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器研究聚合酶与敏感表面上自组装的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军 翟盛杰 +4 位作者 侯文生 郑小林 刘向绍 张丽果 侯长军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0-533,共4页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了人的型DNA聚合酶与DNA模板-引物二聚体以及单链DNA的相互作用情况。同时,观察了两种抑制剂(神经酸和亚油酸)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酸和亚油酸可以使β聚合酶与DNA二聚体的亲和力分别下降20倍和5倍...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研究了人的型DNA聚合酶与DNA模板-引物二聚体以及单链DNA的相互作用情况。同时,观察了两种抑制剂(神经酸和亚油酸)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酸和亚油酸可以使β聚合酶与DNA二聚体的亲和力分别下降20倍和5倍,神经酸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利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清楚了解抑制剂对β聚合酶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和抗癌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聚合酶 脂肪酸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伟 刘云 +2 位作者 张扬 荆振国 陈诗蒙 《应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459,共26页
基于光纤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SP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调制方式和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介绍了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光纤和毛细管SPR... 基于光纤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SPR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调制方式和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介绍了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光纤和毛细管SPR传感器、图像式光纤SPR传感器、多通道光纤阵列SPR传感器、自补偿SPR传感器、智能手机SPR传感器及啁啾倾斜光纤光栅SPR传感器等,总结了基于光纤微结构的SPR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表面等离子共振 折射率传感器 倾斜光纤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连续检测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辉 蔡浩原 +3 位作者 陈兴 孙建海 张璐璐 崔大付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抗体与固定在芯片表面的莱克多巴胺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离常数为2.56×10-6s-1。根据一定范围内相对响应值和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连续检测的方法,从而简化...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抗体与固定在芯片表面的莱克多巴胺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离常数为2.56×10-6s-1。根据一定范围内相对响应值和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连续检测的方法,从而简化了实验步骤,有利于提高芯片的使用寿命。检测莱克多巴胺采用抑制法,将莱克多巴胺衍生物固定在芯片的表面,莱克多巴胺抗体与样品混合后流过芯片的表面,所得相对响应值与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浓度成反比。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设定为15min,对应的检出限小于4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动力学 连续检测 莱克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泽忠 王柯敏 +4 位作者 羊小海 黄杉生 黄红梅 李杜 王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SPR生物传感器的检出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用该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质控血清与纯化的HBsAg溶液进行比较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表面抗原 自组装膜 乙型肝炎 诊断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2
5
作者 齐攀 李莹 +1 位作者 冯明创 钟金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5-2372,共8页
针对阵列样品的定量检测,构建了一种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首先,基于平面棱镜耦合下的最佳旋转轴位置和双棱镜探测光路搭建了阵列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然后,计算了可探测阵列样品的点密... 针对阵列样品的定量检测,构建了一种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首先,基于平面棱镜耦合下的最佳旋转轴位置和双棱镜探测光路搭建了阵列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然后,计算了可探测阵列样品的点密度。最后,以蒸馏水和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mg/mL的葡萄糖溶液作为待测阵列样品进行了多样品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实验测得阵列样品的共振角分别为73.745,73.919,74.052,74.185,74.306,74.408,74.549,74.660°,显示葡萄糖溶液浓度与共振角线性关系良好,证明了该方法和装置的可行性。该装置对提高阵列样品点密度,实现高精度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阵列扫描 样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光学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增福 徐可欣 +2 位作者 刘瑾 黄福祥 于海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3-356,共4页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光学传感器的方法,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原理及传感器对折射率的高度敏感性,结合传感器金膜表面绑定抗氨苄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实现了牛奶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定量检测。实验中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体...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光学传感器的方法,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原理及传感器对折射率的高度敏感性,结合传感器金膜表面绑定抗氨苄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实现了牛奶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定量检测。实验中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了测量系统,介绍了传感器表面的处理方法,并对氨苄青霉素浓度为0、10、50、100ng/ml的牛奶样品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氨苄青霉素浓度的传感器响应图,对牛奶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最低检测限达到了50ng/ml。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在牛奶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 牛奶 抗体 氨苄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测量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显 栗大超 +3 位作者 徐可欣 于海霞 黄福祥 胡小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72-2076,共5页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实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系统对葡萄糖溶液的分辨率达到了6.25mg/L,其精度高于其他采用折射率测量方法能够获得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值.