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测量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显 栗大超 +3 位作者 徐可欣 于海霞 黄福祥 胡小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72-2076,共5页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实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系统对葡萄糖溶液的分辨率达到了6.25mg/L,其精度高于其他采用折射率测量方法能够获得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值.实验结果表明微型化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装置在工业和医疗上的检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系统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浓度测量 GGB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星 黄庆 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1-343,共3页
20世纪初,Wood等根据衍射光栅的反常衍射现象,意识到表面等离子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的存在。1957年,研究者发现当电子穿过金属薄片时存在能量吸收峰,他将这种消失峰称之为"能量降低的"等离子体模式,并指出了这种模式与薄... 20世纪初,Wood等根据衍射光栅的反常衍射现象,意识到表面等离子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的存在。1957年,研究者发现当电子穿过金属薄片时存在能量吸收峰,他将这种消失峰称之为"能量降低的"等离子体模式,并指出了这种模式与薄膜边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测定人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活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汉昌 姜招峰 朱宏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人免疫球蛋白质与羧甲基葡聚糖的氨基偶联及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特异结合作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人免疫球蛋白G(IgG)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静电吸附的影响,并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其交联固定于葡聚糖表面,测定其与羊抗人IgG的特... 目的:研究人免疫球蛋白质与羧甲基葡聚糖的氨基偶联及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特异结合作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人免疫球蛋白G(IgG)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静电吸附的影响,并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其交联固定于葡聚糖表面,测定其与羊抗人IgG的特异结合。结果:pH及离子强度对蛋白质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静电吸附有较大的影响,流体速度控制蛋白质的静电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对其静电吸附量产生影响,其与羊抗人IgG有很强的特异结合作用,表现为快结合慢解离的动力学过程。结论:3.0<pH<pI,弱的离子强度及传质过程控制流速下有利于蛋白质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的吸附,并得到较高偶联的蛋白质量,人IgG与羊抗人IgG有很强的特异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静电吸附 氨基偶联 人免疫球蛋白G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S2G棱镜的新型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超 孟晓云 +4 位作者 朴瑞琦 赵晶晶 李志全 童凯 顾而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1-57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由Ge_(20)Ga_5Sb_(10)S_(65)-钯-石墨烯分子-生物分子四层结构构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当生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引起生物分子层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导致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的偏移...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由Ge_(20)Ga_5Sb_(10)S_(65)-钯-石墨烯分子-生物分子四层结构构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当生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引起生物分子层折射率的变化,从而导致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的偏移。在此基础上,根据传输矩阵法推导了传感器的输出光谱,重点讨论了本文提出的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在灵敏度、分辨率、动态检测范围以及检测信号信噪比方面取得的进展。另外,通过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辅助介质层石墨烯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近红外光作为提出的传感器的入射光,分析了在近红外区域传感器性能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分子使传感器性能达到最佳;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峰强度约为入射光强的80%~90%,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具有较大的信噪比;在可见光区域,当入射光波长为632.8nm时,提出的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分辨率是基于SiO_2棱镜耦合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1.9倍,是传统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3.5倍,提出的传感器的动态检测范围约是现有传感器的2倍;利用Ge_(20)Ga_5Sb_(10)S_(65)棱镜可使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光波长由可见光区域扩展到近红外区域,当入射光为1 000nm时,传感器的分辨率是可见光区域的3~4倍。该研究对基于反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生物传感器的实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 分辨率 灵敏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小麦转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婷婷 李伟 +2 位作者 魏文松 穆琳瑛 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0-583,共4页
采用在镀金芯片上修饰一层带巯基的DNA探针引物,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DNA生物传感检测系统.通过监测转基因片段探针引物与目的片段结合时响应信号的变化获得被检物质的浓度,建立了转基因检测标准曲线.最低检... 采用在镀金芯片上修饰一层带巯基的DNA探针引物,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DNA生物传感检测系统.通过监测转基因片段探针引物与目的片段结合时响应信号的变化获得被检物质的浓度,建立了转基因检测标准曲线.最低检测限达0.27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芯片 探针引物 转基因片段 响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2
6
