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敏感因素选择与残差网络的表面粗糙度预测
1
作者 史丽晨 邵献忠 +1 位作者 王海涛 豆卫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523,共12页
为了对切削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避免原材料浪费,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因素选择与残差网络(ResNet)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切削系统中不同采样通道的振动信号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敏感信号,然后利用小波包分... 为了对切削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避免原材料浪费,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因素选择与残差网络(ResNet)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切削系统中不同采样通道的振动信号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敏感信号,然后利用小波包分解将敏感信号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包系数并经过相关性分析选择敏感频段,最后融合各敏感频段的小波包系数构成系数矩阵作为ResNet的输入参数。结果表明,基于敏感因素选择与ResNet的预测方法的相对百分比误差不超过5.8%,均方根误差为0.0159,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3,决定系数为0.9148。通过与多层前馈网络、支持向量机、卷积神经网络对比证明,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小波包分解 相关性分析 敏感频段 表面粗糙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壁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对7050铝合金紧固孔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
2
作者 刘长军 戴寅 +1 位作者 常帅 谈建平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不同切削速度(4,8,12,16,20,40,80 mm·min-1)钻铰、不同进给速度(0.02,0.04 mm·r-1)铣削和电火花加工,在7075-T72451铝合金疲劳试样中心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紧固孔,通过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孔表面粗糙度和残... 通过不同切削速度(4,8,12,16,20,40,80 mm·min-1)钻铰、不同进给速度(0.02,0.04 mm·r-1)铣削和电火花加工,在7075-T72451铝合金疲劳试样中心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紧固孔,通过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孔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建立了孔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工艺加工孔中,钻铰孔表面质量最好,可以通过增加切削速度在维持较小表面粗糙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压应力。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共同影响疲劳寿命,表面粗糙度较小时,随着残余压应力增加,疲劳寿命延长;表面粗糙度增大后,应力集中效应对疲劳寿命影响的占比变大,残余应力的影响占比变小,疲劳寿命缩短;切削速度为16 mm·min-1时钻铰孔试样疲劳寿命最长;提出的综合考虑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影响的孔表面质量影响系数能在±2.5倍数据分散带内很好地关联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加工 疲劳寿命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螺杆砂带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
3
作者 杨赫然 张培杰 +2 位作者 孙兴伟 潘飞 刘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便捷、准确地预测磨削后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A-CNN)的磨削曲面粗糙度测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粗糙度数值对应位置的表面图像,图像经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反锐化掩... 为便捷、准确地预测磨削后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SA-CNN)的磨削曲面粗糙度测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螺杆转子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粗糙度数值对应位置的表面图像,图像经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反锐化掩蔽等预处理后作为训练样本输入SA-CNN模型中。采用SA-CNN模型对磨削后的螺杆转子表面粗糙度值进行预测,并与经典网络ResNet、AlexNet、VGG-16、基础CNN以及图神经网络GNN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A-CNN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95.2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706μ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7.4206%,均优于对比网络,且模型收敛较快,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粗糙度 卷积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跨音速叶栅流动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董中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1,共3页
针对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表面粗糙度容易变大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对跨音速二维叶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度从0.025mm增大到0.20mm时,靠近叶片出汽边位置,内弧侧总压基本不变,而背弧侧低压区先扩大后减小,... 针对汽轮机低压末级叶片表面粗糙度容易变大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对跨音速二维叶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度从0.025mm增大到0.20mm时,靠近叶片出汽边位置,内弧侧总压基本不变,而背弧侧低压区先扩大后减小,从而导致叶型损失先增大后减小,粗糙度0.10mm时,损失最大,这种变化规律是由于叶型喉部激波与背弧附面层干涉引起的附面层厚变化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跨音速叶栅 叶型损失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及工艺参数增效优化
5
作者 高熠 唐源斌 +2 位作者 黄晓燕 鲁娟 马俊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在轮廓铣削中,为满足质量要求并提高加工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曲率特征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考虑轮廓曲率特征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别设计了直线、凸弧和凹弧的铣削正交试验,以获取在不同轮廓曲率下的表面粗糙度数据。基于试验结果,利... 在轮廓铣削中,为满足质量要求并提高加工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曲率特征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考虑轮廓曲率特征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别设计了直线、凸弧和凹弧的铣削正交试验,以获取在不同轮廓曲率下的表面粗糙度数据。基于试验结果,利用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er,SAO)算法改进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分别建立直线、凸弧及凹弧铣削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以表面粗糙度与材料去除率为优化目标,构建轮廓铣削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算法进行求解,获得不同轮廓铣削方式下,满足规定粗糙度要求并最大化材料去除率的铣削工艺参数。