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衬底偏置的超低压CMOS运算放大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海军 杨银堂 +1 位作者 朱樟明 张宝君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衬底偏置MOSFET的阈值电压可调节特性及其低压特性,通过对所有MOSFET衬底偏置设计实现了超低压两级运算放大器。在0.8V的电源电压下,该运放的直流开环增益为89dB,相位裕度为67°,失调电压约为737.5μV,其单位... 本文研究了基于衬底偏置MOSFET的阈值电压可调节特性及其低压特性,通过对所有MOSFET衬底偏置设计实现了超低压两级运算放大器。在0.8V的电源电压下,该运放的直流开环增益为89dB,相位裕度为67°,失调电压约为737.5μV,其单位增益带宽(GB)为440kHz,输入共模范围为65.3~734.1mV,输出电压范围为53.3~737.3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底偏置 超低压 运算放大器 CM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衬底偏置的超低耗电流复用混频器 被引量:2
2
作者 申晶 张晓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1-534,共4页
基于SMIC 0.18μm 1P6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工作在0.6 V超低电源电压下的混频器.该混频器跨导级采用自偏置的互补跨导结构,并与开关级构成折叠结构,大大降低了电源电压;电路中所有的MOS管衬底均加有固定偏置电压,减小了MOS管的阈... 基于SMIC 0.18μm 1P6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工作在0.6 V超低电源电压下的混频器.该混频器跨导级采用自偏置的互补跨导结构,并与开关级构成折叠结构,大大降低了电源电压;电路中所有的MOS管衬底均加有固定偏置电压,减小了MOS管的阈值电压,实现了超低电压超低功耗的设计;并采用电流复用技术,改善了电路的噪声性能,并提高了其转换增益和线性度.该混频器核心电路尺寸为460μm×400μm,当射频信号、本振信号和中频信号分别为1575 MHz,1400 MHz和175 MHz时,仿真表明,该混频器转换增益(Gc)为6.1 dB,双边带噪声系数为14 dB,输入1 dB压缩点为-16.67 dBm,在0.6 V的电源电压条件下,功耗仅为0.76 mW,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子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集成电路 射频接收机 混频器 衬底偏置 超低耗 电流复用 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低压超低耗NMOS衬底偏置混频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丹 张晓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0-484,共5页
使用两对NMOS管和衬底偏置技术,采用SMIC0.18μmCMOS工艺,为卫星导航双系统兼容接收机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了一种超低压、超低耗NMOS衬底偏置混频器(NBBM,NMOS Bulk-Biased Mixer).以其中的GPS系统为例:射频信号、本振信号和中频信... 使用两对NMOS管和衬底偏置技术,采用SMIC0.18μmCMOS工艺,为卫星导航双系统兼容接收机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了一种超低压、超低耗NMOS衬底偏置混频器(NBBM,NMOS Bulk-Biased Mixer).以其中的GPS系统为例:射频信号、本振信号和中频信号分别为1575.42MHz,1570MHz和5.42MHz.测试表明:在1V电源电压下,驱动差分负载阻抗1000Ω时,混频器消耗电流约为1.37 mA,变频增益(GC)超过2.11 dB,输入1 dB压缩点(Pin-1 dB)约为-13 dBm;若加入运放驱动,变频增益可超过14 dB,但会带来线性度的降低、功耗以及面积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集成电路 射频接收机 混频器 导航 电源 超低压 超低耗 衬底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衬底偏置技术的低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窦建华 郭铭铭 潘敏 《仪表技术》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讨论衬底偏置MOS管的工作原理,对其低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并基于CMOS衬底偏置技术,设计了两级CMOS运算放大器。在0.6μm CMOS工艺条件下,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Smart Spice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在1.0V的低电源电压下,失... 讨论衬底偏置MOS管的工作原理,对其低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并基于CMOS衬底偏置技术,设计了两级CMOS运算放大器。在0.6μm CMOS工艺条件下,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Smart Spice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在1.0V的低电源电压下,失调电压为457.4μV,开环差模电压增益约为68dB,单位增益带宽为2.3MHz,相位裕量为67.4°,且其功耗仅有35μW,仿真结果显示了衬底偏置技术用于超低压模拟电路设计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集成电路 低功耗 衬底偏置 运算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NMOS衬底偏置折叠级联输入Gilbert混频器