作者 符运良 张铁民 王林茂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抑制标准曲线。在无抗牛奶中添加系列质量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样品,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检测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48 mg/L,对浓度为40 mg/L的样品,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为99%。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磺胺二甲嘧啶药物残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 磺胺二甲嘧啶 结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鲍蕾 许艳丽 +1 位作者 梁成珠 石媛媛 《检验检疫学刊》 2012年第4期73-76,45,共5页
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精确度、快速筛查及定量分析等目标,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星华 郑晓华 沈明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3-226,共4页
研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检测氟罗沙星标准品的检测条件,绘制标准曲线,为实际检测提供依据。试验中采用氨基偶联法对芯片(SM5)活化及固定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对抗原在芯片表面的固定条件及抗体浓度的选择进行优化。结果表... 研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检测氟罗沙星标准品的检测条件,绘制标准曲线,为实际检测提供依据。试验中采用氨基偶联法对芯片(SM5)活化及固定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对抗原在芯片表面的固定条件及抗体浓度的选择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芯片活化及抗原固定时,选用pH 4.5的醋酸缓冲液及50 mmol/L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固定响应值;试验中绘制标准曲线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mL,检测范围为0~20 ng/mL。抗体1∶400稀释时可达到较低的检测限,为实际样品检测提供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其在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符运良 张铁民 《生命科学仪器》 2012年第2期50-53,共4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强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光波长、入射角及金属表面物质的折射率相关。根据这原理研究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生物传感...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强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光波长、入射角及金属表面物质的折射率相关。根据这原理研究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分析分子间的反应作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用HPSPR-6000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仪对鸡精、糖水及盐水的浓度进行了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SPR光生物传感器 浓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在生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庆石 劳文燕 潘映红 《生命科学仪器》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射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角和金属表面物质质量相关。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检测、分析生物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射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角和金属表面物质质量相关。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检测、分析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免疫检测、药物代谢及其蛋白质动力学等生命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SPR生物传感器 免疫检测 药物筛选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培氟沙星的方法研究
11
作者 郑晓华 魏星华 沈明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3-235,共3页
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缓冲液中培氟沙星的方法,为样品的检测提供依据。采用抑制法,将培氟沙星与卵清蛋白的偶联物固定在芯片上,将抗体与不同浓度的培氟沙星混合后通入芯片表面,优化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结果显示,选择1∶... 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缓冲液中培氟沙星的方法,为样品的检测提供依据。采用抑制法,将培氟沙星与卵清蛋白的偶联物固定在芯片上,将抗体与不同浓度的培氟沙星混合后通入芯片表面,优化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结果显示,选择1∶1000稀释的抗体,流速7μL/min,反应时间4min,构建标准曲线,可以达到较低的检测限。利用SPR生物传感器建立快速检测缓冲液中培氟沙星的方法,检测限为0.8ng/mL,检测时间为4min,为样品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培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脱落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穆琳瑛 王满苹 +5 位作者 王顺 王婷婷 曹百穹 孙晓辉 朱娟花 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便携式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植物激素脱落酸.建立了一种新颖、无标记和检测脱落酸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方法.在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传感芯片表面固定脱落酸抗原用以制备生物分子识别膜,采用间接... 采用便携式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植物激素脱落酸.建立了一种新颖、无标记和检测脱落酸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方法.在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传感芯片表面固定脱落酸抗原用以制备生物分子识别膜,采用间接抑制法快速检测脱落酸.采用0,25,50,200,500,1 000 mg·L-1的脱落酸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响应信号与脱落酸含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相对偏差为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脱落酸 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 分子识别膜 生物传感器 无标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春华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7年第4期55-57,共3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免标记、实时、高灵敏度、定量、同时动态监测多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近年来,SPR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快速发展。本文简述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免标记、实时、高灵敏度、定量、同时动态监测多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近年来,SPR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快速发展。本文简述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重点展示SPR生物传感器近年来在食品检测,主要包括食品品质、成分、安全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致病菌、过敏原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食品检测 致病菌 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金属层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14
