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页岩气开发参数优化
1
作者 徐颖洁 陈玉林 +4 位作者 何封 秦佳正 汤勇 段胜才 何佑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5,共11页
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区是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重要战场,目前已取得良好的规模效益开发,但随着商业化开采规模不断增大,水平井井距不断缩短、压裂级数和用液量不断增加,导致多井缝网复杂,生产上表现出了产量递减快、井间干扰严重等特点... 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区是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重要战场,目前已取得良好的规模效益开发,但随着商业化开采规模不断增大,水平井井距不断缩短、压裂级数和用液量不断增加,导致多井缝网复杂,生产上表现出了产量递减快、井间干扰严重等特点。为实现页岩气单井高产稳产以及页岩气的规模有效开发,亟须开展优化威远页岩气区开发参数研究。为此,基于该区不同区域地质特征,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精确刻画与表征了威远页岩气区的复杂缝网,并开展该区块页岩气藏4类典型分区的井距、裂缝间距、导流能力、水平井水平段长等开发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可对裂缝进行精确表征,比较适用于页岩气藏开发过程中与裂缝相关的参数优化;②最优井距与区块孔渗呈正相关关系,裂缝半长越长,最优井距越大;③降低裂缝间距可增加压裂裂缝的总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页岩气产量,开发过程中应在保证缝间干扰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裂缝间距;④相同地质条件下,优化页岩气井间井距后,不同裂缝半长下导流能力对产气量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⑤水平井段长越长,产气量越高。结论认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编制页岩气开发方案和压裂方案提供技术依据,对于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 页岩气 开发参数优化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裂缝模型的酸化压裂孔洞沟通类型研究
2
作者 戴一凡 侯冰 琚宜文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5期777-788,共12页
塔河油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大量油气资源储存在天然溶洞内部。通过酸压裂缝沟通尽可能多的孔洞结构,建立孔洞与井筒之间的流通通道,有利于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开发改造效果。本文根据拉伸—剪切复合型裂缝扩展准... 塔河油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大量油气资源储存在天然溶洞内部。通过酸压裂缝沟通尽可能多的孔洞结构,建立孔洞与井筒之间的流通通道,有利于提高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开发改造效果。本文根据拉伸—剪切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对传统相场裂缝模型能量方程进行修正,开发了扩展自适应网格技术。基于相场法建立流—固—热—化多场耦合酸压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分析了地应力、孔洞结构与酸岩反应对酸压裂缝扩展路径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发现:(1)根据相场法建立的酸压裂缝模型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求解裂缝扩展路径,能够实现流—固—热—化多场耦合条件下酸压裂缝起裂与扩展模拟。(2)地应力对酸压裂缝扩展起主导作用,孔洞结构对酸压裂缝扩展起诱导作用,酸岩反应对酸压裂缝扩展起辅助作用。(3)酸压裂缝周边的孔洞可在酸液的扩散与酸蚀作用下与裂缝达成间接沟通,孔洞内的油气资源可通过酸蚀后的基质进入酸压裂缝。有效识别孔洞结构分布位置是提升缝洞型储层酸压开发效果的基础。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缝洞沟通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酸化压裂 孔洞沟通 相场裂缝模型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粗糙裂缝模型及其对支撑剂输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原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8期74-77,共4页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粗糙裂缝模型,并探究其对支撑剂输送的影响。裂缝模型的建立对理解和优化油气藏的开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裂缝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揭示裂缝的复杂性和局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支撑剂在...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粗糙裂缝模型,并探究其对支撑剂输送的影响。裂缝模型的建立对理解和优化油气藏的开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裂缝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揭示裂缝的复杂性和局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输送过程,以及不同参数对输送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支撑剂的输送性能,为油气藏的压裂作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粗糙裂缝模型 支撑剂输送 效果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弥散与分离裂缝模型的混凝土开裂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龙渝川 张楚汉 周元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4,共5页
裂缝扩展是影响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因素,其扩展深度与张开位移是评价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弥散裂缝框架,该文建立了等效裂缝张开位移与损伤因子、断裂带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采用弥散、分离两类裂缝模型模拟I型断裂和... 裂缝扩展是影响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因素,其扩展深度与张开位移是评价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弥散裂缝框架,该文建立了等效裂缝张开位移与损伤因子、断裂带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采用弥散、分离两类裂缝模型模拟I型断裂和I-II混合型断裂试验,二者在结构承载力、裂缝扩展和裂缝张开位移方面均获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数值算例表明弥散裂缝模型与分离裂缝模型计算精度接近但其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断裂力学 弥散裂缝模型 分离裂缝模型 裂缝张开位移 等效裂缝张开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模型声波衰减系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乔 刘向君 +2 位作者 梁利喜 王森 杨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44-2052,共9页