将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应用于实际轮廓加工,结果表明,各轮廓区域的粗糙度均能满足质量要求,且加工效率平均提升了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铣削 轮廓曲率 表面粗糙度 神经网络 材料去除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Stellite6合金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玮 邵忠伟 +2 位作者 孙卓 姜增辉 周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Stellite6合金常被堆焊到其它金属基体表面形成耐磨层,这种堆焊的耐磨层表面在使用时需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常以磨削完成其精加工。采用高速铣削已经可以在很多金属表面的精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为在Stellite6合金堆焊层表面的加工... Stellite6合金常被堆焊到其它金属基体表面形成耐磨层,这种堆焊的耐磨层表面在使用时需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常以磨削完成其精加工。采用高速铣削已经可以在很多金属表面的精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为在Stellite6合金堆焊层表面的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通过高速铣削试验,运用正交与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主要切削参数对Stellite6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表面粗糙度的经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高速铣削Stellite6合金的表面粗糙度为0.3~0.5μm,能够实现“以铣代磨”,且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每齿进给量,影响最小的因素为切削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lite6合金 高速铣削 表面粗糙度 每齿进给量 切削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表面粗糙度对Ti48Al2Cr2Nb合金电解加工表面成形规律的影响
7
作者 陈年 隋浩男 +2 位作者 龚晨 李凌 廖翠姣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通过仿真方法捕获Ti48Al2Cr2Nb合金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的氧气、Ti^(4+)、Al^(3+)的传输行为和电流密度分布规律,揭示工件初始表面粗糙度对最终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对最终加工效果予以验证。仿真发现,在加工中... 通过仿真方法捕获Ti48Al2Cr2Nb合金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的氧气、Ti^(4+)、Al^(3+)的传输行为和电流密度分布规律,揭示工件初始表面粗糙度对最终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对最终加工效果予以验证。仿真发现,在加工中表面经历快速整平、抛光、粗化、再抛光的过程,当工件理论初始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时,离子分布更均匀,加工表面微观形貌更光滑。实验发现,经1 500目砂纸打磨的工件在电解加工后表面更均匀、光滑,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的规律证明,选择合适的初始粗糙程度更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电解加工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8Al2Cr2Nb合金 初始表面粗糙度 电解加工 成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设计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种植体拔除难度及骨结合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淼 朱璐璐 +4 位作者 徐博雅 朱秀峰 索南拉姆 常晓峰 贺龙龙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设计分段处理表面粗糙度的种植体,将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结合使用,探索两种表面占长度的合适比例,使其既不影响种植体稳定性、满足临床使用,又能在失败种植体拔除时降低旋出难度。方法:设计四组分段处理表面粗糙度的改形种植体:在总... 目的:设计分段处理表面粗糙度的种植体,将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结合使用,探索两种表面占长度的合适比例,使其既不影响种植体稳定性、满足临床使用,又能在失败种植体拔除时降低旋出难度。方法:设计四组分段处理表面粗糙度的改形种植体:在总长10 mm种植体冠方分别设计10 mm(C组)、6 mm(T1组)、3 mm(T2组)、0 mm(T3组)的大颗粒喷砂酸蚀(MPF)表面,其余均为机械光滑表面。建立种植体-下颌骨骨结合的比格犬模型,分析种植体不同表面形貌周围骨体积分数和骨结合率,测量各组种植体稳定性,形成骨结合后的旋出扭矩并观察旋出种植体不同表面形貌的骨质黏附。结果:不同愈合时间及不同表面间的骨体积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愈合期后,四组种植体均形成骨结合范围为30%~60%。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及12周后各组间稳定性(I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12周旋出各组种植体,各实验组与C组相比旋出扭矩随粗糙长度的缩短而减小。结论:3 mm以上MPF表面的分段种植体能够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二期稳定性,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满足临床要求。MPF表面为3~6 mm时较全MPF表面的旋出扭矩降低,从而减小了拔除难度和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表面粗糙度 分段设计 拔除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缓进磨削表面粗糙度研究
9
作者 靳淇超 包虎子 +5 位作者 张帅奇 杨忠学 张锦淇 叶子银 郭磊 蒋睿嵩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11-15,29,共6页
为控制涡轮叶片榫齿表面粗糙度,基于实验研究磨削参数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缓进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垂直于磨削方向表面粗糙度为0.40~1.68μm,沿磨削方向表面粗糙度为0.08~0.28μm;增大砂轮线速度... 为控制涡轮叶片榫齿表面粗糙度,基于实验研究磨削参数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缓进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垂直于磨削方向表面粗糙度为0.40~1.68μm,沿磨削方向表面粗糙度为0.08~0.28μm;增大砂轮线速度而减小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都能降低磨削表面轮廓峰起伏程度,使磨削表面坑洞缺陷密度和划擦痕迹明显程度降低。为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推荐磨削参数为v_(s)=36 m/s,v_(w)=50 mm/min,a_(p)=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10合金 缓进磨削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表面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车削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彦丰 张士军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提高对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车削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首先阐述了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的过程,然后介绍了如何在GA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中设置遗传算法参数及构建粗糙度检测方法,最后建立了包含4种... 为了提高对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车削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首先阐述了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的过程,然后介绍了如何在GA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中设置遗传算法参数及构建粗糙度检测方法,最后建立了包含4种其他预测模型的对照组。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GABP神经网络在车削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上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表面粗糙度 G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锥孔加工及其表面粗糙度分析