5
作者 宋丹 张晓林 夏温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4-848,共5页
利用衬底偏置技术和折叠级联输入的方法,采用SMIC 0.18μm CMOS工艺,解决了在0.8 V电源电压下输入管和开关管的"堆叠"问题,实现了一种低压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衬底偏置折叠级联输入Gilbert混频器,用于某双系... 利用衬底偏置技术和折叠级联输入的方法,采用SMIC 0.18μm CMOS工艺,解决了在0.8 V电源电压下输入管和开关管的"堆叠"问题,实现了一种低压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衬底偏置折叠级联输入Gilbert混频器,用于某双系统接收机.以其中的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系统为例:射频信号、本振信号和中频信号分别为1575.42 MHz,1570MHz和5.42MHz.测试表明:该混频器变频增益超过15.66dB,双边带噪声系数为16.5 dB,输入1 dB压缩点约为-10 dBm,在0.8 V的电源电压条件下,消耗功率约为1.07 mW.该混频器功耗低、增益高、线性度好,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系统接收机 低电压 衬底偏置 折叠级联 混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向量控制的衬底偏置技术面积优化方法
6
作者 孙朝珊 黄琨 骆祖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37-2241,共5页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进入纳米时代,VLSI漏电功耗迅速增加,增加了实时功耗管理系统的面积开销.为了大幅度减小反向衬底偏置(RBB)控制管的面积,对广泛应用的RBB优化漏电流技术提出一种新方法.基于双阈值CMOS电路设计,在输入最小漏电流向量的...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进入纳米时代,VLSI漏电功耗迅速增加,增加了实时功耗管理系统的面积开销.为了大幅度减小反向衬底偏置(RBB)控制管的面积,对广泛应用的RBB优化漏电流技术提出一种新方法.基于双阈值CMOS电路设计,在输入最小漏电流向量的条件下,仅将反向偏置电压VRBB加到处于决定态的低阈值电压MOS管上,通过大幅度减小应用VRBB的晶体管数量来降低VRBB控制管的面积开销.在基于22 nm工艺ISCAS85基准电路上与单纯RBB方法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以损耗27.94%的漏电功耗优化效果为代价,降低了84.91%的面积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功耗 衬底偏置 输入向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偏置对SOI CMOS器件单粒子瞬态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宋文斌 王莉 +2 位作者 宗杨 毕津顺 韩郑生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将不同线性能量转移的碳到铜等五种粒子注入晶体管或电路,研究了NMOS和PMOS在不同重离子浓度下的归一化收集电荷。利用TCAD三维仿真研究了体偏置对绝缘体上硅(SOI)CMOS技术单粒子瞬态(SET)的影响。结果发现,单次瞬态特性,包括电荷收集... 将不同线性能量转移的碳到铜等五种粒子注入晶体管或电路,研究了NMOS和PMOS在不同重离子浓度下的归一化收集电荷。利用TCAD三维仿真研究了体偏置对绝缘体上硅(SOI)CMOS技术单粒子瞬态(SET)的影响。结果发现,单次瞬态特性,包括电荷收集和瞬态脉冲宽度,可以通过合理的体偏置来大幅改善。这一结果可为空间和军事应用中的集成电路加固提供了一种来减轻单粒子瞬态效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体上硅 单粒子瞬态 衬底偏置 归一化电荷 线性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时钟抽取偏置电压技术的存储器位线
8
作者 杨泽重 汪金辉 +2 位作者 侯立刚 耿淑琴 彭晓宏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6,共5页
基于一种新型时钟延时单元,设计了一种片上存储器的位线。在不增加版图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周期性地改变保持管的衬底偏置电压,减小了短路功耗、泄漏功耗和延迟时间,同时增加了电路的抗工艺波动能力。在SMIC 65nm工艺下,完成了传统位线、... 基于一种新型时钟延时单元,设计了一种片上存储器的位线。在不增加版图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周期性地改变保持管的衬底偏置电压,减小了短路功耗、泄漏功耗和延迟时间,同时增加了电路的抗工艺波动能力。在SMIC 65nm工艺下,完成了传统位线、改进后的位线以及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1GHz时钟频率下,改进后的两种位线与传统位线相比,功耗延迟积分别减小了19.1%和15.9%。最后,通过蒙特卡洛分析可知,改进后的位线相比于传统位线具有较强的抗工艺波动能力,即功耗延迟积的方差减小了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储器 位线 衬底偏置 抗工艺波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FPGA的低功耗多路选择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列文 桂卫华 +1 位作者 阳春华 胡小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6-1502,共7页
