菜的耐盐能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GlRTH基因 表达量分析 QRT-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向伟 马燕琳 +7 位作者 符生苗 赵水平 赵迪成 杨进福 陈炽 王福利 王果 聂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我们抽取 2 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单核细胞 ,抽提RNA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我们抽取 2 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单核细胞 ,抽提RNA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物 ,待测样品与定量标准物共扩增 ,计算出待测样本的个体的mRNA量。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健康儿童周围血单核细胞表达 ,健康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量为 0 .37± 0 .15mol/molmRNA。表明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来检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实用、可靠 ,且能准确定量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竞争性 周围血单核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V-ATP酶G亚基基因克隆及相对表达量分析
7
作者 王梦珂 赵特 +3 位作者 周琳 杜鹏强 刘向阳 郭线茹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5-206,共2页
液泡型H^+-ATP酶(vacuolar-type proton ATPase),简称V-ATP酶,通过水解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生能量转运质子,分为V1结构域和V0结构域,其分别负责ATP的水解和质子的转运。V-ATP酶主要存在于昆虫的马氏管、中... 液泡型H^+-ATP酶(vacuolar-type proton ATPase),简称V-ATP酶,通过水解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生能量转运质子,分为V1结构域和V0结构域,其分别负责ATP的水解和质子的转运。V-ATP酶主要存在于昆虫的马氏管、中肠和唾液腺等器官的上皮细胞质膜上,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钟丰等,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酶 马氏管 细胞质膜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中肠 棉铃虫 相对表达量分析 唾液腺
原文传递
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在造血干细胞异质性检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淑惠 容婵 +3 位作者 梁翠莎 李小波 唐亚犁 张选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建立研究造血干细胞(HSC)异质性的方法.方法将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小鼠HSC(HSC-GFP-)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HSC(HSC-GFP+)按1∶1比例混合,采用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标准孔径芯... 目的利用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建立研究造血干细胞(HSC)异质性的方法.方法将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小鼠HSC(HSC-GFP-)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HSC(HSC-GFP+)按1∶1比例混合,采用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标准孔径芯片捕获HSC单细胞,在单细胞蛋白质分离模块(Milo系统)进行细胞裂解、蛋白电泳及紫外照射激活芯片内交联物质;芯片中的蛋白与相应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再与荧光标记的二抗结合;最后通过双荧光通道扫描模块采集荧光信号成像、运用Scout软件分析每个细胞中表达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GFP的蛋白条带吸光度值,得到表达蛋白的细胞数及细胞中蛋白水平表达分布以分析细胞异质性.通过表达GFP及β-tubulin的细胞数计算转染GFP的细胞得率,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相比对验证.结果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表达GFP的小鼠HSC比例为44.20%,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为42.528%;细胞中GFP表达水平分布在(0.42~7.35)×10^(5)之间,表明存在细胞异质性.结论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HSC异质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HSC) 单细胞蛋白表达量分析技术 细胞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PtAPX2的克隆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潘翔 李娜 +3 位作者 李印军 魏弘宜 张蕾 陆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4,共9页
以毛白杨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cDNA,克隆获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成员PtAPX2 864bp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28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31.78ku,C末端包含锚定于过氧化物酶体跨膜结构域,推断其为过氧化物酶体... 以毛白杨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cDNA,克隆获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成员PtAPX2 864bp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28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31.78ku,C末端包含锚定于过氧化物酶体跨膜结构域,推断其为过氧化物酶体定位蛋白。构建了PtAPX2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PtAPX2对抗坏血酸的Km值为(1.37±0.22)mmol/L,Vmax值为(3.95±0.46)mmol/(L·min·mg);对H2O2的Km值为(0.026±0.003)mmol/L,Vmax值为(1.27±0.03)mmol/(L·min·mg);该酶在28℃,pH7.0~7.4时活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tAPX2在杨树老叶叶肉中表达量最高。对PtAPX2亚细胞定位、底物结合特征、酶学性质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加深了对木本植物抗氧化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克隆 重组表达 酶学性质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肌醇加氧酶基因响应线虫胁迫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学敏 杨若巍 +3 位作者 王超 陈井生 王惠 段玉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784,共7页