超声波数据是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资料,超声波响应可用来反演孔隙结构.本文从声波波动理论出发,以裂缝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超声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孔隙度的增加,岩石声波衰减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孔隙度增长... 超声波数据是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资料,超声波响应可用来反演孔隙结构.本文从声波波动理论出发,以裂缝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超声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孔隙度的增加,岩石声波衰减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孔隙度增长方式不同,衰减系数的递增函数规律亦不同;随着裂缝延伸方向与声波激发方向的夹角增大,岩石声波的衰减系数线性增加;衰减系数随着裂缝密度增大呈幂函数规律递增;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避免人为误差、节约实验成本,为裂缝结构的岩石声波实验研究拓展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波动理论 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智敏 王金来 +1 位作者 徐世烺 刘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本文采用虚拟裂缝模型,将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作为控制参数,利用三点弯曲梁试件通过迭代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的临界值△ac,据此求得了混凝土起裂断裂韧度KiniIc、等效断裂韧度KunIc值。计算结果表... 本文采用虚拟裂缝模型,将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作为控制参数,利用三点弯曲梁试件通过迭代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的临界值△ac,据此求得了混凝土起裂断裂韧度KiniIc、等效断裂韧度KunIc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大,△ac增大,但KiniIc、KunIc值却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断裂参数。这表明线弹性断裂韧度准则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断裂韧度 虚拟裂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井水力压裂的实践及煤层裂缝模型选择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李安启 姜海 陈彩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4,共4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 ,阐述了由于煤岩特性对煤层水力压裂缝发育的影响 ,并结合国内煤层水力裂缝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 ,提出适合模拟煤层水力裂缝几何尺寸的模型 ,特别是在煤层形成复杂裂缝系统时的一些新观点。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水力压裂技术 裂缝模型 气量 基岩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数值模拟 被引量:38
8
作者 黄朝琴 姚军 +1 位作者 王月英 吕心瑞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9,共9页
针对目前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单裂缝等效的概念,建立离散裂缝模型.对宏观大裂缝进行显式降维处理,在保证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能够真实地反映裂缝对整个油藏流体流动的影响.详细阐述模型的基本原理,基于Galerkin加权残量... 针对目前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单裂缝等效的概念,建立离散裂缝模型.对宏观大裂缝进行显式降维处理,在保证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能够真实地反映裂缝对整个油藏流体流动的影响.详细阐述模型的基本原理,基于Galerkin加权残量法推导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实现二维问题的数值模拟,通过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以此为基础,分析裂缝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裂缝发育程度不高尤其是当油藏中存在数条控制着流体流动方向的大裂缝时,离散裂缝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离散裂缝模型 注水开发 数值模拟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离散裂缝模型两相流动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心瑞 姚军 +1 位作者 黄朝琴 赵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正确认识裂缝性油藏流体流动规律是其高效开发的基础,离散裂缝模型因其对裂缝予以显式降维处理,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而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有限体积法在控制体单元上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严格保证局部质量守恒,适用于流场性质... 正确认识裂缝性油藏流体流动规律是其高效开发的基础,离散裂缝模型因其对裂缝予以显式降维处理,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而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有限体积法在控制体单元上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严格保证局部质量守恒,适用于流场性质不连续的情况。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对偶网格构建有限体积控制单元,推导了离散裂缝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控制方程的有限体积数值计算格式,实现了离散裂缝模型油水两相数值模拟,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严格保证局部质量守恒,计算过程中收敛性较好,适用于离散裂缝油藏的数值模拟,与单孔隙介质模型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效率提高2.5~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有限体积法 离散裂缝模型 油水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裂缝模型含气响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鲁红英 徐天吉 +2 位作者 甘其刚 屈社民 李显贵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3期254-260,271,共8页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具有储层预测难、裂缝分布描述难、含气性检测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揭示该区裂缝介质的含气响应特征,探索裂缝储层预测与描述的有效方法与技术手段,建立了近似地层原位条件的裂缝储层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分析...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具有储层预测难、裂缝分布描述难、含气性检测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揭示该区裂缝介质的含气响应特征,探索裂缝储层预测与描述的有效方法与技术手段,建立了近似地层原位条件的裂缝储层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以指导该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其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基于Hudson裂缝介质理论,采用复杂裂缝性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充分利用该区的实际地震资料、测井资料与岩石物理测试参数等信息,建立与地层原位条件近似的各种含气裂缝介质模型;其次,运用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全波场正演数值模拟技术对裂缝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地震波场数据;最后,从地震波的能量、相位、瞬时信息、频谱特征及吸收衰减属性等角度对获得的地震波场记录进行含气性分析,归纳总结裂缝模型的含气响应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当地震波经过含气裂缝介质时,其振幅、相位、频率均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如“亮点”现象、高频衰减等。利用这些异常特征更有利于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的储层解释、裂缝分布描述及含气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波场特征 衰减 含气响应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吴智敏 王金来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2-16,共5页