11
作者 房德政 刘尧长 闫春莲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FANUC系统的插铣法加工正反锥孔宏程序编程模板,分析了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采用直线插补法通过同一平面一次装夹,实现正反两种类型的锥孔加工,避免了因重复装夹而引起的误差,提升了零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 开发了一种基于FANUC系统的插铣法加工正反锥孔宏程序编程模板,分析了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采用直线插补法通过同一平面一次装夹,实现正反两种类型的锥孔加工,避免了因重复装夹而引起的误差,提升了零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加工效率;解决了在老旧数控设备上利用现有锥孔加工方法加工小锥度比锥孔的难题;减少了刀具成本,可适用于不同类型锥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程序 插铣法 编程模板 FAUNC系统 正反锥孔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工艺条件对PMMA微通道表面粗糙度影响
12
作者 陈锋 胡增亮 +1 位作者 吕旺 刘广达 《现代机械》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FDM3D打印技术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流控芯片,通过改变不同的打印工艺条件探究对芯片微通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打印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呈现上升... 采用FDM3D打印技术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流控芯片,通过改变不同的打印工艺条件探究对芯片微通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打印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打印速度相对其他两种工艺参数的改变,变化幅度最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在打印温度为190℃、打印层厚为0.1 mm、打印速度为75 mm/s的条件下,呈现最佳的微通道表面粗糙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MMA 微流控芯片 微通道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车载玻璃样品表面粗糙度对弯曲强度的影响
13
作者 贾文韬 宫堂 +3 位作者 高晓芳 李建新 王静静 霍金龙 《玻璃搪瓷与眼镜》 2025年第2期14-17,31,共5页
镧系玻璃因其机械性能优异,在汽车玻璃应用领域备受关注。采用三点弯曲强度试验机测试抛光前后镧系车载玻璃样品的弯曲强度,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车载玻璃表面粗糙度对三点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抛光处理后样品的平均弯曲强... 镧系玻璃因其机械性能优异,在汽车玻璃应用领域备受关注。采用三点弯曲强度试验机测试抛光前后镧系车载玻璃样品的弯曲强度,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车载玻璃表面粗糙度对三点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抛光处理后样品的平均弯曲强度比未抛光样品提高了9.4 MPa,且测试结果更稳定。此外,通过数据分析法对原始测量数据平均值、90%置信区间平均值和80%置信区间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80%置信区间能有效去除异常值,准确反映样品的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玻璃 三点弯曲强度 表面粗糙度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板件高效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国政 周元枝 +1 位作者 姜洪辉 彭易杭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为了保证7075铝合金盖板件铣削表面质量和提高铣削加工效率,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响应曲面法(RSM)构建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铣削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高效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目标方程... 为了保证7075铝合金盖板件铣削表面质量和提高铣削加工效率,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响应曲面法(RSM)构建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铣削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高效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目标方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对目标方程进行优化,运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某盖板件进行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盖板件铣削加工可以满足表面粗糙度要求,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改进PSO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板件 高效铣削 表面粗糙度 预测模型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率和施胶量对毛白杨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5
作者 贺颖奇 张亚梅 +2 位作者 余养伦 于文吉 赵福霞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木质材料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单板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制备重组木,探讨压缩率(50%、55%、59%)和施胶量(10%、15%、20%)对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是评价木质材料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单板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制备重组木,探讨压缩率(50%、55%、59%)和施胶量(10%、15%、20%)对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率对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且对干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于湿状;随着压缩率的增大,重组木的干状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湿状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施胶量对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且对湿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于干状;随着施胶量的增加,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均逐渐降低。与毛白杨单板相比,在压缩率为59%和施胶量为15%时,重组木干状粗糙度参数Ra和Rz分别降低了79.64%和73.07%,湿状粗糙度参数Ra和Rz分别降低了62.85%和50.0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压缩率和施胶量调控重组木干状和湿状表面粗糙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重组木材料表面粗糙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木 干状表面粗糙度 湿状表面粗糙度 压缩率 施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耦合模型预测FDM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陶钰 邵鹏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高,不仅影响了零件外观,还降低了性能。