肌醇加氧酶通常与植物细胞壁的合成以及诱导合胞体发育相关。为确定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后,肌醇加氧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感病品种辽豆15和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哈尔滨小黑豆和小粒黑豆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 肌醇加氧酶通常与植物细胞壁的合成以及诱导合胞体发育相关。为确定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后,肌醇加氧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感病品种辽豆15和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哈尔滨小黑豆和小粒黑豆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醇加氧酶家族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抗病品种中GmMIOX2基因均在接种后5d表达量达到最大,而感病品种变化并不明显。GmMIOX4基因在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哈尔滨小黑豆和小粒黑豆中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5d,20d和10d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的表达量。表明GmMIOX2和GmMIOX4基因与大豆胞囊线虫发育调控相关。通过扩增Gm MIOX基因的CDS序列,构建GFP融合表达载体p CAMBIA1303-MIOX2和p CAMBIA1303-MIOX4,农杆菌浸润法注射本氏烟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GmMIOX2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GmMIOX4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MIOX2和GmMIOX4蛋白结构域主要由α螺旋构成,蛋白序列进化分析发现GmMIOX2和GmMIOX4分别与拟南芥At MIOX1、At MIOX4亲缘性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肌醇加氧酶 大豆胞囊线虫 表达量分析 表达载体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幼虫类钙粘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美翠 尹姣 +3 位作者 曹雅忠 张帅 仵均祥 李克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160,共9页
旨在为深入研究Bt毒蛋白的致毒机制和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提供依据,采用RT-PCR、RACE和qPCR技术克隆并分析暗黑鳃金龟幼虫类钙粘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幼虫类钙粘蛋白基因cDNA序列全长4 833bp(GenBank登录号KM892868)... 旨在为深入研究Bt毒蛋白的致毒机制和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提供依据,采用RT-PCR、RACE和qPCR技术克隆并分析暗黑鳃金龟幼虫类钙粘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幼虫类钙粘蛋白基因cDNA序列全长4 833bp(GenBank登录号KM892868),其开放阅读框长4 503bp,编码1 50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分子质量169.967ku,理论等电点4.11。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和3龄幼虫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差异显著。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的表达量可知,3龄幼虫表达量最高,1龄幼虫表达量最低;比较3龄幼虫不同组织表达量可知,中肠表达量最高,前肠和后肠表达量较低,其他部位则基本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幼虫 类钙粘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CD80的基因表达以及重组CD80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结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晨 李墨非 孙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6,共5页
CD80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T细胞增殖、活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全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CD80基因(命名为CsCD80)序列(Gen Bank登录号:XR_521517.2),开放阅读框区域含有882个碱基,共编码293... CD80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T细胞增殖、活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全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CD80基因(命名为CsCD80)序列(Gen Bank登录号:XR_521517.2),开放阅读框区域含有882个碱基,共编码293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2.45 ku,理论等电点为7.97。序列分析显示,CsCD80含有一个N-末端信号肽序列,一个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和跨膜(TM)结构域。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CsCD80与牙鲆CD80相似性最高,为41.3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CD80基因在半滑舌鳎肝、脾中有高表达量,哈维氏弧菌和细胞肿大病毒刺激后,CsCD80基因在肝、脾和肾中的表达量均有显著上调。使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CsCD80重组蛋白(rCsCD80)并与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孵育,经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r CsCD80能结合到PBL表面。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sCD80可能在半滑舌鳎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进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CD80 表达量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蜡质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双燕 徐小龙 李建粤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0,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蜡质基因在胚乳中表达模式,选用蜡质基因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构建融合基因导入水稻。转基因水稻不同发育阶段种子胚乳GUS活性检测表明,种子发育过程中,蜡质基因表达逐渐从边缘向中心伸展。在水稻开花第2天至第5天对蜡质基... 为进一步研究蜡质基因在胚乳中表达模式,选用蜡质基因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构建融合基因导入水稻。转基因水稻不同发育阶段种子胚乳GUS活性检测表明,种子发育过程中,蜡质基因表达逐渐从边缘向中心伸展。在水稻开花第2天至第5天对蜡质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蜡质基因在开花第3天开始表达,并在开花第5天出现明显增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蜡质基因 定位分析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蓉 刘姗 高静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为探究三角梅产生飞燕草素的可能性,根据前期获得的三角梅转录组数据,克隆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颜色三角梅叶片及苞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成... 为探究三角梅产生飞燕草素的可能性,根据前期获得的三角梅转录组数据,克隆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颜色三角梅叶片及苞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成功克隆获得了一条cDNA全长1 089 bp,编码363个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BsF3H,登陆GeneBank(OL957093)。