本文将虚拟裂缝模型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相结合,利用楔入劈拉试件在实验中测得的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Δac的解析解,据此计算了最大尺寸为700×700×200... 本文将虚拟裂缝模型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相结合,利用楔入劈拉试件在实验中测得的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Δac的解析解,据此计算了最大尺寸为700×700×200mm的楔入劈拉混凝土试件的起裂断裂韧度KiniIc、失稳断裂韧度KunIc及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试件高度h>400mm时,KiniIc、KunIc、CTODc是一个与试件高度无关的断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参数 临界裂缝 虚拟裂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形裂缝模型的页岩气井智能化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位云生 王军磊 +4 位作者 于伟 齐亚东 苗继军 袁贺 刘楚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成了一体化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可利用分形参数控制裂缝网络的整体分布,与人工裂缝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的跨尺度裂缝系统;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具有裂缝网格数量少、运算耗时短的优点,能够灵活表征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属性,在有效降低计算量的同时能够精确地模拟流体在基质-裂缝中的交换过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与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相结合能够降低裂缝、储集层等未知参数计算的不确定性,实现储集层、裂缝关键参数的有效反演,并实现气井产能量化预测。经实际应用验证一体化井产能评价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13表7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裂缝网络 多次信息叠加算法 嵌入式裂缝模型 智能化历史拟合 储集层参数反演 页岩气 智能化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裂缝性介质等效渗透率求解新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世明 严侠 +2 位作者 孙红霞 黄朝琴 姚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6-40,54,共6页
等效渗透率是裂缝性介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关键参数,基于离散裂缝模型,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计算裂缝性介质等效渗透率的新方法。首先,对裂缝性介质进行粗网格划分,获取每一粗网格中的裂缝信息,采用... 等效渗透率是裂缝性介质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关键参数,基于离散裂缝模型,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计算裂缝性介质等效渗透率的新方法。首先,对裂缝性介质进行粗网格划分,获取每一粗网格中的裂缝信息,采用封闭定压边界建立相应的离散裂缝流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基于达西定律和体积平均法求取粗网格的等效渗透率;最后,通过算例研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介质 等效渗透率 离散裂缝模型 有限元 体积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三维非正交弥散裂缝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巫昌海 汪基伟 夏颂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7-20,共4页
基于应变分解法,将开裂后的混凝土应变分解成裂缝面的应变与完好混凝土应变两部分,裂缝面上混凝土法向刚度取单轴受拉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刚度,并保留裂缝面的剪切刚度以考虑骨料咬合与销栓作用,完好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弹塑... 基于应变分解法,将开裂后的混凝土应变分解成裂缝面的应变与完好混凝土应变两部分,裂缝面上混凝土法向刚度取单轴受拉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刚度,并保留裂缝面的剪切刚度以考虑骨料咬合与销栓作用,完好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了混凝土三维非正交弥散裂缝模型的基本公式.算例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分析,且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关系 弥散裂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的连续损伤模型和弥散裂缝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建营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28-1432,共5页
将经典的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应用到所建议的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统一理论框架中 ,并推导了剪切模量和剪力保持因子与受剪损伤变量的关系式 .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多维应力状态下 ,避免了弥散裂缝模型中存在的参数经验取值... 将经典的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应用到所建议的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统一理论框架中 ,并推导了剪切模量和剪力保持因子与受剪损伤变量的关系式 .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多维应力状态下 ,避免了弥散裂缝模型中存在的参数经验取值问题 .最后 ,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数值算例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弥散裂缝模型 连续损伤模型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断裂韧度及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智敏 徐世烺 王金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29-34,共6页
