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的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被引量:5
1
作者 邹豪 陈丽华 刘积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8-661,共4页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在显示上提出了基于Ray Casting的三维物体二维直接显示...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在显示上提出了基于Ray Casting的三维物体二维直接显示技术·所以,和传统采用三角面拟合的方法相比,具有图像重建过程无需生成中间数据,无需进行3D物体的边界检测等优点,同时该算法并行性好,易于采用硬件方法实现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投射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CT图像 体素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八叉树分割点云的表面模型重建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客 张志毅 董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传统的三角网生长法进行点云数据表面模型重建时,搜索第三点耗时太长,导致重建效率很低。采用自适应八叉树划分算法将点云数据分割成相互覆盖的子域,在每个子域内进行三角网格重建,避免网格拼接的过程;采用最大角最小化原则进行三角网... 传统的三角网生长法进行点云数据表面模型重建时,搜索第三点耗时太长,导致重建效率很低。采用自适应八叉树划分算法将点云数据分割成相互覆盖的子域,在每个子域内进行三角网格重建,避免网格拼接的过程;采用最大角最小化原则进行三角网格优化;并运用三角面片定向的方法进行网格法向量一致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模型重建的效率,形成的网格质量也很好,能够较好地体现模型的细节特征,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表面模型重建 自适应八叉树 三角网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的飞机表面模型重建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安文 季铮 盛庆红 《地理空间信息》 2004年第6期23-25,42,共4页
介绍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重建飞机三维表面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飞机表面的特征,结合摄影测量方法的特点,总结出包括拍摄计划制定、外业测量、内业处理的一套处理方法:根据飞机外形特征,划分适于拍摄和后期处理的拍摄带;在机身和地... 介绍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重建飞机三维表面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飞机表面的特征,结合摄影测量方法的特点,总结出包括拍摄计划制定、外业测量、内业处理的一套处理方法:根据飞机外形特征,划分适于拍摄和后期处理的拍摄带;在机身和地面布置一定数目的控制点作为对拍摄像片的控制;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影像匹配、相对定向、绝对定向以及光束法平差等一系列方法的综合运用,解算拍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对飞机机身分块处理,以三角网为基础重建飞机完整的三维表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景数字摄影测量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摄影全站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割算法进行城市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东岭 王晓坤 李广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利用倾斜影像获得的密集点云来构建表面模型是基于倾斜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的核心之一。本文针对现行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重建存在的建模效率低、表面选取不真实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割算法的城市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重建方法。利用该方法重... 利用倾斜影像获得的密集点云来构建表面模型是基于倾斜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的核心之一。本文针对现行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重建存在的建模效率低、表面选取不真实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割算法的城市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重建方法。利用该方法重建城市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首先通过预处理软件对无人机倾斜影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并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解算结果生成密集点云;然后对密集点云添加相应的边,同时对三维点云根据距离进行选取合并;最后根据三维点云形成的四面体和三角面建立图割问题,并通过求解图割问题来求取最优的密集点云表面模型。为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用城市地区的无人机倾斜影像数据进行城市密集点云表面模型重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好、建模效果好、处理速度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三维 倾斜影像 图割理论 密集点云 表面模型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点云曲率的快速点云表面模型重建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若晗 郭丙轩 《测绘科学技术》 2020年第2期88-95,共8页
针对现行点云表面模型重建算法的效率问题,提出一种顾及点云曲率的快速点云表面模型重建算法。首先将点云Delaunay三角化,然后利用点云曲率删减可视信息,用剩余可视信息构建图割问题后,求解图割问题得到点云表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 针对现行点云表面模型重建算法的效率问题,提出一种顾及点云曲率的快速点云表面模型重建算法。首先将点云Delaunay三角化,然后利用点云曲率删减可视信息,用剩余可视信息构建图割问题后,求解图割问题得到点云表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得到完整度高,细节丰富的表面模型,重建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表面模型重建 DELAUNAY 可视信息 四面体 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豪 Heang K. Tuy 刘积仁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z1期23-28,共6页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医学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1)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2)在显示...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医学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1)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2)在显示上提出了基于Ray-Casting的三维物体二维直接显示技术.所以,和传统采用三角面拟合的方法相比,具有图像重建过程无需生成中间数据、无需进行3D物体的边界检测等优点,同时该算法并行性好,易于采用硬件方法实现加速.因此,本研究为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Casting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tGen的复杂FLAC^(3D)模型可视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荆永滨 王李管 +1 位作者 贾明涛 陈建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655-2660,共6页
为了充分发挥FLAC3D在数值计算方面的优势,解决在复杂地质体条件下岩体工程开挖存在的计算模型构建难度大、多采用简化模型而影响计算结果可靠性及准确性的问题。提出采用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方法建立地质体及岩体工程的表面模型,确定岩层... 为了充分发挥FLAC3D在数值计算方面的优势,解决在复杂地质体条件下岩体工程开挖存在的计算模型构建难度大、多采用简化模型而影响计算结果可靠性及准确性的问题。提出采用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方法建立地质体及岩体工程的表面模型,确定岩层、开挖等的封闭空间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约束德洛内四面体剖分的方法对三维表面模型形成的空间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分析了网格生成器TetGen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确定表面模型数据至TetGen、TetGen网格划分结果至FLAC3D的对应关系,实现能够准确描述地质体与工程开挖的FLAC3D计算模型的构建。通过某大型深部开采铜矿的多个岩层和首采区3个盘区63个采场的模型构建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有效并且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岩体开挖 表面模型重建 四面体剖分 Tet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gen的层状地质体四面体网格划分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黎明 李青元 +2 位作者 谭海 张丽云 魏占营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解决三维地质建模中难以表达层状地质体内部属性的问题,将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应用于层状地质体建模中,研究基于Netgen进行层状地质体四面体网格划分的方法.以地质钻探数据为数据源,按照钻孔数据分层构建三维表面模型,用三角面片的集... 为解决三维地质建模中难以表达层状地质体内部属性的问题,将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应用于层状地质体建模中,研究基于Netgen进行层状地质体四面体网格划分的方法.以地质钻探数据为数据源,按照钻孔数据分层构建三维表面模型,用三角面片的集合构成封闭的包围壳来描述层状地质体的外部形状;结合Netgen强大的几何自适应和细部划分控制功能,用四面体网格划分方法对形成的三维表面模型进行空间区域划分,从而实现对复杂形状的层状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并分析Netgen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和地质钻探数据到STL格式的三维模型数据、STL格式数据到Netgen网格划分结果数据的生成过程.某矿区多个岩层的模型构建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质体 三维建模 表面模型重建 DELAUNAY三角化 前沿推进法 四面体网格生成 Netgen S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Unsteady Heterogeneous Mass Transfer Model for Gas Absorption Enhanced by Dispersed Third Phase Droplets 被引量:5