BsF3H相对分子质量为41.14 kD,理论等电点为5.48,含有2OG-FeⅡ_Oxy加氧酶结构域,不具有信号肽及跨膜结构,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最多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三级结构预测显示为单体蛋白。RT-q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不同颜色三角梅中表达量均不高,相对而言在紫色安格斯(Elizabeth Angus)苞片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梅具有产生各类花青素的潜力,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其颜色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黄烷酮3-羟化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SLF/SFB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井敏敏 李小针 +5 位作者 李栋梁 戴小红 顾帅磊 马朝明 陈志辉 陈晶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7-1327,共11页
自交不亲和性是高等植物通过抑制自花授粉来阻止近亲繁殖的一种繁殖机制。在以茄科、蔷薇科、车前草科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中,花粉和雌蕊之间的自我/非自我识别由多态性S位点决定,其中SLF(S-locus F-box)/SFB(S-haplotype-spec... 自交不亲和性是高等植物通过抑制自花授粉来阻止近亲繁殖的一种繁殖机制。在以茄科、蔷薇科、车前草科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中,花粉和雌蕊之间的自我/非自我识别由多态性S位点决定,其中SLF(S-locus F-box)/SFB(S-haplotype-specific F-box)基因是配子体自交不亲和花粉S决定因子。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菠萝基因组中筛选鉴定出21个SLF/SFB家族基因(AcSLF1~AcSLF21),各AcSLF基因在N端具有F-box保守结构域,其氨基酸长度、理论等电点、分子量存在较大差异,编码氨基酸序列大小范围为242~612 aa,分子量为27.778~69.070 kDa,其中18个AcSLFs蛋白偏碱性,总体蛋白稳定性较差,预测18个AcSLFs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蛋白二级结构60%以上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通过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其不均匀地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其中AcSLF21未定位到具体染色体位置,并发现AcSLF4、AcSLF5、AcSLF6、AcSLF8、AcSLF14和AcSLF15与菠萝RNaseT2家族基因发生连锁。从进化关系中发现,菠萝SLF/SFB家族与蔷薇科、车前科、茄科植物SLF/SFB进化关系较远。利用qRT-PCR对AcSLFs基因在菠萝雌蕊、雄蕊、叶片、果肉、茎和根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cSLFs基因在菠萝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表达差异性,其中AcSLF1、AcSLF2、AcSLF4、AcSLF9、AcSLF10、AcSLF11、AcSLF15、AcSLF19、AcSLF20、AcSLF21基因在菠萝雄蕊中呈高表达量,AcSLF3、AcSLF7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AcSLF5、AcSLF12、AcSLF18在根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总体来说,大部分菠萝AcSLFs基因主要在菠萝雄蕊或叶片中高表达。同时分析了雌蕊自花、异花授粉前后的表达变化,发现AcSLF1、AcSLF2、AcSLF15三个基因在授粉雌蕊中的表达量较未授粉显著上调,尤其在授粉6h表达量急剧上调,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其表达量降低,但在授粉24h仍具有较高的表达量,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菠萝自交不亲和中起到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菠萝SLF/SFB家族基因的克隆提供参考,并为菠萝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SLF/SFB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毒基因在稻瘟病菌株007中的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熊田田 韩豪杰 +4 位作者 卢艳梅 张宁 王春台 刘新琼 程钢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8期124-129,共6页
为了能明确稻瘟病国际标准菌株race 007中包含的无毒基因及其可能的主效无毒基因,本研究设计5个常见的无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克隆鉴定,并分别检测液体培养条件下和侵染水稻过程中race 007菌株中5个无毒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发现,稻... 为了能明确稻瘟病国际标准菌株race 007中包含的无毒基因及其可能的主效无毒基因,本研究设计5个常见的无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克隆鉴定,并分别检测液体培养条件下和侵染水稻过程中race 007菌株中5个无毒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发现,稻瘟病菌株race 007中含有PWL2、AvrPiz-t、Avrpik、Avr-pita、ACE15个无毒基因,克隆鉴定的结果表明这5个无毒基因的变异不大。相比较于液体培养条件下,在侵染水稻的过程中,PWL2表达上调,ACE1、AvrPiz-t、Avr-Pik表达基本不变,而Avr-Pita基因表达出现了下调。因此PWL2基因表达变化较为显著,本研究进一步对PWL2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PWL2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着一些顺式作用元件来影响PWL2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表明,稻瘟病菌race 007含有5种常见的无毒基因且序列变异不大,而且PWL2基因的表达是受到调控并可能发挥主要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克隆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的克隆及其介导的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鑫 姜伟高 +3 位作者 梁华兵 王晓婉 刘松青 王春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了克隆位于水稻1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研究构建并筛选了该基因供体品种PiNo.4的Fosmid文库,构建Pita^2候选区域的物理图谱并互补验证了5个候选基因,克隆得到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确认了该基因就... 为了克隆位于水稻1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研究构建并筛选了该基因供体品种PiNo.4的Fosmid文库,构建Pita^2候选区域的物理图谱并互补验证了5个候选基因,克隆得到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2,确认了该基因就是Ptr基因.一组基因型接近、对Pita^2致病性相反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水稻进行离体接种,接种前后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Pita^2基因在稻瘟病菌侵染后均成功激活了水杨酸和茉莉酸抗病信号通路,主要通过参与水稻水杨酸信号通路赋予水稻抗性,该研究为利用Pita^2培育持久广谱抗性水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基因 Pita^2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OBR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艾安涛 李燕丽 +1 位作者 章文益 吕立堂 《茶叶学报》 2021年第3期95-104,共10页