针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因集成度与速度提高引起的功耗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FPGA的低功耗多路选择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FPGA中被使用的多路选择器内存在大量闲置晶体管这一现象,采用反向衬底偏置技术对被使用多路选择器中闲置晶体... 针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因集成度与速度提高引起的功耗问题,提出一种适合于FPGA的低功耗多路选择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FPGA中被使用的多路选择器内存在大量闲置晶体管这一现象,采用反向衬底偏置技术对被使用多路选择器中闲置晶体管的泄漏电流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多路选择器相比,在保证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多路选择器泄漏功耗可降低约28.97%。此外,该方法也可应用于FPGA中未被使用多路选择器泄漏电流的优化,可以进一步大幅度降低FPGA的静态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多路选择器 反向衬底偏置技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OSFET的NBTI退化机理及内在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伟 刘斯扬 +6 位作者 张艺 孙伟锋 苏巍 张爱军 刘玉伟 胡久利 何骁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研究了P型MOSFET的NBTI效应退化机理,以及栅氧化层电场和沟道载流子浓度对NBTI效应的影响.首先,通过电荷泵实验对NBTI应力带来的p M OSFET的界面损伤进行了测试,并利用TCAD仿真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器件的NBTI退化主要由... 研究了P型MOSFET的NBTI效应退化机理,以及栅氧化层电场和沟道载流子浓度对NBTI效应的影响.首先,通过电荷泵实验对NBTI应力带来的p M OSFET的界面损伤进行了测试,并利用TCAD仿真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器件的NBTI退化主要由其沟道区的界面态产生引起,而电荷注入的影响相对可以忽略.然后,通过施加衬底偏置电压的方法实现了增加器件栅氧化层电场但保持沟道载流子浓度不变的效果,进而研究了栅氧化层电场和沟道载流子浓度2个内在因素分别对NBTI退化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栅极电压和不同衬底偏置电压条件下器件的2个内在影响因素变化与NBTI退化的关系,证明了p MOSFET的NBTI效应主要由器件的栅氧化层电场决定,沟道载流子浓度对器件NBTI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偏温度不稳定性 衬底偏置效应 栅氧化层电场 沟道载流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横向二极管击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垣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对硅片直接键合方法制作的 SOI横向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测量 ,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击穿机理 ,从器件的几何尺寸和衬底偏置电压方面 ,提出了提高击穿电压的途径。
关键词 硅-绝缘体 横向二极管 击穿电压 衬底偏置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0.6V CMOS基准电压源的设计
12
作者 胡云斌 胡永贵 +2 位作者 周勇 顾宇晴 陈振中 《微电子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基于低压技术,利用亚阈值区MOS管代替寄生BJT管,设计了一种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下的基准电压源,并对基准电压进行了温度补偿。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电路正常工作的最低电源电压为0.6V,当电源在0... 基于低压技术,利用亚阈值区MOS管代替寄生BJT管,设计了一种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下的基准电压源,并对基准电压进行了温度补偿。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电路正常工作的最低电源电压为0.6V,当电源在0.6~2.0V范围内变化,基准输出电压仅变化了1.75mV;在0.6V电源电压下,-20℃~125℃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为2.8×10^(-5)/℃,电源抑制比为52.47dB@10kHz,整个电路的功耗仅为12μ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基准电压源 CMOS 低压运放 衬底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高线性度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13
作者 易礼智 龚亮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9-6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低功耗、高线性度、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该电路采用共栅结构实现输入匹配,正向衬底偏置技术与电流复用技术降低功耗,后失真技术提升线性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在低功耗条件下各方面性能良好.