9
作者 沈树华 马友光 +1 位作者 卢素敏 朱春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02-607,共6页
A model for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heterogeneous mass transf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Danck-werts' surface renewal theory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absorption process for a slightly s... A model for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heterogeneous mass transf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Danck-werts' surface renewal theory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mass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absorption process for a slightly soluble gas in a gas-liquid-liquid system.The model accounts for the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 within the dispersed phase and the effect of emulsion viscosity on mass transfer.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enhancement factor was obtained by Laplace domain transformation.The absorption rate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dodecane-in-water and castor oil-in-water systems were measured in a thermostatic reactor,and the enhancement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dispersed phase and stirrer speeds.The model prediction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ment factor mass transfer ABSORPTION gas-liquid-liq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surface model reconstruction using pseudo well-surface simultaneous travel time tomographic inversion
10
作者 LI Yu YAN Pei +1 位作者 PAN Yanhui YAN Ru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5期747-751,共5页
The static correction of a near-surface model may be improved by using travel time tomographic inversion.We discuss un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inversion of surface seismic waves that have been analyzed by the first br... The static correction of a near-surface model may be improved by using travel time tomographic inversion.We discuss un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inversion of surface seismic waves that have been analyzed by the first break.These factors show that sources and geophone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or close to the surface,give a first break that only includes the direct wave and the up going wave from the down going to up going transition.These up going waves have weak directivity when they arrive at a geophone and so the rays passing through the grids have small directional differences and a narrow azimuth.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dvantages of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 acquisition mode we describe a pseudo well-surface simultaneous travel time tomographic inversion of a near-surface model.The well depth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e surface seismic study to produce a pure up going wave,to enhance the verticality of the rays and to increase the azimuth and shorten path length of the rays.Simulations of the effect of well depth on a pseudo well-surface simultaneous travel time tomographic inversion model are repor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corrections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well depth extends below the weathered or sub-weathered layers.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statics is 1.14 or 0.93 ms for these two situation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ismic travel time tomography well-surface simultaneous near-surface model static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天体探测任务及形状建模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佳耿 鄢建国 李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小天体形状建模对小天体探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科学意义.精细的地形模型是进行小天体着陆和采样返回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进行小天体形貌分析和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的基础数据.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十几年中主要的小天体探测任务,对其相关的... 小天体形状建模对小天体探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科学意义.精细的地形模型是进行小天体着陆和采样返回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进行小天体形貌分析和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的基础数据.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十几年中主要的小天体探测任务,对其相关的小天体三维表面模型重建工作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主流的重建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这一工作将为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地形三维建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 深空探测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原文传递
股骨前倾角3种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习伟 邢新博 +1 位作者 王飞峨 程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测量的股骨前倾角值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标本陈列室91例离体左侧股骨的CT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生成三维表面模型,导入计算机辅助软件,分别模拟传统解剖学方法、基于CT的Reiker...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测量的股骨前倾角值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标本陈列室91例离体左侧股骨的CT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生成三维表面模型,导入计算机辅助软件,分别模拟传统解剖学方法、基于CT的Reikerås法和基于CT的Murphy法对前倾角进行测量。观察指标:(1)分析3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组间和组内一致性;(2)分析基于CT的Reikerås法、Murphy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与模拟传统解剖学测量法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以及基于CT的模拟Reikerås法、Murphy法的参考值。结果模拟传统解剖学方法测得股骨前倾角数值为14.8°±5.0°,基于CT的Reikerås法测量值为13.3°±7.2°,基于CT的Murphy法测量值为21.8°±7.3°。3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组间和组内有良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960~0.987)。模拟传统解剖学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基于CT的Reikerås法、Murphy法测量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r=0.905、0.942,P值均<0.001),且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21.52,P值均<0.001)。基于CT的Reikerås法、Murphy法测量股骨前倾角的参考值是13.7°~15.8°和20.3°~23.3°。结论基于CT的Reikerås法、Murphy法测量股骨前倾角均与模拟传统解剖学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不同方法得出的测量值存在差异,参考值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前倾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测量术 影像解剖学 计算机表面模型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