实验结果表明微型化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装置在工业和医疗上的检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系统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浓度测量 GGB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延彪 徐超 +3 位作者 姚辉 张肖会 张军 尹洪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方面具有的高灵敏度、免标记及检测快速等优点,使其在过去的20年中在生命科学、医药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对SPR生物传感器进...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方面具有的高灵敏度、免标记及检测快速等优点,使其在过去的20年中在生命科学、医药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对SPR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对其在生命科学、医药学、环境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便携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6
9
作者 齐攀 钟金钢 +2 位作者 李莹 陈江韩 张冠文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7,共6页
针对食品安全检测,构建了一种角度扫描型便携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详细介绍了光学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并以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一种)为检测样品,通过在传感器芯片固定生物探针,对浓度分别为2 mg/L、4 mg/L、8 mg/L、... 针对食品安全检测,构建了一种角度扫描型便携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详细介绍了光学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并以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一种)为检测样品,通过在传感器芯片固定生物探针,对浓度分别为2 mg/L、4 mg/L、8 mg/L、16 mg/L和32 mg/L的盐酸克伦特罗抗体进行了连续检测实验。实验结果符合生物分子免疫反应规律,证明了该装置的可行性。该装置便携、易操作,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表面等离子共振 便携式 生物传感器 盐酸克伦特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洛 陶祖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3-487,共5页
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的原理和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原位、实时地跟踪生物学实验研究系统,而不需要附加参数如进行标记等手段,具有高敏感... 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的原理和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原位、实时地跟踪生物学实验研究系统,而不需要附加参数如进行标记等手段,具有高敏感性,也可以连续监测吸附或解吸附过程,目前有关的应用涉及到生物学结合分析、动力学及亲和力测定、免疫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 共振 生物分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秀丽 陈艳玲 +1 位作者 赵军丽 舒菲菲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99-1403,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传感器,它是进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一种先进手段。与其他技术相比,它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量较少等优点,在药物筛选、Il缶床诊断、细胞膜模拟和生物大分子相...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传感器,它是进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一种先进手段。与其他技术相比,它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量较少等优点,在药物筛选、Il缶床诊断、细胞膜模拟和生物大分子相互反应等领域中的新兴应用日益扩大。本文介绍了 SPR 的结构、原理、优点、应用及其新进展。随着联用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深入研究,SPR 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分子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测定人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活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汉昌 姜招峰 朱宏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人免疫球蛋白质与羧甲基葡聚糖的氨基偶联及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特异结合作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人免疫球蛋白G(IgG)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静电吸附的影响,并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其交联固定于葡聚糖表面,测定其与羊抗人IgG的特... 目的:研究人免疫球蛋白质与羧甲基葡聚糖的氨基偶联及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特异结合作用。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人免疫球蛋白G(IgG)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静电吸附的影响,并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其交联固定于葡聚糖表面,测定其与羊抗人IgG的特异结合。结果:pH及离子强度对蛋白质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静电吸附有较大的影响,流体速度控制蛋白质的静电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对其静电吸附量产生影响,其与羊抗人IgG有很强的特异结合作用,表现为快结合慢解离的动力学过程。结论:3.0<pH<pI,弱的离子强度及传质过程控制流速下有利于蛋白质在羧甲基葡聚糖表面的吸附,并得到较高偶联的蛋白质量,人IgG与羊抗人IgG有很强的特异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静电吸附 氨基偶联 人免疫球蛋白G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植物激素脱落酸的研究
13
作者 杨亚涛 李冬贤 +5 位作者 彭曾 王顺 马刘正 张浩 邵理阳 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包裹金膜的光纤和金纳米颗粒组成,纳米耦联金膜后形成纳米量级的局域结构,位于纳米颗粒极化方向的电场强度明显增强,并对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变化敏感。论文以塑料包层光纤... 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包裹金膜的光纤和金纳米颗粒组成,纳米耦联金膜后形成纳米量级的局域结构,位于纳米颗粒极化方向的电场强度明显增强,并对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变化敏感。论文以塑料包层光纤为基底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了验证,通过将去包层的光纤表面巯基化,游离态的金纳米粒子很容易自组装在光纤表面上,形成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纳米涂层,粒径为10 nm的金颗粒在0~5 mmol·L-1浓度变化中,传感器光谱共振峰移动10 nm,传感器对折射率变化的平均灵敏度在2000 nm·RIU-1。将传感器用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浓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后,低浓度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核酸适配体,共振峰位置在0.1~1.6μmol·L-1的浓度变化中移动了3nm,分辨率为0.535μmol·nm-1。这种纳米颗粒光纤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方式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在其他生物小分子的微量检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 功能化金纳米颗粒 植物素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2