COBRA基因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是次生壁加厚和纤维素含量的调节因子,对植物生长、纤维素含量等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茶树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成功的从中鉴定到COBRA基因,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 COBRA基因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是次生壁加厚和纤维素含量的调节因子,对植物生长、纤维素含量等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茶树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成功的从中鉴定到COBRA基因,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了茶树COBRA成员在PEG诱导的干旱胁迫、茉莉酸甲酯处理、盐胁迫、冷胁迫处理中的转录组数据,最后对茶树进行茉莉酸甲酯处理,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表达水平验证。结果表明:茶树COBRA基因有16个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24807.70~74813.12,等电点5.43~9.14,亚细胞定位显示在细胞膜和细胞外;根据系统进化树将茶树COBRA基因家族分为5类;保守结构域和motif分析发现相同亚家族的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都属于COBRA基因家族;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OBRA基因在不同茶树部位和胁迫的表达量有不同差异,说明茶树COBRA基因广泛参与茶树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茉莉酸甲酯处理后,3个CsCOBRA基因表达量趋势大致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茶树COBRA基因家族的功能验证和抗逆作用机理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OBRA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卵黄原蛋白及受体的序列及时空表达分析
19
作者 程林 韩顺财 +2 位作者 蒋敬涛 李海超 彭凌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3-805,共13页
【目的】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的产卵繁殖行为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基础,并为荔枝蝽防治的靶点筛选提供有益思路。【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荔枝蝽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筛选荔枝蝽的转录组数据和分子... 【目的】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的产卵繁殖行为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基础,并为荔枝蝽防治的靶点筛选提供有益思路。【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荔枝蝽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筛选荔枝蝽的转录组数据和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荔枝蝽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部位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获得荔枝蝽3个卵黄原蛋白基因(T.papi_Vg1,T.papi_Vg2,T.papi_Vg3)和1个卵黄原受体蛋白基因(T.papi_VgRs)。对4个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其均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是典型的昆虫Vg和VgRs基因。从进化关系看,荔枝蝽的Vg和VgRs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较为匹配。qRT-PCR结果显示Vg1基因在雌虫各个组织中表达量都比较高,雄成虫中仅在淋巴液中表达量较高,而Vg2和Vg3基因仅在雌虫脂肪体中较高表达。VgRs的表达与Vg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在雌虫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雌虫、雄虫淋巴液和若虫的脂肪体当中,在若虫触角、雄虫触角和雄虫精巢中也有少量表达。【结论】获得了荔枝蝽3个卵黄原蛋白基因和1个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对其结构和进化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其时空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为后续对荔枝蝽新防治靶标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原蛋白 卵黄原受体蛋白 转录组 进化分析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和大麻状罗布麻UV-B光受体UVR8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20
作者 车金凤 张庆 +5 位作者 李国旗 谢博勋 解盛 赵长海 张柯雨 刘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6-1891,共16页
在植物响应紫外线B(ultraviolet-B,UV-B)的过程中,UV-B光受体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和生长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罗布麻属植物UV-B光受体信息,该研究通过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大麻状罗布麻(... 在植物响应紫外线B(ultraviolet-B,UV-B)的过程中,UV-B光受体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和生长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罗布麻属植物UV-B光受体信息,该研究通过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大麻状罗布麻(A.cannabinum)全基因组数据进行UV-B光受体UVR8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UV-B胁迫处理下的UVR8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罗布麻有6个UVR8基因,大麻状罗布麻有5个UVR8基因,前者分布在1、7、9和11号染色体上,后者分布在1、8和9号染色体上。(2)UVR8蛋白为亲水性稳定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延伸链、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转角构成。AvUVR8b和AcUVR8a蛋白三级结构与拟南芥UVR8(AtUVR8)最为类似,并且与小粒咖啡(CaUVR8)和伊德斯种咖啡(CeUVR8)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时发现罗布麻AvUVR8b和大麻状罗布麻AcUVR8a基因和蛋白结构与AtUVR8基因及蛋白高度相似。(3)当以一定剂量UV-B(17.52 kJ·m~(-2)·d~(-1))处理两种罗布麻植株时,AvUVR8b和AcUVR8a的表达量上调。据此推测在响应UV-B时,AvUVR8b基因在罗布麻中起主要作用,AcUVR8a基因在大麻状罗布麻中起主要作用。(4)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UVR8的表达受光照、温度、水分、氧气和激素等因素的调控。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罗布麻属UVR8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同时为解析罗布麻属植物适应UV-B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大麻状罗布麻 UVR8基因 表达量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