关键词 低功耗 超宽带 低噪声放大器 正向衬底偏置 电流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有源并联反馈技术的超低功耗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14
作者 高丽娜 庞建丽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418,424,共6页
设计了一款超低功耗宽带低噪声放大器(LNA)。该LNA采用互补电流复用结构,该结构采用共栅级NMOS管和PMOS管作为输入器件。采用有源并联反馈结构以实现输入网络的低功耗,同时反馈级的电流被输入晶体管复用,改善LNA的电流效率。利用衬底偏... 设计了一款超低功耗宽带低噪声放大器(LNA)。该LNA采用互补电流复用结构,该结构采用共栅级NMOS管和PMOS管作为输入器件。采用有源并联反馈结构以实现输入网络的低功耗,同时反馈级的电流被输入晶体管复用,改善LNA的电流效率。利用衬底偏置方案,对反馈系数进行调节。基于TSMC 0.13μm CMOS工艺技术进行流片,芯片面积为0.007 2mm2。芯片在片测试结果为:在1V电压供电下,消耗了500μA的电流。LNA的3dB带宽为0.1~2.5GHz,增益为9.5~13.6dB,噪声系数低于4.7dB,输入三阶交调截止点为-9.3~-6.8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电流复用 衬底偏置 无电感 低噪声放大器 可调有源并联反馈 超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压CMOS亚阈型PTAT基准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郎君 何书专 +2 位作者 杨盛光 李丽 高明伦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77,共4页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且与绝对温度成正比(PTAT)的基准电路;采用衬底偏置技术、电阻分压作为PMOS放大器的输入和用工作在亚阈值区的NMOS管代替衬底PNP管三种方法,使得该电路可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且工作电流较小。该电路采用C...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且与绝对温度成正比(PTAT)的基准电路;采用衬底偏置技术、电阻分压作为PMOS放大器的输入和用工作在亚阈值区的NMOS管代替衬底PNP管三种方法,使得该电路可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且工作电流较小。该电路采用CSMC 0.6μm2P2 M工艺,电源电压为1.2 V、温度为0-100℃时,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为0.912 mV/K,电源电流为6.8μA;当电源电压在1.1-2.0 V变化时,室温下的输出电压是461.4±0.4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底偏置 基准电压源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低电源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栅交叉耦合连接的电荷泵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鹏 徐东明 张翔祯 《中国集成电路》 2012年第8期36-40,48,共6页
对于普通CMOS工艺中容易产生的衬底偏置效应,基于dickson电荷泵原理,本文采用了一种栅交叉耦合的方式来选择相应PMOS管的衬底电压,从而消除了衬底偏置效应的影响。再结合相应的电路,诸如时钟控制电路和整流电路等,为EEPROM提供稳定擦写... 对于普通CMOS工艺中容易产生的衬底偏置效应,基于dickson电荷泵原理,本文采用了一种栅交叉耦合的方式来选择相应PMOS管的衬底电压,从而消除了衬底偏置效应的影响。再结合相应的电路,诸如时钟控制电路和整流电路等,为EEPROM提供稳定擦写电流。该设计能有效消除衬底偏置效应影响,更好的提高电荷泵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工艺 衬底偏置 dickson电荷泵 栅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倍增益10位100 MSPS CMOS采样/保持电路
17
作者 王浩娟 吴霜毅 +3 位作者 宁宁 于奇 王向展 范龙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2-805,共4页
提出了一种两倍增益高线性、高速、高精度采样/保持电路。该采样/保持电路通过对输入信号实现两倍放大,改善了高频非线性失真;一种新型的消除衬底偏置效应的采样开关,有效地提高了采样的线性度;高增益和宽带宽的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 提出了一种两倍增益高线性、高速、高精度采样/保持电路。该采样/保持电路通过对输入信号实现两倍放大,改善了高频非线性失真;一种新型的消除衬底偏置效应的采样开关,有效地提高了采样的线性度;高增益和宽带宽的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保证了采样/保持电路的精度和速度。整个电路以0.35μm AMS Si CMOS模型库验证。模拟结果显示,在输入信号为49.21875MHz正弦波,采样频率为100 MHz时,增益误差为70.9μV,SFDR可达到84.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保持电路 非线性 衬底偏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温度补偿效应的全集成高线性度Gm-C滤波器设计