14
作者 符运良 张铁民 王林茂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抑制标准曲线。在无抗牛奶中添加系列质量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样品,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检测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48 mg/L,对浓度为40 mg/L的样品,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为99%。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磺胺二甲嘧啶药物残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 磺胺二甲嘧啶 结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鲍蕾 许艳丽 +1 位作者 梁成珠 石媛媛 《检验检疫学刊》 2012年第4期73-76,45,共5页
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精确度、快速筛查及定量分析等目标,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器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3
16
作者 蔡强 李翔 陈裕泉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1999年第2期65-71,共7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型生物传感器近来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叙述了SPR的发展历史以及SPR的传感机理,并介绍了制作SPR传感器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也是推动SPR传感器发...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型生物传感器近来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叙述了SPR的发展历史以及SPR的传感机理,并介绍了制作SPR传感器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也是推动SPR传感器发展的关键因素。文中还介绍了目前SPR传感器的常用结构及一些成熟的仪器系统,比较了SPR传感器与其它生化分析系统的理论以及实践中的优劣,分析了SPR传感器的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并对其商用前景寄予厚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生物传感器 薄膜 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立强 陶顺 +1 位作者 王磊 邹雪娜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RSPR)是超薄金属膜两侧的衰逝场发生耦合后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表面光学现象.与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c SPR)相比,LRSPR的表面衰逝场具有更强的表面电磁场强度、更长的表面传播距离以及更大的穿透深度.因此,基于LR... 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RSPR)是超薄金属膜两侧的衰逝场发生耦合后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表面光学现象.与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c SPR)相比,LRSPR的表面衰逝场具有更强的表面电磁场强度、更长的表面传播距离以及更大的穿透深度.因此,基于LRSPR现象的生物传感器被认为特别适合细胞或细菌等较大生物分子的检测及行为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LRSPR生物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LRSPR的光学原理、生物传感芯片的制备以及LRSPR传感器在生物检测领域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长程表面等离子共振(LRSPR) 氟碳薄膜 荧光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其在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符运良 张铁民 《生命科学仪器》 2012年第2期50-53,共4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强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光波长、入射角及金属表面物质的折射率相关。根据这原理研究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生物传感...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强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光波长、入射角及金属表面物质的折射率相关。根据这原理研究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分析分子间的反应作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用HPSPR-6000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仪对鸡精、糖水及盐水的浓度进行了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SPR光生物传感器 浓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在生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庆石 劳文燕 潘映红 《生命科学仪器》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射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角和金属表面物质质量相关。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检测、分析生物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入射光照射引起金属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反射光衰减的现象,反射光衰减程度与入射角和金属表面物质质量相关。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检测、分析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免疫检测、药物代谢及其蛋白质动力学等生命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SPR生物传感器 免疫检测 药物筛选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骆亦奇 《大学化学》 CAS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作为众所周知的生物传感器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正在被越来越普遍地用于实现各种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特别是用途广泛的固相表面生物检测(Sol-id-Phase Bioassay)。SPR对样品进行非标记检测,能够用于测量... 作为众所周知的生物传感器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正在被越来越普遍地用于实现各种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特别是用途广泛的固相表面生物检测(Sol-id-Phase Bioassay)。SPR对样品进行非标记检测,能够用于测量生物化学反应全过程的反应动力学。为了提高SPR的检测效率,通常将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与SPR相结合,即在SPR生物传感器中使用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作为反应装置。基于微型化带来的优势,使用微流控芯片作为反应装置可以有效地缩短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反应时间,并减少样品消耗。微流控芯片还可以平行排布相同的结构单元,提高SPR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通量。因此,使用微流控芯片作为反应装置是SPR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商品化的SPR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 微流控芯片 生物化学检测 应用 生物化学反应 反应装置 传感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