将虚拟裂缝模型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相结合 ,利用楔入劈拉试件在实验中测得的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Δac 的解析解 ,据此计算了最大尺寸为 12 0 0mm× 12 0 0mm× 2 0 0mm的楔入... 将虚拟裂缝模型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相结合 ,利用楔入劈拉试件在实验中测得的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Δac 的解析解 ,据此计算了最大尺寸为 12 0 0mm× 12 0 0mm× 2 0 0mm的楔入劈拉混凝土试件的起裂断裂韧度KsIc、失稳断裂韧度KeIc及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加 ,Δac 增大 ,但其增长幅度明显减小 ;而KsIc、KeIc、CTODc 却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断裂参数 因此 ,双K断裂准则可很好地描述混凝土裂缝的起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韧度 虚拟裂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裂缝模型及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正茂 李治平 +1 位作者 雷婉 李允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常规压裂井试井分析中所用数据主要是停泵后的压降数据,而岩石发生破裂到停泵前这段压裂施工压力数据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压裂施工中也不能对裂缝的延伸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此提出了水力裂缝模型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可对岩... 常规压裂井试井分析中所用数据主要是停泵后的压降数据,而岩石发生破裂到停泵前这段压裂施工压力数据则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压裂施工中也不能对裂缝的延伸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此提出了水力裂缝模型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可对岩石发生破裂到停泵前这段压裂施工压力数据进行准确分析。编制的压裂施工压力分析软件,可自动确定裂缝模型,并可求出裂缝长度、宽度等动态参数。这样在压裂施工中就可知道裂缝随施工时间发育、发展和闭合的情况,对正确指导压裂施工作业及获得优质裂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裂缝模型 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 压裂施工 压力 动态参数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裂缝井渗流压力场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单娴 姚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69,73,共4页
人工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采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深入了解垂直裂缝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基于离散裂缝模型,对人工裂缝进行降维处理,实现对裂缝的合理简化,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立裂缝井渗流压... 人工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采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深入了解垂直裂缝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基于离散裂缝模型,对人工裂缝进行降维处理,实现对裂缝的合理简化,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立裂缝井渗流压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离散求解,得到不同时间地层中压力的剖面图。通过对定压边界下单裂缝井和多裂缝井的计算可以看出,对于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在相同的生产时间内,裂缝内压力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地层,压力也比周围区域偏低。对于同一地层中的不同裂缝,裂缝导流能力越强,流体在裂缝内流动时消耗压力越少,井底压力等值线越稀疏。井底附近等压线为一组近似椭圆,其长轴长度与裂缝长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缝模型 人工裂缝 有限元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长度 等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裂缝模型求解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实用解析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忠献 刘永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1-98,共8页
主裂缝亚临界扩展所形成的虚拟裂缝区的粘聚力是影响混凝土断裂韧度尺寸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根据混凝土准脆性材料的断裂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求解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实用解析方法。首先根据复合材料力学和线弹性断裂力... 主裂缝亚临界扩展所形成的虚拟裂缝区的粘聚力是影响混凝土断裂韧度尺寸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根据混凝土准脆性材料的断裂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求解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实用解析方法。首先根据复合材料力学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将虚拟裂缝的粘聚力作为相应的边界条件,运用修正的剪滞理论,分区引入变异层,建立了分层剪滞模型;然后根据能量法则,推导出求解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解析计算模式;最后针对相关试验的数值解,得到了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子层数,体积系列试件的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均方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低于0.0398和0.0384,高度系列试件的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均方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低于0.0394和0.0363,从而证明了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断裂参数;且与数值解相比,解析解的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更小,证明了本文解析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由此得出结论,基于虚拟裂缝模型所建立的解析模式为求解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用的解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等效断裂韧度 虚拟裂缝模型 粘聚力 剪滞理论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方程与声学方程的裂缝模型正演与偏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正聪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李忠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97,共5页
在Hudson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弹性—声学近似的裂缝模型反射系数计算公式,然后用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波场延拓算子,对给定裂缝模型进行正演和偏移,并分析其波场特征,得到以下三点结论:1在当前地震分辨率下,不能识别单个裂缝,但可以... 在Hudson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弹性—声学近似的裂缝模型反射系数计算公式,然后用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波场延拓算子,对给定裂缝模型进行正演和偏移,并分析其波场特征,得到以下三点结论:1在当前地震分辨率下,不能识别单个裂缝,但可以探测裂缝发育带;2裂缝带达到一定的宽度和密度,可以用地震方法检测裂缝的分布,潜山内幕反射波的范围与强弱,有利于研究裂缝发育带的宽度和密度;3裂缝带的低频复波反射,表明在裂缝发育带,地震波频率减低,意味着用地震波的频率特征是可以检测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 地震波 裂缝发育 变参考慢度 波场延拓 地震方法 地震分辨率 裂缝模型 潜山 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