作者 李继远 韩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90-294,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孔金属层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传感器进行了仿真.基于100nm直径的二维周期圆孔传感结构,仿真了外界折射率为1.3~2.3时的表面等离体共振情况.仿真显示,多孔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显示...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孔金属层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传感器进行了仿真.基于100nm直径的二维周期圆孔传感结构,仿真了外界折射率为1.3~2.3时的表面等离体共振情况.仿真显示,多孔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显示出了极强的偏振特性.研究发现,多孔结构中形成了2个共振峰;在可见光波段,利用2个共振峰极大的增加了折射率的检测范围,有望在高折射率检测场合得到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构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班喆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7期203-204,共2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方面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该生物传感器对很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和简便的特点。本研究阐述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基本原理及在临床医学检测中的应用,为今后发展...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方面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该生物传感器对很多种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和简便的特点。本研究阐述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基本原理及在临床医学检测中的应用,为今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临床医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馨儿 戚敏钰 +2 位作者 张颖 曹岩 张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57-965,994,共10页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可观察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抗体、适配体、蛋白质等)、转换元件(氧电极、光敏管等)和信号放大装置组成。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由其识...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可观察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抗体、适配体、蛋白质等)、转换元件(氧电极、光敏管等)和信号放大装置组成。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由其识别并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由转换元件转换成可量化和可处理的声、光、电等信号,再经信号放大装置放大并输出,从而得到待测物浓度。生物传感器由传感器检测原理可分为热敏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在食品检测、环境污染、临床诊断、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物传感器是一种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无需标记、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简易、可靠、低成本、实时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细菌、病毒、生物毒素、重金属、蛋白、核酸等快速检测。本综述作者对SPR的原理、检测形式和近年来快速检测的应用进行总结,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定量分析 生物医学分析 食品卫生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17
作者 刘旭安 杨克成 +3 位作者 胡新广 姜小刚 罗伟漩 陈达如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折射率传感,并具有高传感灵敏度特性。分析物的折射率可检测范围为1.20~1.38,平均波长灵敏度和最大波长灵敏度可分别达到13717 nm/RIU和21150 nm/RIU,分辨率可达到1.94×10^(-5) RIU。该传感器可在化学、生物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共振 波长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连续检测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辉 蔡浩原 +3 位作者 陈兴 孙建海 张璐璐 崔大付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抗体与固定在芯片表面的莱克多巴胺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离常数为2.56×10-6s-1。根据一定范围内相对响应值和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连续检测的方法,从而简化...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抗体与固定在芯片表面的莱克多巴胺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离常数为2.56×10-6s-1。根据一定范围内相对响应值和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连续检测的方法,从而简化了实验步骤,有利于提高芯片的使用寿命。检测莱克多巴胺采用抑制法,将莱克多巴胺衍生物固定在芯片的表面,莱克多巴胺抗体与样品混合后流过芯片的表面,所得相对响应值与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浓度成反比。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设定为15min,对应的检出限小于4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动力学 连续检测 莱克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泽忠 王柯敏 +4 位作者 羊小海 黄杉生 黄红梅 李杜 王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SPR生物传感器的检出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用该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质控血清与纯化的HBsAg溶液进行比较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表面抗原 自组装膜 乙型肝炎 诊断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齐攀 李莹 +1 位作者 冯明创 钟金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5-2372,共8页
针对阵列样品的定量检测,构建了一种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首先,基于平面棱镜耦合下的最佳旋转轴位置和双棱镜探测光路搭建了阵列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然后,计算了可探测阵列样品的点密... 针对阵列样品的定量检测,构建了一种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首先,基于平面棱镜耦合下的最佳旋转轴位置和双棱镜探测光路搭建了阵列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然后,计算了可探测阵列样品的点密度。最后,以蒸馏水和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mg/mL的葡萄糖溶液作为待测阵列样品进行了多样品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实验测得阵列样品的共振角分别为73.745,73.919,74.052,74.185,74.306,74.408,74.549,74.660°,显示葡萄糖溶液浓度与共振角线性关系良好,证明了该方法和装置的可行性。该装置对提高阵列样品点密度,实现高精度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阵列扫描 样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