18
作者 孙书龙 林敏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9-784,共6页
为了补偿温度变化对滤波器频率响应造成的漂移,提出了一种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采用电压负反馈方式稳定输出共模电平,调节输入对差分管衬底偏置来改变阈值电压差,从而调节放大器的跨导来调整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实现了基于Gm-C... 为了补偿温度变化对滤波器频率响应造成的漂移,提出了一种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采用电压负反馈方式稳定输出共模电平,调节输入对差分管衬底偏置来改变阈值电压差,从而调节放大器的跨导来调整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实现了基于Gm-C结构的三阶Chebyshev低通滤波器,滤波器采用GSMC的0.13μm SOI工艺,电源电压1.2 V,6层金属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通带增益0 d B,-1 d B截止频率8 MHz,38 MHz处增益衰减达到-35 d B,带内波动0.5 d B,输入为1 MHz,400 m V Vpp时,THD为-57 d B,功耗7 m W.在特殊环境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滤波器 阈值漂移 衬底偏置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网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的VCO设计
19
作者 邹宇 谢振俊 +2 位作者 陈恒龙 吴胜聪 熊炜 《信息技术》 2019年第4期47-51,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5.17GHz CMOS压控振荡器(VCO),该VCO采用提高品质因子Q的电容反馈技术。该VCO能够在不需要额外衬底偏置电压的前提下,在高频段降低电路的寄生效应,并且电容反馈技术改善了电路的相位噪声,同时采用不需要衬底偏置电...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5.17GHz CMOS压控振荡器(VCO),该VCO采用提高品质因子Q的电容反馈技术。该VCO能够在不需要额外衬底偏置电压的前提下,在高频段降低电路的寄生效应,并且电容反馈技术改善了电路的相位噪声,同时采用不需要衬底偏置电压的自衬底偏置技术降低了电路的功耗。测试结果表明,该VCO振荡频率带宽为4.66GHz^5.87GHz,具有22.98%的调谐率;在0.8V电压供电下,电路消耗了3m W的功耗;在1MHz偏移频率处取得了-127.8d Bc/Hz的相位噪声。该VCO的品质因数Fo M达到-197.3d Bc/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控振荡器 低相位噪声 品质因子提高 衬底偏置 电容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超高速ADC的输入信号缓冲器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远冰 《电子产品世界》 2018年第6期55-57,62,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TSMC40LP工艺的输入信号缓冲器,用于12 bit 4 GSPS ADC的缓冲器设计。本缓冲器采用开环源随器结构,由于工艺角和温度变化,开环结构的缓冲器的输出共模将会漂移,导致比较器的输入共模发生漂移,使得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发生错误... 提出一种基于TSMC40LP工艺的输入信号缓冲器,用于12 bit 4 GSPS ADC的缓冲器设计。本缓冲器采用开环源随器结构,由于工艺角和温度变化,开环结构的缓冲器的输出共模将会漂移,导致比较器的输入共模发生漂移,使得比较器的比较结果发生错误。采用Replica共模反馈的方式为主缓冲器提供共模,实现缓冲器的输出共模的稳定,避免比较器因为共模变化而工作不正常。为了达到线性度的要求,通过叠层源随器和电容,将输入信号耦合到源随器的漏端,避免了短沟道器件的沟调效应。源随器采用深N阱器件,消除了衬底偏置效应。本源随器提供强大的输入信号驱动,避免多通道ADC交织时,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驱动大的电容负载,并提供高质量的输入信号。后仿真得到源随器的最小带宽为9.7 GHz,在1 pF负载,500 MHz,800 mVpp输入信号时,SFDR为79.86 d B,满足12 bit 4 GSPS ADC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器 沟道调制效应 衬底偏置效应 线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