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A)、填充密度(B)、喷嘴温度(C)、床层温度(D)和打印速度(E)对聚乳酸(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将遗传算法(GA)与决策... 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高,不仅影响了零件外观,还降低了性能。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A)、填充密度(B)、喷嘴温度(C)、床层温度(D)和打印速度(E)对聚乳酸(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将遗传算法(GA)与决策树(DT)、人工神经元网络(ANN)两种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预测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A、B、C和E是显著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效应,A×B、A×C、A×E、B×C、B×E、C×E是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GA+DT耦合模型预测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准确性更高,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952、0.132和0.234,优于GA+ANN的0.823、1.561和1.759。GA+DT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4,而GA+ANN模型仅为0.903,这表明GA+DT模型在预测PLA零件表面粗糙度时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人工神经元网络 遗传算法 熔融沉积 表面粗糙度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表面粗糙度对材料小应变动力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张涛 吴健 +1 位作者 魏骁 杨仲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3-1790,共8页
土体的小应变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表征土体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不仅受到土体密实度和应力状态的影响,还受到土体颗粒级配、形状等颗粒特征的影响。颗粒表面粗糙度是重要的土体颗粒特征之一,然而关于颗粒表面粗糙度对土体小应变动力特... 土体的小应变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表征土体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不仅受到土体密实度和应力状态的影响,还受到土体颗粒级配、形状等颗粒特征的影响。颗粒表面粗糙度是重要的土体颗粒特征之一,然而关于颗粒表面粗糙度对土体小应变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较为匮乏。利用能量注入式虚拟质量共振柱设备,系统地测试了颗粒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玻璃珠所成试样的小应变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采用三维干涉显微镜测量了玻璃珠的表面粗糙度,并量化表征粗糙度对试样小应变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孔隙比和有效应力条件下,试样的小应变剪切模量随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大而减小,而小应变阻尼比受颗粒表面粗糙度影响的规律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当材料的颗粒形状、级配等因素相近时,颗粒表面粗糙度对材料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不应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颗粒材料 小应变 剪切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形变的旋风铣削螺纹工件表面粗糙度建模
18
作者 刘超 黄尊鹏 黄绍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接触刚度有重要影响,在金属切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受到工件材料形变的影响.根据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建立工件材料形变的弹性回复高度模型.基于摩擦磨损计算原理,提出工件材料形变的塑性变形高度模型... 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接触刚度有重要影响,在金属切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受到工件材料形变的影响.根据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建立工件材料形变的弹性回复高度模型.基于摩擦磨损计算原理,提出工件材料形变的塑性变形高度模型.分析刀具-工件接触运动,建立工件表面的残留高度模型.结合工件材料形变和残留高度的影响,建立滚珠丝杠旋风铣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通过旋风铣削试验验证表面粗糙度模型,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分析切削参数(切削速度、最大切削深度和刀具个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揭示工件材料形变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材料形变 旋风铣削 滚珠丝杠 塑性变形 弹性回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声发射智能预测
19
作者 李波 郭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76,共6页
医用氧化锆陶瓷(Y-TZP)是较好的齿科修复体材料,为了得到较好的齿科修复体性能对于其制造精度特别是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比较高,但其是硬脆难加工材料,为了提高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在对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过程中的... 医用氧化锆陶瓷(Y-TZP)是较好的齿科修复体材料,为了得到较好的齿科修复体性能对于其制造精度特别是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比较高,但其是硬脆难加工材料,为了提高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在对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分频段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取磨削声发射840~850kHz敏感频段信号中与磨削表面粗糙度强相关的12组特征值,构建了具有较高预测精度的随机森林神经网络,最终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低于8.37%,研究结果对医用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在线智能监测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氧化锆陶瓷 磨削声发射 表面粗糙度预测 随机森林神经网络 相关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面粗糙度与空化效应的组合密封润滑分析
20
作者 张毅 熊子杰 +2 位作者 李大建 熊思阳 钟思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4,425,共8页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及空化效应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稳态Reynolds方程,建立了粗糙峰和空化效应影响下组合密封的弹流润滑数值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稳态Reynolds方程,研究了密封副在表面粗糙度影... 为了研究表面粗糙度及空化效应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稳态Reynolds方程,建立了粗糙峰和空化效应影响下组合密封的弹流润滑数值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稳态Reynolds方程,研究了密封副在表面粗糙度影响下的油膜厚度、油膜压力、油膜流速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的往复速度和滑环表面粗糙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行程流体动压效应微弱,油膜在空气侧附近会出现空化现象;较高的往复速度有利于减小泄漏量及摩擦阻力;滑环表面粗糙度从0.8μm增加到1.8μm时,净泄漏量与外行程摩擦力分别升高了180.4%和11.17%.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设置较高的往复速度和使用较低粗糙度的滑环以提高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柱塞密封副 表面粗糙度 混合润滑模型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